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八 (公元前154年-前141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漢紀八 (公元前154年-前141年)

漢紀八 (公元前154年-前141年)(2 / 2)

漢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年,公元前148年):

春天二月,匈奴入侵燕國。

三月,臨江王劉榮因為侵占了太宗廟旁邊的空地用來擴建宮殿,被征召到中尉府去受審。臨江王想要刀筆等書寫工具,寫封信向漢景帝謝罪,但是中尉郅都禁止官吏給他;魏其侯竇嬰派人偷偷地給了臨江王。臨江王寫好信向漢景帝謝罪後,就自殺了。竇太後聽說了這件事,非常生氣,後來最終用嚴厲的法律條文治了郅都的罪,把他殺了。

夏天四月,西北方向出現了彗星。漢景帝封立皇子劉越為廣川王,劉寄為膠東王。

秋天九月,甲戌日是這個月的最後一天,又出現了日食。

當初,梁孝王因為是漢景帝的至親,而且在平定七國之亂時有功勞,得到了漢景帝賞賜的天子旌旗。他出行的時候,有一千輛車、一萬名騎兵跟隨,進出都有嚴格的警戒。梁孝王寵信羊勝、公孫詭,還讓公孫詭做了中尉。羊勝和公孫詭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計謀,他們想讓梁孝王爭取成為漢朝的皇位繼承人。栗太子被廢掉的時候,竇太後心裡想讓梁孝王做繼承人,有一次趁著擺酒席的時候對漢景帝說:“等你以後出行乘坐安穩的車子時,就讓梁王來繼承你的皇位吧。”漢景帝跪在席子上挺直身子說:“好的。”酒席結束後,漢景帝就這件事詢問大臣們的意見,大臣袁盎等人說:“不行。以前宋宣公不立自己的兒子,而立了弟弟,結果引發了禍亂,連續五代都不得安寧。小的地方不忍讓,就會損害大的道義,所以《春秋》認為立嫡長子才是正統。”因為這件事,太後的想法被擱置了,就不再提讓梁孝王做繼承人的事了。梁孝王又曾經上書說:“希望能賞賜給我一塊能通行容車的地方,直接通到長樂宮,我讓梁國的士兵和民眾修建一條甬道,這樣我就能去朝拜太後了。”袁盎等人都認為不能這樣做。

梁孝王因此怨恨袁盎和那些參與議論的大臣,就和羊勝、公孫詭密謀,偷偷派人去刺殺袁盎和其他十多個參與議論的大臣。凶手還沒被抓到的時候,漢景帝就懷疑是梁孝王乾的;後來追捕凶手,果然發現是梁孝王指使的。漢景帝派田叔、呂委主去查辦梁孝王的事情,逮捕公孫詭和羊勝;公孫詭和羊勝藏在梁孝王的後宮裡,朝廷派了十幾批使者到梁國,嚴厲地責令梁國的二千石官員限期交出人來。梁國的丞相軒丘豹和內史韓安國等人發動全國上下大肆搜捕,找了一個多月也沒找到。韓安國聽說公孫詭和羊勝藏在梁孝王那裡,就進宮去見梁孝王,哭著說:“君主受到羞辱,做臣子的應該以死謝罪。大王沒有好的臣子,所以才鬨到這種地步。現在如果抓不到公孫詭和羊勝,那就請允許我辭官,賜我一死吧!”梁孝王說:“何必要到這種地步呢!”韓安國眼淚流了下來,說:“大王你自己想想,你和皇帝的關係,跟臨江王比起來,誰更親近呢?”梁孝王說:“我比不上臨江王。”韓安國說:“臨江王曾經是嫡長子、太子,就因為一句話的過錯,被廢為臨江王;又因為修建宮殿侵占了宮牆的事,最終在中尉府自殺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治理天下終究不能因為私情而擾亂公法。現在大王你身為諸侯,卻被奸臣的不實言論所誘惑,觸犯了皇上的禁令,破壞了嚴明的法律。天子因為太後的緣故,不忍心對大王你依法治罪;太後日夜哭泣,希望大王你能自己改正錯誤,可大王你始終沒有覺悟。要是太後哪天去世了,大王你還能依靠誰呢?”話還沒說完,梁孝王也流下了眼淚,向韓安國認錯說:“我現在就交出公孫詭和羊勝。”於是梁孝王命令公孫詭和羊勝都自殺,然後把他們的屍體交了出來。漢景帝從此對梁孝王心生怨恨。

