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古箏續弦音:木藝承歲月,假修複現原形_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 > 第257章 古箏續弦音:木藝承歲月,假修複現原形

第257章 古箏續弦音:木藝承歲月,假修複現原形(1 / 1)

在揚州中學那片寧靜的銀杏樹下,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亭子中央擺放著一架1880年的老古箏,它宛如一位曆經滄桑的老者,靜靜地立在那裡,見證著歲月的變遷。

這架老古箏的琴身由老鬆木製成,經過時間的洗禮,鬆木呈現出深褐色,仿佛在訴說著它所經曆的漫長時光。琴身上的兩根斷弦,如同垂落的銀絲一般,給人一種淒美而又略帶憂傷的感覺。

而在琴尾的裂紋裡,竟然還嵌著一片乾枯的銀杏葉。這片葉子顯然已經有些年頭了,它靜靜地躺在那裡,似乎在回憶著曾經的輝煌。據嶽川所知,這片葉子是1965年校歌合唱時,被一陣風吹進琴尾的裂紋裡的。

嶽川蹲在古箏前,凝視著這架古老的樂器,他的指尖輕輕撫過琴身的裂紋,能夠清晰地摸到木頭的年輪紋路。這些紋路就像是歲月的痕跡,記錄著這架古箏所經曆的風風雨雨。

嶽川心想:“這琴得修啊,而且一定要用傳統的法子來修,絕對不能用現代的膠水。如果用了現代膠水,雖然表麵上看起來修好了,但實際上卻會丟掉這架琴‘歲月的魂’。”

他所說的“傳統法子”,實際上是一種獨特而古老的工藝,這種工藝借鑒了地球“明清古樂器修複”的技巧和方法。

在修複過程中,首先需要使用魚鰾膠來粘合琴身上的裂紋,這種膠水具有極強的黏性和柔韌性,能夠有效地填補裂縫並防止其再次裂開。

接著,要尋找與琴身同年份的老鬆木來修補琴尾部分,以確保修複後的琴尾與原琴身完美匹配。而對於琴弦的選擇,則需要采用當年的蠶絲弦配方,這種弦具有獨特的音色和質感,能夠還原出古樂器原本的韻味。

不僅如此,就連打磨琴身的砂紙也有著嚴格的要求,必須是細目數的棉砂紙,這樣可以避免對琴身的包漿造成破壞。包漿是指經過長時間使用後,琴身表麵形成的一層自然光澤,它是古樂器曆史和文化價值的重要體現。

就在這時,揚州中學的老校友陳奶奶走了過來。她是1965年校歌合唱時的古箏伴奏者,對這架琴有著深厚的感情。

陳奶奶指著斷弦,回憶起當年的情景:“當年我彈奏到‘銀杏樹下書聲朗’這句時,這根弦突然斷掉了。我當時嚇得差點哭出來,但是校長卻笑著說‘斷弦也是一種緣分,正好讓琴歇口氣’。”這句話讓陳奶奶感到十分溫暖,也成為了她對這架琴的一段特殊記憶。

周曼立刻聯係當地的老木匠吳師傅——吳師傅家傳三代做木藝,修複過明清的古琴。

吳師傅帶著工具箱趕來,打開一看,裡麵是泛黃的《木藝修複譜》、塊狀的魚鰾膠、細棉砂紙:“這琴的裂紋得先清理木屑,再用魚鰾膠慢慢填,補琴尾的木頭得找三十年以上的鬆木,紋理才能對上。”

修複從清晨開始,吳師傅用竹鑷子清理琴尾的裂紋,“簌簌”的木屑聲混著銀杏葉的“沙沙”聲,像老古箏在訴說歲月。

嶽川讓林野把修複過程全程錄下來,從清理、調膠、補木到上弦,每個步驟都不放過——這些聲音和畫麵,正是“校史聲音檔案”裡最珍貴的“活素材”,比星娛的假視頻真實百倍。

可上午十點,周曼的手機突然彈出星娛的通稿:“星娛聯合頂級木藝大師,獨家修複揚州中學百年古箏,重現民國校歌風采!”

還附了段修複視頻——視頻裡的“大師”穿著西裝,用現代強力膠粘合琴身,補琴尾用的是新鬆木,連弦都換成了金屬弦,最後還拿著“修複證書”對著鏡頭說“這是最專業的古箏修複,讓百年樂器重獲新生”。

“他們連魚鰾膠都不知道!”吳師傅氣得放下竹鑷子,“老古箏的木頭嬌貴,用現代膠水會腐蝕木紋,金屬弦更是毀琴,當年這琴用的是蠶絲弦,音色溫潤,哪像金屬弦那麼刺耳!”

陳奶奶也跟著搖頭,指著視頻裡的古箏:“這根本不是咱們學校的老古箏!咱們的琴尾有個小刻痕,是當年我練琴時不小心劃的,他們的假琴上根本沒有!”

嶽川沒慌,反而讓林野把剛錄的“清理裂紋”片段發出去,配文“真實的百年古箏修複:不用強力膠,不用金屬弦,隻用老木匠的手藝和歲月的耐心”。

視頻裡,吳師傅用竹鑷子小心翼翼夾出木屑,陳奶奶在旁輕聲指導:“這裡的裂紋當年就有,校長說彆補,留著當紀念,你們清理時輕點,彆碰掉裡麵的銀杏葉。”

這段視頻剛發出去,就被揚州中學的校友瘋狂轉發。

有懂木藝的網友留言:“魚鰾膠是古樂器修複的精髓,星娛的強力膠是毀琴!”

