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八 (公元前154年-前141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漢紀八 (公元前154年-前141年)

漢紀八 (公元前154年-前141年)(1 / 2)

漢景帝前元三年丁亥年,公元前154年):

?冬天十月:梁王劉武來京城朝見漢景帝。當時漢景帝還沒有冊立太子,與梁王一起宴飲時,漢景帝隨口說道:“等我去世後,把皇位傳給你。”梁王連忙推辭,雖然知道這不是真心話,但心裡還是很高興,竇太後也是如此。詹事竇嬰端起一杯酒進獻給漢景帝說:“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父子相傳,這是漢朝的約定,陛下怎麼能把皇位傳給梁王呢!”竇太後因此憎惡竇嬰。竇嬰因為這件事稱病辭去官職;竇太後還取消了竇嬰進出宮門的名籍,不允許他參加朝會和拜見皇帝。梁王從此更加驕縱。

?春天正月乙巳日:漢景帝大赦天下。

?西方出現了長星。

?洛陽的東宮發生火災。

?當初,漢文帝在位時,吳王劉濞的太子入朝拜見,得以陪伴皇太子喝酒、下棋。吳太子在下棋時爭搶棋路,態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盤砸向吳太子,把他打死了。朝廷派人送吳太子的靈柩回去安葬,到了吳國,吳王劉濞生氣地說:“天下都是劉家的同宗,死在長安就葬在長安好了,何必送回來安葬呢!”又把靈柩送回長安安葬。吳王從此漸漸失去了藩臣應有的禮節,借口生病不再入朝拜見皇帝。京城方麵知道他是因為兒子的緣故,就拘押審訊吳國的使者;吳王害怕了,開始有了謀反的心思。後來吳王派使者到長安行秋請之禮諸侯秋天朝見皇帝稱秋請),漢文帝又詢問吳王的病情,使者回答說:“吳王實際上沒有生病;朝廷拘押審訊了好幾批吳國的使者,吳王害怕,所以才稱病不來朝見。俗話說‘看清楚深潭中的魚是不吉祥的’,希望陛下能拋棄以前的過錯,和吳王重新開始。”於是漢文帝就赦免了吳國的使者,讓他們回去,還賞賜給吳王幾案和手杖,以表示吳王年老,可以不用入朝。吳王得以解除自己的罪名,謀反的念頭也漸漸消解了。然而他在封國內,因為有銅礦和鹽場,百姓不用繳納賦稅;如果有人去服兵役,就給予合理的報酬;每年按時慰問有才能的人,賞賜平民百姓;其他郡國的官吏想來抓捕逃亡到吳國的人,吳王公然禁止並拒絕交出。像這樣過了四十多年。

?晁錯多次上書指出吳王的過錯,認為應該削減他的封地;漢文帝寬厚仁慈,不忍心處罰吳王,因此吳王越來越驕橫。等到漢景帝即位後,晁錯勸說漢景帝說:“當初高帝剛剛平定天下的時候,兄弟少,兒子們又弱小,所以大肆分封同姓諸侯,齊國擁有七十多座城池,楚國擁有四十多座城池,吳國擁有五十多座城池;封了這三個庶出的諸侯,就占了天下的一半。如今吳王以前有太子被殺的嫌隙,假裝生病不來朝見,按照古代的法律應當處死。漢文帝不忍心,就賞賜給他幾案和手杖,恩德非常深厚,他本應當改過自新,卻反而更加驕橫,利用山中的銅礦私自鑄錢,煮海水製鹽,引誘天下的逃亡之人,圖謀叛亂。現在削減他的封地,他會反叛;不削減他的封地,他也會反叛。削減他的封地,他反叛得快,造成的災禍小;不削減他的封地,他反叛得晚,造成的災禍大。”漢景帝讓公卿、列侯、宗室共同商議,沒有人敢反駁;隻有竇嬰反對,從此與晁錯有了嫌隙。等到楚王劉戊來朝見,晁錯趁機說:“劉戊去年在為薄太後服喪期間,在服喪的居室裡私下通奸,請誅殺他。”漢景帝下詔赦免了他的死罪,削減了他的東海郡。前年,趙王有罪,削減了他的常山郡;膠西王劉卬因為賣爵的事情有不法行為,削減了他的六個縣。

