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紀十二(公元641年-643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唐紀十二(公元641年-643年)

唐紀十二(公元641年-643年)(1 / 2)

貞觀十五年辛醜年,公元641年)

春,正月甲戌日,朝廷任命吐蕃的祿東讚為右衛大將軍。太宗讚賞祿東讚善於應對,把琅邪公主的外孫段氏許配給他為妻。祿東讚推辭說:“臣在本國已有妻子,是父母聘娶的,不能拋棄。況且讚普還沒迎娶公主,身為陪臣的我怎敢先成婚!”太宗更看重他的賢德,但仍想以厚恩安撫他,最終沒有依從他的意願。丁醜日,太宗命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持符節護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讚普十分高興,見到李道宗後,完全以女婿的禮節相待,他仰慕中原的服飾、儀仗之美,專門為公主修築了城郭宮室讓她居住,自己也穿上絲綢衣服去拜見公主。吐蕃人原本都用紅土塗臉,公主厭惡這種習俗,讚普便下令禁止;他也逐漸改掉了猜忌殘暴的性格,派遣貴族子弟進入國學,學習《詩經》《尚書》。

乙亥日,突厥侯利苾可汗開始率領部落渡過黃河,在舊時的定襄城建立牙帳,擁有三萬戶部眾,四萬精兵,九萬匹馬,還上奏說:“臣蒙受超乎本分的恩典,成為部落首領,願子子孫孫做國家的一條狗,守衛北方大門。如果薛延陀前來侵犯逼迫,請求允許我帶領家屬進入長城內避難。”太宗下詔批準。

太宗將要前往洛陽,命皇太子留守監國,留下右仆射高士廉輔佐他。辛巳日,太宗一行走到溫泉,衛士崔卿、刁文懿害怕旅途勞頓,希望太宗受驚嚇而停止出行,於是在夜間向行宮射箭,有五支箭射中了寢宮庭院;二人都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被處死。三月戊辰日,太宗駕臨襄城宮,此地既炎熱又多毒蛇;庚午日,太宗下令廢除襄城宮,將其分給百姓,免去閻立德的官職。

夏,四月辛卯朔日,太宗下詔,定於明年二月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太宗認為近代的陰陽雜書,錯誤虛假之處極多,命太常博士呂才與各位術士刊定其中可行的內容,共編成四十七卷。己酉日,書編成後獻給太宗;呂才為每卷都寫了序言,用經史典籍驗證其正確性。他在《宅經》的序言中說:“近代巫師胡亂劃分五姓,比如張、王姓屬商,武、庾姓屬羽,似乎是取諧音;至於把柳姓歸為宮,趙姓歸為角,又完全不相似。有的同一姓氏,卻分屬宮、商;有的複姓由多個字組成,無法分辨屬於征、羽哪一類。這都是不符合古代典章、義理荒謬的說法。”在《祿命》的序言中說:“祿命之書,大多是偶爾說中,人們就相信它。但長平之戰中被坑殺的士兵,沒聽說他們都犯了三刑;南陽的富貴之士,難道都恰逢六合吉日!如今也有同年同祿卻貴賤懸殊的人,同命同胎卻壽命長短不同的人。按祿命之說,魯莊公本該貧賤,又體弱矮小,卻唯獨長壽;秦始皇本該沒有官爵,即使有俸祿也少奴婢,卻能善始善終;漢武帝、後魏孝文帝本該沒有官爵;宋武帝的祿與命都該是空亡,隻該有長子,即使有次子也該早夭;這些都是祿命之說不靈驗的明顯例證。”在《葬經》的序言中說:“《孝經》雲:‘占卜選擇墓地來安葬先人。’大概是因為人死後,要讓體魄永久安寧,而朝代更迭、城邑變遷,泉水岩石侵蝕墓地,這些都無法預知,所以才用龜甲蓍草占卜。近代有人選擇年月,有人挑選墓地,認為一件事安排不當,就會禍福影響生死。按《禮記》規定,天子、諸侯、大夫的安葬都有固定的月數,可見古人不選擇年月。《春秋》記載:‘九月丁巳日,安葬魯定公,下雨,沒能安葬,戊午日太陽西斜時才安葬。’可見古人不選擇日期。鄭國安葬簡公時,管理墓地的房屋擋在墓道上,毀掉它就能在早晨下葬,不毀掉就隻能在中午下葬,子產沒有毀掉房屋,可見古人不選擇時辰。古代安葬都在國都北邊,墓地有固定位置,可見古人不選擇地方。如今的葬書認為子孫的富貴、貧賤、壽夭,都由占卜安葬決定。子文三次擔任令尹又三次被罷免,柳下惠三次擔任士師又三次被黜退,他們的墓地從未遷移過。而民間無知之人,被妖巫的妄言迷惑,於是在親人痛哭哀悼之時,選擇墓地希望能獲取官爵;在親人遭受病痛折磨之際,挑選葬時圖謀財利。有人說辰日不能哭泣,就微笑著麵對前來吊唁的賓客;有人說同姓的人忌諱靠近墓穴,就穿著吉服不送親人下葬。傷風敗俗,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術士們都厭惡他的言論,但有識之士都認為這是確切的論斷。

