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紀十三(公元643年-645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唐紀十三(公元643年-645年)

唐紀十三(公元643年-645年)(1 / 2)

貞觀十七年癸卯年,公元643年)

夏,四月庚辰朔日,紇乾承基告發太子謀反。太宗下令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世積與大理寺、中書省、門下省共同審訊,太子謀反的證據已經確鑿。太宗對侍臣說:“該如何處置承乾?”群臣沒人敢回答,通事舍人來濟進言說:“陛下不失為慈父,讓太子得以善終,就是最好的結果!”太宗采納了他的意見。來濟是來護兒的兒子。

乙酉日,太宗下詔廢黜太子李承乾為平民,囚禁在右領軍府。太宗想赦免漢王李元昌的死罪,群臣堅決反對,於是下令李元昌在家中自儘,寬恕了他的母親、妻子和子女。侯君集、李安儼、趙節、杜荷等人都被處死。左庶子張玄素、右庶子趙弘智、令狐德棻等人因沒能勸諫阻止,都被罷官貶為平民。其餘應當連坐的人,全部赦免。詹事於誌寧因為多次勸諫,唯獨受到慰勞勉勵。任命紇乾承基為佑川府折衝都尉,封爵平棘縣公。

侯君集被逮捕後,賀蘭楚石又到宮中告發他的謀反事跡,太宗召來侯君集對他說:“我不想讓辦案官吏侮辱你,所以親自審訊你。”侯君集起初不承認。太宗召來賀蘭楚石詳細陳述事情的始末,又拿出侯君集與李承乾往來的書信給他看,侯君集無話可說,才認罪服法。太宗對侍臣說:“侯君集有功,我想饒他一命,可以嗎?”群臣認為不可以。太宗於是對侯君集說:“我與你永彆了!”說著流下眼淚,侯君集也趴在地上磕頭;最終在鬨市將他斬首。侯君集臨刑前,對監刑將軍說:“我侯君集一時失足落到這般地步!但我曾在陛下藩王府中侍奉,征戰攻克兩個國家,請求保全我的一個兒子來繼承祭祀。”太宗於是赦免了他的妻子和兒子,將他們遷徙到嶺南。查抄侯君集的家產時,發現兩名美人,她們從小隻喝人乳,不吃彆的食物。

起初,太宗讓李靖教侯君集兵法,侯君集對太宗說:“李靖要謀反了。”太宗問他原因,侯君集回答說:“李靖隻教我粗淺的兵法,卻隱藏了精髓,由此可知他要謀反。”太宗以此詢問李靖,李靖回答說:“這是侯君集想謀反罷了。如今中原已經平定,我所教的兵法,足夠製服四方夷狄,而侯君集執意要求學完我所有的兵法,不是想謀反又是什麼!”江夏王李道宗曾經從容地對太宗說:“侯君集誌向遠大但智謀不足,自恃有一點功勞,不甘心位居房玄齡、李靖之下,雖然擔任吏部尚書,仍不能滿足他的野心。依我看來,他一定會作亂。”太宗說:“侯君集的才能,做什麼不行!我難道舍不得高官厚祿,隻是提拔要按順序罷了,怎麼能憑空猜測,隨意產生猜疑呢!”等到侯君集謀反被誅殺,太宗才向李道宗道歉說:“果然像你說的那樣!”