?朝廷的大臣們正在商議削減吳國的封地。吳王害怕封地被不斷削減,於是就發起謀反的計劃。他考慮到諸侯中沒有值得一起謀劃的人,聽說膠西王劉卬勇猛,喜歡軍事,諸侯們都畏懼他,於是派中大夫應高去勸說膠西王劉卬說:“如今皇上任用奸臣,聽信讒言,侵奪削減諸侯的封地,懲罰非常嚴厲,而且越來越厲害。俗話說‘把糠秕篩儘了,就會觸及到米粒’。吳國和膠西國,都是有名的諸侯,一旦被朝廷盯上,就不能安穩地過日子了。吳王身體有疾病,不能入朝拜見皇上二十多年了,常常擔心被懷疑,又無法表白自己,整天縮著肩膀、疊著腳小心謹慎,還是害怕不能被寬恕。我聽說大王因為賣爵的事情有過錯。我聽說諸侯被削減封地,罪名還不至於如此;這恐怕不隻是削減封地這麼簡單。”膠西王劉卬說:“有這回事。你打算怎麼辦呢?”應高說:“吳王自認為和大王您有同樣的憂慮,希望能順應時勢,遵循事理,不惜犧牲自己來為天下人除害,您覺得這樣可以嗎?”膠西王劉卬驚訝地說:“我怎麼敢這樣做呢!皇上雖然逼迫得緊,我本來也隻有一死,怎麼能不侍奉皇上呢!”應高說:“禦史大夫晁錯,迷惑天子,侵奪諸侯的封地,朝廷上下都痛恨他,諸侯們都有背叛的想法,這已經是大勢所趨了。彗星出現,蝗蟲成災,這是千載難逢的時機;而憂愁勞苦,正是聖人成就大業的契機。吳王對內以誅殺晁錯為名,對外跟隨在大王您的後麵,縱橫天下,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投降,所指向的地方,無不攻克,沒有人敢不服從。大王如果有幸答應一句話,那麼吳王就率領楚王奪取函穀關,守住滎陽、敖倉的糧食,抵禦漢軍,安排好軍隊駐紮的地方,等待大王您的到來。大王如果能親臨指揮,那麼天下就可以平定,我們兩位君主分割天下,不也是很好的嗎!”膠西王劉卬說:“好!”應高回去後,把情況報告給吳王,吳王還是擔心膠西王不能下定決心,就親自作為使者,到膠西國當麵和膠西王約定。膠西國的群臣中有人聽說了膠西王的謀反計劃,進諫說:“諸侯的封地加起來還不到漢朝的十分之二,發動叛亂會讓太後擔憂,這不是好辦法。如今侍奉一位皇帝,尚且說不容易;假如事情成功了,兩位君主爭奪天下,禍患就會更多。”膠西王不聽,於是派使者去聯絡齊王、菑川王、膠東王、濟南王,他們都答應一起反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初,楚元王劉交喜歡讀書,和魯地的申公、穆生、白生一起向浮丘伯學習《詩經》;等到劉交做了楚王,就任命這三個人為中大夫。穆生不喜歡喝酒;楚元王每次擺酒設宴,常常為穆生準備甜酒。等到楚元王的兒子夷王、孫子楚王劉戊即位後,一開始也常常為穆生準備甜酒,後來就忘記準備了。穆生退席後,說:“我可以離開了!甜酒不準備了,說明楚王的心意懈怠了;不離開的話,楚國人將會在街市上給我戴上刑具。”於是稱病臥床不起。申公、白生強行把他拉起來,說:“難道你不懷念先王的恩德了嗎!如今楚王一時沒有注意到小禮節,何至於到這種地步呢!”穆生說:“《易經》上說:‘能夠預知事情的征兆,大概就是神明了吧!征兆,是事物變動的微小跡象,是吉凶的預先顯現。君子看到征兆就行動,不會等到一天結束。’先王之所以以禮相待我們三個人,是因為道義存在。如今楚王忽視了這一點,就是忘記了道義。和忘記道義的人,怎麼能長久相處呢,這哪裡隻是為了小小的禮節呢!”於是稱病離開了。申公、白生獨自留了下來。楚王劉戊漸漸變得荒淫暴虐,太傅韋孟寫詩勸諫他,他不聽,韋孟也離開了,居住在鄒地。楚王劉戊因為被削減封地的事情,就和吳王劉濞暗中勾結謀劃反叛。申公、白生勸諫楚王劉戊,劉戊把他們當作囚徒,讓他們穿上赭色的囚衣,讓他們在街市上舂米。休侯劉富派人勸諫楚王劉戊。楚王劉戊說:“叔父不幫助我,等我起兵,就先殺了叔父!”休侯劉富害怕了,就和他的母親太夫人逃到了京城。

