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到了!”
台下整齊劃一的回應再次響起,聲音裡滿是信服,顯然被顧言的改編徹底折服。
顧言滿意地點點頭:
“至於唱歌技巧,每個人的音色、音域都不同,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所以我這裡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但這並不意味著演唱沒有技巧可循,掌握一些基礎的發聲技巧,不僅能讓你們的演唱更穩定,避免損傷嗓子,還能更好地詮釋歌曲的情感,讓聽眾更有代入感。”
說完,他走到舞台中央,調整了一下站姿:
“首先是氣息控製,這是演唱的基礎,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很多同學唱歌容易跑調、破音,其實根源就在於氣息不穩。
大家可以像我這樣,雙手叉腰,感受腹部的起伏,吸氣時腹部像氣球一樣膨脹,呼氣時慢慢收縮,把氣息均勻地送出去,而不是靠嗓子硬頂。”
他一邊講解,一邊演示。
學生們紛紛模仿起來,學生臉上露出專注的神情。
顧言待大家練習了幾分鐘後,繼續講解:
“然後是共鳴位置的控製,不同的共鳴能產生不同的音色,適應不同風格的歌曲。
唱低音時,我們可以用胸腔共鳴,感受聲音在胸口震動,這樣唱出來的聲音會更渾厚、有磁性。
唱中音時,用口腔共鳴,讓聲音在口腔裡充分振動,這樣的聲音會更飽滿、自然。
唱高音時,用頭腔共鳴,感覺聲音從頭頂發出來,這樣既省力又能讓聲音更通透、有穿透力。”
他分彆示範了三個音域的演唱。
三種音色的變化清晰可辨,學生們聽得聚精會神,不少人忍不住跟著嘗試,臉上滿是新奇。
“大家可以自己試著切換一下共鳴位置,感受不同的音色變化。”
顧言給了學生們幾分鐘的練習時間。
“接下來,我點幾個同學上來試試,我來針對性地指導一下,這樣大家能更直觀地感受到問題所在。”
顧言目光掃過台下,隨手點了一個舉手的女生:
“就那個穿粉色t恤的同學,你上來唱一段你熟悉的歌吧,隨便什麼都可以,選你最有把握的。”
女生激動地站起來,臉上滿是興奮和緊張,快步走上舞台,接過話筒深吸一口氣,唱了一段當下流行的抒情歌曲。
她的音色很甜美,但唱到副歌部分時明顯有些吃力,氣息不穩,聲音也有些飄。
唱完後,她緊張地看著顧言,雙手緊緊攥著話筒。
“唱得不錯,情感很飽滿,音色也很有特點。”
顧言先給予肯定,讓女生放鬆下來,然後指出問題:
“不過你的氣息有點不穩,到副歌部分明顯有些吃力,換氣的時機也不對,導致聲音有點飄。
另外,你的共鳴位置太靠後,導致聲音有點悶,沒有完全發揮出你音色的優勢。”
他示意女生再唱一遍副歌部分,同時伸手指了她的腹部:
“你再試試用我剛才教的氣息方法,把氣息均勻地送出去,同時把共鳴位置往前移一點,感受聲音在口腔裡振動。”
在顧言的指導下,女生又唱了一遍副歌,果然比剛才好了很多,氣息穩定了不少,聲音也明亮了起來。
台下立刻響起了鼓勵的掌聲,女生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對著顧言深深鞠了一躬才走下台。
顧言又陸續點了兩個男生上台。
“你的音準和氣息都沒問題,基本功很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