李安儼的父親已經九十多歲,太宗憐憫他,賞賜奴婢來贍養他。

太子李承乾獲罪後,魏王李泰每天入宮侍奉太宗,太宗當麵答應立他為太子,岑文本、劉洎也勸說太宗立李泰;長孫無忌堅決請求立晉王李治。太宗對侍臣說:“昨天青雀李泰的小名)撲到我懷裡說:‘臣今天才真正成為陛下的兒子,這是重生的日子。臣有一個兒子,等臣死後,一定為陛下殺了他,傳位給晉王。’人誰不疼愛自己的兒子,我看到他這樣,非常憐憫他。”諫議大夫褚遂良說:“陛下說的話太失當了。希望陛下慎重思考,不要出錯!哪有陛下去世後,魏王占據天下,還肯殺死自己的愛子,傳位給晉王的道理!陛下先前已經立李承乾為太子,又寵愛魏王,給他的禮儀待遇超過了李承乾,才釀成今天的災禍。前車之鑒不遠,足以作為警示。陛下如今要立魏王,希望先安置好晉王,才能保證他的安全。”太宗流淚說:“我做不到!”於是起身入宮。魏王李泰擔心太宗立晉王李治為太子,就對李治說:“你和李元昌關係很好,李元昌現在敗亡了,你能不擔憂嗎?”李治因此麵露憂色,太宗感到奇怪,多次詢問他原因,李治才把情況告訴太宗;太宗悵然若失,開始後悔說過要立李泰為太子的話。太宗當麵斥責李承乾,李承乾說:“臣身為太子,還有什麼可求的!隻是被李泰圖謀陷害,時常與朝中大臣商議保全自己的辦法,那些心懷不軌的人就趁機教唆臣做了不法之事。如今如果李泰成為太子,那正是落入了他的圈套。”

李承乾被廢黜後,太宗駕臨兩儀殿,讓群臣都退下,唯獨留下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積、褚遂良,對他們說:“我三個兒子、一個弟弟,做出這樣的事,我心裡實在煩悶無措!”說著就撲倒在床上,長孫無忌等人連忙上前攙扶;太宗又抽出佩刀想要自殺,褚遂良奪下佩刀交給晉王李治。長孫無忌等人請求太宗表明心意,太宗說:“我想立晉王為太子。”長孫無忌說:“謹遵詔令;有持不同意見的,臣請求將他斬首!”太宗對李治說:“你舅舅答應你了,應該拜謝他。”李治於是下拜致謝。太宗對長孫無忌等人說:“你們已經同意我的意見,不知道外麵的議論怎麼樣?”眾人回答說:“晉王仁厚孝順,天下人歸心於他已經很久了,請求陛下試著召見百官詢問,若有不同意見,臣願以死謝罪。”太宗於是駕臨太極殿,召見文武六品以上官員,對他們說:“李承乾叛逆,李泰也凶險狡詐,都不能立為太子。我想從諸子中挑選繼承人,誰合適呢?你們坦率地說出來。”眾人都歡呼說:“晉王仁厚孝順,應當成為繼承人。”太宗很高興。當天,李泰率領一百多名騎兵到達永安門;太宗下令守門官員將他的騎兵全部阻擋在門外,隻帶李泰進入肅章門,囚禁在北苑。丙戌日,太宗下詔立晉王李治為皇太子,駕臨承天門樓,大赦天下,允許百姓聚飲三天。太宗對侍臣說:“我如果立李泰為太子,就等於表明太子之位可以通過謀劃得到。從今以後,太子失德,藩王窺伺太子之位的,都將兩人一同廢棄,將這個規定傳給子孫後代,永遠作為準則。況且立李泰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都不能保全;立李治為太子,李承乾和李泰就都能平安無事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臣司馬光說:唐太宗不把天下大權當作自己所愛的人的私有財產,以此杜絕禍亂的根源,可以說是深謀遠慮啊!

丁亥日,任命中書令楊師道為吏部尚書。起初,長廣公主嫁給趙慈景,生下趙節;趙慈景死後,長廣公主又嫁給楊師道。楊師道與長孫無忌等人共同審訊李承乾謀反案時,暗中為趙節開脫,因此受到譴責。太宗來到長廣公主府第,公主磕頭觸地,為兒子的罪行道歉,太宗也回拜流淚說:“獎賞不回避仇敵,懲罰不偏袒親戚,這是天下最公正的原則,我不敢違背,因此有負於姐姐。”