?等到削減吳國會稽郡、豫章郡的詔書下達,吳王就率先起兵,誅殺了漢朝俸祿二千石以下的官吏;膠西國、膠東國、菑川國、濟南國、楚國、趙國也都紛紛反叛。楚國的丞相張尚、太傅趙夷吾勸諫楚王劉戊,劉戊殺死了張尚、趙夷吾。趙國的丞相建德、內史王悍勸諫趙王劉遂,劉遂放火燒死了建德、王悍。齊王劉將閭後悔了,違背約定,據城堅守。濟北王的城牆毀壞還沒有修好,他的郎中令劫持他,不讓他發兵反叛。膠西王、膠東王作為首領,和菑川王、濟南王一起攻打齊國,包圍了臨淄。趙王劉遂發兵駐守在趙國的西部邊界,想要等吳、楚兩國的軍隊一起進攻,還向北派使者和匈奴聯絡,準備聯合匈奴的軍隊。

?吳王征發了國內所有的士卒,在國內下令說:“我今年六十二歲了,親自率軍出征;我的小兒子十四歲,也作為士卒的先鋒。凡是年齡和我一樣大,以及和我小兒子年齡一樣小的,都要征發。”一共征發了二十多萬人。他向南派使者聯絡閩越、東越,閩越、東越也發兵跟隨他一起反叛。吳王在廣陵起兵,向西渡過淮河,趁機合並了楚國的軍隊,派使者給各諸侯送信,列舉晁錯的罪狀,想要聯合諸侯一起誅殺晁錯。吳、楚兩國的軍隊一起攻打梁國,攻破了棘壁,殺死了幾萬人;乘勝前進,士氣非常旺盛。梁孝王派將軍迎擊,又被吳、楚聯軍打敗了梁國的兩支軍隊,士卒都紛紛敗逃。梁孝王據守睢陽城。

?當初,漢文帝臨終前,告誡太子說:“如果有緊急情況,周亞夫真正可以擔當帶兵的重任。”等到七國反叛的消息傳來,漢景帝就任命中尉周亞夫為太尉,率領三十六位將軍去攻打吳、楚兩國的叛軍,派曲周侯酈寄去攻打趙國,將軍欒布去攻打齊國;又召見竇嬰,任命他為大將軍,讓他駐紮在滎陽,監督齊國和趙國的軍隊。

當初,晁錯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諸侯們對此議論紛紛,十分不滿。晁錯的父親聽到這個消息,從潁川趕來,對晁錯說:“皇上剛剛即位,你執政掌權,卻侵奪削減諸侯的封地,疏遠人家的骨肉親情,招致很多人埋怨指責,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晁錯說:“本來就該這樣。不這樣做,天子的威嚴就樹立不起來,國家也不得安寧。”父親說:“劉家的天下安寧了,可是晁家卻危險了,我要離開你回去了!”於是就服毒自殺了,說:“我不忍心看到災禍降臨到自己身上!”過了十多天,吳、楚等七國就一起反叛了,還以誅殺晁錯作為借口。