還有1965屆的校友發老照片:“當年陳奶奶彈箏的照片裡,琴尾確實有刻痕,星娛的假琴根本沒有,造假都不走心!”

不到兩小時,星娛假修複毀古箏的話題就衝上熱搜,星娛的通稿被網友扒出“多處造假”,連視頻裡的“古箏”都被認出是某樂器店的新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修複持續到傍晚,吳師傅終於給老古箏上好了新的蠶絲弦。

陳奶奶坐在古亭裡,指尖輕輕落在琴鍵上,《揚州中學校歌》的旋律慢慢散開——溫潤的箏音混著銀杏葉的“沙沙”聲,飄向操場,連路過的學生都停下腳步,靜靜聽著。

嶽川讓陸哲把箏音、銀杏聲、學生的輕聲附和混錄在一起,做成“校歌三重奏”,放進“校史聲音檔案”裡。

“當年我彈錯時,學生們就是這麼輕輕跟著唱,”陳奶奶停下指尖,眼裡閃著淚光,“沒想到幾十年後,還能在這棵銀杏樹下,彈給這麼多人聽。”

吳師傅也笑著點頭:“這琴修好了,還能再彈幾十年,你們以後辦跨校音樂會,隨時找我調弦。”

當天晚上,跨校音樂會的籌備會在揚州中學召開。

濱江高中的李老師帶來了老鋼琴的錄音,蘇州中學的老校友發來了管風琴的片段,揚州中學則貢獻了古箏版校歌。

嶽川把這些素材剪在一起,做成“校歌串燒”:開頭用濱江老鋼琴的前奏,中間加蘇州管風琴的間奏,結尾用揚州古箏的尾音,最後混進所有老校友的合唱聲,像“跨時空的校歌大合唱”。

“咱們在音樂會上,就用這個串燒當壓軸,”嶽川對著眾人說,“舞台就搭在揚州中學的銀杏樹下,擺上老鋼琴、管風琴用錄音伴奏)、古箏,讓老校友們輪流演奏,學生們在台下跟著唱,肯定特彆有意義。”

淩薇立刻畫出舞台設計圖:“舞台背景用各校的老照片拚接,比如濱江的老教室、蘇州的老禮堂、揚州的銀杏樹,周圍掛著老校友捐的舊物,比如校徽、樂譜、舊錄音機。”

可就在籌備會快結束時,周曼收到杭州中學的邀請——杭州中學有一架1930年的老琵琶,是當年的音樂老師留下的,現在琵琶的琴軸鬆了,音不準,想請他們幫忙修複,還希望能加入跨校音樂會,用老琵琶演奏杭州中學的校歌。

“杭州中學的老琵琶,當年是用楓木做的,音色特彆亮,”周曼念著邀請信,“他們還有位90歲的老校友,是當年的琵琶手,還能彈當年的校歌。”

嶽川接過邀請信,腦子裡立刻浮現出地球“江南民樂修複”的案例——老琵琶的琴軸鬆動,要用傳統的“木楔加固法”,弦得用當年的羊腸弦,才能還原原本的音色。

“咱們明天就去杭州中學,”他對團隊說,“先修複老琵琶,再錄校歌,把杭州的聲音也加進音樂會的串燒裡。”

陳奶奶這時遞過來一片新鮮的銀杏葉:“把這個帶去杭州,夾在老琵琶的琴盒裡,就當揚州中學的禮物,讓不同學校的老樂器,也能‘認識’一下。”吳師傅也拿出一小罐魚鰾膠:“這個帶去,老琵琶要是有小裂紋,能用得上,修複老樂器,就得靠這些老法子。”

眾人收拾設備離開時,夜色已經漫過銀杏林,老古箏立在古亭裡,琴身上的燈光像一層溫柔的紗。

嶽川回頭看了眼古亭,突然覺得——那些從地球“抄”來的古樂器修複工藝、校歌改編思路,不是簡單的複製,而是被這些老樂器、老校友、老手藝,賦予了新的生命,成了真正屬於這個世界的“歲月之聲”。

林野突然指著遠處的校門:“杭州中學的人已經在群裡發了老琵琶的照片,琴身是楓木的,琴軸上還有當年的刻字,咱們明天早點出發,爭取一天就把修複和錄音都完成。”

陸哲也點頭:“我帶好錄音設備,連琵琶上弦的聲音都錄下來,放進‘校史聲音檔案’,讓大家知道老琵琶是怎麼修複的。”

嶽川把陳奶奶給的銀杏葉放進老琵琶的照片旁,心裡清楚——下一段旅程,又會有新的老樂器、新的故事,等著他們去記錄,去傳承。

車子緩緩駛離揚州中學,窗外的銀杏樹漸漸變小,老古箏的箏音仿佛還在夜色裡飄著,像揚州的道彆,也像杭州旅程的序曲,帶著歲月的溫潤,慢慢飄向遠方。

喜歡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請大家收藏:()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 四合院:悠閒人生,拒絕內卷 豪門重生之萌娃攻略 暗戰:滬上喋血,大嫂愛我癡狂 頂級大少,開局拿下女主 宗武世界,遊曆江湖 天闕歸來 穿越淚海:輪回終章 幽魂重生:殺戮就能變強 偵察兵攜犬逃荒建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