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後,江白立即跟隨黃老師前去觀摩豆漿轉化成腐竹的過程。
讓我也見識下這個神奇的變化吧,真是令人期待。江白興致勃勃地說。
當然可以,正好你能幫觀眾們講解流程。黃老師回應道。
雖然黃老師是經驗豐富的主持人,但對直播解說仍不太熟悉。
現在有江白負責解說,黃老師隻需專注製作環節,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
解說就交給我吧,這種工藝我也是頭回見!江白信心滿滿。
他相信能以最生動的語言傳達這份新奇感,讓觀眾感同身受。
優秀的主播就該這樣帶動全場氛圍。
沒問題,相信你能做好。黃老師表示讚同。
兩人來到展示區準備演示。
大家猜猜這是什麼?江白故意賣了個關子。
不就是豆漿嘛
確實像豆漿
居然展示豆漿?太普通了吧
哈哈同感
說好的豆製品呢?該不會想用豆漿糊弄我們吧
感覺被忽悠了,說好的驚喜變成驚嚇了......
“這不就是普通的豆漿嗎?我家也有豆漿機,隨時都能打一杯,何必專門直播製作過程?”
“太尷尬了。”
“今天的直播質量明顯不如前兩天,節目組是不是沒認真準備?”
“這豆漿到底有什麼特彆之處?能不能快點說明?”
“豆漿能有什麼特彆的,彆想太多了。”
“對今天的直播有點失望,本以為能深入了解豆製品的魅力。”
“還以為能學到豆製品製作技巧,結果就煮了鍋豆漿。”
“哈哈哈,看來要讓大家掃興了。”
“能不能做點彆的?哪怕做個豆腐也比豆漿強,豆漿太簡單了,根本沒什麼技術含量。”
……
……
……
直播間觀眾紛紛在彈幕中表達真實想法。
在大家看來,江白所謂的驚喜完全是個噱頭,不僅沒有驚喜,反而讓人失望……
觀眾期待看到豆製品的製作過程,結果節目組隻是演示了如何做豆漿。
正如江白最初表現出的驚訝——豆漿這麼簡單的東西,怎麼能算豆製品製作呢?
看到觀眾們的反應,江白反而放心了。
看來大家都不知道豆漿還能製作腐竹。
……
如果把這個意外的發現告訴大家,肯定會引起轟動,畢竟人們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好奇。
“各位觀眾,這確實是豆漿,但它另有妙用,這次絕不會讓大家失望,請拭目以待。”
江白開始揭開這個秘密。
“請黃老師為我們演示!”
江白將鏡頭轉向黃老師,拍攝即將開始的演示。
黃老師微笑著洗淨雙手,隨後輕輕揭下豆漿表麵的薄膜。
這層膜因水分較少而形成半固態,與其說是氧化,不如說是自然凝結。
大家看,這就是表麵形成的薄膜,煮粥時常見類似現象。黃老師用生活經驗向觀眾解釋。
現在讓我們繼續觀看黃老師的操作。
黃老師用筷子小心夾起這層膜。90多度的豆漿溫度極高,徒手觸碰極易燙傷。
特彆提醒觀眾,這些高溫食材切勿直接觸碰。我因長期接觸才適應這種溫度,請勿模仿。
重複強調,隻有專業廚師才能這樣操作。黃老師常年與廚具為伴,已適應高溫環境。
江白同步在直播間打出請勿模仿的安全提示。
黃老師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大家注意看這張豆膜,現在溫度降下來了,可以這樣對折起來。”
他熟練地將豆膜疊成細長條,掛在旁邊的鐵絲上晾曬。
江白向觀眾介紹:“看明白了嗎?這就是腐竹的製作方法。等這層膜完全乾燥,就成了我們常吃的腐竹。”他眼中帶著幾分自豪。
直播間的觀眾反響熱烈,許多人第一次見識腐竹的製作過程,紛紛表示驚歎——
“原來腐竹是豆漿表麵結膜做成的?太神奇了!”
“跟著直播間漲知識了,以前完全不知道!”
“還以為全是工廠機械化生產的,沒想到這麼傳統。”
“居然能用豆漿自製腐竹?今天真是開眼界了。”
“吃了三十年腐竹,現在才知道做法!”
“黃老師和江白太厲害了,這方法簡直絕了!”
“我家有豆漿機,是不是也能試試?”
“必須用大鍋煮嗎?普通豆漿機能做出來嗎?”
“樓上這個問題提得妙,豆漿機確實不行,它打出來的是新鮮豆漿,不是靜置後的那種。不過要是把豆漿倒進鍋裡再煮一會兒,說不定就能成了。”
“太神奇了,豆製品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確實被驚喜到了!”
……
……
……
直播間的觀眾們熱烈討論著,大家都覺得新奇,甚至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腐竹是這麼做的。
觀眾們也紛紛感歎,原來江白說的驚喜就是這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