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大營的慶功酒尚未涼透,朱慈興便捧著一幅手繪的福建地形圖,站在了鄭成功的軍帳中。帳外海風呼嘯,帳內燭火搖曳,地圖上用朱砂標注的清軍布防點密密麻麻,卻在漳州灣一處名為“龍虎灘”的海灣處留了一片空白——那是朱慈興根據瑪雅星圖與大明海防經驗,選定的伏擊清軍的絕佳之地。
“將軍,清軍雖暫退台灣,卻在福建沿海囤積了五萬兵力,若不趁其士氣低落時主動出擊,待其休整完畢,必回師再犯。”朱慈興的指尖落在龍虎灘的位置,“此處兩山夾一海,灘塗下多暗礁,退潮時船隻無法通航,漲潮時水流湍急,正是設伏的好地方。”
鄭成功俯身看著地圖,眉頭微蹙:“可我軍在台灣僅餘一萬五千兵力,加上原住民盟軍,也不過兩萬之眾,與清軍五萬兵力相比,懸殊太大。”朱慈興早有準備,從懷中掏出《海外奇術錄》的手稿,翻到“器械篇”:“將軍放心,我們可仿製瑪雅人的‘連環投石機’與‘火油火罐’,再結合明軍的紅衣大炮,足以以少勝多。”
兩人一拍即合,當即下令整軍。馬庫斯帶領工匠們砍伐台灣的硬木,按照瑪雅壁畫中的圖樣,打造出三十架連環投石機——這種投石機可同時發射五枚裹著火油的火罐,射程遠超清軍的弓箭;塔卡則帶著印第安勇士和台灣原住民,深入山林采集硫磺、硝石,製作改良版的煙霧彈與震天雷;朱慈興則親自訓練士兵,教他們根據星象判斷潮汐時間,掌握伏擊的最佳時機。
半個月後,兩萬大軍乘坐百餘艘戰船,從鹿耳門出發,沿著瑪雅星圖指引的航線,悄無聲息地駛向福建漳州灣。途中,朱慈興特意讓船隊在澎湖列島停留一日,利用瑪雅曆法預測出三日後將有一場大霧,正好可掩護大軍進入伏擊陣地。
果不其然,三日後清晨,漳州灣被濃霧籠罩,能見度不足十丈。朱慈興指揮戰船悄悄駛入龍虎灘,將三十架連環投石機分彆布置在兩側的山崖上,紅衣大炮則隱藏在灘塗後的紅樹林中,士兵們手持長刀與弓箭,埋伏在岩石與灌木叢裡,隻待清軍入網。
與此同時,在北京的多爾袞收到了鄭成功大軍馳援福建的消息,勃然大怒,當即任命阿濟格為靖南大將軍,率領五萬清軍,乘坐兩百餘艘戰船,浩浩蕩蕩地駛向漳州灣。阿濟格自恃兵力雄厚,又素來輕視明軍,根本沒料到鄭成功會設下埋伏,一路全速前進,直奔龍虎灘而來。
“將軍,前方就是龍虎灘,霧氣太大,要不要派人先去探查?”清軍副將小心翼翼地問道。阿濟格坐在船頭,喝著酒,不屑地擺了擺手:“不過是鄭成功的殘兵敗將,還能翻了天不成?傳令下去,全速前進,今日便踏平他的船隊!”
