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尺丈乾坤_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3章 尺丈乾坤(1 / 1)

推荐阅读:

《大明格物標準試行版)》首先在官營龍江船廠、鎮江工坊區、以及幾家與天工院深度合作的民間鐵坊、織坊中強製執行。效果立竿見影。

龍江船廠,以往打造一艘漕船,因部件尺寸不一,後期組裝往往需要匠人反複修整榫卯,耗時費力。如今,按照標準圖紙和統一規格加工的龍骨、肋材、船板,運抵船台後,竟能如積木般精準對接,組裝效率提升了近一倍!船廠大匠起初還將信將疑,親自拿著“標準尺”測量了幾個關鍵部件後,不由得撫掌驚歎:“嚴絲合縫,分毫不差!此真乃‘規矩’之力!”

鎮江工坊區內,來自不同合作坊的齒輪、軸承,首次實現了無縫替換。一台因軸承損壞而停擺的織機,不再需要等待原坊定製維修,直接從庫房領取標準件更換,半個時辰內便恢複運轉。工坊主們欣喜地發現,庫存備件的種類和數量可以大幅減少,流動資金壓力驟減。

然而,陽光之下必有陰影。標準帶來的秩序與效率,是以打破舊有生產關係和利益鏈條為代價的。

衝突最先在南京城的民間鐵匠鋪和木工作坊爆發。

以往,各家有各家的“老尺”,尺寸略有出入,匠人憑經驗和手感彌補,倒也相安無事。如今,標準司派出的“校驗吏”多為格物院學生兼任)持著官方“營造尺”基準副器,上門要求校驗所有匠鋪的度量工具。合格者烙上火印,不合格者當場收繳、銷毀。

“憑什麼收我的尺子?!”一個滿臉橫肉的鐵匠鋪主堵在門口,揮舞著手中那把油光鋥亮的舊尺,“這是我爺爺的爺爺傳下來的!用了三代人!打出的鋤頭、菜刀,哪個鄉親不說好?你們那勞什子‘標準尺’,就能打出更好的鐵?”

校驗吏是個年輕學子,雖有些緊張,但語氣堅定:“大叔,並非您手藝不好。隻是尺子不準,您打的鋤頭裝不上彆家做的木柄,農人豈不是麻煩?用了標準尺,大家的東西都能通用,豈不更好?”

“通用?老子不稀罕!”鋪主啐了一口,“誰知道你們是不是和那姓淩的串通好了,想用這新尺子,多量我們的材料,克扣工錢?!”

類似的爭執在各處上演。校驗工作推進緩慢,阻力重重。行會勢力在其中推波助瀾,散布謠言,稱新尺是“淩雲尺”,用了會“折損福氣”、“得罪魯班先師”。

更大的衝突發生在漕糧征收和市集交易中。

以往,征收漕糧用的“斛”、“鬥”,地方糧長和胥吏往往各有“巧妙”,上下其手,盤剝百姓。如今,標準司要求所有官用度量衡器必須校驗,並公布了標準斛鬥的容積。這等於斷了許多人的財路。

市集上,以往商販可以利用混亂的度量衡短斤缺兩。標準推行後,一些地方官府在集市設立了“公秤”、“公鬥”,允許百姓複核。這引發了商販群體的集體不滿,雖不敢明著對抗官府,但暗地裡對推行標準的官吏和使用的顧客冷嘲熱諷,甚至威脅。

一時間,看似簡單的“統一度量衡”,竟激起了民間洶湧的暗流。

地方的阻力迅速反饋到朝堂。徐理等人仿佛被打了一劑強心針,再次活躍起來。

這一次,他們不再空談道德,而是拿出了“實據”。

一位禦史出列,手持一份來自江南的“萬民書”實為地方士紳和行會頭目組織):

“陛下!淩雲推行所謂標準,擾民太甚!校驗吏如狼似虎,強闖民宅,收繳祖傳度量之器,形同劫掠!市井商販,因尺寸斤兩之微末小事,動輒得咎,怨聲載道!長此以往,恐生民變!此非強國,實乃亂國之舉!”

奏疏中列舉了大量“實例”,諸如老匠人因尺子被收而氣得病倒,小商販因被要求使用標準秤而生意受損等等,極具煽動性。

工部右侍郎徐理親信)更是直接攻擊標準司本身:“陛下,標準司權柄過重,可定天下器物之規,可斷民間交易之準,此乃亙古未有之奇事!若此司為奸人所控,豈非可挾標準以令天下百工?其害遠超貪腐!”