梁孝王很害怕,派鄒陽到長安去,拜見皇後的哥哥王信,勸他說:“您的弟弟得到皇上的寵幸,後宮裡沒有人能比得上;但是您的行為有很多不遵循道理的地方。現在袁盎被刺殺的事情如果徹底追查下去,梁王要是被處死,太後沒地方發泄怒火,就會對您這樣的貴臣咬牙切齒、怒目而視,我私下裡真為您擔心啊。”王信說:“那該怎麼辦呢?”鄒陽說:“您如果真能精心地向皇上進言,讓皇上不要深究梁王的事情;您一定要和太後好好地結交,太後會從心底裡感激您的厚德,而您的弟弟又在兩宮都很受寵幸,這樣您的地位就像金城一樣穩固了。以前舜的弟弟象,天天想著要殺死舜,等舜做了天子,卻把象封到了有卑這個地方。有仁德的人對待兄弟,不會心裡藏著怒氣,不會留下舊怨,隻會給予深厚的關愛罷了。所以後世的人都稱讚舜。您用這個道理去勸說天子,也許梁王的事情就不會再追究了。”王信說:“好的。”後來找了個機會向漢景帝進言。漢景帝的怒氣漸漸消解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時候,太後因為擔心梁王的事情吃不下飯,日夜哭泣不停,漢景帝也很憂慮。正好田叔等人查辦完梁王的事情回來,到了霸昌廄,他們把梁王的供詞等材料全部取來燒掉了,然後空手來見漢景帝。漢景帝問:“梁王有罪嗎?”田叔回答說:“罪該萬死。有罪。”漢景帝又問:“那供詞在哪裡呢?”田叔說:“皇上就彆再問梁王的事了。”漢景帝說:“為什麼呢?”田叔說:“現在如果不處死梁王,那漢朝的法律就無法施行;但要是處死梁王,太後就會吃飯不香,睡覺不安穩,這樣的憂慮就會落在陛下您身上了。”漢景帝覺得他說得很對,就派田叔等人去拜見太後,並且說:“梁王不知道這件事。策劃這件事的,隻是他寵幸的臣子羊勝、公孫詭這些人罷了,現在他們已經依法被處死了,梁王安然無恙。”太後聽了,馬上站起來開始吃飯,心情也平複了。

梁孝王趁機上書請求入朝拜見漢景帝。到了函穀關後,茅蘭勸梁孝王,讓他乘坐普通的布車,隻帶兩個騎兵跟隨入關,然後藏在長公主的園子裡。漢朝派使者去迎接梁孝王,梁孝王已經入關了,他的車騎都留在關外,使者不知道梁孝王在哪裡。太後哭著說:“皇帝果然殺了我的兒子!”漢景帝又擔心又害怕。這時梁孝王背著斧質古代刑具,借指刑罰)到宮闕下認罪。太後和漢景帝非常高興,互相哭泣,又恢複了以前的樣子,把梁孝王的隨從官員全部召進了關內。不過漢景帝從此更加疏遠梁孝王了,不再和他同坐一輛車輦。漢景帝認為田叔很賢能,就提拔他做了魯國的丞相。

漢景帝前元三年甲午,公元前147年):

?冬天十一月:朝廷下令廢除諸侯王國的禦史大夫這一官職,進一步加強中央對諸侯的管控。

?夏天四月:發生地震,隨後又遭遇旱災。為應對災情,朝廷下令禁止釀酒,節省糧食。

?三月丁巳日:漢景帝封自己的兒子劉乘為清河王,劃分領地,建立封國。

?秋天九月:蝗蟲成災,大量莊稼被啃食,農田受損嚴重。同時,西北方向出現彗星,古人認為這是不祥之兆。

?戊戌日,月底:出現日食現象。

?朝堂紛爭:當初漢景帝廢掉栗太子時,周亞夫堅決反對,但未能改變結果,從此漢景帝開始疏遠他。而且梁孝王每次入朝,都會在太後麵前說周亞夫的壞話。竇太後想讓皇後的哥哥王信封侯,漢景帝表示先帝在世時沒封,自己即位後才封了南皮侯和章武侯,王信還不到封侯的時候。竇太後堅持,漢景帝隻好說要和丞相商議。周亞夫以漢高祖“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的約定為由,認為王信無功,不能封侯,此事便擱置下來。後來匈奴王徐廬等六人投降漢朝,漢景帝想封他們為侯以鼓勵更多人歸降,周亞夫又反對,覺得這些人背叛君主,封他們會讓其他臣子不重視氣節。漢景帝沒采納周亞夫的意見,還是封了徐廬等人。周亞夫因此稱病辭職。九月戊戌日,周亞夫被免職,禦史大夫桃侯劉舍被任命為丞相。