己醜日,太宗下詔任命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房玄齡為太子太傅,蕭瑀為太子太保,李世積為太子詹事,蕭瑀、李世積都擔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這一官職從此開始設置。又任命左衛大將軍李大亮兼任右衛率,前太子詹事於誌寧、中書侍郎馬周為左庶子,吏部侍郎蘇勖、中書舍人高季輔為右庶子,刑部侍郎張行成為少詹事,諫議大夫褚遂良為太子賓客。

李世積曾經突發重病,藥方說“胡須燒成的灰可以治療”;太宗親自剪下自己的胡須,為他調和藥物。李世積磕頭流血,流淚謝恩。太宗說:“這是為了國家,不是為了你,有什麼可謝的!”李世積曾經侍奉太宗宴飲,太宗從容地對他說:“我尋找可以托付年幼太子的大臣,沒有人能比得上你,你從前不辜負李密,難道會辜負我嗎!”李世積流淚推辭,咬指出血發誓,接著喝得酩酊大醉;太宗脫下自己的禦服蓋在他身上。

癸巳日,太宗下詔解除魏王李泰的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侯大將軍職務,降爵為東萊郡王。魏王府中被李泰親近狎昵的僚屬,都被貶到嶺南;因為杜楚客的哥哥杜如晦有功,赦免杜楚客的死罪,廢為平民。給事中崔仁師曾經秘密請求立魏王李泰為太子,被貶為鴻臚少卿。

庚子日,製定太子拜見三師的禮儀:太子在殿門外迎接三師,先行跪拜禮,三師回拜;每經過一道門,太子都要讓三師先行。三師坐下後,太子才坐下。太子給三師寫信,前後都要稱自己的名字,並寫上“惶恐”二字。

五月癸酉日,太子上表,稱“李承乾、李泰的衣服僅供隨身使用,飲食也不能稱心,他們的幽禁之苦實在值得憐憫,請求陛下下令有關部門,優厚地供給他們衣食。”太宗采納了他的意見。

黃門侍郎劉洎上書說:“太子應當勤奮學習,親近師友。如今太子入宮侍奉陛下,動不動就超過十天半個月,太師、太傅以下的官員,很少能與太子接觸應對,希望陛下稍微減少對太子的溺愛,弘揚長遠的規劃,那麼天下就非常幸運了!”太宗於是命令劉洎與岑文本、褚遂良、馬周輪流前往東宮,與太子相處交談。

六月己卯朔日,發生日食。

丁亥日,太常丞鄧素出使高麗返回,請求在懷遠鎮增加戍守士兵來威懾高麗。太宗說:“‘遠方的人不歸服,就修明文德來招撫他們’。從沒聽說過一兩百名戍兵就能威懾遠方國家的!”丁酉日,右仆射高士廉請求退休,太宗批準了,他的開府儀同三司官職、功勳和封爵保持不變,仍然擔任同門下中書三品,參與政事。閏六月辛亥日,太宗對侍臣說:“我自從立了太子,遇到事情就教導他,看到他吃飯,就說:‘你知道耕種收獲的艱難,就會常常有飯吃了。’看到他騎馬,就說:‘你知道馬的勞逸,不耗儘它的力氣,就會常常能騎馬了。’看到他乘船,就說:‘水能夠承載船隻,也能夠顛覆船隻,百姓就像水,君主就像船。’看到他在樹下休息,就說:‘木材按照墨線加工就能正直,君主聽從勸諫就能聖明。’”

丁巳日,太宗下詔讓太子掌管左、右屯營的兵馬事務,屯營大將軍以下的官員都聽從太子調度。

薛延陀真珠可汗派遣他的侄子突利設前來送聘禮,獻上五萬匹馬、一萬頭牛羊駝、十萬隻羊。庚申日,突利設獻上食物,太宗駕臨相思殿,大宴群臣,安排了十部樂舞,突利設兩次跪拜祝壽,太宗賞賜給他非常豐厚的禮物。