清軍戰船首尾相接,闖入了龍虎灘。當第一艘清軍戰船駛過山崖下時,朱慈興猛地舉起手中的藍色晶石碎片——這是他與山崖上士兵約定的信號。晶石碎片在霧中反射出微弱的藍光,山崖上的士兵立刻點燃了連環投石機的引信。
“放!”隨著一聲令下,三十架投石機同時發射,無數裹著火油的火罐像流星般劃過濃霧,落在清軍戰船上。火罐破裂,火油飛濺,瞬間燃起熊熊大火,清軍戰船變成了一片火海,士兵們的慘叫聲與船隻的爆裂聲交織在一起。
阿濟格大驚失色,連忙下令撤軍,可此時潮水已開始退去,清軍戰船被暗礁卡住,動彈不得。朱慈興見狀,下令點燃震天雷,扔向清軍船隊。震天雷在水中爆炸,掀起數米高的巨浪,不少清軍士兵被浪頭卷入海中,溺亡無數。
鄭成功則率領戰船從側翼發起進攻,紅衣大炮轟鳴,一顆顆炮彈精準地擊中清軍戰船的船舷。馬庫斯帶著黑奴士兵,手持長刀,跳上清軍戰船,與清軍展開近身肉搏。馬庫斯力大無窮,一把長刀舞得虎虎生風,清軍士兵紛紛倒地;塔卡則帶著印第安勇士和台灣原住民,利用繩索蕩到山崖下,從背後偷襲清軍,將煙霧彈扔向清軍陣營,讓清軍陷入混亂。
阿濟格見大勢已去,想要乘坐小船逃跑,卻被朱慈興攔住。朱慈興手持從英吉利軍官手中繳獲的佩劍,與阿濟格展開廝殺。阿濟格雖勇猛,卻不敵朱慈興靈活的招式——朱慈興將瑪雅人的近身格鬥技巧與大明的劍術相結合,輾轉騰挪間,一劍刺中阿濟格的肩膀。
“你……你是什麼人?”阿濟格捂著傷口,驚恐地看著朱慈興。朱慈興冷聲道:“我乃大明子民朱慈興,今日便要為萬千同胞,討回公道!”說完,朱慈興揮劍再上,最終將阿濟格生擒。
這場伏擊戰,明軍大獲全勝,不僅殲滅了三萬清軍,繳獲了兩百餘艘戰船和大量的武器糧草,還生擒了清軍大將阿濟格。消息傳回台南,百姓們歡呼雀躍;傳到北京,多爾袞震怒不已,卻也不得不暫時放棄了進攻台灣的計劃。
戰後,鄭成功在漳州灣的明軍大營中設宴,慶祝勝利。宴會上,鄭成功舉起酒杯,對朱慈興說道:“朱先生,此次伏擊阿濟格,你居功至偉!若不是你精準的謀劃與奇特的戰術,我們絕不可能取得如此大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慈興起身回敬:“將軍過獎了。此次勝利,是全體將士團結一心的結果,也是瑪雅智慧與大明軍事相結合的成果。如今福建已暫時安定,我們應趁此機會,整頓兵力,安撫百姓,為後續的抗清大業做準備。”
鄭成功深表讚同,當即任命朱慈興為福建總兵,負責福建沿海的防禦工事建造與兵力部署。朱慈興上任後,立刻著手改革:他按照瑪雅“星陣防禦”的理念,在福建沿海修建了十餘座烽火台,一旦發現清軍動向,便可通過烽火快速傳遞消息;他還將瑪雅的農業技術傳授給福建百姓,教他們種植玉米、土豆等高產作物,解決了軍糧短缺的問題。
馬庫斯則被任命為練兵教頭,負責訓練明軍士兵的近身格鬥技巧。馬庫斯將非洲部落的格鬥術與瑪雅人的防禦技巧相結合,編寫出一套簡單實用的練兵手冊,讓明軍士兵的戰鬥力大幅提升;塔卡則負責與福建的少數民族部落溝通,憑借著在台灣與原住民打交道的經驗,很快便與福建的佘族、壯族等部落建立了友好關係,爭取到了他們的支持。
朱慈興還注意到,福建沿海的百姓深受海盜與清軍的雙重困擾,生活困苦。於是,他下令開放漳州、泉州等港口,與南洋諸國進行貿易,既增加了軍餉收入,又為百姓提供了就業機會。百姓們的生活逐漸改善,對明軍的支持也愈發堅定。
然而,平靜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多爾袞在得知阿濟格被生擒、福建戰敗的消息後,不甘心失敗,又派出了十萬大軍,由多鐸率領,再次進攻福建。多鐸吸取了阿濟格的教訓,不再貿然進攻,而是采取穩紮穩打的策略,一步步蠶食福建的外圍據點。
