第83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七十九_白話明太祖實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白話明太祖實錄 > 第83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七十九

第83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七十九(1 / 1)

洪武六年4070年)二月癸酉朔初一),明太祖朱元璋諭令太常司大臣:“今後祭祀太歲、風、雲、雷、雨、嶽鎮、海瀆、山川、城隍、旗纛諸神,朕將親自在中五壇行禮,其餘壇場命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及中山侯湯和)、江夏侯周德興)、江陰侯吳良)分彆祭祀。”

祭祀神靈的根本在於虔誠恭敬。孔子說:‘祭祀祖先時如同祖先在眼前,祭祀神靈時如同神靈在眼前。’若有一絲一毫的誠敬未至,神靈必不會降臨享用,那麼犧牲、美酒等眾多祭品都成了虛設的形式,又何必祭祀呢?朕自即位以來,對於祭祀神明之道,不敢怠慢疏忽,常懷警惕之心,務求至誠。爾太常司專掌祭祀事務,更應嚴謹恭謹,以符合朕敬奉神靈的心意。

詔令在烏思藏、朵甘地區設置指揮使司、宣慰司兩個、元帥府一個、招討司四個、萬戶府十三個、千戶所四個。任命原元朝國公南哥思丹、八亦監藏等六十人為指揮使、同知、僉事、宣慰使、同知、副使、元帥、招討、萬戶等官職。任命代理帝師喃加巴藏卜為“熾盛佛寶國師”。此前,朝廷曾派員外郎許允德出使吐蕃,令各部酋長推舉元朝舊官進京授職。此時,喃加巴藏卜率其舉薦的原元朝國公南哥思丹、八亦監藏等人入朝進貢,請求授予官職。中書省、禦史台大臣建議:“來朝者授官,未至者不授。”太祖說:“朕以誠心待人,若其不誠,過失在他。何況這些人萬裡來朝,若等他們再次請求,豈不辜負了遠方之人歸附之心?”於是全部授予官職,並賞賜衣帽、鈔錠不等。隨後派遣使者詔諭朵甘、烏思藏等地:“我國家受天命,統禦萬方,以恩德安撫良善,以武力威懾不服。凡在疆域之內,皆施一視同仁之仁政。近日,攝帝師喃加巴藏卜率所舉薦的烏思藏、朵甘思地區原元朝國公、司徒及各宣慰司、招討司、元帥府、萬戶、千戶等官,遠道來朝,陳請官職以安定各族。朕嘉許其能識天命,慕義來朝,不勞師征伐,皆儘獻貢之責,應允其所請,以安撫遠人。特授攝帝師喃加巴藏卜為熾盛佛寶國師,賜予玉印;授南哥思丹、八亦監藏等為朵甘、烏思藏武衛諸司等官,鎮撫軍民,皆賜予誥命、官印。自今以後,為官者務必遵守朝廷法令,安撫一方;為僧者務必秉持教化引導之誠心,率民向善,共享太平。”當初,玉匠製成賜予喃加巴藏卜的印璽進呈,太祖觀其玉質不佳,急命工匠更換,新印為獸紐塗金銀印池,並加賜喃加巴藏卜彩緞表裡二十匹。不久,喃加巴藏卜等辭歸,太祖命河州衛鎮撫韓加裡麻等持敕書同行至西番,招諭未歸附的土酋。

丁醜日,遣官祭奠先師孔子。天降大冰雹。

禮部奏報製作中都鳳陽)城隍神主牌位,牌位用紅漆書寫神名,字上塗金,旁飾龍紋,規格與京都城隍相同。尚書陶凱趁機奏問:“日後合祭,以何處神主居上位?”太祖說:“以朕所定都城南京)為上。若他日遷都中都,則中都神主居先。”

戊寅日,祭祀太社、太稷之神。

己卯日,祭祀太歲、風、雲、雷、雨、嶽鎮、海瀆、山川、城隍、月將、旗纛諸神。祭祀先農神。

庚辰日,設置洮州常陽十八族等處千戶所六個、百戶所九個、各族都管十七個,長官皆由原元朝舊官韃靼指蒙古族官員)等擔任。

命朝官製作常服禮鞋。此前,百官入朝遇雨皆穿釘靴,行走時靴釘聲響傳至殿階。侍儀司官員認為有失莊重,請求禁止。太祖說:“古時朝臣入朝穿履,自唐始用靴,沿襲已久,不可驟改。應令朝官製作軟底皮鞋,套在靴外,出朝則脫下。”

海外回回商人進獻番邦香料“阿剌吉”漢語意為薔薇露),稱此香可治療心病,並可調粉作婦人妝飾。太祖說:“中國可治病之藥甚多,此物僅供妝飾,徒啟奢靡之風。”拒而不受。

辛巳日,在滁州重新設置群牧監,官秩從三品。任命唐原亨為監令,孫柍為監丞。同時下令在柏子潭建造司馬神祠,命有關部門每年春二月、秋八月用少牢豬、羊)祭祀。

壬午日。詔令禮部申明禁令:教坊司及天下樂人,不得在戲曲表演中扮演古聖先帝、明王、忠臣義士以供戲謔取樂,違者治罪。因元朝舊俗常以聖賢衣冠為伶人笑侮之飾以助宴樂,甚為褻瀆輕慢,故禁之。

丙戌日,番人侵犯隆德縣,平涼衛指揮莊德等率兵討捕,擒殺七十餘人,繳獲馬、牛、驢而還。

禮部奏定救日食禮儀:日食當天,皇帝穿常服,不禦正殿。中書省設香案,百官穿朝服列隊行禮,鼓手擊鼓救日),日複圓後停止。若遇月食,大都督府設香案,百官穿常服列隊行禮,不擊鼓。若遇雨、雪或陰雲遮蔽,則免行禮。太祖批準。