丁巳日,果毅都尉席君買率領精銳騎兵一百二十人,襲擊吐穀渾丞相宣王,將其擊敗,斬殺了他的兄弟三人。起初,丞相宣王獨攬吐穀渾國政,陰謀襲擊弘化公主,劫持吐穀渾王諾曷缽投奔吐蕃。諾曷缽得知後,輕裝騎馬逃到鄯善城,他的大臣威信王率軍迎接,所以席君買奉命討伐誅殺了宣王。但吐穀渾民眾仍驚慌不安,太宗派遣戶部尚書唐儉等人前往安撫。

五月壬申日,並州的父老前往京城上書,請求太宗在泰山封禪結束後,駕臨晉陽,太宗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丙子日,百濟派人前來報告國王扶餘璋去世的消息,太宗派遣使者冊封他的兒子義慈為百濟王。

己酉日,太微星座出現彗星,太史令薛頤上書說“不可東去封禪”。辛亥日,起居郎褚遂良也這樣勸諫。丙辰日,太宗下詔停止封禪大典。太子詹事於誌寧遭遇母親去世,不久就被起用恢複官職。太子修建宮室,妨礙了農務;又喜好鄭國、衛國的淫靡之樂;於誌寧勸諫,太子不聽。太子還寵愛親近宦官,讓他們常在身邊侍奉,於誌寧上書說:“自從易牙以來,宦官導致國家滅亡的事例不止一件。如今殿下親近寵愛這類人,讓他們欺淩輕視士大夫,這種風氣不能助長。”太子役使司馭等下屬,半年不許他們輪流休息,又私下帶領突厥人達哥友進入宮中,於誌寧上書極力勸諫,太子大怒,派遣刺客張師政、紇乾承基去刺殺他。二人進入於誌寧的府邸,看到他睡在草席上,守喪期間哀痛憔悴,最終不忍心下手而作罷。

西突厥沙缽羅葉護可汗多次派遣使者入朝進貢。秋,七月甲戌日,太宗命左領軍將軍張大師持符節,前往西突厥按照他現有的稱號冊立他為可汗,賜給他鼓和大旗。太宗還命令使者攜帶大量金銀絹帛,遍曆西域各國購買良馬,魏征勸諫說:“可汗的位置還沒確定就先購買馬匹,他們一定會認為陛下的心意在於買馬,冊立可汗隻是名義而已。如果可汗得以確立,他對陛下的感激之情一定會很淺薄;如果不能確立,就會深深怨恨陛下。西域各國聽說後,也會輕視中原。即使買到馬匹,也不是好事。如果能讓西域安寧,各國的良馬自然會不求自來。”太宗欣然接受,停止了買馬的舉動。

