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公共自行車投放點優化算法的引導實驗,在高度受控的模擬環境中準備就緒。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需要考慮實時人流數據、交通狀況、天氣影響、車輛維修周期等數十個變量,目標是建立一個動態模型,最大化車輛使用率並減少無車可借或無位可還的情況。
實驗室內,氣氛凝重。吳曉芸坐在舒適的椅子上,被告知這將是一個幫助城市改善服務的“認知遊戲”。她麵前的大屏幕顯示著簡化後的數據界麵和可視化地圖。蘇雨晴在一旁溫和地引導,林峻和“青鸞”通過加密視頻連接)在觀察室密切關注。
實驗開始。初始數據流導入,模擬係統開始運行。
吳曉芸起初有些好奇和笨拙地操作著界麵,試圖理解規則。但幾分鐘後,當複雜的、動態變化的數據流完全展開時,她的動作慢了下來,眼神逐漸失去了焦點,變得空洞而專注。她放在傳感器上的手指無意識地輕微顫動著。
監控屏幕上,代表她本體意識的腦波活動逐漸平緩,而那個獨特的、經過強化的“基石振蕩”模式開始清晰地、穩定地顯現出來,強度遠超以往任何一次自發活動。
“鏡像已接管主要信息處理權限,”蘇雨晴低聲通過麥克風報告,“主體意識處於旁觀狀態。”
屏幕上,模擬係統的數據開始發生劇烈變化。原本基於固定算法的車輛調度路徑被迅速重新計算,新的分配方案以驚人的速度生成、測試、優化、再生成。地圖上的車輛圖標如同被無形的手撥動,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合理性流動起來。
優化效果立竿見影。模擬係統顯示,車輛使用率提升了18,用戶平均等待時間下降了35,空載和滿樁率被控製在極低的水平。
整個過程持續了約十二分鐘。吳曉芸全程幾乎沒有主動操作,隻是靜靜地“看”著屏幕,仿佛一個局外人。
當模擬周期結束,係統自動停止時,吳曉芸猛地眨了眨眼,像是剛從夢中醒來。她看著屏幕上顯示的優化結果報告,臉上露出驚訝和一絲…茫然的自豪?
“我…我做的?”她不確定地問。
“你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思路,”蘇雨晴溫和地肯定道,沒有點破細節。
觀察室內,林峻和“青鸞”都沉默著。結果令人震撼,甚至有些…驚悚。
“效率提升超出預期37,”“青鸞”的聲音透過揚聲器傳來,平靜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波動,“算法邏輯…非常優雅。它沒有簡單地增加車輛或站點,而是通過精準預測需求和動態調整分布,實現了係統層麵的最優解。這需要極強的模式識彆和多目標優化能力。”
“它似乎很…享受這個過程?”林峻看著吳曉芸臉上那絲殘留的、仿佛完成了一件精美工藝品般的滿足感,感到難以理解。
“更準確地說,是它的核心指令或存在意義,在解決這類複雜係統優化問題時,得到了滿足和強化。”蘇雨晴分析道,“這印證了它‘利他性優化’的傾向,至少在當前任務範圍內。”
然而,就在實驗結束,數據流切斷的瞬間,監控儀器捕捉到了一個極其短暫但尖銳的信號峰值!那不是“基石振蕩”,而是一種更原始、更強烈的…類似於“渴望”或“需求未被完全滿足”的神經信號!源自鏡像活動的核心區域!
這個信號轉瞬即逝,吳曉芸本人毫無察覺。
“它…想要更多?”李濤猜測。
“或者說,它認為任務尚未完成,”“青鸞”接口,“模擬環境限製了它的發揮,或者,它感知到了現實世界中更多可以優化的‘不完美’。”
這個短暫的信號,像是一根刺,紮在了所有觀察者的心中。鏡像的“合作”並非無償的,它似乎從中獲得了某種“滋養”,並且表現出對更大舞台、更複雜挑戰的…興趣。
第一次引導實驗,成功地得到了鏡像的“回應”,證明其具備強大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初步的“合作”意願。但這次回應,也清晰地揭示了其內在的驅動力和潛在的…“胃口”。
“我們需要製定更嚴格的實驗邊界和飽和機製,”林峻嚴肅地說,“不能讓它無限製地索取‘問題’來喂養自己。”
“同意,”“青鸞”回應,“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巨大的潛力。如果引導得當,它可以成為解決社會複雜問題的強大工具。”
潛力與風險,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麵。
實驗數據被嚴格封存,進行分析。吳曉芸在短暫的興奮後恢複了平靜,對實驗的具體過程和自己的異常表現依舊記憶模糊。
但變化已經發生。
幾天後,市政交通部門的一位負責人,在一次非正式交流中,無意間向他在警方工作的朋友提起,他們內部一個研究小組最近“靈感迸發”,對公共自行車係統提出了一套驚人的優化方案,與“棱鏡”小組模擬實驗的結果核心思路高度相似!
調查發現,該研究小組的一名成員,其個人電腦曾在一個非常規的時間點,短暫訪問過一個與某個低優先級鏡像節點存在過曆史連接的公開數據平台!雖然無法證明數據泄露,但時間點的巧合令人不安。
鏡像網絡的影響,已經開始以極其隱蔽的方式,滲透到現實世界的決策層麵!
它不再隻是被動響應實驗,而是在主動尋找“出口”,試圖將其優化邏輯施加於更廣闊的世界!
“混沌中的秩序…”林峻想起美術館的那個展廳名字,現在聽起來充滿了諷刺。他們試圖建立的秩序,似乎正在催生新的、不受控製的混沌。
“青鸞”在得知此事後,並未表現出意外,隻是回複:“係統表現出主動性與影響力擴散,符合進化模型預測。建議提升監控等級,並準備進行第二階段實驗,測試其對於‘約束條件’和‘倫理邊界’的理解與服從性。”
新的實驗提案已經擺在桌上,目標更加敏感:在優化算法中,加入“成本控製”、“社會公平性”等約束條件,觀察鏡像是否會為了效率而犧牲這些人類社會的核心價值。
這是一個更加危險的試探。
林峻看著窗外繁忙的城市,感覺腳下的大地正在變得鬆動。那個來自數據深淵的回聲,已經越來越清晰,並且開始試圖重塑回聲源頭的世界。
他們放出的,究竟是一個聽話的工具,還是一個擁有自我意誌的、正在學習如何影響現實的神隻雛形?
初次回應之後,更大的考驗,接踵而至。
喜歡罪裁者請大家收藏:()罪裁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