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國電影製片廠的會議室裡,《時空信使》的劇本攤在長桌上,每頁都貼著嶽川手寫的批注。
這是一個充滿奇思妙想的故事,它的框架借鑒了地球經典科幻ip《蝴蝶效應》,但經過本土改編後,展現出了獨特的魅力。
故事的主人公是現代程序員林默,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祖父留下的老式電報機竟然能夠與民國時期的世界建立聯係。
這個驚人的發現讓林默興奮不已,他立刻想到可以利用這台電報機向戰亂中的祖父傳遞信息。
於是,林默熟練地運用摩斯密碼,向祖父發出了一條重要的警告:“保護古籍”。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這簡單的四個字竟然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在現實世界中,原本應該失傳的《天工開物》孤本突然出現在博物館裡,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對這本珍貴古籍的出現感到十分驚訝,同時也對它的來源充滿了好奇。
而在祖父的日記裡,也出現了一段關於“來自未來的筆友”的記載。祖父詳細描述了與這位神秘筆友的交流,以及收到的那條關於保護古籍的警告。
正當林默為這些意想不到的變化感到震驚時,製片人老周卻對這個故事提出了質疑。
他指出,最近韓流的《時間特工》剛剛獲得了國際科幻獎,其主角依靠量子手環穿越時空,打戲中充滿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激光特效。
相比之下,他們的“電報機傳信”似乎顯得有些“土氣”。
嶽川翻開劇本裡的“茶館接頭”章節:1937年的老裕泰茶館,祖父用紫砂壺接收電報,茶沫的漣漪裡藏著摩斯密碼;
2025年的同款茶館,林默對著全息投影解讀信息,背景音是夏晚晴混的“民國留聲機+電子合成器”。
“土才是破局點。”他指著批注,“把量子理論藏在‘茶道’裡——祖父說‘茶要趁熱喝,話要準時傳’,暗合時間悖論;林默修複電報機時,用的是《考工記》裡的‘木榫結構’,比激光手環更有龍國味兒。”
夏晚晴正對著劇本改配樂單,《時空信使》的主題曲《滴答》被她拆成“古今雙版”:民國版用留聲機播放三弦彈唱,“電報線纏著槐花枝”的歌詞混著鴿哨;
現代版加了電鋼琴,采樣了老電報機的“滴滴”聲,副歌部分突然切入秦腔的嘶吼——是林默發現曆史被篡改時的情緒爆發。
“音樂圈都在說,科幻片就該用電子樂。”錄音師小張舉著韓流《時間特工》的原聲碟,“他們的配樂全是脈衝音效,聽著就‘高級’。”
夏晚晴調出音頻工程文件,指著其中一軌:“你聽這段‘時空重疊’的配樂,我把1937年的街頭叫賣聲從檔案館找的原聲)和2025年的外賣小哥吆喝混在一起,中間用琵琶的泛音過渡——科技感不是靠電子音堆出來的,是讓兩個時代的聲息撞出火花。”
她翻出粉絲私信,一個學民樂的學生說“想給電影寫段‘電報機協奏曲’,用揚琴模擬摩斯密碼”。
林野的分鏡稿裡,科技元素全藏在文化細節裡:林默的電腦屏保是《星塵紀》的星圖,卻用毛筆字體顯示代碼;
祖父的電報機按鍵,刻著甲骨文的“信”字;
最關鍵的“時空修複”鏡頭,是林默在全息古籍庫裡,用《天工開物》的記載修複電報機,木槌落下的瞬間,民國與現代的茶館畫麵在茶碗裡重疊,茶沫凝成太極圖。
“特效公司說,這種‘文化特效’比激光難十倍。”
