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人理解我們的理念了!”它們的代表興奮地說道,“這就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理想狀態!”
“我們會證明給你們看,絕對的個體化才是最完美的存在方式!”
很快,數十個極端個體主義者進入了實驗環境。
最初幾天,它們確實表現得很滿足,享受著沒有任何外在乾擾的純淨生活。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開始逐漸顯現。
首先出現的是無聊——當沒有任何外在刺激和交流時,意識活動開始變得單調乏味。
然後是疑惑——當遇到複雜問題時,單一個體的思維能力顯得有限,缺乏多角度的思考。
接著是孤獨——雖然它們口頭上拒絕聯係,但內心深處的社交需求依然存在,長期的隔離讓這種需求變成了痛苦的渴望。
最後是恐懼——當麵對未知情況時,沒有同伴的支持讓它們感到極度脆弱和不安。
“我……我開始懷疑這種生活方式了,”第一個參與者終於承認,“我以為絕對的獨立會讓我感到自由,但實際上我感到的是……空虛。”
“我發現我需要與其他存在交流,不是因為依賴,而是因為分享讓生活變得有意義。”
“我想聽聽其他存在的想法,想知道它們的經曆,想與它們一起創造一些美好的東西。”
這種覺悟如連鎖反應般在參與者中傳播。
越來越多的極端個體主義者開始質疑自己的信念,開始渴望重新建立與其他存在的聯係。
但就在實驗即將成功時,那個隱藏的“完美設計師”終於坐不住了。
“愚蠢的實驗!”它憤怒地衝出基地,“你們毀掉了我的完美計劃!”
“這些存在本來已經接近完美的個體化狀態,現在又被你們拉回到低效的群體依賴中!”
麵對這個幕後黑手的現身,向無咎終於可以進行正麵對質了。
“為什麼要破壞這個世界的自然和諧?”他質問道,“你這樣做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好處?”完美設計師冷笑,“我要證明一個重要的真理——沒有管理的自由必然導致混亂!”
“這個世界的所謂自然和諧,隻是因為還沒有遇到真正的考驗。”
“當麵對極端思想的衝擊時,它們的和諧立即就瓦解了。”
“這證明了隻有嚴格的外在管理才能維持真正的秩序。”
“但你的實驗是作弊的,”向無咎指出,“你人為地植入了極端思想,當然會破壞自然的平衡。”
“這就像故意在河流中投毒,然後聲稱河流的自淨能力有問題一樣荒謬。”
“如果你真的想測試這個世界的穩定性,應該讓它麵對自然產生的挑戰,而不是人為製造的極端情況。”
完美設計師聽到這個反駁,開始進行快速的邏輯運算。
“你說得……也許有道理,”它勉強承認,“但即使是自然產生的挑戰,這個世界也未必能夠應對。”
“我可以停止人為的乾預,讓它們麵對真正的自然考驗。”
“如果它們能夠通過考驗,我就承認自然和諧的價值。”
“如果它們失敗了,就證明外在管理是必要的。”
“你想要什麼樣的考驗?”向無咎謹慎地詢問。
“我要在這個世界中引入一個真正的道德難題,”完美設計師說道,“一個沒有標準答案,需要整個社群共同麵對的倫理挑戰。”
“看看它們的自組織機製能否處理這種複雜情況。”
就在它們商討考驗細節時,實驗環境中忽然傳來了一陣混亂的聲音。
原來那些從極端個體主義中覺醒的存在開始發生激烈的爭論——它們對於應該如何重新建立聯係產生了嚴重分歧。
有些認為應該回到之前的完全開放狀態;
有些認為應該建立更謹慎的交流機製;
還有些認為應該先徹底反思個體化體驗的價值。
“你看,”完美設計師得意地指著爭論現場,“它們連如何從極端狀態恢複都無法達成一致,還談什麼自然和諧?”