契苾何力上書說:“不可以與薛延陀和親。”太宗說:“我已經答應他們了,怎麼能身為天子卻食言呢!”契苾何力回答說:“臣不是想讓陛下立刻斷絕和親,希望暫且推遲這件事。臣聽說古代有親迎的禮儀,如果下令讓夷男真珠可汗的名字)親自前來迎親,即使不到京城,也應當到靈州;他一定不敢來,那麼斷絕和親就有了正當理由。夷男性情剛愎暴戾,和親不成,他的部下又會離心離德,不過一兩年他必然會病死,他的兩個兒子爭奪汗位,到那時我們就可以坐觀其變,製服他們了!”太宗采納了他的意見,於是征召真珠可汗前來親迎,還下詔準備駕臨靈州與他會麵。真珠可汗非常高興,想要前往靈州,他的大臣勸諫說:“如果被唐朝扣留,後悔就來不及了!”真珠可汗說:“我聽說唐朝天子有聖德,我能親自前去拜見他,死也沒有遺憾了,況且漠北終究會有君主。我意已決,不要再多說了!”太宗派遣三名使者,前去接收薛延陀獻上的各種牲畜。薛延陀沒有國庫,真珠可汗向各部調斂財物,往返萬裡,路途經過沙漠,沒有水草,牲畜損耗死亡將近一半,最終沒能按時到達。有人議論說,既然接受了聘禮就應當和親,否則會讓戎狄輕視中原,太宗於是下詔斷絕與薛延陀的和親,停止駕臨靈州的計劃,召回三名使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褚遂良上疏說:“薛延陀原本隻是一個俟斤,陛下平定沙漠邊塞,萬裡疆域一片蕭條,殘餘的寇賊四處奔逃,需要設立酋長,陛下賜給璽書、鼓和大旗,立他為可汗。近來又降下大恩,答應與他和親,向西告知吐蕃,向北曉諭思摩,中原的老人小孩,沒有不知道這件事的。陛下駕臨北門,接受他獻上的食物,群臣和四方夷狄,終日宴飲歡樂。大家都說陛下想安定百姓,不吝惜一個女兒,凡是有生命的萬物,誰不感念陛下的恩德。如今突然產生進退的想法,有了改悔的心思,臣為國家惋惜這種聲譽;陛下所考慮的很少,所失去的卻很多,猜疑嫌隙已經產生,必然會引發邊境禍患。薛延陀國心懷被欺騙的憤怒,中原百姓懷有背約的羞愧,這恐怕不是安撫遠方之人、訓誡士兵的做法。陛下君臨天下十七年,用仁恩團結百姓,用信義安撫戎狄,天下人沒有不高興的,都無力辜負陛下,何必吝惜讓這件事有始有終呢!龍沙以北,部落不計其數,中原即使去討伐,也終究不能全部消滅,應當用恩德安撫他們,讓作惡的人在夷狄而不在中原,失信的人在他們而不在我們,那麼堯、舜、禹、湯都遠遠比不上陛下了!”太宗沒有聽從。

當時,群臣大多說:“國家已經答應與薛延陀和親,又接受了他們的聘禮,不可以對戎狄失信,否則會再次引發邊境禍患。”太宗說:“你們都隻知道古代而不知道現在。從前漢朝初年,匈奴強大,中原弱小,所以才打扮女子、贈送金銀絲帛來引誘他們,這是當時合適的做法。如今中原強大,戎狄弱小,用我們一千名步兵,就能擊敗幾萬胡騎。薛延陀之所以卑躬屈膝、磕頭禮拜,聽從我們的意願,不敢驕橫傲慢,是因為他剛剛成為君長,其他部落與他不是同一種族,想借助中原的勢力來威懾製服他們罷了。他們的同羅、仆骨、回紇等十幾個部落,各有幾萬士兵,如果聯合起來攻打他,立刻就能將他消滅,他們之所以不敢行動,是因為害怕中原所立的可汗。如今把女兒嫁給她,他自恃是大國的女婿,其他部落誰敢不服!戎狄人麵獸心,一旦稍微不滿意,必然會反過來殘害我們。如今我斷絕與他的和親,降低對他的禮遇,其他部落知道我們拋棄了他,用不了多久就會瓜分他的部落,你們等著瞧吧。”

