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六月,汾陰有個叫錦的巫師在魏脽的後土祠旁邊挖到一個大鼎,河東太守把這件事報告給了漢武帝。漢武帝派人調查,發現巫師挖到鼎沒有欺詐行為,就用隆重的禮節祭祀,把鼎迎接到甘泉宮,還讓它跟著自己出行,進獻到宗廟和祭祀上天的地方,最後把鼎收藏在甘泉宮,群臣都向漢武帝祝賀。
秋天,漢武帝封常山憲王的兒子劉商為泗水王。
當初,條侯周亞夫做丞相的時候,趙禹是丞相史,丞相府裡的人都稱讚趙禹廉潔公平,但周亞夫卻不重用他,說:“我知道趙禹沒什麼私心,但他執法太嚴厲苛刻,不適合在丞相府這樣重要的地方任職。”等到趙禹做了少府,在九卿之中算是執法嚴酷急躁的;到了晚年,官吏們都追求嚴厲執法,趙禹卻變得寬厚平和起來。
中尉尹齊向來以敢於殺戮而聞名,他做了中尉後,官吏和百姓的日子更加艱難困苦。這一年,尹齊因為不能勝任職務而被判罪。漢武帝就又讓王溫舒做中尉,趙禹做廷尉。四年後,趙禹因為年老,被貶為燕國的相國。
當時官場的風氣是以嚴酷苛刻的執法為風尚,隻有左內史兒寬,鼓勵百姓發展農業,減輕刑罰,審理案件時,一心想贏得民心;他選用那些仁厚的人做官,體諒下屬,不追求個人名聲,官吏和百姓都非常信任和愛戴他。兒寬征收租稅的時候,會根據百姓的實際情況決定征收的多少,還借給百姓一些時間,所以租稅常常收不上來。後來遇到有軍事行動需要征收賦稅,左內史因為租稅征收不足,考核時排在最後一名,按規定應該被免職;百姓聽說兒寬要被免職,都擔心失去這麼好的官員,大戶人家用牛車拉著租稅,小戶人家挑著擔子來交稅,路上接連不斷,結果兒寬的租稅征收考核反而成了第一名。漢武帝從此更加看重兒寬。
當初,南越文王派他的兒子嬰齊到長安去做侍衛,嬰齊在長安娶了邯鄲樛氏的女兒,生下兒子趙興。南越文王去世後,嬰齊繼位,就把他父親南越武帝的印璽藏了起來,上書請求立樛氏為王後,趙興為繼承人。漢朝多次派使者暗示嬰齊入朝拜見漢武帝。嬰齊喜歡自己決定生殺大事,隨心所欲,擔心入朝後被要求按照漢朝的法律,和內地諸侯一樣,所以堅持說自己有病,始終沒有入朝拜見。嬰齊去世後,諡號為明王。太子趙興繼位,他的母親成了太後。
太後在還沒有成為嬰齊的姬妾時,曾經和霸陵人安國少季有過私情。這一年,漢武帝派安國少季去向南越王和王太後傳達讓他們入朝,和內地諸侯一樣的旨意,讓能言善辯的諫大夫終軍等人去宣傳這些話,勇士魏臣等人輔助處理相關事務,衛尉路博德率領軍隊駐紮在桂陽等待使者的消息。南越王年輕,太後是中原人;安國少季去了之後,又和太後舊情複燃,南越國人很多都知道這件事,所以大多不擁護太後。太後擔心國內發生動亂,也想依靠漢朝的威勢,多次勸說南越王和群臣請求歸屬漢朝;於是借著漢朝使者的機會上書,表示願意和內地諸侯一樣,三年朝見一次,撤銷邊境關卡。漢武帝答應了他們的請求,賜給南越丞相呂嘉銀印,以及內史、中尉、太傅的印信,其他官職可以自己設置;廢除南越原有的黥刑和劓刑,采用漢朝的法律,和內地諸侯一樣。漢朝的使者都留在南越,安撫那裡的百姓。