漢景帝與晁錯商議出兵的事情,晁錯想讓漢景帝親自率兵出征,自己留在京城守衛;他又說:“徐縣、僮縣附近那些吳國還沒有攻占的地方,可以送給吳國。”晁錯向來與吳國丞相袁盎關係不好,晁錯在的地方,袁盎就會避開;袁盎在的地方,晁錯也會避開;兩人從來沒有在同一個房間裡說過話。等到晁錯做了禦史大夫,就派官吏審查袁盎接受吳王財物的事,治了他的罪;漢景帝下詔赦免袁盎,讓他做了平民。吳、楚反叛後,晁錯對丞相府的屬官和禦史說:“袁盎接受了吳王很多金錢,專門為吳王隱瞞掩飾,說吳王不會反叛;現在吳王果然反叛了,我想奏請皇上治袁盎的罪,他應該知道吳王謀反的計謀。”丞相府屬官和禦史說:“事情還沒有發生的時候,治他的罪可以斷絕叛亂的念頭;現在叛軍已經向西進攻了,治他的罪有什麼用呢!而且袁盎不應該參與了謀反的謀劃。”晁錯猶豫不決。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袁盎,袁盎很害怕,連夜去見竇嬰,向他說明吳王反叛的原因,希望能麵見皇上,親口陳述情況。竇嬰進宮向漢景帝報告,漢景帝就召見袁盎。袁盎進宮拜見時,漢景帝正和晁錯在一起商議調兵和籌集軍糧的事情。漢景帝問袁盎:“現在吳、楚反叛了,你覺得該怎麼辦?”袁盎回答說:“不值得憂慮!”漢景帝說:“吳王依靠銅礦鑄錢,煮海水製鹽,招攬天下的豪傑;他準備了這麼久才起兵,如果不是有萬全的計謀,怎麼會發動叛亂呢!你為什麼說他成不了事呢?”袁盎回答說:“吳王有銅礦和鹽的利益是沒錯,但他哪裡能招攬到豪傑呢!如果吳王真的能得到豪傑的支持,他們也會輔佐吳王遵守道義,就不會反叛了。吳王所招攬的都是些無賴子弟、逃亡的人以及鑄錢的奸邪之徒,所以才相互勾結起來叛亂。”晁錯說:“袁盎的分析很好。”漢景帝說:“那有什麼辦法呢?”袁盎回答說:“希望陛下讓左右的人退下。”漢景帝讓身邊的人退下,隻有晁錯還在。袁盎說:“我要說的話,大臣們不應該知道。”於是漢景帝又讓晁錯退下。晁錯快步退到東廂房,心裡非常怨恨。漢景帝最終問袁盎,袁盎回答說:“吳、楚兩國互相送信,說高皇帝封子弟們各自有封地,現在奸臣晁錯擅自懲罰諸侯,削奪他們的封地,因此才反叛,想要向西共同誅殺晁錯,恢複原來的封地就罷兵。現在的辦法隻有斬殺晁錯,派使者赦免吳、楚等七國的罪過,恢複他們原來的封地,那麼就可以不用打仗,叛軍就會都撤兵了。”於是漢景帝沉默了很久,說:“要看實際情況怎麼樣。我不會為了愛惜一個人而讓天下人不滿意。”袁盎說:“我隻能想出這個辦法,希望陛下仔細考慮!”於是漢景帝任命袁盎為太常,讓他秘密整理行裝出發。過了十多天,漢景帝命令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彈劾晁錯:“晁錯不遵守主上的德信,想要疏遠群臣、百姓,又想把城邑送給吳國,沒有臣子的禮節,大逆不道。晁錯應當被腰斬,他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無論老少都應在鬨市處死。”漢景帝批示:“可以。”晁錯一點都不知道這件事。壬子日,漢景帝派中尉去召晁錯,騙他乘車巡視街市,晁錯穿著朝服在東市被斬首。漢景帝於是派袁盎和吳王的侄子宗正德侯劉通出使吳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謁者仆射鄧公擔任校尉,上書談論軍事情況,見到漢景帝,漢景帝問他:“你從軍中過來,聽說晁錯死了,吳、楚的叛軍撤兵了嗎?”鄧公說:“吳王謀反已經幾十年了;因為被削地而發怒,以誅殺晁錯為名,他的本意並不在晁錯身上。而且我擔心天下的士人會因此閉口,不敢再進言了。”漢景帝說:“為什麼呢?”鄧公說:“晁錯擔心諸侯勢力強大,難以控製,所以請求削減他們的封地來尊崇朝廷,這是對萬世都有利的事情。計劃才剛剛施行,他卻突然遭受極刑。這樣做對內堵塞了忠臣的口,對外替諸侯報了仇,我私下裡認為陛下不該這樣做。”於是漢景帝長歎一聲說:“你說得對,我也很後悔!”

袁盎、劉通到了吳國,吳、楚的軍隊已經在攻打梁國的營壘了。宗正劉通因為與吳王有親戚關係,先進入軍營拜見吳王,傳達漢景帝的詔令,讓吳王跪拜接受。吳王聽說袁盎來了,知道他是來勸說自己的,笑著回答說:“我已經做了東帝,還向誰跪拜呢!”不肯接見袁盎,把他留在軍中,想強迫他做將領;袁盎不肯答應,吳王派人圍住他,還想殺了他。袁盎找機會逃脫,跑回去向漢景帝報告。

太尉周亞夫對漢景帝說:“楚軍勇猛輕捷,很難和他們正麵交鋒,希望陛下把梁國先放在一邊,斷絕他們的糧道,這樣才能製服他們。”漢景帝同意了。周亞夫乘坐六輛驛車,準備到滎陽會合軍隊。出發到了霸上,趙涉攔住周亞夫勸說道:“吳王向來富有,招納豢養敢死之士已經很久了。他知道將軍您要出征,一定會在殽山、澠池之間的險要狹窄處設下埋伏;而且用兵打仗講究神不知鬼不覺,將軍您為什麼不從此處向右走,經過藍田,出武關,抵達洛陽呢!這樣不過差一兩天的路程,直接進入武庫,敲響戰鼓。諸侯們聽說了,會以為將軍是從天而降呢。”太尉按照他的計策行事,到了洛陽,高興地說:“七國反叛,我乘坐驛車來到這裡,沒想到能安全到達。現在我占據了滎陽,滎陽以東就沒有什麼可擔憂的了。”他派官吏搜索殽山、澠池之間,果然發現了吳國的伏兵。於是周亞夫請趙涉擔任護軍。