乙毗咄陸可汗與沙缽羅葉護可汗互相攻打,乙毗咄陸逐漸強大,西域各國大多歸附他。不久,乙毗咄陸派石國的吐屯襲擊沙缽羅葉護可汗,將他擒獲後帶回,斬殺了他。

丙子日,太宗指著宮殿對侍臣說:“治理天下就像建造這座宮殿,建成之後,不要頻繁改動;如果輕易更換一根椽子、校正一片瓦片,踩踏動搖之下,必然會有所損壞。如果貪圖新奇的功績,變更法度,不堅守固定的德行,就會帶來很多煩擾。”

太宗派遣職方郎中陳大德出使高麗;八月己亥日,陳大德從高麗返回。他剛進入高麗境內時,想了解當地的山川風俗,每到一座城邑,就把綾綺等絲織品送給當地的守官,說:“我向來喜好山水,這裡有風景優美的地方,我想觀賞一下。”守官很高興,引導他遊曆,沒有去不到的地方,他常常見到中原人,這些人自稱“家鄉在某郡,隋末參軍,戰敗後淪落到高麗,高麗人把當地女子嫁給我們,我們和高麗人雜居在一起,這類人幾乎占了高麗人口的一半。”陳大德趁機詢問他們親戚的生死情況,他安慰說:“都還安好。”這些人都流淚相互轉告。幾天後,郊外野外到處都是遙望中原哭泣的隋代遺民。陳大德對太宗說:“高麗人聽說高昌滅亡後,非常恐懼,對我們的接待禮節,比平時更加殷勤。”太宗說:“高麗本來就是漢朝四郡的土地,我派遣數萬士兵攻打遼東,他們必然會傾儘全國之力救援。再另外派遣水軍從東萊出發,從海路直奔平壤,水陸夾擊,攻取高麗並不難。隻是崤山以東的州縣還沒從戰亂的凋敝中恢複過來,我不想勞累那裡的百姓罷了。”

乙巳日,太宗對侍臣說:“我有兩件喜事,一件憂慮的事。近年來糧食豐收,長安一鬥粟隻值三四錢,這是第一件喜事;北方的異族長期歸服,邊境沒有憂患,這是第二件喜事。天下安定就容易產生驕奢之心,驕奢就會立刻導致危亡,這是我憂慮的一件事。”

冬,十月辛卯日,太宗在伊闕狩獵;壬辰日,駕臨嵩陽;辛醜日,返回宮中。

並州大都督長史李世積在並州任職十六年,政令暢通,百姓和異族都誠心歸附。太宗說:“隋煬帝勞累百姓,修築長城來防備突厥,最終沒有任何益處。我隻把李世積安置在晉陽,就使邊境安寧無戰事,他所起的作用,難道不比長城更堅固嗎!”十一月庚申日,任命李世積為兵部尚書。

壬申日,太宗的車駕向西返回長安。

薛延陀真珠可汗聽說太宗將要東去封禪,對他的部下說:“天子封禪泰山,士兵馬匹都會跟隨前往,邊境必然空虛,我趁這個時機攻取思摩,就像摧枯拉朽一樣容易。”於是命令他的兒子大度設征調同羅、仆骨、回紇、靺鞨、靑等部落的軍隊,共計二十萬人,渡過漠南,駐紮在白道川,占據善陽嶺來攻打突厥。侯利苾可汗無法抵擋,率領部落進入長城,退保朔州,派遣使者向朝廷告急。

