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正聲難渡無心海 至誠須植有情根_林衝君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林衝君 > 第348章 正聲難渡無心海 至誠須植有情根

第348章 正聲難渡無心海 至誠須植有情根(1 / 1)

音樂的教化之力,在海東省初見成效,如同一縷清風,暫時吹散了部分籠罩在民眾心頭的陰霾。然而,隨著實踐的深入,一個更為本質的問題逐漸浮現:音樂的創作與演奏,其感化人心的深度與廣度,終究與施予者和接受者雙方的“真誠”息息相關。藝術,終究是真誠土壤上綻放的花朵,若心田貧瘠,再優美的樂音也難紮根生長。

在這一認知的驅動下,理學大家朱熹親自動筆,傾注其對於“誠”這一儒家核心概念的深刻理解,創作了一首名為《誠者》的歌曲。其詞深邃,直指本體:

“誠者何也?天地之撰也,萬物之情也。日月環而無端,寒暑漸而無畛,神氣充於官骸而不著,生殺因其自致而不為,此天地之撰也。曼而不知止則厭,無端而投之則驚,前有所詘後有所申則疑,數見不鮮而屢溷之則怒。無可厭而後歆,無所驚而後適,無所疑而後信,無可怒而後喜。此萬物之情也。天地之妙合,輯而已矣。”

誠是什麼呢?是天地運行的法則,是萬物固有的情理。日月循環沒有起點終點,寒暑更替沒有明顯界限,神氣充滿形體而不顯痕跡,生殺因其自身規律而非有意作為,這就是天地的法則。蔓延不止則會厭煩,無緣無故施加則會驚懼,前有壓抑後有伸張則會疑惑,常見不鮮而又屢次混雜則會惱怒。沒有可厭煩之後才會欣悅,沒有可驚懼之後才會安適,沒有可疑惑之後才會信任,沒有可惱怒之後才會喜悅。這就是萬物的情理。天地的妙合,在於和諧而已。)

這首《誠者》旨在闡述“誠”乃宇宙自然、真實無妄的本然狀態,是萬物和諧共處的基石。朱熹希望借此樂歌,引導人們回歸內心的真實與和諧,從而感應天地之正理。

此歌由大宋頂尖樂師精心譜曲、排練,先在汴京宮廷及各大州府演出。效果可謂震撼!大宋的士人與百姓,自幼浸潤於儒家文化,對“誠”之內涵心有戚戚。當那恢弘而莊嚴、仿佛與天地呼吸同頻的樂聲響起,歌詞中蘊含的宇宙觀與人生哲理,深深觸動了他們的心弦。聽眾或肅然動容,或潛然淚下,感受到一種與天道契合的精神洗禮。音樂於此,真正成為了載道之器,起到了陶冶心性、淨化靈魂的極致效果。

然而,當這支承載著至誠之理的《誠者》樂班,遠渡重洋,在海東省的定海城及各地巡演時,場麵雖依舊隆重,效果卻遠遜中原。

東瀛的民眾,無論是被迫歸化的“野人”,還是心存芥蒂的舊階層,他們聆聽這玄奧的歌詞與陌生的雅樂旋律,大多麵露茫然,或覺新奇,卻難以產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那闡述天地至理的“誠”,在他們聽來,過於抽象,遠不如一首描繪家鄉山水、訴說眼前悲歡的古老歌謠來得真切。樂師們縱然技藝超群,傾情演奏,但那份源於文化血脈深處的“真誠”底蘊,卻仿佛隔著無形的壁壘,難以精準傳遞到另一片文化土壤的心靈中。

這一鮮明對比,讓吳用與前線官員們深刻認識到:禮樂源於發自內心的愛與敬,此乃“誠”之底蘊。對於海東民眾而言,大宋所帶來的“禮”製度規範)與“樂”雅正音樂),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外部的、強加的秩序與美感,尚未能內化為他們自身文化血脈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尚未能激發其源自生命本真的“愛與敬”。因此,禮樂的教化功能,在此地便大打折扣。

朱熹在接到吳用的詳細報告後,亦是喟然長歎。他回信寫道:“感物而動,性之欲也。夫樂之感人也,非以口耳之接己也,乃以其至誠之動己也。今海東之民,其心未與我同,其情未與我通,雖奏以《鹹》、《韶》,彼亦若聞鄭衛之音耳。非樂之不美,乃誠未至也。此非一日之功,需待其生養漸遂,教化日深,與我華夏之民共飲一江水,同耕一方田,日久情生,由情生敬,由敬生愛,而後禮樂方能有其紮根之土,‘誠’之種子方能於其心田萌發。”

他明確指出,問題的核心在於文化認同與情感共鳴的缺失。東瀛百姓中,能真正領悟並感通於這源自中原核心文化的“至誠”之音的,寥寥無幾。

此番實踐,如同一盆冷水,讓沉浸在音樂初步成功喜悅中的大宋統治階層清醒過來。他們意識到,文化的深度融合與心靈的真正皈依,遠比製度的建立和表麵的馴服更為艱難。音樂的力量固然偉大,但它需要“真誠”的土壤。如何在這片異質的土地上,培育出能與大宋禮樂產生共鳴的“真誠”底蘊,如何讓“仁”與“禮”從外在規範轉化為內在需求,成為擺在他們麵前的一個更為深遠、也更具挑戰性的課題。東瀛的教化之路,在音樂的試煉後,步入了一個需要更多耐心、智慧與時間來浸潤的漫長階段。

喜歡林衝君請大家收藏:()林衝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皮刃 我,本無罪 竊竊私語你聽見了嗎 人途鬼心 潛意識獵人 僵屍:拜師九叔,我能操控一切 大明衛 大明第一戰神 抗戰:神級狙擊手絕地反殺 詭神密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