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中學的老禮堂裡,陽光透過彩色玻璃,在1925年的管風琴上投下細碎的光斑。
嶽川蹲在管風琴前,指尖拂過泛黃的琴鍵,琴鍵縫隙裡還卡著片乾枯的銀杏葉——是1950年合唱隊排練時,學生不小心掉進去的。
“這管風琴的音色得好好調,”他對跟著來的調音師說,“要保留它的‘歲月感’,不能調得太亮,像老教師說話的聲音,溫潤帶點沙啞。”
這正是他借鑒地球《人生第一次》“校園重聚”紀錄片的思路——老樂器的音色不是越完美越好,瑕疵裡的歲月痕跡才是最動人的。
蘇州中學的老校長遞過本1950年的合唱隊樂譜,樂譜扉頁上的鋼筆字跡已經暈開:“這是當年合唱隊的指揮周老師寫的,裡麵還有他的排練筆記,比如‘第三段要輕,像銀杏葉飄下來’。”
夏晚晴接過樂譜,輕輕翻開,裡麵夾著張黑白照片——十幾位穿著藍布校服的學生,站在管風琴前,笑容裡滿是青澀。
“咱們把照片裡的老校友找回來,搞場‘跨時空合唱’,”她抬頭對嶽川說,“讓他們再站在管風琴前,唱當年的校歌,肯定特彆有意義。”
嶽川點頭,掏出提前寫好的校歌改編詞照搬地球某百年名校校歌旋律,隻改了校名和地名):“校歌就用這個版本,保留原曲的莊重,加段管風琴獨奏,像時光在琴鍵上流淌。”
可上午十點,周曼突然收到消息:星娛在蘇州老劇院辦“百年名校校友重聚”活動,聲稱“邀請到蘇州中學1950年合唱隊的‘老校友’”,還放了段宣傳視頻——視頻裡的“老校友”穿著嶄新的複古校服,手裡拿著打印的樂譜,對著鏡頭說“當年我們在豪華禮堂裡排練,管風琴特彆氣派”,連當年的合唱曲目都記錯了。
“他們找的全是演員!”
蘇州中學的現任校長氣得拍桌子,“1950年學校哪來的豪華禮堂?合唱隊當年是在這間老禮堂排練,地板都是木頭的,踩上去會響!”
老校長這時想起什麼,從抽屜裡拿出個鐵皮盒:“我有周老師的通訊錄,裡麵有當年合唱隊三位老校友的聯係方式,咱們現在就聯係他們,讓他們來戳穿星娛的假重聚!”
嶽川立刻撥通第一位老校友李爺爺的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帶著激動:“我還留著當年的校徽呢!上麵刻著‘蘇州中學1950’,當年合唱時我總忘詞,周老師還笑著說‘你記不住詞,就記管風琴的節奏’。”
不到兩小時,三位老校友就陸續趕到老禮堂,李爺爺手裡攥著校徽,王奶奶帶著當年的合唱隊製服袖口已經磨出毛邊),張爺爺則扛著個舊錄音機——裡麵錄著1950年合唱隊的排練錄音。
“星娛的演員連當年排練的地方都不知道,”
張爺爺按下錄音機的播放鍵,裡麵傳來周老師的聲音:“大家注意,管風琴第三段的重音要跟上,彆像上次一樣,有人快有人慢!”老禮堂裡的人都安靜下來,這段帶著雜音的舊錄音,比星娛的假宣傳真實一百倍。
星娛的人聽說後,趕緊加戲——讓演員們拿著“老校友證書”,在老劇院門口拉橫幅,說“川晴工作室阻撓真實校友重聚”。可沒等團隊回應,李爺爺就帶著校徽、舊製服,直接去了老劇院。
“你說你是1950年的合唱隊成員,”李爺爺指著一個演員手裡的樂譜,“當年周老師的樂譜裡,第三段有個小修改,你能指出來在哪嗎?還有,我們當年排練時,管風琴的哪個琴鍵是壞的,你知道嗎?”