癸酉日,太宗命營州都督張儉率領部下騎兵以及奚、靑、契丹等部落的軍隊,進逼薛延陀的東境;任命兵部尚書李世積為朔州道行軍總管,率領六萬步兵、一千二百騎兵,駐紮在羽方;右衛大將軍李大亮為靈州道行軍總管,率領四萬步兵、五千騎兵,駐紮在靈武;右屯衛大將軍張士貴率領一萬七千士兵,擔任慶州道行軍總管,從雲中出兵;涼州都督李襲譽為涼州道行軍總管,從薛延陀的西境出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各位將領臨行前,太宗告誡他們說:“薛延陀依仗自己的強盛,越過沙漠南下,行軍數千裡,馬匹已經疲憊瘦弱。用兵的道理是,見到有利就迅速進軍,見到不利就迅速撤退。薛延陀沒能趁思摩不備突然襲擊,急速進攻,等思摩進入長城後,又不迅速撤退。我已經下令讓思摩燒掉秋季的牧草,他們的糧草日益耗儘,在野外也搶掠不到物資。不久前偵察的人回來報告,說他們的馬匹幾乎把林木的枝皮都啃光了。你們應當和思摩相互配合,形成掎角之勢,不必急於出戰,等他們將要撤退時,再趁機奮勇出擊,一定能打敗他們。”

十二月戊子日,太宗的車駕回到京城。

己亥日,薛延陀派遣使者入朝拜見,請求與突厥和親。甲辰日,李世積在諾真水擊敗薛延陀。起初,薛延陀攻打西突厥沙缽羅葉護可汗和阿史那社爾時,都是用步兵作戰取勝;等到將要入侵中原時,就大力訓練步兵戰術,讓五人組成一個伍,一人牽著馬,四人在前麵作戰,戰勝後就騎馬追擊。這時大度設率領三萬騎兵逼近長城,想攻打突厥,卻發現思摩已經逃走,知道無法達到目的,就派人登上長城辱罵。恰逢李世積率領唐朝軍隊趕到,塵土漫天,大度設十分害怕,率領部眾從赤柯濼向北逃走。李世積挑選部下以及突厥的精銳騎兵六千名,從近路攔截,越過白道川,在青山追上了薛延陀的軍隊。大度設連日奔逃,到達諾真水後,整頓軍隊返回迎戰,戰線連綿十裡。突厥軍隊先與他們交戰,沒能取勝,撤退回來。大度設乘勝追擊,遇到唐朝軍隊。薛延陀軍隊萬箭齊發,唐朝軍隊的馬匹大多被射死。李世積命令士兵都下馬,手持長槊徑直向前衝擊。薛延陀的軍隊潰散,副總管薛萬徹率領數千騎兵奪取了薛延陀軍隊中牽馬的士兵。薛延陀士兵失去了馬匹,不知所措,唐朝軍隊趁機發起猛攻,斬殺三千多人,俘虜五萬多人。大度設脫身逃走,薛萬徹追擊沒能趕上。薛延陀的殘部回到漠北時,遇到大雪,人和牲畜凍死的有十分之八九。

李世積率軍返回定襄,居住在五台山的突厥思結部反叛逃走,州府軍隊前去追擊;恰逢李世積的軍隊返回,兩軍夾擊,將反叛的思結部全部誅殺。

丙子日,薛延陀的使者告辭返回,太宗對他說:“我與你們約定,和突厥以大漠為界,有相互侵犯的,我就會派兵討伐。你們依仗自己的強盛,越過沙漠攻打突厥。李世積率領的隻不過是數千騎兵,你們就已經狼狽到這種地步!回去告訴你們的可汗:凡是行事,都要權衡利弊,好好選擇合適的做法。”

太宗問魏征:“近來大臣們為什麼都不議論國事了!”魏征回答說:“陛下虛心采納意見,一定會有人進言。隻是大臣中為國獻身的少,愛惜自身的多,他們害怕獲罪,所以不敢說話。”太宗說:“確實如此。大臣們上書勸諫違背旨意,動輒就會遭受刑罰誅殺,這和赴湯蹈火、冒著刀刃有什麼區彆呢!所以大禹對直言進諫的人表示敬意,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房玄齡、高士廉在路上遇到少府少監竇德素,問道:“北門最近在修建什麼工程?”竇德素把這件事上奏給太宗。太宗大怒,責備房玄齡等人說:“你們隻需要管好南衙的政事,北門的小小工程,和你們有什麼關係!”房玄齡等人連忙謝罪。魏征進言說:“我不知道陛下為什麼要責備房玄齡等人,而房玄齡等人又有什麼可謝罪的!房玄齡等人是陛下的得力助手和耳目,朝廷內外的事情難道有不應該知道的嗎!如果所修建的工程是對的,就應當幫助陛下完成;如果是錯的,就應當請求陛下停止。向有關部門詢問,是理所當然的事。不知道他們犯了什麼罪而受到責備,又有什麼罪而要謝罪呢!”太宗感到非常慚愧。