臣司馬光說:孔子認為,糧食可以去掉,軍隊可以去掉,但信用不能去掉。唐太宗明明知道不能把女兒嫁給薛延陀,當初就不該答應和親;既然答應了,卻又依仗國力強盛違背信用斷絕和親,即使消滅了薛延陀,也是件羞恥的事。君王發布命令,能不慎重嗎!

太宗說:“泉蓋蘇文殺死君主、獨攬國政,實在令人不能容忍。憑現在的兵力,攻取高麗並不難,隻是不想勞累百姓,我想暫且讓契丹、靺鞨騷擾他們,怎麼樣?”長孫無忌說:“泉蓋蘇文自知罪大,害怕大國討伐,一定會嚴密防守。陛下姑且隱忍,他得以安穩後,必然更加驕橫懈怠,作惡更甚,到那時再討伐也不晚。”太宗說:“好!”戊辰日,下詔封高麗王高藏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派遣使者持節冊封。

丙子日,改封東萊王李泰為順陽王。

起初,太子李承乾品行不端,太宗秘密對中書侍郎兼左庶子杜正倫說:“我兒子的腳疾不算什麼,但他疏遠賢良、親近小人,你可留意觀察。如果實在無法教導,就來告訴我。”杜正倫多次勸諫,李承乾不聽,杜正倫就把太宗的話告訴了他。太子上表向太宗申訴,太宗責備杜正倫泄露機密,杜正倫回答說:“我想用這話恐嚇他,希望他能改過。”太宗大怒,將杜正倫貶為穣州刺史。等到李承乾謀反失敗,秋,七月辛卯日,又將杜正倫貶為交州都督。起初,魏征曾推薦杜正倫和侯君集有宰相之才,請求任命侯君集為仆射,還說:“國家安不忘危,不能沒有大將,各衛兵馬應當交給侯君集專門掌管。”太宗認為侯君集愛誇誇其談,沒有采納。後來杜正倫因罪被貶,侯君集謀反被殺,太宗開始懷疑魏征結黨營私。又有人說魏征曾自己記錄前後的勸諫之詞,拿給起居郎褚遂良看,太宗更加不高興,於是取消了魏叔玉娶公主的婚事,還推倒了為魏征撰寫的墓碑。

起初,太宗對監修國史的房玄齡說:“前代史官的記載,都不讓君主看,為什麼?”房玄齡回答說:“史官不誇大優點,不隱瞞缺點,君主看了一定會發怒,所以不敢獻上。”太宗說:“我的心思和前代帝王不同。我想親自看看國史,了解自己過去的過錯,作為將來的借鑒,你可以整理好呈給我。”諫議大夫朱子奢上書說:“陛下聖德在身,所作所為沒有過錯,史官的記載,自然都是善舉。陛下獨自查看《起居注》,本也無妨,但如果把這種做法傳給子孫,恐怕後代子孫中有人不是上智之人,會掩飾過錯、護短,史官必然難免遭受刑罰誅殺。這樣一來,史官們都會迎合旨意、保全自身,千年之後,還有什麼可相信的!前代君主不看國史,就是這個原因。”太宗不聽。房玄齡於是和給事中許敬宗等人刪改編纂成《高祖實錄》《今上實錄》;癸巳日,書成獻上。太宗看到書中記載六月四日玄武門之變)的事情,多有隱晦,對房玄齡說:“從前周公誅殺管叔、蔡叔來安定周朝,季友毒死叔牙來保全魯國。我做的事,也和他們類似,史官有什麼可避諱的!”當即下令刪去浮華之詞,如實記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八月庚戌日,任命洛州都督張亮為刑部尚書,參與朝政;任命左衛大將軍、太子右衛率李大亮為工部尚書。李大亮身兼三職,宿衛兩宮,恭敬節儉、忠誠謹慎,每次值夜班,都坐著睡到天亮。房玄齡非常器重他,常稱讚李大亮有王陵、周勃的氣節,可擔當重任。