太尉周亞夫帶兵向東北進軍,抵達昌邑。吳國猛烈攻打梁國,梁國多次派使者向條侯周亞夫求救,周亞夫不答應。梁國又派使者向漢景帝投訴周亞夫。漢景帝派人命令周亞夫救援梁國,周亞夫不接受詔令,堅守營壘不出兵;而是派弓高侯等人率領輕騎兵從淮泗口出擊,切斷吳、楚軍隊的後路,堵塞他們的運糧通道。梁國派中大夫韓安國和楚國丞相張尚的弟弟張羽擔任將軍;張羽奮力作戰,韓安國謹慎穩重,才得以稍微打敗了吳軍。吳軍想向西進攻,梁國堅守城池,吳軍不敢向西;於是就衝向周亞夫的軍隊,在城下邑相遇,想要交戰。周亞夫堅守營壘,不肯出戰;吳軍糧食斷絕,士卒饑餓,多次挑戰,周亞夫始終不出戰。周亞夫軍營中夜裡突然驚亂,內部互相攻擊,騷亂一直到了周亞夫的營帳下,周亞夫卻躺臥著,堅決不起來,過了一會兒,就安定下來了。吳軍衝向營壘的東南角,周亞夫派人在西北方向防備;不久,吳軍的精兵果然衝向西北方向,卻無法攻入。吳、楚的士卒大多因為饑餓而死或者叛逃離散,於是吳軍就撤退了。二月,周亞夫派出精兵追擊,大敗吳軍。吳王劉濞拋棄了他的軍隊,和幾千名壯士在夜裡逃走了;楚王劉戊自殺。

吳王剛開始起兵的時候,吳國的臣子田祿伯擔任大將軍。田祿伯說:“軍隊聚集在一起向西進攻,沒有其他出奇製勝的路線,很難立功。我希望能得到五萬人,另外沿著長江、淮河而上,收複淮南、長沙,進入武關,和大王您會合,這也是一條奇計啊。”吳王的太子勸諫說:“大王是以反叛為名起兵的,這支軍隊很難交給彆人,彆人也可能會背叛大王,怎麼辦呢?而且獨自帶兵另走一路,會有很多其他的利害關係,隻會白白削弱自己的力量!”吳王就沒有答應田祿伯的請求。

吳國的少將桓將軍勸說吳王說:“吳國多是步兵,步兵在險要的地方作戰有利;漢軍多是車騎兵,車騎兵在平地作戰有利。希望大王經過的城池不要去攻打,直接離開,快速向西占據洛陽的武庫,取用敖倉的糧食,憑借山河的險要地勢來號令諸侯,即使不進入函穀關,天下也已經基本平定了。大王如果慢慢行進,停下來攻打城池,漢軍的車騎兵一到,迅速進入梁、楚的郊野,事情就會失敗了。”吳王詢問各位老將的意見,老將們說:“這個年輕人,衝鋒陷陣還可以,哪裡懂得深謀遠慮呢!”於是吳王沒有采用桓將軍的計策。

吳王獨自統一指揮軍隊。軍隊還沒有渡過淮河,各位賓客都被任命為將軍、校尉、候、司馬,隻有周丘沒有被任用。周丘是下邳人,逃亡到吳國,以賣酒為生,品行不好;吳王看不起他,不任用他。周丘於是去拜見吳王,勸說吳王說:“我因為沒有才能,不能在軍隊中效力。我不敢請求帶領軍隊,隻希望大王給我一個漢朝的符節,我一定會有所回報。”吳王就給了他符節。周丘得到符節後,連夜騎馬進入下邳;下邳當時聽說吳國反叛了,都據城防守。周丘到了傳舍,把縣令召進來,讓隨從以罪名斬殺了縣令,然後召集與自己兄弟交好的豪強官吏,告訴他們說:“吳國反叛了,軍隊馬上就到,攻下邳城不過一頓飯的功夫;現在先投降,家人一定能保全,有才能的人還可以封侯。”這些人出去後,互相轉告,下邳城就都投降了。周丘一夜之間得到了三萬人,派人報告吳王,然後就帶領這些軍隊向北攻取城邑;等到達陽城的時候,軍隊已經有十多萬人,打敗了陽城中尉的軍隊;周丘聽說吳王失敗逃走了,自己估計沒有人能和他一起成就功業,就帶領軍隊返回下邳,還沒到下邳,背上的毒瘡發作而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壬午日這天是月底,出現了日食。

