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老宅庭院裡的桂花謝了,空氣中還隱約殘留著甜香。沈硯舟的身體在家人悉心照料下日漸好轉,但醫生仍囑咐要避免勞累。於是,他開始尋找一些安靜的活動與孫輩們分享。
一個雨後的下午,他從書房找出那副久未動用的象棋。棋子是上好的黃楊木所製,因年代久遠而泛著溫潤的光澤。星瀾好奇地湊過來,小手輕輕撫摸棋子上的刻字。
“爺爺,這是什麼?”
“這是象棋。”沈硯舟將棋子一一擺好,“來,爺爺教你。”
起初,星瀾隻是被棋子的精致所吸引。但很快,她對象棋本身產生了濃厚興趣。沈硯舟從最基本的走法教起,“馬走日,象走田”,小姑娘學得認真,時不時提出各種問題。
“為什麼兵隻能前進不能後退?”
“為什麼將和帥不能見麵?”
這些問題讓沈硯舟頗感驚喜。他不僅講解規則,還解釋背後的道理:“兵勇往直前,象征著軍人的勇氣;將帥不相見,體現著運籌帷幄的智慧。”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星瀾對象棋展現出驚人的天賦。不出半月,她已經能與爺爺對弈數回合。更難得的是,她下棋時的專注與沉穩,完全不像個六歲的孩子。
“將軍!”某天對弈時,星瀾突然走出一步妙棋。
沈硯舟先是一愣,隨即開懷大笑:“好!這一步走得妙!”
映真聞聲而來,看到棋盤上的局勢,不禁驚訝:“瀾瀾,你這是怎麼想到的?”
星瀾歪著頭想了想:“就像爺爺說的,要看得遠一點。”
這句話讓沈硯舟深感欣慰。他意識到,下棋不僅是娛樂,更是培養孩子們思維能力的絕佳方式。
受此啟發,他開始因材施教,為每個孩子設計不同的“課程”。
對活潑好動的思源,他教的是圍棋。“圍棋講究布局,能培養耐心和全局觀。”他握著思源的小手,教他如何落子,“每一顆棋子都很重要,就像團隊裡的每個人。”
起初,思源總是急著吃對方的棋子。但慢慢地,他開始懂得布局的重要性,學會了為長遠打算。
對安靜細致的思泉,沈硯舟選擇教他國際象棋。“國際象棋每個棋子都有獨特的走法,需要細心觀察。”他發現思泉特彆擅長記住各種棋子的移動規則,常常能看出彆人忽略的細節。
最令人驚喜的是,三種不同的棋類竟成了連接三個孩子的紐帶。每天下午,他們會在院子裡擺開三種棋局,輪流切磋。星瀾會指導思源下象棋,思源會陪思泉下圍棋,思泉則會與姐姐對弈國際象棋。
“我們家的‘三國演義’。”星宇看到這一幕,忍不住打趣。
但沈硯舟看得更深:“他們在互相學習中,懂得了尊重差異,學會了取長補短。”
十月的一個周末,沈硯舟提議舉辦一場家庭棋賽。消息一出,不僅孩子們躍躍欲試,連大人們也來了興致。
比賽當天,院子裡擺開了三張棋桌。最引人注目的是星瀾與陸遠航的象棋對局。軍人出身的陸遠航攻勢淩厲,而星瀾則沉著應對,巧妙地化解了一次次進攻。
“姑姑父的棋像暴雨,”賽後星瀾如此評價,“而爺爺教的棋像溪流,慢慢滲透。”
這句點評讓陸遠航又驚又喜:“我們瀾瀾將來不得了。”
思源與沈玥的圍棋對局則充滿歡聲笑語。思源每下一步都要解釋半天,仿佛在講述一個故事:“我下這裡,是要建一座橋...”
最安靜的是思泉與星宇的國際象棋對局。父子二人沉默對弈,卻在進行著激烈的思維交鋒。最終,思泉用一個精妙的雙車殺法贏得了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