起初,李大亮擔任龐王兵曹時,被李密俘獲,同輩人都死了,賊帥張弼見他不凡就釋放了他,兩人結為好友。等到李大亮顯貴後,尋找張弼想報答恩德,張弼當時擔任將作丞,隱匿身份不說。李大亮在路上遇到他認出了,握著他的手流淚,要把家產多分給張弼,張弼拒絕接受。李大亮向太宗進言,請求把自己的官爵都授給張弼,太宗於是提拔張弼為中郎將。當時的人都稱讚李大亮不忘恩,也讚美張弼不誇耀自己。

九月庚辰日,新羅派遣使者前來,說百濟攻取了他們四十多座城池,又和高麗聯合出兵,圖謀斷絕新羅入朝的道路,請求派兵救援。太宗命令司農丞相裡玄獎攜帶璽書賜給高麗,說:“新羅歸順我國,朝貢不斷,你和百濟都應停止用兵;如果再攻打新羅,明年我就發兵討伐你們!”

癸未日,將李承乾遷徙到黔州。甲午日,將順陽王李泰遷徙到均州。太宗說:“父子之情,出自天性。我如今和李泰生離,心裡怎麼能好受!但我是天下的君主,隻要能讓百姓安寧,私情也可以割舍。”又把李泰獻上的奏表拿給近臣看,說:“李泰確實是俊才,我心裡思念他,你們都知道;但為了國家社稷,不得不以道義斷絕私情,讓他居住在外地,也是為了兩全其美。”

在此之前,各州長官或副手每年年初親自帶著貢品入京,稱為朝集使,也叫考使;他們在京城沒有官邸,大多租房子和商人雜居。太宗開始下令有關部門為他們建造官邸。

冬,十一月己卯日,太宗在圜丘舉行祭祀大典。

起初,太宗和隱太子、巢剌王有矛盾,密明公贈司空封德彝暗中持觀望態度。楊文乾之亂時,太上皇想廢黜隱太子改立太宗,封德彝堅決勸諫才作罷。這件事非常隱秘,太宗當時不知道,封德彝死後才得知。壬辰日,治書侍禦史唐臨開始追查彈劾這件事,請求罷黜封德彝的官職、剝奪爵位。太宗命令百官商議,尚書唐儉等人商議說:“封德彝的罪行在死後暴露,生前卻蒙受皇恩,他擔任過的眾多官職,不應追奪,請求降贈官職、更改諡號。”太宗下詔罷黜封德彝的贈官,改諡號為“繆”,削去他的實封食邑。

太宗下令挑選良家女子充實東宮;癸巳日,太子派遣左庶子於誌寧推辭。太宗說:“我隻是不想讓子孫出生在微賤之家罷了。如今太子既然推辭,就依從他的意願。”太宗擔心太子仁弱,秘密對長孫無忌說:“你勸我立雉奴李治的小名)為太子,雉奴懦弱,恐怕不能守住社稷,怎麼辦!吳王李恪英明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為太子,怎麼樣?”長孫無忌堅決反對,認為不行。太宗說:“你是因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才反對嗎?”長孫無忌說:“太子仁厚,確實是守成的賢主;太子之位至關重要,怎能屢次更換?希望陛下慎重考慮。”太宗於是作罷。十二月壬子日,太宗對吳王李恪說:“父子雖然至親,但如果犯了罪,天下的法律也不能徇私。漢朝已經立了昭帝,燕王劉旦不服,暗中圖謀不軌,霍光一封書信就把他誅殺了。作為臣子,不能不引以為戒!”

