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黑板藏歲月:口述留真憶,偽聲現原形_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 > 第255章 黑板藏歲月:口述留真憶,偽聲現原形

第255章 黑板藏歲月:口述留真憶,偽聲現原形(1 / 1)

濱江高中的老教學樓裡,陽光透過積灰的玻璃窗,落在三樓的1950年老黑板上。嶽川踩著木梯,伸手拂去黑板上的灰塵,指尖觸到凹凸不平的板麵——上麵還留著半道沒擦乾淨的算術題,粉筆痕跡已經發黑,像被時光凝固的青春印記。

“這黑板的擦痕、粉筆灰的紋路,都是最好的‘校史素材’,”他對身後的夏晚晴說,“先錄黑板擦的聲音,再請老教師來回憶當年上課的場景,做成‘口述校史’音頻,比星娛的假素材真實一百倍。”

夏晚晴立刻打開錄音筆,李老師拿著塊舊黑板擦,輕輕在黑板上擦拭——“沙沙”的摩擦聲混著灰塵落地的細微聲響,瞬間把人拉回幾十年前的課堂。

“當年我第一次上課,就是在這個教室,”李老師的聲音帶著回憶的溫度,“黑板擦還是木頭柄的,擦完黑板,手上全是粉筆灰,學生們還笑我‘像剛從麵粉廠出來’。”

這段錄音,正是嶽川借鑒地球“校史口述史”項目的核心思路——不做華麗的包裝,隻記錄最真實的聲音和故事,讓校史有“呼吸感”。

可剛錄完黑板擦的聲音,周曼就收到消息:星娛宣布和“濱江教育科技公司”合作,推出“ai校史聲音庫”,聲稱能“一鍵生成90年代校園音效”,還放出段演示音頻——裡麵的上課鈴是電子合成的,黑板擦聲像砂紙摩擦,連老教師的“口述”都是ai生成的,生硬得像機器人。

更過分的是,星娛還聯係了幾所郊區學校,說“免費提供ai音效”,想壟斷“校園記憶工程”的聲音素材。

“他們連真實的黑板擦聲都懶得錄,”林野看著星娛的演示視頻,氣得皺眉,“ai生成的‘老教師聲音’連口音都不對,咱們濱江的老教師說話帶點槐巷口音,他們的ai全是標準普通話。”

老教師張奶奶李老師的前輩,1970年就在濱江高中任教)這時拄著拐杖走進來,手裡拿著本泛黃的學生名冊:“我有辦法!咱們組織‘老教師座談會’,讓經曆過不同年代的老師都來聊,錄下真實的口述音頻,再配上當年的學生照片、舊教案,星娛的ai再厲害,也仿不來這些故事。”

嶽川立刻點頭:“就這麼辦!淩薇設計‘口述校史’的記錄表格,分‘50年代’‘70年代’‘90年代’三個階段,每個階段記錄關鍵事件、課堂細節、學生故事;

夏晚晴負責引導采訪,比如問‘當年怎麼給學生批改作業’‘有沒有難忘的課堂小事’;林野負責拍攝,把老教師翻名冊、指認照片的畫麵都錄下來,做成‘校史紀錄片’片段。”

座談會定在周末的老教室,十幾位老教師圍坐在1950年老黑板旁,手裡拿著各自的“寶貝”——有1960年的學生成績單、1980年的運動會獎狀、1995年的元旦晚會節目單。

張奶奶翻著1972年的名冊,指著一個名字:“這個學生叫陳建國,當年家裡窮,總帶著紅薯來上課,我就把自己的飯票分給他,後來他考上了師範,現在也成了老師。”

她的聲音哽咽,手裡的名冊被捏得發皺,錄音筆裡的聲響,滿是歲月沉澱的真實感。

夏晚晴邊記錄邊擦眼淚,這些故事不是虛構的劇本,而是老教師們親身經曆的青春。

陸哲則在一旁處理音頻,把老教師的口述和黑板擦聲、舊上課鈴混在一起,做成“年代聲音切片”——50年代的片段加手搖鈴音效,70年代的加廣播體操聲,90年代的加自行車鈴,讓聽眾能“聽聲辨年代”。

星娛的人聽說後,又耍了新花樣——偽造了段“1950年校長口述音頻”,用ai模仿老人口音,編造“學校當年有豪華禮堂”“學生都穿西裝校服”的虛假故事,還發在社交平台,說“川晴的口述校史是編造的,隻有星娛的ai素材才權威”。

可沒等團隊回應,濱江高中的老校友就炸了——1956屆的校友王爺爺發了段視頻,手裡拿著當年的學生證:“當年學校隻有土操場,哪來的豪華禮堂?星娛的ai瞎編也不打草稿!”

更打臉的是,張奶奶當年的學生陳建國也來了,手裡拿著保存了五十年的飯票:“這是張老師當年給我的飯票,上麵還有她的簽名,星娛的ai能編出這種故事嗎?”