吳王拋棄自己的軍隊逃跑後,他的軍隊一下子就亂套、潰散了,很多士兵陸陸續續地向太尉周亞夫條侯)的軍隊以及梁國的軍隊投降。吳王渡過淮河,逃到了丹徒,依靠東越的力量,手下還有大概一萬多士兵,他收攏那些逃散的士兵。漢朝派人用好處誘惑東越,東越就騙吳王出來慰勞軍隊,然後派人趁機殺了吳王,把他的腦袋裝起來,快馬加鞭地跑去報告給朝廷。吳王的太子劉駒逃到了閩越。吳、楚等七國的叛亂,總共持續了三個月,就全被平定了。這下各位將領都覺得太尉周亞夫的計謀太對了,不過梁王卻因為這事兒和周亞夫產生了矛盾。

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這三個王包圍臨淄的時候,齊王派路中大夫向天子報告情況。天子又讓路中大夫回去告訴齊王要堅守住,說:“漢朝的軍隊現在已經打敗吳、楚的叛軍啦。”路中大夫回去的時候,三國的軍隊把臨淄圍了好幾層,他根本進不去。三國的將領就和路中大夫約定說:“你回去就說‘漢朝的軍隊已經被打敗了,齊國趕緊向我們三國投降,不然的話,就要被屠殺啦’。”路中大夫假裝答應了,等他到了城下,看到齊王就喊:“漢朝已經派出百萬大軍,讓太尉周亞夫把吳、楚叛軍打敗了,正帶著兵來救齊國呢,齊國一定要堅守,彆投降!”三國的將領一聽,就把路中大夫殺了。最開始齊國被圍得緊的時候,齊王偷偷地和這三個王商量投降的事兒,但是還沒談好。正好路中大夫從漢朝那邊來了,齊王的大臣們就又勸齊王彆向三國投降。這時漢朝的將領欒布、平陽侯等人的軍隊到了齊國,打敗了三國的軍隊,解了臨淄之圍。解圍之後,有人因為齊王一開始和三國有過密謀,就想帶兵去攻打齊國。齊孝王害怕了,就喝藥自殺了。

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各自帶著自己的軍隊回到了自己的封國。膠西王光著腳、坐在草席上、隻喝涼水,以此向太後謝罪。膠西王的太子劉德說:“漢朝的軍隊已經回去了,我看他們也很疲憊了,可以偷襲他們,希望父王能收攏剩下的士兵去攻打漢軍!要是打不過再逃到海裡去,也不晚呀。”膠西王說:“我的士兵都已經散了,沒法用了。”弓高侯韓頹當給膠西王寫信說:“我奉皇上的命令來誅殺不義之人,投降的就赦免他的罪行,恢複原來的爵位和封地;不投降的就把他消滅掉。大王你打算怎麼辦呢?我就等著按你的情況來辦啦。”膠西王袒露著上身,磕頭認罪,到漢軍的營壘前拜見弓高侯說:“我以前不遵守法律,讓老百姓受驚害怕了,還麻煩將軍大老遠地跑到我們這個偏僻的小國來,我甘願接受被剁成肉醬的懲罰!”弓高侯拿著指揮作戰的金鼓來見他,說:“大王為戰事辛苦了,我想聽聽大王當初發兵的情況。”膠西王一邊磕頭一邊跪著向前挪動,回答說:“現在那個晁錯是天子重用的大臣,他改變了高皇帝定下的法令,侵奪諸侯的封地。我等認為他這樣做太不道義了,擔心他會搞亂天下,所以七國才發兵要誅殺晁錯。現在聽說晁錯已經被處死了,我們就趕緊撤兵回國了。”弓高侯說:“大王你要是覺得晁錯做得不好,為什麼不向皇上報告呢?而且在沒有皇上的詔書和虎符的情況下,就擅自發兵攻打正義的國家?從這點來看,你的想法可不隻是要誅殺晁錯這麼簡單呀。”於是拿出詔書,給膠西王讀了一遍,說:“大王你自己好好想想該怎麼辦吧!”膠西王說:“像我這樣的人,死了都還有罪啊!”於是就自殺了,他的太後和太子也都死了。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也都被處死了。

酈將軍的軍隊到了趙國,趙王帶著軍隊回到邯鄲城堅守。酈寄攻打邯鄲,打了七個月都沒打下來。匈奴聽說吳、楚的叛軍失敗了,也不願意再進漢朝的邊境了。欒布打敗齊國的叛軍後回來,和酈寄的軍隊合在一起,用水灌邯鄲城。城被灌壞了,趙王就自殺了。