揚州府崇明縣農田被海潮淹沒,百姓饑荒。詔令有關部門賑濟,共計賑濟四千四百八十二戶,發米五千九百二十餘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丁亥日夜裡,發生月食。

戊子日,改群牧監為太仆寺,官秩不變。任命原監令唐原亨為太仆寺卿,原監丞孫柍為少卿。開始製定養馬法規:命應天、廬州、鎮江、鳳陽等府,滁州、和州等州百姓養馬。因江北水草便利,一戶養馬一匹;江南地區則十一戶合養一匹。官府提供良種馬,按三匹母馬配一匹公馬的比例,每一百匹為一群,設群頭、群副管理。每匹母馬每年須交一匹小馬駒。若因飼養不當導致缺駒或馬匹死亡,須賠償。牧地選擇附近水草豐美空曠之處,春季放牧,秋冬入廄。太仆寺官員按時巡視各牧群,視馬匹肥瘦進行獎懲。任期屆滿,吏部考核其繁育馬匹數量多少,作為政績評定依據。

命增建國子學學舍。因太祖認為國學乃天下英才彙聚之地,四方求學人數日增,學舍已滿,命禮部增建學舍百餘間。

征發鬆江、嘉興民夫二萬人,開鑿上海縣胡家港,自海口至漕涇長一千二百餘丈,寬二十丈,以通海船;同時疏浚海鹽縣澉浦河。

辛卯日,舉行朝日祭祀。任命翰林修撰呂宗盛為晉王府紀善。

壬辰日,貴州衛奏報:每年需軍糧七萬餘石,本地及普寧、播州等處年征糧僅一萬二千石,軍糧不足。建議招募商人向本州繳納糧食換取鹽引中鹽),以供給軍糧。太祖批準。

故元將領脫脫木兒胡兵)侵犯永平府遷安縣,殺害知縣夏某,擄掠居民牲畜。永平衛指揮楊某率兵與之交戰,戰死。指揮樊某領兵增援,敵軍退去,追至董家口,敵軍返身接戰,樊某亦戰死。

湖廣興山縣盜賊仵某自稱參政,擁立偽大王劉保保,聚眾燒毀縣衙,殺害主簿範某。都督僉事王誠調襄陽衛兵捕剿,斬殺劉保保、仵某等,盜亂遂平。

甲午日,延安侯唐勝宗奏請修築潞州城,城牆周長五千七百七十四丈,估算每人築城二寸,需用二十八萬八千七百人。太祖批準。

乙未日,任命答祿與權為秦王府紀善。答祿與權是蒙古人,曾在元朝任河南北道廉訪司僉事。入明後寓居河南永寧縣,因薦舉授此職。

詔令旌表以下貞節婦女:山東城武縣民周彥實妻張氏、台州府臨海縣民楊子德妻陶氏、呂文保妻金氏、真定府臨城縣民李護妻王氏。同時旌表衢州府龍遊縣民夏文昭家:其堂母王氏、堂嫂袁氏、邵氏皆守節,且其家四世同居,特旌表為“三節婦之門”。

太祖諭中書省大臣:“朕設科舉以求天下賢才,務求得到通曉經義、品行端正、文質相稱之士以供任用。現今有司所取多為後生少年,觀其文詞似可有所作為,及至試用,能將其所學運用於政事者甚少。朕以實心求賢,而天下以虛文應朕,有違朕責實求賢之本意。今各處科舉宜暫停罷。另令有司察舉賢才,必以德行為本,文藝次之。如此,天下學者或可知所努力方向,士風亦可歸於務實根本。”

丙申日,命賞賜臨濠鳳陽)運糧軍士六萬餘人,每人布二匹。

丁酉日,遣使持香至滁州,祭祀司馬之神。

庚子日,任命禮部尚書陶凱、刑部尚書吳雲為湖廣行省參知政事;降工部侍郎王虎為蘇州府知府。任命刑部郎中顏希哲為戶部尚書。

壬寅日,命禦史台令監察禦史及各道按察司考察天下官員有無過失罪責,奏報朝廷以定升降黜陟。太祖諭禦史台大臣:“古人雲‘禮義以待君子,刑戮加於小人’。蓋因君子犯過,或出於失誤,可以情理寬恕。小人之心奸詐詭譎,無所不至。若有犯法,當依法懲處,否則將遺害百姓。君子有過失,以禮義責之,則自知羞愧警醒,必思改過。彼小人者,不識廉恥,終無顧忌,所以不得不除去。故朕對廉能之官,縱有小過,常加寬宥;若貪虐之徒,雖小罪亦不赦免。”

太原都衛奏報:計劃修築澤州城,周長一千二百七十五丈。詔令軍民共同修築。

故元將領脫脫木兒侵犯慶陽、保安、會寧等處,延安衛發兵將其擊退。

夜,有流星大如杯,呈青赤色,起於造父星附近,向西北方向運行約五尺餘,光芒照亮地麵,經紫微垣東藩外,至勾陳星附近消失。

本月,故元副樞密使失剌罕等侵犯慶陽槐安寨,殺害百戶朱龍後遁去。指揮楊政等率兵追擊,將其擊敗。

故元國公驢兒等再次率兵侵犯遷安縣,擄掠百姓。永平衛千戶李智率步騎追擊,斬殺俘獲甚眾,殘敵潰散逃去。

任命牛諒為禮部尚書。

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卷之七十九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