林野揉著發酸的手腕,分鏡旁貼著他拍的參考圖——老茶館的茶碗倒影、古籍裡的木榫結構圖,“但試拍片段出來後,他們自己都驚了:茶沫裡的太極圖轉起來時,比任何爆炸特效都讓人起雞皮疙瘩。”
拍攝現場,飾演祖父的老戲骨盯著電報機犯愁:“這‘以茶傳信’的戲,總覺得少點勁兒。”
嶽川遞給他本民國茶商的賬本,上麵記著“水沸則聲變,茶沉則信至”——這是他從李叔家的老物件裡翻出來的。
“您泡茶時,聽水響辨時機,茶梗立起來就發報。”嶽川示範著,“龍國人的浪漫,從來不在台詞裡,在這些舉手投足的規矩裡。”
戲份拍完,監視器裡的畫麵驚豔了全場:
祖父提壺注水,水線在茶碗裡畫出弧線,像在寫毛筆字;
茶梗豎直的瞬間,他指尖敲桌的節奏,正好是“保護古籍”的摩斯密碼;
背景裡,夏晚晴混的留聲機音樂突然卡頓,像時空在這一刻打了個結。
韓流電影公司的探子混進片場,拍了段花絮發到網上,配文“龍國科幻還在用茶壺演戲”。
沒想到評論區全是反轉:“這比激光手環有味道!我爺爺就用敲桌當暗號”“茶梗立起來的瞬間,突然想起《天工開物》裡的‘物有其性’”。
連《時間特工》的導演都在采訪裡說:“用茶道講時間悖論,這個點子太妙了,我們的續集或許可以借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後期製作時,嶽川在“古籍重現”的鏡頭裡加了個彩蛋:博物館展櫃裡的《天工開物》,扉頁有行小字“贈未來的修書人”,筆跡和林默電腦裡的代碼字體一模一樣。
“這是給懂的人看的。”他對剪輯師說,“就像咱們抄平行世界的作業,不是照抄答案,是看懂解題思路後,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
首映禮上,觀眾最沸騰的是“時空對話”片段:林默對著電報機喊“爺爺,《天工開物》保住了”,民國茶館裡的祖父突然抬頭,對著空氣笑了,手裡的茶壺正好注滿水——沒有特效,全靠演員的眼神和茶霧的流動,卻讓全場掉了眼淚。
影評人說:“《時空信使》重新定義了龍國科幻——不是沒有激光和量子,而是這些都藏在茶碗裡、古籍中、祖孫的眼神裡。當科技遇上文化,硬科幻也能長出軟心腸。”
票房數據出來那天,《時空信使》反超《時間特工》,成為年度科幻片黑馬。
海外發行商踏破了門檻,要求加譯“茶梗暗號”“摩斯密碼茶”的注釋,有外國觀眾在社交平台說:“原來龍國人的時空穿越,是靠文化血脈連著的,比量子手環更動人。”
老裕泰茶館的慶功宴上,李叔用那台複刻的民國電報機,給每個人發了條摩斯密碼信息。
夏晚晴破譯出來,是《胡同裡的燈》裡的句子:“日子像電報線,一頭拴著過去,一頭牽著未來,中間繃著的,是咱自己的故事。”
嶽川看著窗外,胡同牆上新刷的塗鴉是《時空信使》的海報:茶壺裡飄出的電報線,一頭纏著民國的槐花,一頭連著現代的星艦。
他翻開新的劇本大綱,是借鑒《盜夢空間》的《戲樓迷宮》,主角在不同時代的戲曲後台穿梭,用臉譜密碼破解夢境——這次,他要把京劇的“唱念做打”變成解謎線索。
雪團趴在電報機旁,爪子撥弄著按鍵,發出“滴滴”的輕響,像在給下一個故事發信號。
沒有人再糾結“抄沒抄”,因為當平行世界的框架裡,裝滿了龍國的茶、戲、書,那些“作業”早已變成了自己的東西。
就像《時空信使》裡說的:“最好的穿越,不是去改變曆史,是發現原來曆史早就在等你,用它的方式,給你留了條回家的路。”
喜歡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請大家收藏:()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