漢武帝前往雍地,準備祭祀上天,有人說:“五帝是泰一神的輔佐。應該設立泰一神的祭祀,陛下親自祭祀。”漢武帝對此猶豫不決。齊地的公孫卿說:“今年得到了寶鼎,今年冬天辛巳日初一的早晨是冬至,這和黃帝的時候一樣。”公孫卿有一份簡劄寫著:“黃帝得到寶鼎,那年也是己酉日初一早晨是冬至,過了三百八十年,黃帝成仙升天了。”公孫卿通過漢武帝寵愛的人把這些話上奏給了漢武帝。漢武帝非常高興,召見公孫卿詢問,公孫卿回答說:“我是從申公那裡得到這份簡劄的,申公說:‘漢朝興起後又到了和黃帝時期一樣的時刻,漢朝的聖人出現在高祖的孫子或者曾孫一代。寶鼎出現就意味著能和神靈相通,黃帝在明庭接待眾多神靈,明庭就是甘泉宮。黃帝開采首山的銅,在荊山下鑄鼎,鼎鑄成後,有龍垂下胡須來迎接黃帝,黃帝騎上龍,和群臣、後宮七十多人一起升天了。’”於是漢武帝說:“唉!要是真能像黃帝那樣,我把拋棄妻子兒女就看得像脫掉鞋子一樣容易!”就封公孫卿為郎官,讓他到東邊的太室山去等候神靈。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己巳年)
冬天十月,漢武帝到雍地祭祀五帝,接著越過隴山,向西登上了崆峒山。隴西太守因為漢武帝突然到來,倉促之間沒準備好,漢武帝的隨從官員都沒飯吃,隴西太守十分惶恐,就自殺了。隨後漢武帝向北出了蕭關,帶著幾萬騎兵在新秦中打獵,借此整訓邊境的軍隊後才返回。新秦中有些地方方圓千裡都沒有防禦工事和烽火台,於是漢武帝把北地太守及以下的官員都治了罪。之後漢武帝又到了甘泉宮,設立了泰一神的祭祀壇,所用的祭祀器具和雍地祭祀五帝中一個帝的規格一樣,但又有所增加。五帝的祭壇環繞在泰一神祭壇下麵的四方,還設置了給群神及隨從、北鬥星等神靈享用的祭品。十一月辛巳日初一,冬至這天,天還沒亮,漢武帝開始在郊外祭祀泰一神,早晨向著太陽行朝拜禮,傍晚對著月亮行揖禮。祭祀的時候,壇上擺滿了火炬,壇旁邊放著烹煮祭品的器具。有關官員說:“祭祀時上麵有光芒出現。”又說:“白天有黃色的氣一直連到天上。”太史令司馬談、祠官寬舒等人請求讓漢武帝每三年到郊外祭祀一次泰一神,漢武帝下詔同意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南越王和王太後整理行裝,準備了豐厚的禮物,做好了入朝拜見漢武帝的準備。南越國的丞相呂嘉,年紀很大了,先後輔佐過三任南越王,他家族裡在南越國擔任高級官吏的有七十多人,呂氏家族的男子都娶了南越王的女兒,女子都嫁給了南越王的子弟或宗室成員,而且他和蒼梧秦王也有姻親關係,在南越國內地位非常高,比南越王還得民心。南越王上書請求歸屬漢朝時,呂嘉多次勸阻南越王,南越王不聽他的;呂嘉就有了反叛之心,還多次稱病,不見漢朝使者。漢朝使者也都很留意呂嘉,隻是形勢上還不能殺他。南越王和王太後也擔心呂嘉等人先發動叛亂,就想借助漢朝使者的權勢,謀劃殺掉呂嘉等人,於是擺下酒宴邀請漢朝使者,南越國的大臣們都陪坐飲酒。呂嘉的弟弟是將軍,率領士兵守在宮外。酒過幾巡後,王太後對呂嘉說:“南越歸屬漢朝,對國家是有利的;而丞相您卻偏偏認為不方便,這是為什麼呢?”想以此激怒漢朝使者,可使者們猶豫不決,相互觀望,最終沒人敢動手。呂嘉發現周圍的情況不對,馬上起身離席。王太後大怒,想用長矛刺死呂嘉,南越王攔住了太後。呂嘉出去後,依靠他弟弟的軍隊回到自己的住處,稱病不出,不肯見南越王和漢朝使者,還暗中與大臣們謀劃叛亂。南越王本來就沒有殺呂嘉的意思,呂嘉知道這一點,所以幾個月都沒有發動叛亂。
