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後,也積極的為大哥出主意,畢竟那天幕隻是把成品放出來了而已,怎麼做還得他們去摸索。
自己肯定最懂自己,他的一些想法或許有用。
各朝代的皇帝,雖然眼饞永樂大鐘,但也不是什麼都抄,直接換了個方式,做個大碑,或是澆築青銅鼎,隻要能向將士們展現帝王對犧牲將士惋惜和敬畏之情就可。
公元1405年,一位來自中國的和平使者,他高揚著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的旗幟,由海洋向世界伸出了友好的臂膀,史稱鄭和下西洋。
一個充滿雄心的皇帝,一個國力鼎盛的時代,意味著一係列不朽事業的開始。
從公元1405年,朱棣派鄭和率領近三萬人,兩百多艘船隻下西洋開始,永樂時期鄭和一共六次下西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鄭和下西洋一共有七次,最後一次發生在明宣宗朱瞻基時期,遠航總曆時二十八年,航程萬餘裡,曆經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鄭和船隊帶來了一個,遙遠的東方古國的文明、禮儀和各種高貴的禮物,讓世界知道了這個偉大的國家叫中國,也因此而改變了世界的曆史。
鄭和下西洋也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
【中國古代史上最壯觀的航海行。
聽說鄭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務是去找建文帝的下落。
哈哈,扛著找建文帝的旗號賣東西,沿途國家不能收稅。
我都好奇怎麼知道路的,沒導航咋回來的?
貼著海岸線走啊,還有指南針,船隊上岸補給食物也可以問原住民。
明朝幾乎站在了近代化的入口,卻始終無法向前邁進一步。
可惜,被清朝落後的文明給拉回去了。】
“這個什麼清朝,到底有沒有做些好事,怎麼老是拖後腿?”
“天幕的意思是,如果沒有這個清朝,我們的後代會過得更好,也能實現天幕投放畫麵這種神跡嗎?”
“希望我們的皇帝能夠把那什麼清朝的異族趕走,不要來禍害我們的後代了。”
……
每次說到清朝,百姓們都會想到被屠城的恐懼,他們真的沒把漢人當人啊。
公元1409年,朱棣派使臣前往韃靼要求相與和好,不料使臣被殺。
朱棣大怒,聲稱逆命者殲除之,朱棣決心向北方用兵。
當年七月,朱棣派淇國公丘福為征虜大將軍,率領十萬征討韃靼但卻大敗而歸,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就連丘福本人也沒能回來。
朱棣震怒,決意親征。
公元1410年,朱棣親率五十萬大軍討伐韃靼,而瓦剌與韃靼經常交戰。
親征之前,朱棣已經將瓦剌的首領封為王,防止瓦剌派兵騷擾。
得知大明天子親征的消息之後,韃靼內部發生內訌,分裂成兩個分支。
韃靼的貴族阿魯台不願服從本雅失裡出走,君臣開始各自為部,關鍵時刻的分裂,給了已經有著絕對優勢的明成祖朱棣,各個擊破的絕佳機會。
結果明軍大破本雅失裡部,又大破阿魯台部,第一次出征大獲全勝。
韃靼勢力受損,瓦剌則日漸強大,明成祖不願看到瓦剌統一蒙古,為了保持東西蒙古勢力均衡,決定第二層親征漠北,親征瓦剌。
公元1414年,朱棣開始了他登基之後的第二次親征,率領大軍五十萬親征瓦剌,而瓦剌傾巢而出,派出三萬餘人迎戰。
此戰雖重創瓦剌,明軍傷亡也很大,戰後瓦剌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謝罪,恢複了對明朝的朝貢關係。
經曆過兩次北伐之後,朱棣知道了北方勁敵的戰爭潛力,麵對這個重大威脅,朱棣認為,父親布局的皇子戍邊是遠遠不夠的。
他有了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天子戍邊。
【常務副皇帝朱高熾:給你麵子,叫你一聲永樂大帝,不給你麵子,你就是我太子爺的征北大將軍。
朱棣號稱永樂第一武將。
沒辦法,他爹把厲害的武將都砍了,朝中能打的一個沒有,不行隻能自己上了。
封狼居胥,南下擒龍,誰家好人兩個全占啊。】
各朝代的人,看到朱棣決定天子戍邊的時候,紛紛對朱棣好感不斷上升。
古往今來,能有幾位馬上天子?
如此帝王,怎能不令人敬佩。
如今朱棣大放光彩,讓萬界朝代的百姓都記住了他的名字,明成祖朱棣。
這是一個願意以帝王之軀與國共存亡的皇帝,也是真正把百姓放在心裡的皇帝。
多少被異族欺淩的百姓跪地請求,他們的皇帝能看到他們的痛苦,出兵把這些敵人打出去。
“爹,打建州女真的事,兵部已經安排下去了,您放心,下了死命令,就地格殺,一個不留。”
朱高熾剛接到兵部的回複,趕緊給朱棣報告。
結果,朱棣的目光開始從天幕移開,又上下打量著老大。
“喲,咱們太子爺還真威風,彆的太子說話都得掂量幾下,咱們太子爺說下死命令就下死命令,朝中誰敢不聽你的呀?”
喜歡天幕:保成二廢三立,胤禛麻了請大家收藏:()天幕:保成二廢三立,胤禛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