太宗曾在朝堂上對侍臣說:“我作為君主,常常要兼管將軍、丞相的事務。”給事中張行成退朝後上書,認為:“大禹不誇耀自己的功績,天下就沒人能和他相爭。陛下平定戰亂、恢複秩序,群臣確實比不上陛下的英明;但不必在朝堂上這樣說。以天子的尊貴身份,卻和群臣較量功勞、比拚才能,臣私下認為陛下不該這樣做。”太宗非常讚同他的意見。

春,正月乙醜日,魏王李泰獻上《括地誌》。李泰喜愛學習,司馬蘇勖勸說他,古代賢明的君王都招攬賢才著書立說,因此李泰上奏請求修撰此書。於是他大肆開辟館舍,廣泛邀請當時的賢才俊傑,人才紛紛聚集,門庭若市。李泰每月得到的供給超過了太子,諫議大夫褚遂良上疏說:“聖人製定禮儀,尊崇嫡子、輕視庶子,太子的用度不受計算限製,可與君王共享。庶子即使受到寵愛,也不能超過嫡子,這是為了堵塞嫌疑的苗頭,消除禍亂的根源。如果本該親近的人被疏遠,本該尊崇的人被輕視,那麼奸佞狡詐之徒就會趁機作亂。從前漢朝竇太後寵愛梁孝王,最終梁孝王因憂愁而死;漢宣帝寵愛淮陽憲王,也幾乎導致禍亂。如今魏王剛出宮建府,應當用禮儀規範約束他,用謙遜節儉教導他,這樣才能成為有用之材,這就是所謂‘聖人的教化不用嚴厲就能成功’。”太宗采納了他的建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太宗又下令讓李泰遷居武德殿。魏征上疏說:“陛下喜愛魏王,總想讓他平安無事,就應當經常抑製他的驕奢之氣,不讓他處於容易引起嫌疑的位置。如今遷居到這座宮殿,就在東宮西邊,海陵王李元吉從前曾居住在這裡,當時人們就認為不合適;雖然時代和事情都不同了,但恐怕魏王也會心中不安。”太宗說:“差點造成這樣的失誤。”立刻下令讓李泰返回自己的府邸。

辛未日,朝廷遷移死罪囚犯去充實西州,犯流放、徒刑的囚犯則充任戍卒,各自根據罪行輕重規定服役年限。

太宗下令在全國搜括沒有戶籍的流民,限定明年年底前讓他們歸附朝廷戶籍。

任命兼中書侍郎岑文本為中書侍郎,專門掌管國家機密事務。

夏,四月壬子日,太宗對諫議大夫褚遂良說:“你還在掌管起居注,所記錄的內容我能看看嗎?”褚遂良回答說:“史官記錄君主的言行,詳細記載善惡之事,希望君主因此不敢作惡,沒聽說過君主自己取來觀看的!”太宗說:“我如果有不好的行為,你也會記錄嗎?”褚遂良回答說:“臣的職責就是執筆記錄,不敢不記。”黃門侍郎劉洎說:“就算褚遂良不記,天下人也都會記下來。”太宗說:“確實是這樣。”

