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的成都大慈寺前,搭起了一座臨時的募援台。貂蟬穿著一身素雅的蜀錦襦裙,未施粉黛,手裡捧著那卷《告赤崖將士書》的抄本,站在台上,望著台下聚集的百姓。起初,人群裡還有些議論,有的世家子弟抱著胳膊觀望,有的百姓縮在後麵,小聲嘀咕“自家都快揭不開鍋了,哪有餘糧捐”。
貂蟬沒有急著開口,而是先讓吏員把赤崖的戰報抄本貼在木板上,供人傳閱。待人群漸漸安靜,她才舉起抄本,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遍全場:“諸位鄉親,這卷紙上寫的,是赤崖三千將士的故事。他們中,有十七歲的少年,揣著母親繡的平安符上了戰場;有五十歲的老兵,本可在家抱孫子,卻還是拿起了刀槍——他們守的不是彆人的關隘,是我們成都的稻田,是我們妻兒的安穩。”
她走到台前,目光掃過人群裡的一個白發老者:“張老丈,去年您家的稻子被山洪衝了,是州府派士兵幫您補種的,您還記得嗎?那些幫您的士兵,此刻可能就在赤崖的石壘上,頂著箭雨廝殺。”老者愣了一下,隨即紅了眼眶,上前一步:“貂蟬夫人,老身捐五鬥米!雖不多,卻是心意!”
人群頓時騷動起來。一個穿錦袍的世家子弟,原本抱著胳膊,見此情景,也走上前:“我家捐兩百石糧,五十匹布!赤崖的弟兄們護著益州,我們不能讓他們凍著餓著!”百姓們也紛紛響應,有的遞上銅錢,有的抱來布匹,還有個婦人抱著剛織好的布帕,哽咽著說:“這帕子給弟兄們擦汗,要是……要是他們回不來,就當是我給他們燒的紙錢。”
貂蟬看著眼前的場景,眼眶又熱了,卻笑著對眾人拱手:“多謝諸位鄉親!我貂蟬在這裡立誓,募集的每一粒糧、每一尺布,都會親手登記,派專人送到前線,絕不會有半分克扣!”她轉頭對身後的吏員喊道:“把‘益州乃我輩之益州,漢中乃益州之門戶’這句話寫在木牌上,掛在募援台旁——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們益州人,心是齊的!”
接下來的十日,貂蟬帶著吏員,走遍了成都的世家府邸。去見富甲一方的鹽商王承時,王承起初推脫“近來鹽價下跌,家中拮據”,貂蟬便取出一枚從赤崖戰報裡找到的箭鏃——箭鏃上還沾著乾涸的血,她輕聲說:“王老爺,這枚箭鏃,是從一個護糧士兵的身體裡拔出來的。他臨死前,還抱著糧袋,說‘不能讓弟兄們餓著’。您的鹽能換錢,可要是曹賊打進來,您的鹽場、您的家產,還有嗎?”
王承看著那枚箭鏃,臉色漸漸變了,最終長歎一聲:“夫人彆說了,我捐五千石糧,一千兩銀!就當是為我王家積德,為益州保平安!”
短短半月,貂蟬募集的糧草堆滿了州府的糧倉,布匹、藥材裝了三十多輛馬車。她又組織成都的婦女,在大慈寺的偏殿裡趕製冬衣——夜裡,殿內點著數十盞油燈,婦女們坐在蒲團上,手裡的針線飛快地穿梭,有的一邊縫一邊念叨“願穿這件衣服的弟兄,能平安回家”,有的縫到手指流血,隻用布條裹一下,繼續趕工。貂蟬也加入其中,她的針腳不如婦人們熟練,卻縫得格外認真,每一件衣服的衣襟裡,都繡上一個小小的“安”字。
與此同時,靜姝公主幾乎天天泡在格物院。格物院的作坊裡,木屑與火藥的味道混在一起,工匠們正圍著一架新製的神臂弓忙碌——這弓比普通弩箭射程遠五十步,穿透力能洞穿鐵甲,可上弦時需要兩個壯漢合力,射速慢得很,送到前線的戰報裡,常有“弩未上弦,曹賊已至”的無奈。
靜姝站在一旁,看工匠李老三費力地搬著上弦的木柄,臉憋得通紅,額頭上的汗珠順著皺紋往下淌,木柄卻隻挪動了半寸。“李師傅,”靜姝輕聲開口,“能不能在木柄上裝個輪子?就像井邊的軲轆那樣,用繩子繞著,轉輪子就能把弦拉起來——這樣是不是能省些力氣?”