演員被問得啞口無言,手裡的打印樂譜上根本沒有修改痕跡。圍觀的路人紛紛拿出手機拍,有人認出李爺爺:“這不是上次接受采訪的蘇州中學老校友嗎?他手裡的校徽是真的!”星娛的人見勢不妙,趕緊帶著演員溜走,連“重聚活動”的橫幅都沒敢收。
當天下午,三位老校友在老禮堂裡排練起當年的校歌。李爺爺站在當年的位置,雖然記性不如從前,卻還記得管風琴的節奏;
王奶奶輕輕哼著旋律,聲音裡帶著歲月的溫柔;張爺爺則用舊錄音機錄下排練的聲音,笑著說“要給遠在國外的周老師發過去,讓他聽聽我們還沒忘”。
嶽川讓林野用多機位拍攝,一個鏡頭管風琴的琴鍵,一個鏡頭老校友的表情,一個鏡頭彩色玻璃上的光斑,畫麵裡滿是歲月的溫情。
陸哲則在一旁處理音頻,把管風琴的聲音和老校友的合唱混在一起,加了段舊錄音裡周老師的指導聲,像“跨時空的指揮”。
排練結束時,李爺爺突然提議:“咱們搞個‘跨校校友音樂會’吧!把濱江高中、蘇州中學、揚州中學的老校友都聚起來,用各自學校的老樂器,比如濱江的老鋼琴、揚州的老古箏,一起唱校歌,肯定特彆熱鬨。”
王奶奶也點頭:“我有揚州中學老校友的聯係方式,他們學校有棵150年的銀杏樹,當年我們去交流時,還在樹下唱過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個提議正好契合嶽川借鑒地球《同一堂課》“跨校文化聯動”的思路,他立刻點頭:“咱們就辦!淩薇設計音樂會的海報,用各校的老建築當背景;周曼聯係其他學校的老校友;林野負責拍攝,做成‘跨校校友音樂會’紀錄片,讓更多人看到老校友的青春。”
淩薇掏出速寫本,快速畫起海報設計圖:“海報中央用管風琴、老鋼琴、老古箏的圖案,周圍環繞各校的老照片,比如濱江高中的老教室、揚州中學的銀杏樹,標題寫‘歲月有聲,校歌永傳’。”
就在團隊準備推進音樂會時,星娛又搞了新動作——他們在社交平台發了篇“校史音樂會籌備中”的通稿,聲稱“已獨家獲得多所老校的老樂器使用權”,還說要請流量明星“跨界演繹老校歌”,把校歌改成流行舞曲。更氣人的是,星娛還偽造了“老樂器借用協議”,蓋著假公章,誤導網友以為官方認可。
“這些協議全是假的!”
揚州中學的老校長發來了視頻,手裡拿著學校的老古箏,“這架古箏是1880年的,我們絕不會借給星娛改造成流行樂器,川晴工作室的跨校音樂會,我們全力支持!”
蘇州中學、濱江高中的校長也紛紛發聲,揭穿星娛的謊言,還聯合發了“老校文化保護倡議”,強調“老校歌、老樂器要尊重曆史,不能為流量篡改”。
嶽川看著手機裡校長們的支持視頻,又看了看老禮堂裡正在調試管風琴的調音師,突然覺得——那些從地球“抄”來的跨校聯動思路,不是簡單的複製,而是被老校友的真情、老樂器的歲月、老學校的堅守,賦予了新的意義,成了真正屬於這個世界的“校史傳承”。
周曼這時接到揚州中學老校友的電話,語氣帶著期待:“我們已經把老古箏調好了,還找了當年的古箏手,她現在80歲了,還能彈當年的校歌,就等著音樂會排練呢!”
嶽川接過電話,對著聽筒說:“您放心,我們下周就去揚州中學,錄老古箏的聲音,再和老校友一起排練,一定把音樂會辦好。”
掛了電話,嶽川走到管風琴前,李爺爺正輕輕按著琴鍵,老校長在一旁哼唱校歌,陽光透過彩色玻璃,在他們身上灑下溫暖的光斑。
林野的相機對著這一幕,鏡頭裡,老人們的笑容、管風琴的琴鍵、泛黃的樂譜,構成了一幅滿是歲月溫情的畫麵——這張照片後來成了“跨校校友音樂會”的宣傳海報,配文“歲月會老,校歌不老”。
淩薇突然想起什麼,從背包裡掏出張銀杏葉標本:“這是上次在蘇州中學撿的銀杏葉,咱們把它夾在音樂會的節目單裡,每個觀眾都能拿到,像帶著各校的歲月痕跡回家。”
嶽川接過銀杏葉,看著上麵清晰的紋路,知道下一段“校史傳承”的旅程即將開始——從蘇州的管風琴,到揚州的老古箏,再到濱江的老鋼琴,那些從地球“搬”來的文娛模式,正在這些老校的故事裡,慢慢長出屬於它的、帶著溫度的根。
林野收拾好相機,對著嶽川說:“明天要去揚州中學拍老古箏,我特意帶了微距鏡頭,能把古箏上的木紋、弦上的包漿都拍清楚,放進紀錄片裡,肯定能打動觀眾。”
陸哲也舉起音頻設備:“我還帶了便攜錄音棚,能把老古箏的聲音錄得更純淨,保留它的曆史質感,不讓外界雜音破壞味道。”
嶽川點點頭,把蘇州中學的樂譜放進背包,裡麵還夾著李爺爺的校徽照片——校徽上的“蘇州中學1950”字樣,像在無聲地提醒他:文娛創作的核心從不是華麗的包裝和流量的噱頭,而是對真實的尊重,對歲月的敬畏,對情感的傳承。
喜歡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請大家收藏:()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