六月庚寅日,太宗下詔,追複息隱王李建成的皇太子稱號,追封海陵剌王李元吉為巢王,諡號都沿用原來的。

甲辰日,太宗下詔,從今以後太子領用國庫物資,有關部門不必加以限製。於是太子揮霍無度,左庶子張玄素上書說:“周武帝平定山東,隋文帝統一江南,他們勤儉愛民,都是賢明的君主;但他們的兒子不賢能,最終導致宗廟祭祀斷絕。聖上與殿下是父子關係,殿下的事務關係到國家安危,聖上允許你使用物資不加節製,聖旨下達還不到六十天,你使用的物資就已經超過七萬,驕奢到了極點,誰能超過這樣!況且宮中的賢臣正士,從未在你身邊;而一群奸邪小人、擅長淫巧之事的人,卻親近在你左右。在外人看來,你已經有了這樣的過失;在宮中的隱秘行為,難道還能數得過來!苦藥利於治病,忠言利於行事,希望殿下居安思危,一天比一天謹慎。”太子厭惡他的上書,命令家奴趁張玄素早朝時,偷偷用大棒襲擊他,差點把他打死。

秋,七月戊午日,任命長孫無忌為司徒,房玄齡為司空。

庚申日,太宗頒布製書:“從今以後有自殘身體的人,依照法律加重處罰,仍然要承擔賦稅徭役。”隋末賦稅徭役繁重,人們常常折斷自己的肢體,稱之為“福手”“福足”;到這時這種遺風還存在,因此下令禁止。

特進魏征患病,太宗親手寫詔書慰問他,並且說:“幾天沒見到你,我的過錯又多了。如今想親自去看望你,又擔心讓你更加勞累。如果你有什麼見聞想法,可以密封奏章呈上來。”魏征上書說:“近來弟子欺淩老師,奴婢輕慢主人,下屬大多輕視上級,這些都是有原因造成的,這種風氣不能助長。”又說:“陛下在朝堂上,常常說要以公平公正待人,但退朝後行事,卻難免有偏私之處。有時害怕彆人知道,就肆意發怒,想要掩蓋反而更加明顯,最終有什麼好處呢!”魏征的住宅沒有廳堂,太宗下令停止修建小殿,用其木材為魏征建造廳堂,五天就建成了,還賜給他素色屏風、素色被褥、幾案、手杖等,以順應他節儉的喜好。魏征上表謝恩,太宗親手寫詔書說:“讓你得到這些,都是為了百姓和國家,不是為了我個人,何必過分感謝!”

八月丁酉日,太宗說:“當今國家什麼事情最緊迫?”諫議大夫褚遂良說:“如今四方沒有憂患,隻有確定太子、諸王的名分最為緊迫。”太宗說:“你說得對。”當時太子李承乾品行不端,魏王李泰受到寵愛,群臣每天都有疑慮和議論,太宗聽到後很反感,對侍臣說:“當今群臣中,忠誠正直沒人能超過魏征,我派他輔佐太子,以斷絕天下人的疑慮。”九月丁巳日,任命魏征為太子太師。魏征病情稍有好轉,前往朝堂上表推辭,太宗親手寫詔書告諭他:“周幽王、晉獻公廢嫡立庶,導致國家危亡。漢高祖差點廢掉太子,依靠商山四皓才得以安穩。我如今依靠你,正是這個道理。知道你患病,可以臥床輔佐太子。”魏征於是接受了詔令。

癸亥日,薛延陀真珠可汗派遣他的叔父沙缽羅泥孰俟斤前來請求和親,獻上三千匹馬、三萬八千張貂皮、一麵瑪瑙鏡。

癸酉日,任命涼州都督郭孝恪代理安西都護、西州刺史。高昌的舊民與鎮兵以及被貶謫遷徙的人在西州雜居,郭孝恪以誠相待、安撫治理,深得當地百姓的歡心。


最新小说: 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 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聖 開局混入跑男大火,賺個盆滿缽滿 渣男難過美人關 鬥天路 龍珠之梓琪歸來 神筆新豔 鐵血忠魂:扞衛 數字江湖:開局複製神級八極拳 大唐首席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