李老三愣了一下,放下木柄,撓了撓頭:“公主說的……倒是個新鮮法子。可這弓的弦拉力太大,輪子能不能撐住?”靜姝蹲下身,撿起地上的木片,在上麵畫了個簡單的滑輪圖樣:“我們可以用鐵做輪子,再在輪子上刻上齒,這樣就能卡住弦,不會滑走。”
工匠們來了興致,當即找來鐵料,熔鑄、打磨,花了三天時間,做出了一個帶齒的鐵滑輪。裝在神臂弓上一試,原本需要兩個壯漢的力氣,如今一個士兵就能輕鬆上弦,射速比之前快了一倍!李老三摸著改良後的神臂弓,笑得合不攏嘴:“公主真是聰慧!這法子我們怎麼就沒想到?有了這弓,前線的弟兄們就能多殺幾個曹賊!”
靜姝沒有停下,她又想起戰報裡提過的“震天雷引信受潮啞火”——上個月,有支奇襲隊帶著十枚震天雷,卻因為雨天受潮,隻炸響了三枚,隊員死傷大半。她拉著工匠們,把庫房裡的油紙、蠟、麻布都找出來,一一試驗:先用油紙裹引信,可油紙遇水會破;再用蠟封,蠟太脆,搬運時容易裂;最後,她試著用麻布裹住引信,再塗一層蠟,外麵又包了層油紙——放在水裡泡了半個時辰,取出來點燃,引信“滋滋”地燒著,順利引爆了震天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成了!”工匠們歡呼起來,靜姝的手上沾著蠟油和油紙的碎屑,卻笑得格外開心。她看著改良後的震天雷,心裡默念:“墨郎,這樣一來,弟兄們用震天雷時,就安全多了。”
格物院的工匠們被靜姝的專注打動,原本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的改良,半個月就趕了出來。第一批改良後的神臂弓和震天雷,裝上馬車時,靜姝特意在每輛車上掛了個木牌,上麵寫著“成都百姓敬贈前線將士”——她想讓前線的士兵知道,後方的人,一直在惦記著他們。
成都的支援,像一股暖流,順著蜀道,湧向漢中。學子們走上街頭,拿著《告赤崖將士書》的抄本,高聲宣講霍峻的英勇:“赤崖的石壘上,士兵們斷了胳膊還在廝殺,沒了腿就抱著石頭砸曹賊!我們能在成都安穩讀書,都是他們用命換來的!”百姓們聽著,有的抹眼淚,有的回家拿出藏在床底的銅錢,送到募援台;連街邊的小販,都把一天賺的錢捐了出來,說“少賺一天錢餓不死,可前線的弟兄們,少一粒糧都可能送命”。
當第一批支援物資抵達南鄭時,墨涵正在中軍帳裡查看赤崖的戰損報告。親衛捧著貂蟬寫的信進來,信裡詳細寫了募集的糧草數量、婦女趕製冬衣的情景,還提到靜姝改良了神臂弓和震天雷:“墨郎,成都的百姓都盼著你得勝歸來,我和靜姝也在成都,等你回家。”
墨涵握著信紙,指尖能感受到紙上的溫度,仿佛看到貂蟬在募援台前講話的模樣,看到靜姝在格物院擺弄器械的專注。他走到帳外,望著成都的方向,身後的將領們都安靜地站著,看著他們的主公,眼中滿是敬意。
墨涵深深吸了一口氣,對著成都的方向,緩緩躬身,行了一個大禮——這一禮,敬貂蟬的巾幗擔當,敬靜姝的巧思助戰,更敬成都萬民的同心協力。“諸位,”墨涵直起身,聲音帶著一絲哽咽,卻格外有力,“得此賢內助,得此民心,我墨涵何懼曹賊百萬兵!傳令下去,把成都送來的物資,優先送到赤崖和陽平關——讓弟兄們知道,後方的親人,一直在等著他們凱旋!”
風從漢中的山穀裡吹來,帶著蜀道的塵土,也帶著成都的桂花香氣。遠處的陽平關,“墨”字大旗依舊獵獵作響;赤崖的石壘上,幸存的士兵正接過成都送來的冬衣,摸著衣襟裡的“安”字,眼眶泛紅。前線與後方,雖隔千裡,卻因這份家國同心,連在了一起——這道由血肉、針線、巧思、熱腸築成的精神長城,比陽平關的城牆更堅固,比赤崖的石壘更難破。
墨涵望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湧起一股豪情:有這樣的百姓,這樣的夥伴,何愁漢中不平?何愁曹賊不滅?
喜歡程序帶我穿越回去請大家收藏:()程序帶我穿越回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