漢武帝聽說呂嘉不聽從命令,南越王和王太後孤立無援、勢單力薄無法控製局麵,漢朝使者又膽小不敢決斷;又認為南越王和王太後已經歸附漢朝,隻有呂嘉搗亂,覺得不值得為此發兵,就想派莊參帶兩千人去南越。莊參說:“如果是友好出使,幾個人就夠了;要是靠武力去,兩千人也沒什麼作用。”他推辭不去,漢武帝就把莊參的任務取消了。郟縣的壯士、原來的濟北相韓千秋激動地說:“小小的南越國,又有南越王和王太後響應,隻是丞相呂嘉在搗亂,我希望能帶領三百名勇士,一定把呂嘉的腦袋砍下來帶回來。”於是漢武帝派韓千秋和王太後的弟弟樛樂率領兩千人前往南越,進入了南越境內。呂嘉等人於是就反叛了,在南越國內下令說:“南越王年輕。王太後是中原人,又和漢朝使者有不正當關係,一心想讓南越歸屬漢朝,還把先王的寶器都拿去獻給天子來討好;她還帶很多人去長安,到了長安後,就會把這些人賣為奴仆;她隻顧自己一時的利益,根本沒有為趙氏的江山社稷、為子孫萬代考慮的想法。”呂嘉就和他弟弟率領士兵攻打並殺死了南越王、王太後以及漢朝使者,派人告知蒼梧秦王和南越的各個郡縣,立明王的長子、南越王和越族妻子所生的術陽侯趙建德為南越王。韓千秋的軍隊進入南越後,攻破了幾個小城邑。之後南越人打開直道給他們提供食物,在距離番禺還有四十裡的時候,南越國出兵攻打韓千秋等人,把他們全部消滅了;南越人用木匣裝著漢朝使者的符節放在邊境上,還說了些花言巧語假意謝罪,同時派兵守住了要害之處。
春天三月壬午日,漢武帝聽說南越反叛,說:“韓千秋雖然沒有成功,但他是軍隊中最勇敢的先鋒,封他的兒子韓延年為成安侯;樛樂的姐姐是王太後,首先願意歸屬漢朝,封樛樂的兒子樛廣德為龍亢侯。”
夏天四月,漢武帝大赦天下。
丁醜日是這個月的最後一天,發生了日食。
秋天,漢武帝派遣伏波將軍路博德從桂陽出發,順湟水而下;樓船將軍楊仆從豫章出發,順湞水而下;歸義越侯嚴擔任戈船將軍,從零陵出發,順離水而下;甲擔任下瀨將軍,前往蒼梧;他們都率領著有罪的人,長江、淮河一帶征調的樓船水師有十萬人。南越的馳義侯遺另外率領巴、蜀兩地的有罪之人,征調夜郎的軍隊,順牂柯江而下,各路軍隊約定在番禺會師。
齊國的丞相卜式上書,表示願意和兒子以及齊國熟悉水戰的人一起去為攻打南越而效力。漢武帝下詔褒獎卜式,賜給他關內侯的爵位,六十斤黃金,十頃田地,並向天下公布這件事;但天下人都沒有響應。當時列侯有上百個,卻都不想請求從軍去攻打南越。正好九月要舉行嘗酎儀式,祭祀宗廟,列侯們按照規定要獻上黃金助祭。少府檢查黃金時,發現有些列侯所獻黃金分量不足或者成色不好,漢武帝下令以對宗廟不敬的罪名彈劾他們,被剝奪爵位的有一百零六人。辛巳日,丞相趙周因為知道列侯所獻酎金分量不足卻不檢舉,被關進監獄,自殺了。
