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西暖閣,氣氛凝重。朱棣、淩雲、馬三寶,以及被緊急召來的幾位心腹將領如精通水戰的清遠伯王友)齊聚一堂。
一張粗略的海疆圖鋪在案上,朱棣的手指重重地點在東南沿海:“倭患不絕,海疆不靖,今又有‘四海商會’此等梟雄窺伺,非巨艦大炮不能震懾!淩雲,朕欲建新式水師,你需給朕一個章程!”
淩雲深知此事關乎國運,沉聲道:“陛下,新式戰艦,非舊式福船、廣船可比。臣以為,當分步而行。”
他提出了一個漸進式的方案:
1.一期目標:建造兩型試驗艦。
·‘揚威’級炮艦:中型船隻,木質船體覆以熟鐵裝甲關鍵部位),裝備一台改進型船用蒸汽機,輔以風帆,主要武器為天工院新研製的後裝線膛艦炮基於李三狗早期思路深化),目標是驗證蒸汽動力、裝甲防護與新式艦炮在海上的實戰效能。
·‘飛霆’級通報艦:較小型的快速船隻,側重速度和機動性,主要承擔偵察、通信嘗試搭載小型電報機)和護航任務,是未來艦隊耳目。
2.核心攻關:
·船體結構:如何設計能承受蒸汽機巨大震動和後坐力,並能安裝沉重裝甲和火炮的堅固船體?
·動力係統:海上高鹽高濕環境對鍋爐和蒸汽機的耐腐蝕性、可靠性提出極致要求。
·艦炮與彈藥:後裝線膛炮的閉鎖機構、身管壽命、以及與之匹配的爆破彈開花彈)是重中之重。
·裝甲與材料:尋找強度更高、韌性更好的鋼鐵,以及將鐵甲有效固定於木製或混合船體的工藝。
王友等將領聽得目瞪口呆,他們無法想象那種不依靠風帆、披著鐵甲、噴著黑煙、裝備著能發射爆炸彈丸重炮的戰艦是何等模樣,但眼中也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熾熱的光芒。
朱棣拍板:“準!即著淩雲總督新艦營造事宜,工部、龍江提舉司、沿海各衛所船廠,凡有所需,優先協濟!內帑先撥五十萬兩,以為啟動之資!”
旨意一下,巨大的資源需求立刻顯現。優質木材、巨量鐵料、銅錫鉛等有色金屬、以及日益緊缺的煤炭,如同黑洞般吞噬著資金和物料。這不可避免地觸動了其他部門的利益。
戶部尚書首先叫苦:“陛下!北邊修繕長城、九邊糧餉、各地賑災,處處需錢!如今這新艦一動,耗費堪比再造一支漕運船隊!國庫實在難以支撐啊!”
徐理等人更是找到了新的攻擊點:“陛下!淩雲好大喜功,妄興無名之師!所謂海上威脅,不過其一麵之詞!耗舉國之力,造此等華而不實之‘鐵棺材’,若最終無用,豈非貽笑大方,徒耗國帑?”
甚至有官員隱晦地提及,如此龐大的工程集中於淩雲一人之手,恐生“尾大不掉”之患。
朝堂之上,支持與反對之聲激烈交鋒。朱棣雖力排眾議,但壓力巨大,他給淩雲的期限和預算也變得更加嚴苛。
麵對資源和輿論的雙重壓力,淩雲唯有以更快的技術進步來回應。天工院幾乎將所有能動用的力量都投入了新艦項目,代號“定海”。
·龍江船廠成為了核心基地。經驗豐富的老船匠與格物院的學生們產生了激烈的碰撞。老船匠堅持傳統的榫卯結構和經驗比例,而學生們則拿著基於力學計算的新圖紙,要求精確到“分”的施工。
“胡鬨!這龍骨強度豈是你們紙上算算就能定的?老祖宗幾百年都是這麼造的!”一位須發皆白的大匠氣得吹胡子瞪眼。
“老師傅,這是根據材料強度和預計排水量計算出的最優尺寸,若按舊法,恐難以承受蒸汽機長期震動!”年輕學生據理力爭。
淩雲親自出麵調解,要求“尊重經驗,驗證數據”,設立對比試驗組,用事實說話。最終,一種融合了傳統智慧與現代計算的混合龍骨結構被確定下來。
·鎮江工坊區負責動力和火炮。李小柱帶著工匠,在密封、防腐蝕、抗顛簸上下了苦功,改進了鍋爐的水循環係統,采用了更耐腐蝕的銅合金管路。火炮車間則日夜轟鳴,反複試驗著不同的炮鋼配方和膛線拉製方法,報廢的炮管堆成了小山。李三狗如今已成為炮組的核心之一,他那“後膛裝填”的執念,終於看到了實現的曙光。
·材工學堂的任務最重。他們需要研發出強度更高、更適合焊接或鉚接)的裝甲鋼。淩雲引導他們嘗試表麵滲碳工藝,並開始小規模試驗平爐煉鋼的可能性。同時,對“四海商會”曾經展示過的那塊“秘銀”的分析也有了進展,發現其中含有一種罕見的、能顯著提升鋼材韌性的金屬元素可能是鎢或釩),這為未來的材料升級指明了方向。
就在“定海”項目艱難推進時,東南沿海的警訊越來越頻繁。
數支前往南洋貿易的官商船隊遭遇不明身份的大型艦船攔截勒索,對方船隻速度奇快,火力凶猛,顯然不是普通海盜。生還者描述,那些船隻雖然主要還是帆動力,但船型與“四海商會”的“海蛟級”頗為相似,且裝備了數量可觀的火炮。
更令人不安的是,有衛所巡邏船在靠近東番台灣)的海域,遠遠瞥見過一艘“冒著淡淡黑煙,速度如箭”的怪船,其形製與任何已知船型都不同!
消息傳到南京,朱棣震怒,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打造新式水師的決心。而淩雲則感到脊背發涼——“四海商會”在蒸汽船舶的實用化方麵,可能已經走在了前麵!至少,他們已經擁有了可以實戰的、以蒸汽為輔助動力的武裝商船或戰艦)!
“定海”項目的藍圖已經鋪開,龍江船廠的船台上,第一艘“揚威”級試驗艦的龍骨正在鋪設,標誌著大明海軍一個新時代的序幕正在拉開。
然而,前路布滿荊棘。技術的難關需要一個個去攻克,資源的短缺需要精打細算,朝堂的反對聲需要時刻警惕,而海上那神秘的對手,更是不容小覷的威脅。
淩雲站在龍江船廠那喧鬨的船台旁,看著工匠們如同螞蟻般忙碌,敲打聲、號子聲、蒸汽機的調試聲交織在一起。他手中緊握著一份剛剛收到的、關於“四海商會”疑似蒸汽船活動的最新密報。
海疆的藍圖宏偉而清晰,但通往藍圖的每一步,都需在驚濤駭浪中前行。這不僅僅是一場技術的競賽,更是一場關乎國運的戰略博弈。他知道,留給他的時間,可能不多了。
喜歡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請大家收藏:()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