漢景帝前元四年乙未,公元前146年):

?夏天:再次爆發蝗災,農田遭受嚴重破壞,百姓生活受到極大影響。

?冬天十月戊午日:出現日食。

漢景帝前元五年丙申,公元前145年):

?夏天:漢景帝封兒子劉舜為常山王,劃定封國疆土。

?六月丁巳日:大赦天下,很多犯人因此獲得自由。

?這一年:發生大水災,洪水泛濫,淹沒大量土地和房屋。

?八月己酉日:未央宮的東闕發生火災。九月,漢景帝下詔,對於有疑問的案件,即便按法律條文可以定罪,但如果不符合人心,就需要重新審核,體現了對司法公正的重視。

?這一年:還發生了地震,地麵震動,一些房屋建築受損。

漢景帝前元六年丁酉,公元前144年):

?冬天十月:梁王劉武來京城朝見,上奏疏想留在長安,漢景帝沒有答應。梁王回到封國後,心情鬱悶,無精打采。

?十二月:朝廷更改了廷尉、將作等官職的名稱,調整官製。

?春天二月乙卯日:漢景帝前往雍地,在五畤舉行祭天儀式,祈求國泰民安。

?三月:竟然下起了雪,天氣反常。

?夏天四月:梁孝王劉武去世。竇太後得知後,哭得十分傷心,絕食抗議,還說“皇帝果然殺了我的兒子”。漢景帝又哀傷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後來和長公主商量,將梁國一分為五,封梁孝王的五個兒子為王,分彆是劉買為梁王、劉明為濟川王、劉彭離為濟東王、劉定為山陽王、劉不識為濟陰王,五個女兒也都有了食邑。竇太後這才高興起來,開始吃飯。梁孝王生前財富不計其數,去世後,府庫裡還剩下四十多萬斤黃金,其他財物也價值相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刑罰改革:漢景帝之前減輕了笞刑,但受刑的人還是常常不能保全性命。於是再次改革,將笞三百下改為二百下,笞二百下改為一百下。還規定了刑具棰的規格,棰長五尺,頭部一寸粗,用竹子製成,尾部半寸薄,要把竹節削平,而且笞刑要打在臀部,打完一個人再換另一個人執行,從此受笞刑的人存活幾率增大。不過當時的刑罰製度,死刑太重,生刑又太輕,導致百姓容易犯法。

?李廣智退匈奴:六月,匈奴入侵雁門,打到武泉,又進入上郡,搶走了朝廷養馬苑中的馬匹,漢朝的官吏和士兵戰死兩千人。隴西的李廣當時是上郡太守,有一次他帶著一百名騎兵外出,突然遇到幾千名匈奴騎兵。匈奴兵看到李廣等人,以為是誘敵的騎兵,都很警覺,上山擺開陣勢。李廣的一百名騎兵非常害怕,想騎馬逃跑。李廣說:“我們離大軍幾十裡遠,現在就這麼跑,匈奴一追射,我們馬上就完了。我們留下來,匈奴肯定以為我們是大軍的誘餌,不敢輕易攻擊。”於是李廣命令騎兵前進,到離匈奴陣地二裡左右的地方停下,又下令解下馬鞍。騎兵們擔心地說:“敵人又多又近,要是有緊急情況怎麼辦?”李廣說:“他們以為我們會跑,現在我們解下馬鞍表示不跑,這樣能讓他們更加堅信我們是誘餌。”這時有個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來巡視,李廣上馬帶著十幾名騎兵衝過去,射死了這個將領後又回來,繼續解下馬鞍,讓士兵們放開馬躺下休息。到了傍晚,匈奴兵始終覺得奇怪,不敢攻擊。半夜時,匈奴兵以為附近有漢軍埋伏,想趁夜偷襲,最後都撤走了。天亮後,李廣才帶著騎兵回到大軍駐地。