丙申日,漢武帝任命禦史大夫石慶為丞相,封他為牧丘侯。當時國家事情很多,桑弘羊等人負責增加財政收入,王溫舒之類的人推行嚴厲的法律,而兒寬等人推崇儒家文化,這些人都做到了九卿的位置,交替被重用處理政事。很多事情都不通過丞相決定,丞相石慶隻是為人忠厚謹慎罷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五利將軍欒大整理行裝,向東前往海邊尋找他的師傅。可到了海邊後又不敢入海,就去了泰山祭祀。漢武帝派人跟隨查驗,實際上欒大什麼都沒見到。欒大卻撒謊說見到了師傅,他的那些方術也大多沒有效果,因為欺騙皇帝,被腰斬;樂成侯丁義也被公開斬首。
西羌有十萬人反叛,和匈奴互通使者,攻打故安,包圍了枹罕。匈奴侵入五原郡,殺死了太守。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庚午年)
冬天,漢武帝征發十萬人,派將軍李息、郎中令徐自為去征討西羌,平定了叛亂。
樓船將軍楊仆進入南越境內,先攻陷了尋峽,攻破了石門,挫敗了南越的軍隊鋒芒,帶領幾萬人等待伏波將軍路博德到來後一起前進,楊仆的樓船軍在前麵,到達了番禺。南越王趙建德和丞相呂嘉據城堅守。楊仆的軍隊在城的東南麵,路博德的軍隊在城的西北麵。到了傍晚,楊仆的軍隊打敗了南越人,放火燒城。路博德則安營紮寨,派使者招納投降的人,賜給他們印綬,又讓投降的人去招降其他人。楊仆全力進攻並火燒敵軍,把敵人驅趕到路博德的營壘中。到了黎明,城中的人都投降了。趙建德和呂嘉在夜裡逃到了海上,路博德派人去追捕他們。校尉司馬蘇弘抓到了趙建德,南越的郎官都稽抓到了呂嘉。戈船將軍、下瀨將軍的軍隊以及馳義侯征調的夜郎軍隊還沒趕到,南越就已經被平定了。於是漢朝把南越的土地設置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個郡。軍隊返回後,漢武帝給路博德增加了封邑;封楊仆為將梁侯,蘇弘為海常侯,都稽為臨蔡侯,南越投降的將領蒼梧王趙光等四人也都被封為侯。
公孫卿在黃河南岸等候神靈,說在緱氏城上看到了仙人的足跡。春天,漢武帝親自到緱氏城去查看仙人足跡,問公孫卿:“你該不會像文成將軍、五利將軍那樣欺騙我吧?”公孫卿說:“仙人不會主動求著人主,是人主要去求仙人。求仙的方法如果不寬容、給足時間,神靈是不會來的。談論神仙的事好像很荒誕遙遠,但積累時間長了,就可以招來仙人。”漢武帝相信了他的話。於是各郡、國紛紛修路,修繕宮觀、名山和神祠,盼著漢武帝能去巡視。
為慶祝平定南越,漢武帝祭祀泰一神和後土神,開始使用樂舞來祭祀。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庚午年)
馳義侯征調南夷的軍隊,準備去攻打南越。且蘭君擔心自己的軍隊遠行後,周邊的國家會趁機擄掠本國的老弱百姓,就和他的民眾一起反叛,殺死了漢朝使者和犍為太守。於是漢朝征發巴、蜀兩地本應去攻打南越的有罪之人,組成八校尉的軍隊,派中郎將郭昌、衛廣率領去攻打且蘭。他們誅殺了且蘭君以及邛君、莋侯,最終平定了南夷地區,並在這裡設置了牂柯郡。夜郎侯起初倚仗南越,南越被滅後,夜郎侯就入朝拜見漢武帝,漢武帝封他為夜郎王。冉駹等部落都十分恐懼,請求成為漢朝的臣屬並設置官吏,於是漢朝把邛都設為越巂郡,莋都設為沈黎郡,冉駹設為汶山郡,廣漢西邊的白馬設為武都郡。