漢景帝認為齊王一開始表現是好的,後來是被逼迫才和三國有密謀,不是他的罪過,就召見並立了齊孝王的太子劉壽為齊王,也就是齊懿王。

濟北王也想自殺,不過幸好他的妻子兒女都保住了。齊國人公孫玴對濟北王說:“我請求先試著去跟梁王好好說說,讓他把大王你的意思傳達給天子;要是說了沒用,大王再死也不遲呀。”公孫玴於是去見梁王,說:“濟北這個地方,東邊挨著強大的齊國,南邊和吳國、越國相連,北邊受到燕國、趙國的威脅。這是個很容易四分五裂的地方。它的力量既不足以自保,也沒辦法抵抗敵人,而且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辦法來應對災難;雖然之前和吳國說了些不該說的話,但那也不是濟北王的本意呀。要是濟北王一開始就表明不跟吳國合作的態度,那麼吳國肯定會先攻打齊國,再攻打濟北,然後聯合燕國、趙國,這樣的話,崤山以東的諸侯就會聯合起來,沒有矛盾了。現在吳王聯合諸侯的軍隊,帶著一群烏合之眾,向西和天子對抗,隻有濟北王堅守氣節不投降;這才讓吳王失去了援助,隻能獨自前進,最後土崩瓦解,失敗得無法挽救,這說不定也有濟北王的功勞呀。濟北這麼小的地方,卻能和諸侯抗爭,就好像小羊羔去對抗虎狼一樣。濟北王堅守職責,不屈服,真的是非常忠誠了。他有這麼大的功勞和道義,還被皇上懷疑,嚇得縮著肩膀、低著頭,小心謹慎,甚至有了後悔當初不跟著叛軍一起乾的想法,這對國家可不好呀。我擔心那些本來堅守職責的藩臣們都會因此產生疑慮。我私下裡想,能夠穿過西山,經過長樂宮,到達未央宮,挽起袖子為濟北王說公道話的人,隻有大王你了。大王要是幫忙,對上能有保全濟北王的功勞,對下能有安撫百姓的好名聲,你的品德會深入人心,恩情也會無窮無儘,希望大王能仔細考慮一下。”梁孝王聽了很高興,派人趕緊把這事報告給了漢景帝;濟北王因此沒有被治罪,還被改封到了菑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河間王的太傅衛綰在攻打吳、楚叛軍的時候立了功,被任命為中尉。衛綰以前當中郎將侍奉漢文帝的時候,為人醇厚謹慎,沒有其他毛病。漢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召集漢文帝身邊的人喝酒,衛綰卻稱病不去。漢文帝快去世的時候,囑咐漢景帝說:“衛綰是個忠厚的人,你要好好對待他。”所以漢景帝也很寵信、重用他。

夏天六月乙亥日,漢景帝下詔書說:“那些被吳王劉濞等人連累、本來要受處罰的官吏和百姓,以及那些逃跑的士兵,都赦免他們的罪過。”漢景帝本來想讓吳王的弟弟德哀侯劉廣的兒子繼承吳國,讓楚元王的兒子劉禮繼承楚國。竇太後說:“吳王是個長輩,本應該給宗室做個好榜樣;現在卻帶頭領著七國叛亂,攪亂天下,怎麼能讓他的後代繼續封王呢!”不同意恢複吳國,但是同意立楚國的後代。乙亥日,把淮陽王劉餘改封為魯王;把南王劉非改封為江都王,讓他統治原來吳國的土地;立宗正劉禮為楚王;立皇子劉端為膠西王,劉勝為中山王。

漢景帝前元四年戊子年,公元前153年):

春天,重新設置了關卡,進出都要用通行證。

夏天四月己巳日,立兒子劉榮為皇太子,劉徹為膠東王。

六月,大赦天下。

秋天七月,臨江王劉閼去世。

冬天十月,戊戌日是月底,又出現了日食。

當初,吳、楚等七國叛亂的時候,吳國的使者到了淮南,淮南王想發兵響應吳國。淮南王的丞相說:“大王你要是一定要響應吳國,我願意擔任將領。”淮南王就把軍隊交給他了。丞相拿到軍隊後,卻據城堅守,不聽淮南王的命令,而是為漢朝效力,漢朝也派曲城侯帶兵去救援淮南,所以淮南才得以保全。

吳國的使者到了廬江,廬江王沒有響應吳國,而是和越國往來密切。到了衡山,衡山王堅守城池,對漢朝沒有二心。等吳、楚的叛軍被打敗後,衡山王入朝拜見漢景帝。漢景帝認為他忠誠可靠,慰勞他說:“南方地勢低窪潮濕。”就把他改封到濟北來褒獎他。廬江王因為和越國接壤,多次派使者和越國交往,就被改封為衡山王,讓他統治長江以北的土地。