壓力再次指向淩雲。要求裁撤標準司、廢止“苛法”的呼聲甚囂塵上。

淩雲早已預料到此番局麵。他沒有急於辯解,而是讓郭衡整理了一份詳實的報告,並請馬三寶動用東廠力量,核實了幾起影響較大的“民怨”事件背後的真相。

數日後朝會,當反對聲浪再次高漲時,淩雲出列,並未直接反駁,而是向朱棣請求:

“陛下,諸位同僚憂國憂民,所言‘民怨’,臣亦有所聞。然,是非曲直,需明辨之。臣懇請陛下,允臣與郭衡,於殿上演示一二,以正視聽。”

朱棣準奏。

郭衡指揮幾名內侍,抬上幾件物品:兩把外觀相似但品牌不同的鋤頭,兩套來自不同地區的木工工具,以及幾件從市麵上收集來的、標注著混亂尺寸的所謂“標準件”。

淩雲拿起那兩把鋤頭,道:“此二鋤,皆稱合用。然,諸位請看。”他示意郭衡將鋤頭木柄互換。結果,一把鋤頭的木柄無法插入另一把的銎孔,即便強行砸入,也鬆動不堪。“農人若購得此鋤,還需自行修改木柄,費時費力。若依標準,則銎孔、木柄尺寸統一,任意搭配,皆嚴絲合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又拿起那些混亂的“標準件”和木工工具中的鑿、鋸:“市麵上仿冒我天工院標準之物泛濫,尺寸不一,質量低劣,已引發多起事故。這正是因為缺乏強製統一的權威標準,導致魚目混珠,良莠不齊!受害的,正是那些相信‘標準’的普通工匠和百姓!”

接著,他請馬三寶出麵。馬三寶尖細的嗓音響起,陳述了東廠的調查結果:所謂“老匠人氣病”,實為當地行會頭目逼迫其對抗官府;所謂“商販生意受損”,多是些慣於短斤缺兩的好商;而那把被收繳的“祖傳”尺子,經校驗,竟比標準尺長了近半寸,其祖上怕是沒少用它占人便宜。

真相大白!許多原本中立的官員恍然大悟,意識到標準並非苛政,反而是保護誠信、促進公平、保障安全的有力工具。那些所謂的“民怨”,多半是既得利益者編造或煽動的。

淩雲趁勢進言:“陛下,標準之立,非為擾民,實為護民!護誠信工匠不被劣幣驅逐,護尋常百姓不受欺詐盤剝,護國家工程不致因劣材而崩塌!其間阻撓,非因標準本身之錯,乃因觸動了某些人盤剝百姓、壟斷利益之根基!此等‘民怨’,乃豪強之怨,蠹蟲之怨!陛下當明察!”

這番話,直接將反對者釘在了“豪強蠹蟲”的恥辱柱上,將其與廣大百姓的利益對立起來。

朱棣聽著淩雲的陳述和馬三寶的證詞,看著殿上的演示,心中已然明了。他需要的是一個高效、統一、能夠強化中央控製的帝國,而不是一個被地方豪強和行會割據的鬆散王朝。標準的推行,正符合他的集權需求。

“朕知道了。”朱棣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標準之事,利國利民,朕意已決。標準司照常運行,《格物標準》繼續推行。各地官府需全力配合,若有陽奉陰違、借機生事、煽動民怨者,無論官民,一律嚴懲不貸!”

他看了一眼徐理等人,補充道:“至於標準司權柄過重之慮……朕自有考量。淩雲,你需謹記,此權乃為國所用,非為一己之私。”

皇帝的裁決,再次為淩雲和標準司撐了腰。朝堂反對聲浪被強行壓下。

經此一役,標準的推行雖然依舊麵臨各種軟抵抗,但大勢已定。越來越多的民間匠坊開始主動要求校驗工具,加入標準體係,因為他們發現,遵循標準不僅能避免麻煩,更能接觸到天工院的技術擴散和官府的采購訂單,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然而,淩雲並未感到輕鬆。他深知,丈量器物易,丈量人心難。統一了有形的尺度,還有更多無形的壁壘需要打破——地方保護、行業壟斷、知識壁壘、以及根深蒂固的短視與保守。

“尺能丈量乾坤,卻難量儘人心私欲。”淩雲對郭衡感歎,“但這第一步,終究是邁出去了。接下來,我們要讓這‘規矩’,生出‘紅利’來,讓更多人因它而受益,它才能真正紮根。”

他將目光投向了更遠處。標準隻是骨架,還需要血肉來填充。他開始構思,如何利用初步建立的標準化體係,推動更複雜、更精密的大型項目,比如——跨越長江天塹的大型蒸汽明輪船,或者,將南京與京口更緊密聯係起來的標準化駁船運輸係統。

尺已落下,丈量出的,將是一個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未來。而這未來的輪廓,正隨著標準的推行,在帝國的肌體上,逐漸清晰起來。

喜歡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請大家收藏:()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