當初,東越王餘善上書,表示願意率領八千士兵跟隨樓船將軍楊仆攻打呂嘉。但軍隊到達揭揚時,餘善以海上風大浪急為借口,不再前進,采取觀望的態度,暗中與南越聯係。等到漢朝攻破番禺,他的軍隊也沒到。楊仆上書請求順便帶兵攻打東越,漢武帝考慮到士卒疲憊,沒有同意,而是命令各軍校屯駐在豫章、梅嶺等待命令。餘善聽說楊仆請求誅殺自己,而且漢軍已經臨近邊境,於是就反叛了,發兵阻擋漢軍的道路,封將軍騶力等人為吞漢將軍,他們進入白沙、武林、梅嶺,殺死了漢朝的三個校尉。當時,漢朝派大農張成、原山州侯齒屯駐當地,他們卻不敢進攻,退縮到方便的地方,最後都因為膽小懦弱被漢武帝處死。餘善還自稱武帝。
漢武帝想再次讓楊仆掛帥出征,因為楊仆居功自傲,就下詔書斥責他說:“將軍你的功勞,隻有先攻破石門、尋峽這一點,並沒有斬殺敵將、拔取敵旗的實際戰功,哪裡值得驕傲呢!之前攻破番禺時,你把投降的人當作俘虜,挖掘死人當作自己的戰果,這是第一個過錯;讓趙建德、呂嘉能夠得到東越的援助,這是第二個過錯;士卒們連年在外風餐露宿,將軍你卻不體諒他們的辛苦,反而請求乘坐驛站的馬車巡視邊塞,趁機回家。你身佩銀印、金印,垂下三條印綬,在鄉裡炫耀,這是第三個過錯;你沒有按時到達指定地點,還以道路不好走為借口,這是第四個過錯;朕問你蜀刀的價格,你卻假裝不知道,心懷欺詐來欺瞞君主,這是第五個過錯。你接受詔書卻沒有到蘭池宮,第二天也不解釋原因。假如是將軍你的下屬,被詢問不回答,被命令不服從,該當何罪?由此推想你在外麵,誰還能相信你呢?如今東越深入為敵,將軍你能率領眾人立功以彌補過錯嗎?”楊仆十分惶恐,回答說:“我願意以死贖罪!”於是漢武帝派遣橫海將軍韓說出句章,渡海從東方進攻;樓船將軍楊仆出武林,中尉王溫舒出梅嶺,讓歸降的越侯擔任戈船將軍、下瀨將軍,出若邪、白沙,一起攻打東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博望侯張騫因為打通西域而地位尊貴,他的下屬官吏和士兵們爭著上書,講述外國的奇聞、利弊,請求出使。漢武帝因為西域路途遙遠,不是人們樂意去的地方,就聽任他們的說法,給予符節,招募官吏和百姓,也不過問他們的出身來曆,為他們準備好人員和物資後就派他們出使,以此來開辟更多的通往西域的道路。這些使者回來後,有的會侵吞盜竊財物,有的不按朝廷的旨意辦事。漢武帝因為他們熟悉出使事務,往往審查後判以重罪,以此激怒他們讓他們出錢贖罪,然後他們又再次請求出使。出使的事端層出不窮,而且他們也輕易地犯法。這些使者的下屬官吏和士兵也總是極力誇讚外國的各種事物,說大話的人被授予符節作為正使,說小一點的作為副使,所以那些胡言亂語、品行不端的人都爭相效仿。這些使者大都是窮人的子弟,他們私自把朝廷的財物賤賣,想從中謀取私利。外國也厭煩了漢朝使者,他們認為這些使者說話輕重無度,估計漢軍路途遙遠不能到達,就禁止提供食物來刁難漢朝使者。漢朝使者物資匱乏,積怨之下甚至和當地人相互攻擊。而樓蘭、車師這些小國位於交通要道上,他們尤其厲害地攻擊漢朝使者王恢等人,匈奴的奇兵也時常半路攔截攻擊。使者們爭著說西域各國都有城邑,兵力薄弱容易攻打。於是漢武帝派遣浮沮將軍公孫賀率領一萬五千騎兵,從九原出發,行軍兩千多裡,到達浮沮井後返回;匈河將軍趙破奴率領一萬多騎兵從令居出發,行軍幾千裡,到達匈河水後返回;目的是驅逐匈奴,不讓他們攔截漢朝使者,結果這兩路軍隊都沒有遇到一個匈奴人。於是漢朝分出武威、酒泉的部分土地設置了張掖、敦煌郡,遷徙百姓充實這些地方。
