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城頭的暮色被火把燒得通紅,袁崇煥的黑馬踏著滿地血汙,徑直闖入叛軍圍攏的轅門。
十五顆叛軍首級懸在旗杆上,脖頸滴落的血珠正巧砸在總兵官朱梅的皂靴前。
這位白發老將攥緊腰間佩劍,望著督師身後空蕩蕩的街巷——說好的十騎護衛,此刻竟無一人跟隨。
城頭的風裹著血腥味灌進甲胄縫隙,朱梅的掌心滲出冷汗。
“袁督師好大的膽子!”嘩變首領王三扛著鏽跡斑斑的鐵槍衝出,槍尖還沾著前日搶來的糧秣,“內帑銀子不到位,今天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也——”
寒光驟閃!袁崇煥腰間繡春刀出鞘如電,刀鋒精準削斷王三的槍纓。
當眾人反應過來時,督師的刀尖已抵在叛將咽喉:“你可知這刀殺過多少後金韃子。”
他掃視四周衣衫襤褸的士卒,“三個月沒發餉,你們要殺要剮衝著我來!但誰敢讓建奴踏進寧遠半步,我必殺他滿門!”
死寂中,不知誰的肚子發出咕嚕聲響。
袁崇煥突然解下蟒袍披在瑟瑟發抖的士卒身上,又掏出懷中玉佩擲給王三:“這是聖上賜的羊脂玉,明日送去當鋪,先給兄弟們買饅頭。
傳令下去,凡參與嘩變者,既往不咎!但從今日起,違令者軍法處置!”
夜色漸深,當第一盞孔明燈升上夜空時,叛軍營地響起此起彼伏的啜泣聲——那是餓極的士卒捧著冷硬的窩頭,淚水混著碎屑吞咽的聲音。
當第一縷晨光刺破雲層時,寧遠城外已響起鋤頭開墾荒地的聲響。
袁崇煥望著士卒們佝僂的背影,將染血的布巾狠狠摔在案上:“朱總兵,把所有老弱病殘編進屯田營,精銳留下築城。“
他的目光越過城牆,投向二十裡外後金的營帳,“告訴那些逃兵,我袁崇煥的刀,遲早要斬到盛京去!“
朱梅看著督師擦拭佩刀的手,指節上結著新舊交錯的血痂,忽然想起昨夜巡營時,聽見幾個士卒竊語:“袁督師的蟒袍,內襯補丁比咱們的還多......”
寧遠城頭的血腥味隨著北風飄散,袁崇煥單騎入城的消息卻如驚雷般炸響天下。
張行坐在廣元縣茶樓二樓,聽著樓下說書人拍案而起:“袁督師隻帶十騎便鎮住亂軍,先斬十五人立威,後以蟒袍玉佩安撫士卒,可那拖欠的餉銀......終究是從內帑裡摳出來的!”
茶碗重重磕在木桌上,濺出的茶水在《邸報》上暈開墨跡。張行盯著報上內帑二十萬兩的字樣,指尖無意識摩挲著邊緣。
父親張益達站在窗邊,望著街上遊蕩的流民——那些麵黃肌瘦的漢子扛著鋤頭,腰間彆著自製的短刀,眼神裡滿是絕望與躁動。
張益達聲音沙啞,突然轉身道“朝廷連遼東軍餉都要靠皇上掏私房錢,你此前說的大事?”
“目前難在沒有多少銀兩,去年四川大旱,我的鋪子全歇業了,要想再營業,隻能等到明年開春了,想販賣私鹽,可廣元周遭無鹽井。”
張行搖頭,將《邸報》翻到江南災情那頁,“運鹽成本太高,等鹽梟的貨送到,利潤已被層層盤剝。”
他攤開地圖,指尖劃過四川盆地:“但我前日聽商隊說,漢中的麻布積壓,而湖廣因戰亂紡織業凋敝,布價翻了三倍。”
老父沉默良久,忽然從懷中掏出個油紙包。泛黃的紙裡裹著半枚玉佩,溫潤的玉色映著窗外陰沉的天色:“這是你祖父留下的,
去當鋪能換三百兩銀子,不夠再把城西的鋪子賣些。”
張行猛地抬頭,卻見父親鬢角的白發在風裡亂顫。記憶裡那個總板著臉教訓他士農工商的嚴父,此刻眼中隻剩疲憊與決然。
“我守著祖業半輩子。”張益達望向遠處連綿的山脈,那裡隱約傳來流民的呼號,“可如今......大明朝的氣數,怕是和這玉佩一樣,碎了。”
張家老宅·祠堂
大兒子張俊踢開書房門,錦袍下擺掃翻了供桌上的香爐,檀木香爐在青磚地上翻滾,撞碎了祖德流芳的牌位。
“爹!張家三代積攢的家業,你要全給老二拿去冒險?就為了倒騰什麼麻布?”
張益達突然劇烈咳嗽,指縫間滲出點點血漬:“你看看外頭!”他猛地推開雕花窗欞,寒風卷著枯葉撲進屋內,正撞在牆上家庭和睦的匾額上。
“流民都快把城門擠破了!朝廷連軍餉都發不出,還能護得住咱們這點家業?“
張行撿起牌位,目光掃過祖父留下的半枚玉佩:“大哥,爹給你留了祖宅和地契。幾個鋪子賣了,賣的銀子一人一半。
張俊抓起算盤珠狠狠砸在牆上,木珠撞在祖宗畫像上,驚飛了梁間築巢的燕子。
“爹偏心也就罷了,你倒學會慷他人之慨!除非銀子我拿七成,否則休想動張家一分一毫!”
張益達顫抖著要去拿家法,卻被張行攔住。
就在這時,院外突然傳來銅鑼急響——官兵正在當街抓人充軍。
張益達望著祖宗牌位上家庭和睦的匾額,突然伸手扯下掛在梁上的算盤珠串,紅繩斷裂的瞬間,算珠如血珠般滾落滿地:“分了吧!
老大你拿老宅地契,剩下的幾個鋪子賣了現銀,你兄弟二人五五分,另外兩百畝地,妻子胡氏一百畝,剩下的歸我,
我這把老骨頭,就跟著老二,也不需要老大你為我養老送終。”
“爹!“張俊急得跺腳。
張益達卻已轉身收拾行囊,佝僂的背影在夕陽下拖得老長。遠處傳來沉悶的雷聲,狂風卷起張家祠堂的門簾,露出牆上剝落的忠君愛國匾額——不知何時,那國字已缺了半邊。
驚雷炸響的刹那,張行在雨夜中接過父親遞來的油紙傘。
油紙傘下,父子倆望著張俊鎖上張家老宅的大門。
雨水順著屋簷滴落,將地上的算盤珠衝刷得鋥亮,恰似這個王朝搖搖欲墜的最後時刻。
喜歡從少爺到皇帝請大家收藏:()從少爺到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