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這天,是民間的中元節,皇城家家戶戶都要祭祖。
李大媽一大早就起來準備祭品,想著下午早些關上門,安安靜靜地陪孫子過節。
可王二的攤位卻比往常更熱鬨,因為過節,來買湯包的人比平時多了不少,王二索性把攤位往外擴了些,占了半條巷子。
下午時分,李大媽帶著孫子去巷口的雜貨店買香燭。
剛走到巷口,就被一個買湯包的客人撞了個趔趄,懷裡的孫子差點摔下來。
李大媽又驚又氣,指著王二的攤位罵道:“王二!你看看你,把攤位擺到路中間,這還讓人走路嗎?”
王二正忙著收錢,聞言抬頭道:“大媽,今天過節人多,我也是沒辦法,您多擔待些。”
李大媽越說越激動,怒道:“擔待?我擔待了你們這麼久,你們擔待過我嗎?
每天三更天就剁餡,吵得我孫子睡不好覺;
垃圾扔得滿地都是,我天天打掃;
今天更是過分,占了路還撞了人,你們到底有沒有良心!”
周圍的居民聽到動靜,也紛紛圍了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指責王二。
“就是,我家孩子也被吵得睡不著覺!”
“我家院子裡天天飄蟹殼,惡心死了!”
“這巷子本來就窄,他還占路,太過分了!”
王二被眾人罵得臉上通紅,心裡也來了氣:“我做點小生意容易嗎?我沒偷沒搶,靠手藝吃飯,你們憑什麼這麼說我?要是不讓我在這裡擺攤,我一家老小喝西北風去?”
“你做生意是你的事,彆影響我們啊!”
“就是,誰不是養家糊口?憑什麼我們要受你的罪?”
雙方越吵越凶,一個年輕的居民氣不過,上前就要掀王二的蒸籠。
王二見狀,趕緊攔住,兩人拉扯起來,蒸籠“哐當”一聲掉在地上。
剛出鍋的湯包撒了一地,滾燙的湯水濺到了旁邊一個小孩的腳上,小孩頓時哭了起來。
這下徹底亂了套。
小孩的母親抱著孩子大哭,指責王二和那個年輕居民。
其他居民也跟著起哄,有的要砸王二的攤位。
王二的妻子護著攤位,也哭了起來。混亂中,不知是誰喊了一句“官府來了!”,眾人這才安靜下來。
來的是順天府的捕頭,他看到現場的混亂,眉頭皺得緊緊的。
問明情況後,他隻能先把王二和那個年輕居民帶回府衙問話,又安撫了小孩的母親,承諾會妥善處理。
可這件事並沒有就此結束,反而像一顆石子投入水中,激起了更大的漣漪。
當天晚上,東華門、崇文門、朱雀大街等有小吃攤位的地方,都爆發了居民與商販的衝突。
有的居**合起來,把商販的攤位推倒;
有的商販則聚集在一起,抗議居民的“欺負”。
甚至有勳貴家的管家,因為自家主子被小吃攤的油煙味熏得不適,帶著家丁去驅趕商販,雙方差點打起來。
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很快傳遍了整個皇城,也傳到了皇宮裡。
朱雄英彼時正在文華殿和大臣們商議鐵路擴建的事宜,聽到太監的稟報後,臉色頓時沉了下來。
他放下手中的奏折,對一旁的兵部尚書葉雲說:“葉尚書,鐵路的事暫且擱置,你隨我去看看情況。”
葉雲有些驚訝:“皇孫殿下,外麵混亂,您親自去恐有危險,不如讓順天府尹先處理,等有了結果再稟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