這一年,齊國丞相卜式擔任禦史大夫。卜式上任後,就進言說:“各郡、國大多認為朝廷製作的鹽鐵器物不方便,質量差而且價格昂貴,有的還強製百姓購買;而且對船隻也要征稅,導致商人減少,物價上漲。”漢武帝因此對卜式不滿。
當初,司馬相如病重將死,留下一份遺書,歌頌漢武帝的功德,提及祥瑞之事,勸漢武帝到泰山封禪。漢武帝被他的話感動,又正好得到了寶鼎,於是就和公卿及各位儒生商議封禪之事。封禪這種儀式很久沒有舉行過了,沒人知道具體的禮儀,而那些方士們又說:“封禪是和長生不死聯係在一起的,黃帝以前,封禪都能招來神怪,與神靈相通,秦始皇就沒能登上泰山封禪。陛下如果一定要去封禪,慢慢上去如果沒有風雨,就可以進行封禪了。”於是漢武帝命令各位儒生采集《尚書》《周官》《王製》等書中的文字,草擬封禪的儀式,幾年都沒有完成。漢武帝詢問左內史兒寬,兒寬說:“在泰山封禪,在梁父山祭地,彰顯姓氏,考察祥瑞,這是帝王的盛大典禮;然而祭祀進獻的意義,在經典中並沒有明確記載。我認為封禪是為了宣告成功,與天地神靈合德,隻有聖明的君主才能確定其中恰當的做法,不是群臣所能列舉出來的。如今要舉行這樣的大事,猶豫了好幾年,讓群臣各抒己見,最終還是沒能確定下來。隻有天子建立中正平和的準則,綜合各種條理,像金鐘玉磬發聲一樣來製定儀式,以順應上天的庇佑,奠定萬世的基業。”於是漢武帝自己製定了封禪的儀式,還稍微采用了一些儒家的學說來修飾。漢武帝製作了封禪的祭器,拿給儒生們看,有的儒生說“和古代的不一樣”,於是漢武帝把這些儒生都罷免不用了。漢武帝又認為古代在封禪之前要先整頓軍隊、休兵止戰,然後再進行封禪。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辛未年)
冬天十月,漢武帝下詔說:“南越、東甌都已服罪;西蠻、北夷,還沒有完全和睦;朕將巡視邊境,親自秉持軍事大權,設置十二部將軍,親自率領軍隊。”於是漢武帝出發,從雲陽向北經過上郡、西河、五原,出了長城,向北登上單於台,到達朔方,靠近北河,統率十八萬騎兵,旌旗連綿一千多裡,以此展示軍威,震懾匈奴。漢武帝派使者郭吉告訴單於說:“南越王的頭已經懸掛在漢朝的北闕。如今單於要是能戰,天子親自率軍在邊境等待;要是不能戰,就麵向南方臣服於漢朝,何必遠遠地逃到沙漠以北寒冷困苦、沒有水草的地方呢!不要這樣做了。”使者說完後,單於大怒,立刻斬殺了負責引見的官員,扣留了郭吉,把他流放到北海。然而匈奴也畏懼了,始終不敢出兵。漢武帝於是返回,在橋山祭祀黃帝的陵墓,在須如解散了軍隊。漢武帝說:“我聽說黃帝不死,現在卻有他的陵墓,這是為什麼呢?”公孫卿說:“黃帝已經成仙升天了,群臣思念他,就埋葬了他的衣冠。”漢武帝感歎說:“我以後升天,群臣也會把我的衣冠葬在東陵嗎?”然後回到甘泉宮,舉行祭天儀式祭祀太一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漢武帝因為卜式不熟悉文辭奏章,把他的官職貶為太子太傅,讓兒寬代替他擔任禦史大夫。
