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藤原信講完,士子們正要鼓掌,何明風忽然站起身。
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遍茶寮:“藤原信先生,在下有幾句話,想與先生探討。”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了過來。藤原信見是何明風,心裡咯噔一下。
他可是栽在這小子手裡不少次了。
卻也隻能強裝鎮定:“有話請講。”
何明風走到高台下,掃視了一眼那些年輕士子。
說起來,這些人年紀比他還要大上一些。
看到何明風走上前來,頓時有人覺得莫名其妙。
“此人是誰?怎麼年紀輕輕就敢上前與藤原先生辯論?”
“是啊,看他年紀,估計二十歲都沒到吧?”
“毛還沒長齊懂什麼?”
就在幾個人小聲議論的時候,忽然有人認出了何明風。
立刻激動起來。
“這可是今年春闈的新科狀元啊!”
“是啊,這可是何狀元,如今在翰林院做修撰的,你們幾個人懂什麼!不要瞎說!”
之前因為何明風年輕而看輕他的幾個人瞬間鬨了個大紅臉。
他們之前聽過這位少年狀元,這可是他們大盛朝史上最年輕的狀元。
不,放眼前朝,再前朝!
隻怕也沒有如此年輕的狀元!
他們本來可是相當敬仰何明風,聞言不由得都羞愧極了!
自己的偶像站在自己麵前,自己都沒有認出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反而出言譏諷……
這可真是……該打啊!
何明風對他們做何感想不甚在意。
抬頭看向藤原信。
“在下近日讀《春秋》,見‘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
“忽然想寫篇《論“華”與“夷”》,今日正好與先生一辯。”
他頓了頓,緩緩道:“先生說東瀛文化優越,可在下想問,東瀛用的官文,是漢文。”
“東瀛自己的文字,是仿中原漢字而成。”
“東瀛的官製,是學大唐三省六部。”
“東瀛的茶道,是源自陸羽《茶經》。”
說著,何明風目光銳利地看向藤原信:“這些,先生為何不提?”
這話一出,台下瞬間安靜下來。
藤原信臉色微變:“那是東瀛借鑒中原,如今早已自成體係,與中原不同。”
“借鑒便是滋養,何來‘不同’之說?”
何明風反問,語氣從容。
“中原文化從不是先生說的‘保守’,而是‘海納百川’。”
“漢時吸收匈奴的馬術,唐時接納西域的樂舞,宋時融合契丹的紡織,這些外來文化,非但沒讓中原文化失色,反倒讓它更顯博大。”
“先生說中原‘見落花思來年’是怯懦,可在下卻以為,這是‘生生不息’的希望。”
“櫻花凋零便歎生命短暫,是悲。”
“落花結果以待來年,是喜,這正是中原文化的積極之處。
喜歡本想混口飯,科舉連中六元驚陛下請大家收藏:()本想混口飯,科舉連中六元驚陛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