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蛟龍入海_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0章 蛟龍入海(1 / 2)

抉擇與設局:有限度的合作

送走沈敬仁後,天工院在鎮江的臨時駐地內,氣氛凝重。郭衡、李小柱等人齊聚,等待淩雲的決定。

“大人,萬萬不可!那‘四海商會’底細不明,與倭寇海匪都有牽連,這就是個火坑啊!”李小柱急道。

郭衡則相對冷靜:“東翁,其心確實難測。然,眼下京口局麵膠著,若無外力打破,恐遷延日久,朝中徐理等人必會借此大做文章。陛下那邊……壓力會越來越大。”

淩雲沉默良久,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上麵攤開著京口閘的水文圖和工坊區規劃圖。

“合作,但不是他們想要的那種合作。”淩雲終於開口,眼神銳利,“他們想摻沙子,甚至想架空我們。我們就來個借雞生蛋,劃界而治。”

他製定了詳細的應對策略:

1.技術隔離:核心的蒸汽機設計、特種鋼冶煉、精密加工技術等,絕不允許對方觸碰。合作僅限於具體工程問題的谘詢和非核心的原材料、人力渠道。

2.項目限定:隻接受對方在京口閘水力驅動部分優化和協助平息地方騷擾兩方麵的“幫助”。工坊區的建設、運營管理,尤其是蒸汽動力的引入,必須完全掌握在天工院手中。

3.監管無處不在:所有合作環節,都必須有東廠的人和天工院核心人員在場監督、記錄。馬三寶那邊,需要全力配合。

於是,淩雲給了沈敬仁一個明確的回複:歡迎陳師傅參與京口閘水力部分的顧問工作,薪酬天工院支付;對於平息騷擾,隻需“商會”確保不再有類似事件發生即可,天工院不介入其具體手段,也無需其直接派人參與工坊區事務。

沈敬仁聽到這個回複,臉上依舊掛著那令人捉摸不透的笑容,似乎並不意外:“淩侍郎謹慎,可以理解。便依侍郎之言。陳師傅會儘力協助,至於那些宵小之輩,沈某保證,絕不會再打擾侍郎清靜。”

蛟龍初動:技術與權力的雙重破局

合作以一種微妙的方式開始了。

那位陳師傅果然名不虛傳。他沉默寡言,但經驗老到,對京口複雜的潮汐、暗流了如指掌。他並未直接提供超越天工院認知的先進設計,而是在現有方案上提出了幾處極其精妙的局部改進——比如水輪葉片的傾角微調、導流板的位置優化,這些細節的改動,卻顯著提升了水力驅動的穩定性和效率。這讓淩雲暗自心驚,對方在傳統水力工程上的積澱,確實深厚。

更立竿見影的是“四海商會”對地方勢力的震懾。幾乎在一夜之間,那些潑汙、塗鴉、威脅工匠的卑劣行徑消失了。市麵上關於工坊的謠言也漸漸平息。幾個之前跳得最凶的碼頭把頭,據說被“請”去“喝茶”之後,再見到天工院的人,都變得點頭哈腰,客氣異常。這種無聲無息間展現出的、對地下秩序的強大控製力,比任何武力炫耀都更讓人感到寒意。

排除了這些乾擾,天工院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京口閘的改造工程得以順利推進,蒸汽動力部分與水動力部分的結合設計日趨完善。更重要的是,工坊區的建設終於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首先拔地而起的,是“鎮江一號”綜合工坊。這座工坊的核心,是一台經過“龍馬號”驗證的改進型固定式蒸汽機。它通過天軸和皮帶,同時為工坊內的十多台新式織布機、兩台小型軋花機以及一組金屬加工車床提供動力!

當蒸汽機點火運行,整個工坊的機器同時開動的那一刻,景象是震撼的。飛梭如電,織機轟鳴,車床飛旋……那種協同運作、力量集中爆發的高效場麵,讓所有前來觀摩的本地官員、商賈和匠頭們都目瞪口呆。

淩雲趁機推出了“工坊新製”:

·定額薪酬與績效獎勵:摒棄了傳統的“卯吃寅糧”或純粹計件,采用了“基本工錢+產量提成”的模式,並設立了“技術革新獎”。

·標準化培訓:所有工人都必須經過天工院學徒的標準化操作培訓,合格後方可上崗,確保安全和質量。

·初步保障:設立了工坊內部的“互助金”,用於工人工傷、疾病的臨時救助,雖然簡陋,卻是在此時代前所未有的嘗試。

高薪和相對規範的製度,吸引了大量優秀的本地工匠前來應聘,甚至衝擊了原有行會對匠戶的控製。

波瀾再起:觸及根本的反噬

工業化帶來的效率提升是驚人的,但也如同一條闖入池塘的蛟龍,徹底攪渾了水,甚至開始吞噬原本生活在其中的“魚蝦”。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