庚申日,太宗駕臨驪山溫泉;庚午日,返回宮中。

貞觀十八年甲辰年,公元644年)

春,正月乙未日,太宗駕臨鐘官城;庚子日,駕臨鄠縣;壬寅日,駕臨驪山溫泉。

相裡玄獎到達平壤時,泉蓋蘇文已經率領軍隊攻打新羅,攻破兩座城池,高麗王派人召回他,他才返回。相裡玄獎曉諭他不要再攻打新羅,泉蓋蘇文說:“從前隋人入侵,新羅趁機侵占我國五百裡土地,除非歸還侵占的土地,否則戰爭恐怕不會停止。”相裡玄獎說:“過去的事,怎麼能再追究!至於遼東各城,本來都是中國的郡縣,中國尚且沒有追究,高麗怎麼能執意要求歸還故土!”泉蓋蘇文最終不聽。

二月乙巳朔日,相裡玄獎返回,詳細稟報情況。太宗說:“泉蓋蘇文殺死君主、殘害大臣、虐待百姓,如今又違抗我的詔命,侵犯鄰國,不能不討伐。”諫議大夫褚遂良說:“陛下指揮若定,中原就清明安定;目光所及,四方夷狄就畏懼臣服,威望已經很高了。如今卻要渡海遠征小小的夷狄,要是能按期攻克,還好;萬一失利,損傷威望,再發動憤怒之師,安危就難以預料了。”李世積說:“前些時候薛延陀入侵,陛下想發兵徹底討伐,魏征勸諫阻止,使他們至今仍是禍患。當初要是采納陛下的計策,北方邊境就安定了。”太宗說:“對。這確實是魏征的失誤,我不久就後悔了但沒說,擔心堵塞了進獻良策的途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宗想親自征討高麗,褚遂良上疏說:“天下就像一個人:兩京是心腹,州縣是四肢,四夷是身外之物。高麗罪行嚴重,確實應當討伐,但隻需任命兩三位猛將,率領四五萬士兵,憑借陛下的威靈,攻取高麗易如反掌。如今太子剛立,年紀還小,其他藩王的情況,陛下也清楚,一旦放棄固若金湯的京城,跨越遼海的險阻,以天下之君的身份,輕易長途遠征,這都是愚臣非常擔憂的。”太宗不聽。當時群臣大多勸諫不要征討高麗,太宗說:“八個堯、九個舜,也不能在冬天耕種;農夫、小孩,春天耕種就能生長,是因為順應了時令。上天有合適的時令,人有相應的努力。泉蓋蘇文欺上虐下,百姓伸長脖子等待救援,這正是高麗該滅亡的時候。議論的人眾說紛紜,隻是沒看到這一點罷了。”

己酉日,太宗駕臨靈口;乙卯日,返回宮中。

三月辛卯日,任命左衛將軍薛萬徹為右衛大將軍。太宗曾對侍臣說:“如今的名將,隻有李世積、李道宗、薛萬徹三人罷了。李世積、李道宗不會大勝,也不會大敗;薛萬徹不是大勝,就是大敗。”

夏,四月,太宗駕臨兩儀殿,皇太子侍奉在側。太宗對群臣說:“太子的性情品行,外麵的人也聽說了嗎?”司徒長孫無忌說:“太子雖然不出宮門,但天下人沒有不敬仰他的聖德的。”太宗說:“我像李治這個年紀時,很不能循規蹈矩。李治自幼寬厚,俗話說:‘生兒子像狼,還擔心他像羊。’希望他稍微長大些,自然就不同了。”長孫無忌回答說:“陛下英明神武,是平定亂世的人才;太子仁厚寬恕,實在是守成的美德。誌趣雖不同,但各儘其職,這正是皇天保佑大唐、福澤百姓的原因。”


最新小说: 焚天劍主傳 混元玄天錄 禍世雙嬌 逆襲千金之總裁夫君是廢柴 活在這溫情人間 國運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興邦 異星幻夢 重生六零:我攜萌寶囤糧暴富 閃婚冷麵兵王:老婆竟是玄學大佬 歲月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