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朝立國百年,海禁時鬆時緊,朝堂之上,關於開海與否的爭論,從未停歇。
這是一個極其敏感,也極具挑戰性的題目。
但他知道,王端這種務實派的官員,內心深處,一定是支持開海的。
寫好這篇文章,不僅能通過府試,更能向這位學政大人,傳遞自己的政治理念。
三天後,宋河將自己嘔心瀝血寫成的文章,恭恭敬敬地呈給了李漁。
李漁接過文章,隻看了一眼題目,眉毛就揚了起來。
“《論開海之利》?好大的膽子!”
他扶了扶老花鏡,逐字逐句地讀了下去。
學堂裡很安靜,隻聽得到紙張翻動的沙沙聲。
李漁的表情,從一開始的驚訝,到中途的凝重,再到最後的震撼。
他的手,甚至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
這篇文章,開篇沒有廢話,直接點明開海的四大好處:通商以富國,關稅以強兵,商船以探路,僑民以拓疆!
緊接著,文章引經據典,從前朝鄭和下西洋的盛舉,到本朝沿海走私屢禁不絕的現狀,層層遞進,論證開海的必要性。
最讓李漁拍案叫絕的,是文章的後半部分。
宋河竟然詳細規劃了開海後的市舶司架構、關稅稅率、海上巡防艦隊的組建,甚至還提出了以商製夷,鼓勵民間商人前往海外建立貿易據點的驚人構想!
這哪裡是一篇童生應考的文章?
這分明是一份可以直接呈送禦前,足以改變國策的萬言書!
“好……好……好!”
李漁連說三個好字,激動得滿臉通紅。
他放下文章,走到宋河麵前,仔仔細細地打量著自己這個學生。
“宋河啊宋河,老夫本以為,你的天資在經義,在策論,在文章。”
“今日才知,你胸中所藏,乃是山川萬壑,是星辰大海!”
他指著文章中的一段。
“此處,你說‘稅分十等,奢侈之物,如香料、珠寶,抽重稅;民生之物,如米糧、藥材,則免稅或抽輕稅’,這個想法極好,但還可再細化。”
“比如,對不同國家的商船,是否可以設定不同的稅率?以此分化拉攏,豈不更是妙哉?”
李漁不愧是中過探花的人,眼光毒辣,一句話就點出了可以改進之處。
宋河眼睛一亮,躬身道:“先生高見!學生隻想著稅收,卻忘了稅收之外,還有邦交縱橫之術!受教了!”
李漁欣慰地撫著長須,笑道:“你的文章,骨架已成,血肉豐滿,老夫能做的,不過是幫你點綴幾筆,讓它更顯神韻罷了。”
他看著宋河,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去吧,放手去考。讓青州府的老少爺們都看看,我李漁的弟子,是何等的天縱奇才!”
宋河重重點頭。
……
青州府試,三年兩次,乃是州內文壇盛事。
往年,參與者多是寒窗苦讀多年的士子,少年應考者鳳毛麟角,似宋河他們這般,十歲上下便組團赴考的,更是聞所未聞。
消息一經傳開,整個青州府的讀書人都被驚動了。
有人譏笑他們不知天高地厚,有人佩服他們年少意氣,更多的,則是抱著看熱鬨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