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昨日……昨日老太爺在宴會上提及的四川田畝、稅收諸數據,可是確鑿無誤?”
張行端起茶杯,吹了吹熱氣,語氣平淡卻肯定:“自然是真的,怎麼,你不會以為,是我父親為了在口舌上壓服那些士紳,才信口胡謅的吧?”
“臣不敢!隻是……隻是這數字太過驚人,遠超臣昔日所能想象。
過往明廷在四川,除去那征收不易的糧稅,一年能收到的商稅、鹽茶雜稅,折銀能有三四十萬兩便已是燒高香了,還常常拖欠不足。”
張行輕笑一聲,帶著幾分嘲諷:“那是因為明廷愚蠢!放著蓬勃發展的商業不去有效管理和征稅,整日隻知道盯著在土裡刨食、早已不堪重負的農民加派三餉,飲鴆止渴,簡直是可笑至極!
去年三月我們才剛占領成都,到五月初才算基本控製四川全境,就那樣,去年四川全年的商稅、鹽鐵專賣、礦稅等各項非農業稅收,彙總起來也有一百八十萬兩白銀!
這還是在戰亂初定、百廢待興的情況下,今年,局麵穩定,工商複蘇,隻會更多!”
隔壁雅座,呂維祺和李映林聽得是心頭狂震。
一百八十萬兩!對於如今財政捉襟見肘、全國歲入不過幾百萬兩的明廷而言,這已經是天文數字!而這,竟還是大夏初定四川、未儘全力時的收入?
“這全賴大王推行新政之功!鼓勵工商工場,以有償招工興修水利道路,廢除一切苛捐雜稅,使百姓手有餘錢,自然願意也有能力購買商品,這就進一步帶動了工坊生產和商業流通,稅收自然水漲船高。
不過……臣還是好奇,依財政部預估,今年我四川一地,各項稅收總計能有多少?”
張行似乎仔細回想了一下,“根據財政部呈報的預算和目前稅收進度來看,若無太大意外,今年四川一省,各項稅收加起來,預計能達到三百萬兩左右。”
“三百萬兩?!”
這個數字不僅讓李玉橫倒吸一口涼氣,隔壁雅座一直強自忍耐的李映林更是驚駭得失聲低呼了出來!
這一聲驚呼,立刻引起了張行和李玉橫的注意。
張行眼神微眯,看清了二人的麵容,臉上露出一絲似笑非笑的神情:“我道是誰,原來是昨日的呂先生和李先生,真是巧遇啊。”
呂維祺和李映林此刻已是避無可避,隻得起身,略顯尷尬地向張行這邊拱手行禮。
無論如何,對方此刻是現如今這座城池實際的主宰者,基本的禮節不能廢。
張行微微一笑,做了個請的手勢:“既然有緣相遇,不知張某是否有幸,邀請二位過桌一敘?”
眼見張行如此客氣地出言邀請,兩人對視一眼,心知推脫不得,也帶著幾分探究的心思,隻得移步過來,與張行、李玉橫同坐一桌。
店小二連忙上前,為二人重新奉上茶水。
呂維祺到底是經曆過大風浪的人,稍定心神後,直視張行:“夏王今夜來此茶樓,應該不是臨時興起、信步而至吧?
恐怕即便老夫與映林換了另一家茶樓,夏王也會恰巧出現吧?”
李映林聞言,臉上則露出茫然之色,不解地看向呂維祺。
張行聞言,朗聲一笑,毫不掩飾:“呂老明察秋毫,不錯,我確實是特地為你二位而來。”
他目光坦誠地看著兩人,“我大夏初立,百廢待興,如今最缺的便是真正有才乾、有德行之士。
似呂老與李先生這般人物,我張行既然遇到了,又怎可輕易放過?”
呂維祺麵色一肅,沉聲道:“夏王厚愛,老夫心領,然,老夫身為大明官員,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夏王於我明廷而言,終究是……反賊,我呂維祺豈能背棄君國,投效大夏?”
“呂老,此言差矣。敢問我大夏兵部洪承疇洪侍郎,昔日是何身份?
吏部陸夢龍陸尚書,昔日又是何官職?
還有如今坐鎮甘肅的練國事練巡撫,他們哪個不是曾經的大明官員、棟梁之才?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此乃古之明訓,怎麼,到了呂老這裡,是依舊看不透這天下大勢,還是……內心不服昨日之輸,不願麵對現實呢?”
呂維祺被問得一時語塞,臉色變幻,卻抿緊嘴唇不再答話。
張行點出的這幾個人,確實都是曾經名重一時的明臣,他們的選擇,本身就是對時局的一種注解。
張行見狀,繼續推進,“呂老,我大夏兵威之盛,您已親眼所見,如今更有了這翱翔九天之上的飛天氣球,您可知這意味著什麼?”
呂維祺心中苦澀,他當然明白!當對手能夠輕易飛躍天空,洞察城內一切布防,甚至從天而降發動攻擊時,任何所謂的堅城險關,都成了笑話!
況且他還親眼見證了那龐然巨物升空,對此,他深感一種技術碾壓帶來的無力與絕望!
張行不等他回答,便自問自答,“這意味著,戰爭的規則已經改變!意味著舊有的防守體係,在我大夏麵前,形同虛設!”
他話鋒一轉,指向更深層的原因,“那麼,呂老可曾想過,為何我大夏能造出此等鎮國利器,而大明卻不能?
正是因為你們,你們這些士大夫,將畢生精力都耗費在了鑽研四書五經、聖人之言上,將一切關乎國計民生、強兵富國的實用之術,斥之為奇技淫巧!
孫元化,他在火器一道上何等天賦,若能善加任用,大明火器何至於此?可結果呢?
因為朝堂黨爭,因為不被重視,他落得何等下場!
而我大夏,卻能彙聚各方工匠人才,集思廣益,不僅精進火器,更能造出這飛天之物!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
呂維祺依舊沉默,額角卻有青筋微微跳動,張行的話,句句如刀,砍在他堅守一生的信念根基之上。
一旁的李映林見師長受窘,年輕氣盛,忍不住反駁道:“夏王!大夏於火器、格物之技,確有過人之處,映林承認。
喜歡從少爺到皇帝請大家收藏:()從少爺到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