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既然如此,我便與大師辯上一辯!”蕭辰也來了興致。
前世作為現代人,信息爆炸時代接觸過各種思想。
加上對封神、西遊的了解,他還真不信辯不過一個“古代”和尚。
辯論正式開始。
金蟬子率先開口,聲音平和卻蘊含佛理:“施主方才言我教度化猶如魔道,此言差矣。”
“我佛慈悲,普度眾生,乃是為解眾生輪回之苦,引其前往極樂淨土,得享大自在,大解脫。”
“此乃無上功德,何來‘魔’之說?”
蕭辰認真聽完,略作沉思,便開始反駁。
他並沒有直接否定極樂世界的存在,而是再次運用了類似唐朝韓愈的實用主義批判:“大師所言極樂世界,虛無縹緲,乃身後之事。”
“然則眼下洪荒現實為何?”
“封神大戰方歇,天地間戾氣未消,人族十室九空,餓殍遍野,易子而食之慘劇猶在發生!”
“此乃切膚之痛,眼前之災!”
“當此之時,最緊要之事,應是鼓勵生產,恢複元氣,繁衍生息,讓生者能活。”
“而非鼓勵大量青壯年拋家棄子,遁入空門,不事生產,坐等供養!”
“此乃棄現實之責任於不顧,求虛幻之彼岸,豈非緣木求魚,甚至可說是雪上加霜?”
他目光銳利地看著金蟬子:“請問大師,眾多青壯年不事生產,不服兵役,不納賦稅,整日念經拜佛,空談寂滅。”
“長此以往,家由誰養?國由誰護?田由誰耕?”
“此乃損萬家而利一教,絕非真正的慈悲,實乃動搖家國根基之禍患!”
“此等行為,與蛀蟲何異?”
“難道佛祖的極樂世界,需建立在人間煉獄之上嗎?”
蕭辰語氣激昂,直指要害。
他從人族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利益出發,質疑西方教義在現實層麵的巨大弊端。
金蟬子微微蹙眉,試圖辯解:“修行亦可積累功德,回向眾生,庇佑……”
蕭辰打斷他:“積累功德?回向眾生?”
“大師,遠水難救近火!”
“餓死的百姓等不到你的功德回響!”
“凍死的孤兒感受不到你的經文溫暖!”
“真正的慈悲,應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深入苦難,救苦救難。”
“是讓眾生現世就能活得更好,而非都跑去寺廟裡念經,把現實的苦難留給老弱婦孺!”
這番話,擲地有聲,充滿了現實關懷的力量。
金蟬子沉默了片刻,顯然也在思考。
他自幼修行,精研佛法,卻很少從這般切實的民生角度去思考問題。
蕭辰趁熱打鐵,決定從佛教內部進行解構。
他話鋒一轉,提到了禪宗的智慧:“況且,大師,佛法精深,並非隻有遁世一途。”
“我曾聞南地有慧能大師者,有偈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乃直指本心,見性成佛之頓悟法門。”
“修行重在修心,而非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