?秋天七月辛亥日,月底:出現日食。

?治安調整:自從郅都死後,長安附近的宗室成員很多都違法亂紀,橫行霸道。漢景帝於是召回濟南都尉南陽人寧成擔任中尉。寧成治理地方的風格和郅都相似,但廉潔不如郅都。不過他上任後,那些宗室和豪強都變得小心翼翼,十分害怕。

?這一年:城陽共王劉喜去世。

漢景帝後元元年戊戌,公元前143年):

?春天正月:漢景帝下詔強調,案件審理是重要的事。人有聰明愚笨之分,官員有上下級之彆。對於有疑問的案件,先交給有關部門審核;部門不能決斷的,再移交廷尉。如果審核後發現判決不當,審核的人也不算過錯,目的是讓審理案件的官員儘量寬大處理。

?三月:大赦天下,給犯人改過自新的機會。

?夏天:允許百姓聚飲五天,同時解除禁酒令,百姓可以釀酒、買酒。

?五月丙戌日:發生地震,上庸地區地震持續了二十二天,城牆都被震壞了。

?秋天七月丙午日:丞相劉舍被免職。

?乙巳日,月底:出現日食。

?八月壬辰日:漢景帝任命禦史大夫衛綰為丞相,衛尉南陽人直不疑為禦史大夫。當初直不疑做郎官時,同宿舍的人請假回家,誤拿了另一個郎官的金子。丟金子的郎官發現後,懷疑是直不疑拿的,直不疑沒有辯解,買了金子賠償。後來請假的人回來歸還金子,丟金子的郎官非常慚愧,直不疑因此被大家稱讚為忠厚之人,逐漸升遷為中大夫。有人在朝廷上詆毀直不疑,說他和嫂子私通,直不疑隻是平靜地說:“我沒有哥哥。”但始終不刻意為自己辯解。漢景帝在宮中召見周亞夫,賜給他食物,卻隻放了一大塊肉,沒有切好,也不給他筷子。周亞夫心裡不滿,回頭叫管宴席的人拿筷子。漢景帝笑著說:“這還不能讓你滿意嗎?”周亞夫脫帽謝罪,漢景帝讓他起身,周亞夫便快步走了出去。漢景帝看著他的背影說:“這個人心懷不滿,不是能輔佐少主的臣子。”沒過多久,周亞夫的兒子給他買了五百套可以用來陪葬的鎧甲盾牌,這是違反規定的。雇來搬運的人因為太辛苦,又沒拿到工錢,得知這些是偷買的官府器物,就向朝廷告發了周亞夫的兒子,事情牽連到周亞夫。漢景帝得知後,下令交給官吏查辦。官吏按文書上的罪狀責問周亞夫,周亞夫不回答。漢景帝生氣地說:“我不需要你辯解了!”把他交給廷尉。廷尉責問:“你是想造反嗎?”周亞夫說:“我買的都是喪葬用品,怎麼能說是造反呢?”官吏說:“你就算不想在地上造反,也是想在地下造反!”對他的逼迫越來越厲害。當初官吏抓捕周亞夫時,他想自殺,被夫人攔住了。後來到了廷尉府,周亞夫絕食五天,吐血而死。

?這一年:濟陰哀王劉不識去世。

漢景帝後元二年己亥,公元前142年):

?春天正月:一天之內發生三次地震,大地震動,人心惶惶。

?三月:匈奴入侵雁門,太守馮敬率軍抵抗,不幸戰死。朝廷緊急調發車騎和材官駐守雁門,加強防禦。

?這一年:因為收成不好,朝廷禁止內郡用糧食喂馬,發現就沒收馬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夏天四月:漢景帝下詔指出,過度追求精美的雕刻和華麗的絲織,會損害農業和手工業。他強調農業是百姓溫飽的根本,手工業也至關重要。現在收成不好,百姓缺糧,原因在於有些官吏貪汙腐敗,魚肉百姓。縣丞本應是輔佐縣令的重要官員,卻違法亂紀,實在不應該。他要求二千石的官員各儘其職,對於不稱職、擾亂政務的官員,丞相要上報,追究責任,並將此詔告天下,讓百姓知道他的決心。五月,又下詔規定家中財產達到一定數量貲算四)的人可以做官。