漢景帝前元五年己醜年,公元前152年):

春天正月,修建了陽陵邑。夏天,招募百姓遷移到陽陵,賞賜每人二十萬錢。

把公主嫁給匈奴單於。

把廣川王劉彭祖改封為趙王。

濟北貞王劉勃去世。

漢景帝前元六年庚寅年,公元前151年):

冬天十二月,打雷,下了連綿大雨。

當初,漢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薄太後把薄家的女子許配給他做妃子;等漢景帝即位後,這個女子就成了皇後,但是漢景帝不寵愛她。秋天九月,皇後薄氏被廢掉了。

楚文王劉禮去世了。

以前,燕王臧荼有個孫女叫臧兒,她嫁給了槐裡的王仲做妻子,生了兒子王信和兩個女兒後,王仲就死了。後來臧兒又改嫁給長陵的田氏,生下兒子田蚡、田勝。漢文帝的時候,臧兒的大女兒成了金王孫的妻子,還生了個女兒叫金俗。臧兒找人算了一卦,卦象說:“你的兩個女兒以後都會大富大貴。”臧兒一聽,就想把大女兒從金家奪回來,金家特彆生氣,死活不同意和她斷絕關係。但臧兒還是把大女兒送進了太子宮中,後來生下了兒子劉徹。王夫人懷著劉徹的時候,夢到太陽鑽進了自己的肚子裡。

漢景帝即位後,他的長子劉榮被立為太子。劉榮的母親栗姬是齊國人。長公主劉嫖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太子劉榮,可栗姬因為後宮裡那些受寵的美人都是通過長公主才見到皇帝的,心裡有氣,就生氣地拒絕了這門親事。長公主又想把女兒嫁給王夫人的兒子劉徹,王夫人答應了。從這以後,長公主天天在漢景帝麵前說栗姬的壞話,還一個勁兒地誇讚王夫人的兒子劉徹多麼好。漢景帝自己也覺得劉徹很有才能,再加上王夫人之前夢到太陽的吉兆,所以心裡雖然有想法,但還沒最終確定太子的事。王夫人知道漢景帝對栗姬不滿,趁著漢景帝的怒氣還沒消,偷偷派人去催促大行令,讓他奏請立栗姬為皇後。漢景帝生氣地說:“這種話是大行令該說的嗎!”於是就審查並誅殺了大行令。

漢景帝前元七年辛卯年,公元前150年):

冬天十一月己酉日,漢景帝把太子劉榮廢為臨江王。太子太傅竇嬰極力勸阻也沒能改變這個決定,於是就稱病辭去了官職。栗姬又氣又恨,不久就死了。

庚寅日是這個月的最後一天,出現了日食。

二月,丞相陶青被免職。乙巳日,太尉周亞夫被任命為丞相,同時撤銷了太尉這個官職。

夏天四月乙巳日,立王夫人為皇後。

丁巳日,立膠東王劉徹為皇太子。

這一年,任命太仆劉舍為禦史大夫,濟南太守郅都為中尉。一開始,郅都擔任中郎將的時候,就敢於直言進諫。有一次他跟隨漢景帝到上林苑,賈姬去上廁所,突然有一隻野豬衝進了廁所。漢景帝用眼神示意郅都去救賈姬,郅都卻站著不動;漢景帝就想自己拿著兵器去救賈姬。郅都跪在漢景帝麵前說:“死了一個姬妾,還會有彆的姬妾進宮,天下難道會缺少賈姬這樣的人嗎!陛下就算不珍惜自己的性命,可您得考慮到宗廟和太後啊!”漢景帝這才沒去,野豬後來也離開了。太後聽說了這件事,賞賜給郅都一百斤黃金,從此也很看重他。郅都這個人,勇猛強悍,公正廉潔,彆人寫給他的私信他從來不看,彆人送他東西他一概不接受,那些請托說情的事他也一概不聽。等他做了中尉,執法非常嚴酷,執行法律從不避開皇親貴戚。列侯和宗室們見到郅都,都不敢正眼看他,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蒼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漢景帝中元元年壬辰年,公元前149年):

夏天四月乙巳日,大赦天下。

發生了地震。衡山郡的原都下了冰雹,大的冰雹有一尺八寸那麼大。


最新小说: 蝕靈玄途 仙子,需要疏通一下嗎? 原始人?不!我將進化為帝! 虧成首富從繼承一家電視台開始 山野小神醫很凶猛 我開天眼搜你因果輪回 你讓我拜魔頭為師? 遊戲入侵:以生肖構築惡魔序列 重生係統逆襲:九十日輪回 相親認錯人,我和天後結婚領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