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博物館裡,隻有神樹展區亮著燈。三米多高的青銅神樹,枝乾上站著太陽神鳥,樹根盤繞著龍蛇,在燈光下泛著青綠色的冷光,透著股穿越三千年的神秘。
嶽川抱著合成器坐在神樹前,手指在琴鍵上隨意滑動,電子音效在空曠的展廳裡回蕩,像遠古的呼喚。
“這東西太絕了,”他對著鏡頭喃喃自語,“三千年了,還在等有人聽懂它的話。”
他閉上眼,腦海裡閃過神樹的紋樣、考古報告裡的“通天”傳說,指尖忽然有了靈感。
旋律漸漸成型——開頭用骨笛的采樣,模擬遠古的蒼涼;中段加入電子鼓點,像時光在加速;副歌部分,他清唱起來,歌詞是自己填的《神樹謠》:
“青銅為骨,日月為魂,
枝乾撐破天,根係紮進塵。
三千年的風,吹不散的紋,
你在等誰,接過這把鑰匙,
打開天地的門?”
歌聲落下時,展廳裡靜得能聽到呼吸聲。導演舉著攝像機,眼眶紅紅的:“這歌……像是神樹自己在說話。”
嶽川笑了笑,摸著神樹的青銅枝乾:“它隻是忘了怎麼說,我幫它記起來而已。”
錄製結束時,天邊已經泛白。嶽川走出博物館,看到門口站著幾個考古隊員,手裡拿著他的歌詞打印稿。
“嶽老師,”隊長激動地說,“我們打算把這首歌刻在神樹展區的說明牌上,讓遊客都能聽到它的‘聲音’。”
“挺好。”嶽川點頭,“它本就該被更多人看見。”
回到家,周曼把春晚的最終節目單遞過來:民樂大合奏《古今和鳴》定在零點前的黃金時段,由夏晚晴領誦《文化複興賦》,嶽川親自操刀電子合成器,與古箏、琵琶、二胡合奏。
“還有個驚喜,”周曼擠了擠眼睛,“航天部門說,春晚直播時,空間站的航天員會在太空奏一段《漁舟唱晚》,用的是你設計的迷你古箏——那是咱們國家第一次在太空演奏民樂。”
嶽川看著節目單,忽然想起剛重生時,趴在課桌上聽的那支跑調的二胡曲。
那時的他,大概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能讓這些聲音,從校園的梧桐樹下,傳到太空的星辰裡。
他拿起吉他,彈起了《歌唱祖國》的前奏。
窗外,國慶的燈籠已經掛了起來,紅得像一團團跳動的火焰。
而他的筆記本上,新寫的搖滾樂譜《無地自容》旁邊,躺著一行字:
“下一站,敦煌壁畫。”
那裡的飛天,該配上什麼樣的旋律呢?
嶽川笑了笑,指尖在琴弦上彈出一個清脆的泛音,像一顆星,落進了未寫完的樂譜裡。
喜歡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請大家收藏:()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