消息傳到漳州,鄭成功與朱慈興立刻召開軍事會議。鄭成功憂心忡忡地說道:“多鐸此人,用兵謹慎,且兵力是我軍的五倍,硬拚恐難取勝。”朱慈興卻鎮定自若,他拿出瑪雅星圖,指著上麵的一處星座說道:“將軍請看,根據瑪雅星圖預測,一個月後,福建沿海將出現一場持續三日的狂風暴雨。我們可利用這場暴雨,再次設伏,擊敗多鐸。”
眾人紛紛表示讚同。朱慈興當即製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他讓馬庫斯帶領工匠們,在多鐸大軍必經的泉州灣建造了大量的“水上陷阱”——用藤蔓將巨石綁在木筏上,沉入海底,待清軍戰船經過時,拉動藤蔓,讓巨石撞向戰船;塔卡則帶領少數民族部落的勇士,在泉州灣兩側的山上搭建了隱蔽的箭樓,準備伏擊清軍;鄭成功則率領主力戰船,在泉州灣外海待命,待清軍陷入混亂後,再發起總攻。
一個月後,狂風暴雨如期而至。多鐸率領十萬大軍,乘坐戰船,浩浩蕩蕩地駛入泉州灣。此時,暴雨傾盆,能見度極低,清軍戰船隻能緩慢前進。朱慈興抓住時機,下令拉動藤蔓,海底的巨石紛紛浮出水麵,撞向清軍戰船。清軍戰船躲閃不及,紛紛被撞沉,士兵們掉進湍急的海水中,瞬間被浪頭卷走。
塔卡則帶領勇士們,從箭樓中射出火箭,火箭帶著火焰,落在清軍戰船上,點燃了船帆。大火在暴雨中依舊熊熊燃燒,清軍陣營陷入一片混亂。多鐸想要下令撤退,卻發現戰船已被水上陷阱困住,動彈不得。
鄭成功率領主力戰船發起總攻,紅衣大炮轟鳴,一顆顆炮彈精準地擊中清軍戰船。朱慈興則親自帶領一隊精銳士兵,乘坐小船,衝進清軍船隊,與清軍展開近身肉搏。朱慈興手持佩劍,奮勇殺敵,士兵們見狀,也士氣大振,紛紛衝鋒陷陣。
多鐸見大勢已去,想要自刎殉國,卻被朱慈興生擒。這場泉州灣之戰,明軍再次大獲全勝,殲滅了五萬清軍,繳獲了大量的武器糧草,徹底粉碎了多爾袞進攻福建的計劃。
經此兩戰,朱慈興與鄭成功的名聲傳遍了大明各地,不少抗清義士紛紛前來投奔,明軍的兵力也擴充到了五萬之眾。朱慈興知道,此時的明軍已具備了與清軍正麵抗衡的實力,他與鄭成功商量後,決定乘勝追擊,收複福建全境,為後續收複南京、北京做準備。
在朱慈興的謀劃下,明軍兵分三路,分彆進攻福州、廈門、泉州三座重鎮。朱慈興親自率領一路大軍,進攻福州。他利用瑪雅人的攻城技巧,製作了大量的雲梯與攻城錘,又在攻城錘的頂端包裹上浸濕的牛皮,防止清軍的火攻。
福州的清軍守將見明軍來勢洶洶,想要堅守不出。朱慈興卻想出了一個妙計:他讓士兵們在福州城外搭建了大量的草人,穿上明軍的鎧甲,白天揮舞旗幟,假裝攻城,晚上則在草人旁點燃火把,營造出大軍壓境的假象。清軍守將被嚇得日夜難眠,兵力也被分散得七零八落。
三日後,朱慈興趁著清軍疲憊之際,下令發起總攻。明軍士兵乘坐雲梯,奮勇爬上城牆,與清軍展開廝殺。朱慈興則親自率領一隊精銳士兵,從福州城的下水道潛入城中,打開城門,迎接明軍入城。福州城很快便被明軍收複。
與此同時,鄭成功與馬庫斯也分彆收複了廈門和泉州。至此,福建全境被明軍收複,成為了南明抗清的重要根據地。朱慈興與鄭成功站在福州城頭,望著城中歡呼的百姓,心中感慨萬千。
朱慈興知道,收複福建隻是抗清大業的第一步,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但他堅信,隻要團結一心,運用智慧與勇氣,就一定能擊退清軍,收複大明的河山。他從懷中掏出那塊藍色的晶石碎片,在陽光下,晶石碎片泛著柔和的光芒,仿佛在為他加油鼓勁。
喜歡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島奇兵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島奇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