?秋天:遭遇大旱,土地乾裂,莊稼枯萎。

漢景帝後元三年庚子,公元前141年):

?冬天十月:發生日食和月食,天空呈現紅色,持續了五天,這種異常的天象讓人心生恐懼。

?十二月月底:打雷,太陽的顏色變成紫色,五星逆行停留在大微星座,月亮穿過天廷中部,各種奇異天象接連出現。

?春天正月:漢景帝下詔強調農業是國家的根本,黃金、珠玉雖然珍貴,但不能解決溫飽問題。他認為近年來收成不好,可能是從事工商業的人太多,農民太少。因此要求各郡國鼓勵百姓從事農桑,多種樹,增加衣食來源。同時嚴禁官吏征發百姓或雇工開采黃金、珠玉,如有違反,按貪汙盜竊論處,二千石官員如果對此放任不管,也要一同治罪。

?甲寅日:皇太子舉行冠禮,標誌著他即將成年,承擔更多責任。

?甲子日:漢景帝在未央宮去世。太子劉徹即位,年僅十六歲,他尊皇太後為太皇太後,皇後為皇太後。

?二月癸酉日:漢景帝被安葬在陽陵。三月,皇太後的同母弟弟田蚡被封為武安侯,田勝被封為周陽侯。

史家評論:班固稱讚說,孔子說“有這樣的百姓,所以夏、商、周三代能按正道行事”,確實如此!周朝和秦朝末年,法律嚴苛,卻無法遏製奸邪之事。漢朝建立後,廢除繁瑣苛刻的法令,讓百姓休養生息。到了漢文帝時,更是以恭敬節儉治國,漢景帝遵循先帝的基業。在五六十年間,社會風氣得以改變,百姓變得淳樸厚道。周朝有成王、康王的盛世,漢朝有文帝、景帝的治世,都值得讚美!漢朝剛建立時,承接秦朝的衰敗,百姓勞作繁重,國家財政匱乏,連天子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樣的馬駕車,將相有的隻能乘坐牛車,百姓家中也沒有積蓄。天下平定後,漢高祖下令商人不能穿絲綢衣服、乘車,還征收重稅來抑製他們。孝惠帝和高後時期,因天下初定,放寬了對商人的限製,但商人的子孫仍不能做官。當時根據官吏的俸祿和官府的用度,向百姓征稅,山川、園池、市井的租稅收入,從天子到封君的湯沐邑,都作為各自的私人收入,不納入國家財政。從山東轉運糧食供給京師的官員,每年不過幾十萬石。到了漢文帝、漢景帝時期,政治清明,皇帝恭敬節儉,百姓安居樂業,七十多年間,國家太平,隻要不是遭遇水旱災害,百姓都能自給自足。各地的糧倉都裝滿了糧食,府庫裡也堆滿了財物,京師的銅錢積累了無數,穿錢的繩子都腐朽了,無法計數;太倉裡的糧食陳陳相因,都堆到倉庫外麵,有的都腐爛不能吃了。百姓的街巷裡都有馬,田間小路上更是馬匹成群,騎母馬的人都會被排斥,不能參加聚會。看守裡巷的人都能吃上精米和肉,做官的人可以把官職傳給子孫,很多人把官職作為自己的姓氏。所以人人自愛,看重名譽,以犯法為恥,先講道義而後才考慮利益。但在這個時候,法律寬鬆,百姓富裕,一些人憑借財富驕橫奢侈,甚至兼並土地;豪強惡霸在鄉裡橫行霸道。擁有封地的宗室以及公卿大夫以下的官員,競相奢侈,房屋和服飾都超越了規定的等級,沒有節製。事物發展到極致就會走向衰落,這是自然的規律。從這以後,漢武帝對內窮奢極欲,對外抗擊夷狄,天下百姓疲憊不堪,國家財力耗儘。

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每日情報:係統不正經,怎麼辦? 潛龍出山:一鳴驚人! 重回1981:獎勵百億美金 異界開拓:我的領地不一樣 百世天書:我靠血脈稱霸蒼穹 太好了!大師兄開殺,我們沒救了 天命骰子:我的運氣我說了算! 憶劫修仙 鎮禦大明 滄溟帝尊:逆鱗戰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