他對著鏡頭,給張奶奶深深鞠躬,這段畫麵被林野拍下來,發在工作室官微,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評論區滿是“這才是真正的師生情,星娛的ai永遠不懂”。

“口述校史”音頻剛完成第一階段,濱江教育局的劉科長就帶著好消息來——全省有十幾所老校發來邀請,想請他們幫忙做“校史聲音檔案”,其中包括百年老校“蘇州中學”“揚州中學”,還說願意聯合推出“全省校史聲音地圖”,讓聽眾能在線收聽不同學校的真實校史。

“蘇州中學有個1920年的老禮堂,”劉科長指著資料裡的照片,“裡麵的管風琴還能用,他們想請你們錄管風琴的聲音,再請老校友回憶當年的禮堂音樂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嶽川接過資料,翻到蘇州中學老禮堂的照片——木質座椅、彩色玻璃、古老的管風琴,瞬間讓他想起地球“百年名校口述史”項目裡的類似場景。

“我們可以把‘口述校史’和‘聲音地圖’結合,”他對劉科長說,“每個學校選三個‘聲音地標’,比如老禮堂、老操場、老教室,錄下對應的聲音和故事,再做成h5頁麵,聽眾點進地圖就能聽,還能看老照片、老視頻。”

淩薇立刻掏出平板,開始畫“聲音地圖”的設計稿:“用複古的手繪風格,每個學校標個小圖標,比如蘇州中學標管風琴,揚州中學標老銀杏他們有棵150年的銀杏樹),點進去能看到聲音列表、口述音頻、老物照片,甚至能預約‘校史研學’,讓聽眾實地感受。”

就在團隊準備下周去蘇州中學踩點時,林野突然發現星娛的新動作——他們在社交平台放出“校史ip開發計劃”,聲稱已“獨家獲得多所老校授權”,要拍“百年名校網劇”,還說要請頂流藝人飾演“民國校長”“學霸校草”,把校史改成“青春偶像劇”。更氣人的是,星娛還偽造了“學校授權書”,蓋著假公章,誤導網友以為官方認可。

“這些授權書全是假的!”劉科長氣得拍桌子,“我們已經聯係涉事學校,他們根本沒和星娛簽任何協議,現在就準備發聲明辟謠。”

嶽川看著星娛的“網劇大綱”,裡麵全是“民國愛情”“豪門恩怨”,連老管風琴都被寫成“男女主定情信物”,忍不住皺眉:“咱們得趕緊聯合學校發‘真實校史倡議’,強調校史ip要尊重曆史,不能為了流量瞎改編,再把咱們的‘口述校史’‘聲音地圖’推出去,讓大家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校史傳承。”

周曼立刻聯係全省參與“校園記憶工程”的學校,起草“真實校史倡議”,不到兩小時,就有20多所學校聯名簽署。

夏晚晴則把老教師的口述音頻剪輯成“校史真相片段”,配文“這才是我們的校史,沒有豪門,隻有黑板、粉筆和學生”,發在各平台。

當天晚上,“星娛偽造校史授權”的話題衝上熱搜,涉事學校紛紛發聲明,揭穿星娛的謊言。

蘇州中學的老校長還特意錄了視頻,指著老禮堂的管風琴說:“這架琴是1925年的,當年是用來給學生上音樂課的,不是什麼定情信物,我們隻認可川晴工作室的真實校史記錄,不會讓校史被流量糟蹋。”

嶽川看著視頻裡的老管風琴,又看了看手裡的蘇州中學踩點資料,知道下一段“校史記錄”的旅程即將開始。淩薇這時遞過來一張老照片——是蘇州中學1950年的學生合唱隊,照片裡的學生穿著樸素的校服,站在老禮堂的管風琴前,笑容乾淨又明亮。

“咱們去蘇州中學,就從這張照片入手,”淩薇笑著說,“找到照片裡的學生,聽他們講當年合唱的故事,錄下管風琴的聲音,做成最真實的校史音頻。”

周曼突然接到蘇州中學校長的電話,語氣帶著期待:“我們已經聯係到照片裡的三位老校友,他們下周會回學校,想和你們一起錄管風琴的聲音,還想唱當年的校歌,你們一定要來!”

嶽川接過電話,對著聽筒說:“您放心,我們明天就出發,帶好錄音設備,一定把這段校史記錄好。”

掛了電話,嶽川看著窗外的槐巷——王爺爺正推著舊自行車經過,車筐裡放著給學生修自行車的工具包;王嬸的裁縫鋪還亮著燈,隱約能看到她在縫補舊校服。

他突然覺得,這些真實的人和事,才是文娛創作最寶貴的素材——那些從地球“抄”來的“口述史”“聲音地圖”模式,不過是給這些真實故事搭了個舞台,讓歲月裡的溫暖,能被更多人聽見。

林野收拾好相機,對著嶽川說:“明天要拍老管風琴,我特意帶了廣角鏡頭,能把禮堂的彩色玻璃和管風琴都拍進去,再配上老校友的合唱聲,肯定能做成最好的校史片段。”

陸哲也舉起音頻設備:“我還帶了便攜調音台,能把管風琴的聲音處理得更清晰,保留它的曆史質感,不讓電子音破壞味道。”

嶽川點點頭,把蘇州中學的資料放進背包,裡麵還夾著張1950年老黑板的照片——上麵的半道算術題,像在無聲地提醒他:文娛創作的核心從不是流量和套路,而是對真實的尊重,對歲月的敬畏。

喜歡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請大家收藏:()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官場破局 華娛:我交女朋友都是為了搞事業 四合院:我的秘密藏不住了 貓靈生死簿:今夜開始積德做人 重生70,趕山養活鄰家絕色母女 金山碎光雜集 聖元紀事一雙華傳奇 都市修仙係統升級 全家裝窮榨乾她?重生改嫁領誥命! 萬古神帝我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