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船”的報告並非孤例。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從呂宋到蘇祿海,乃至靠近滿剌加的海域,陸續有漁民、商船甚至葡萄牙人的巡邏船聲稱目睹過它的蹤跡。描述大同小異:體型不大,通體深色近乎黑色),無帆無纜,航行時幾乎聽不到聲音,速度極快,且能在小範圍內靈活轉向,形如鬼魅。
靖海伯派出的偵查船多次搜尋,卻一無所獲。那魅影仿佛能預知明軍的行動,總是在艦隊到達前消失得無影無蹤。這給前線官兵帶來了不小的心理壓力,各種猜測和謠言四起。
消息傳回南京,立刻引起了淩雲的極度重視。他召集天工院核心,對照著平板電腦中僅存的、模糊的關於早期潛艇和高速魚雷艇的圖像資料,進行了反複研判。
“絕非自然現象,也非目擊錯誤。”淩雲斷言,“這必然是一種我們尚未掌握的新型船隻!其無帆、高速、低噪音的特性……很可能是某種特殊的動力係統,甚至……可能是水下航行器的雛形!”
這個推斷讓所有人心頭一沉。如果對手真的掌握了某種形式的水下或半水下攻擊能力,那麼大明現有的水麵艦隊將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麵對這潛在的、顛覆性的威脅,淩雲立刻啟動了應對方案。
1.強化偵查與預警:責令格物院光學組,全力改進望遠鏡的倍率和清晰度,並開始研製原始的水下聽音器利用聲音在水中的傳播特性探測異常)。同時,要求前線艦隊在巡邏時,加強了望,注意觀察海麵下的異常氣泡或尾流。
2.發展反製武器:火器組被賦予了新的絕密任務——研製一種能夠攻擊水下目標的深水炸彈原型。思路是利用定時引信或水壓引信,使炸藥在特定深度爆炸,利用水的不可壓縮性產生巨大衝擊力。這需要解決密封、下沉速度控製、引信可靠性等一係列難題。
3.動力競賽白熱化:“幽靈船”展現出的高速與機動性,給大明螺旋槳項目組帶來了巨大刺激。淩雲親自督戰,要求不惜代價,儘快拿出可用於實艦測試的實用化螺旋槳和與之匹配的大功率蒸汽機。材料組則加緊對“鎢鋼”等特種合金的冶煉攻關,以滿足更高轉速和強度的要求。
天工院內,燈火徹夜不熄。每個人都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一種被未知技術追趕甚至超越的危機感。
就在大明全力應對“幽靈船”威脅時,東廠從滿剌加傳回了更確切的情報。
“四海商會”與葡萄牙人的合作,確實進入了實質性階段。葡萄牙人看中了“四海商會”對東方水文、貿易網絡的熟悉以及其掌握的某些獨特冶煉技術可能與那塊“秘銀”有關);而“四海商會”則渴望獲得葡萄牙人更先進的造船設計尤其是卡拉維爾帆船和更大型的克拉克帆船結構)、天文導航技術以及……火炮鑄造工藝。
有跡象表明,雙方正在滿剌加某處秘密船塢,聯合建造一種融合了東西方技術的新型戰艦。更令人擔憂的是,情報顯示,葡萄牙人可能向“四海商會”提供了某種關於早期火藥推進技術的資料,這可能會給未來的海戰帶來變數。
“他們是在取長補短,試圖快速彌補與我們在火炮和蒸汽機方麵的差距。”淩雲分析道,“而那‘幽靈船’,很可能就是他們合作研發的、用於非對稱作戰的秘密武器。”
朱棣在聽取了淩雲關於“幽靈船”和西方聯盟的全麵彙報後,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他意識到,大明的對手不再是傳統的海盜或割據勢力,而是擁有相當技術實力和全球視野的複合型敵人。
“不能再局限於南洋一隅了。”朱棣在禦前會議上定調,“彼等夷狄,既能遠渡重洋而來,其誌非小。朕決意,加快‘鎮遠’級巡洋艦建造,同時,‘定遠’級鐵甲艦的設計必須立刻完善,提前開工!”
這意味著,原本按部就班的艦隊建設計劃被大幅提前,資源將更加傾斜於海軍。
“淩雲,‘幽靈船’之事,由你全權負責,務必儘快弄清其虛實,找到應對之法!所需一切,朕皆準!”
“馬三寶,加大對西洋番邦的探查力度,朕要知道他們到底來自何方,國力如何,還有多少船隊!”
皇帝的意誌明確而堅定:以更強的技術、更快的速度、更廣的視野,迎接這場已然升級的全球性海權挑戰。
“幽靈船”的魅影,如同一聲警鐘,敲響在大明邁向海洋的道路上。它提醒著淩雲和整個帝國,技術的進步永無止境,未知的威脅可能來自任何方向。
大明雖然憑借蒸汽機和線膛炮取得了初步優勢,但對手的學習、模仿和創新能力不容小覷。與西方勢力的直接碰撞,似乎已不可避免。
龍江船廠內,“鎮遠”級的首艦正在加速合攏;“定遠”級的巨大龍骨開始選料;深水炸彈的引信在實驗場發出沉悶的爆炸聲;改進後的望遠鏡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月球的環形山……
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了在即將到來的、更加波瀾壯闊也更加凶險未知的大航海時代中,為華夏文明,爭得那一席之地。
魅影疑雲之下,是更加急促的科技競賽腳步聲,和一顆顆渴望征服未知海洋的、熾熱的心。
喜歡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請大家收藏:()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