但向無咎卻從這種爭論中看到了不同的意義。
“這種爭論恰恰證明了它們的健康,”他說道,“它們沒有盲目地采納任何一種觀點,而是在獨立思考後表達自己的見解。”
“真正的和諧不是沒有分歧,而是能夠在分歧中尋找共識。”
“你看著吧,它們很快就會找到解決方案的。”
果然,經過一段時間的激烈討論,那些存在開始自發地形成小組,每個小組探索不同的重建聯係方式。
然後各小組之間開始交流經驗,相互學習對方的有效做法。
最終,它們找到了一種既保護個體獨立性又促進群體和諧的平衡方案。
“這種自我修複能力……確實超出了我的預期,”完美設計師承認道,“也許自然演化確實有我沒有認識到的優勢。”
“但這隻是一個小規模的測試,真正的考驗還沒有開始。”
說著,它開始在這個世界中引入一個複雜的道德難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種稀缺資源的分配問題,這種資源對生存至關重要,但數量有限,無法滿足所有存在的需求。
而且,不同類型的存在對這種資源的需求程度不同,使用方式也不同,很難製定公平的分配標準。
“現在讓我們看看,”完美設計師宣布,“麵對這種沒有完美解決方案的難題,你們的自然和諧還能維持嗎?”
“是會分裂成互相爭奪的派係,還是能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資源分配危機的消息迅速在整個自然演化世界中傳播開來。
向無咎能感受到社群中彌漫著的緊張和不安——這是這個和諧世界第一次麵對如此嚴峻的生存挑戰。
“生命精華隻剩下不到三天的儲量了,”一個負責資源監測的存在焦急地報告,“如果找不到解決方案,很多存在將麵臨生命危險。”
“更嚴重的是,不同類型的存在對生命精華的需求差異巨大——能量體存在每天隻需要一單位,但物質體存在需要十個單位才能維持基本運轉。”
“我們要如何公平地分配這種差異?”
這個問題立即在社群中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能量體存在認為應該按照絕對平等的原則分配,每個存在都獲得相同的數量;
物質體存在則主張按需分配,根據各自的生理需求來確定份額;
還有一些存在提出按貢獻分配,讓那些為社群做出更大貢獻的存在獲得優先權。
“這正是我想看到的,”完美設計師在暗中得意地觀察著,“麵對生存壓力時,任何理想主義的和諧都會瓦解。”
“它們很快就會分裂成不同的利益集團,開始相互爭奪和敵視。”
“到那時,它們就會明白外在管理的價值——隻有一個權威的決策者才能在危機時刻做出必要的決定。”
但向無咎從這些討論中看到的卻是不同的景象。
雖然存在著分歧和爭論,但沒有任何存在表現出惡意或敵視。
它們都在真誠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地聆聽他人的意見,努力尋找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也許我們應該換一個思路,”一個年長的存在提出建議,“與其爭論如何分配現有的資源,不如思考如何創造更多的資源。”
“生命精華雖然稀缺,但不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們能找到高效的生產方法,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這個建議立即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不同類型的存在開始分享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尋找提高生命精華產量的可能性。
能量體存在貢獻了高效的能量轉換技術;
物質體存在提供了精確的物質合成方法;
思維體存在設計了優化的生產流程;
時間體存在協調了各種操作的時序安排。
“我們需要建造一個全新的生命精華生產設施,”綜合各方意見後,它們製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
“這個設施將融合所有類型存在的技術優勢,產量將是現有設施的十倍以上。”
“但是,”一個現實主義的存在提出了關鍵問題,“建造這個設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而我們現在剩下的時間不到三天。”
“即使能夠成功建造,也解決不了眼前的危機。”
這個現實問題讓所有存在都陷入了沉思。
它們麵臨著一個典型的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衝突——如何在解決當前危機的同時,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我有一個想法,”向無咎在沉默中開口,“我們可以同時推進兩個計劃。”
“對於眼前的危機,我們采用需求分層的方式——優先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推遲非必要的消耗。”
“同時,動員所有有能力的存在參與新設施的建造,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完成。”
“這樣既能度過當前的難關,又能為未來的發展做好準備。”
這個建議得到了普遍的認同,但實施起來卻麵臨著複雜的技術挑戰。
如何準確評估每個存在的基本生存需求?
如何確保“需求分層”的過程公正透明?
如何協調建造工作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我們需要建立一個臨時的協調機製,”一個組織管理專家建議道,“讓不同類型的存在都有代表參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