漢軍進入東越境內,東越原本就發兵據守險要之地,派徇北將軍駐守武林。樓船將軍的士兵錢塘人轅終古斬殺了徇北將軍。原越衍侯吳陽率領他封邑的七百人在漢陽反攻越軍。越建成侯敖與繇王居股殺死了餘善,率領他們的部眾投降。漢武帝封轅終古為禦兒侯,吳陽為卯石侯,居股為東成侯,敖為開陵侯;又封橫海將軍韓說為按道侯,橫海校尉福為繚嫈侯,東越投降的將領多軍為無錫侯。漢武帝認為閩地地勢險要,多次反叛,終究會成為後世的禍患,於是下詔讓各位將領把東越的百姓全部遷徙到長江、淮河之間,閩地就空虛了。
春天正月,漢武帝前往緱氏,按照禮儀祭祀中嶽太室山,隨從官員在山下聽到好像有三次高呼“萬歲”的聲音。漢武帝下詔讓祠官增加對太室山的祭祀,禁止砍伐山上的草木,把山下三百戶人家作為供奉太室山的奉邑。
漢武帝於是向東巡視海上,按照禮儀祭祀八神。齊地之人上書談論神怪、奇方的數以萬計,漢武帝於是增派船隻,讓那些聲稱在海上有神山的幾千人去尋找蓬萊仙人。公孫卿手持符節經常先行,在名山等候神靈,到了東萊,他說:“夜裡看到一個巨人,有幾丈高,靠近他就不見了,他的腳印很大,類似禽獸的腳印。”群臣中有人說:“看到一個老翁牽著狗,說‘我想見天子’,然後忽然就不見了。”漢武帝看到了巨大的腳印,不太相信,等群臣又說看到了老翁,就認為那老翁是仙人,便在海上停留下來;給方士們驛車,還不斷派使者去尋找神仙,人數多達幾千人。
夏天四月,漢武帝返回,到達奉高縣,在梁父山祭祀土地神。乙卯日,漢武帝讓身為侍中的儒者戴著皮帽,插著笏板,以射牛的儀式開始舉行封禪典禮,在泰山腳下的東方進行封土儀式,所用的禮儀和在郊外祭祀泰一神一樣。所封的土壇寬一丈二尺,高九尺,壇下埋有玉牒書,上麵寫的內容很機密。祭祀結束後,漢武帝隻和侍中、奉車都尉霍子侯登上泰山,也進行了封土儀式,具體的事情都保密。第二天,從山的北道下山。丙辰日,在泰山腳下東北的肅然山舉行祭地儀式,就像祭祀後土神的禮儀一樣,漢武帝都親自拜見,身穿黃色衣服,並且全部使用了音樂。用江淮之間的三脊茅作為神的墊席,用五色土混合堆在封土上。在封禪的祠廟那裡,夜裡好像有光芒,白天有白雲從封土中飄出。漢武帝祭地結束返回後,坐在明堂裡,群臣輪番上前祝賀,歌頌他的功德。漢武帝下詔說:“我以渺小之身繼承皇位,小心翼翼,隻怕自己德行淺薄,對禮樂製度也不了解,所以祭祀八神,承蒙天地的恩賜,出現了明顯的景象,我仿佛聽到了什麼,被這些奇異的現象所震動,想停止卻又不敢,於是登上泰山舉行封禪,到了梁父山,然後升壇進行自我更新,很高興能和士大夫們一起革新,就把今年十月作為元封元年。我所巡視經過的地方,博縣、奉高、蛇丘、曆城、梁父,百姓們拖欠的田租賦稅,都給予免除,今年也不用交納算賦。賜給天下百姓每人爵位一級。”又因為每五年要到泰山巡視祭祀一次,所以讓諸侯們各自在泰山下修建官邸。
漢武帝已經在泰山完成封禪,期間沒有遇到風雨,方士們又說蓬萊的各位神仙好像能夠找到,於是漢武帝滿心歡喜,希望能遇到神仙,又一次向東來到海上眺望。漢武帝想親自乘船渡海去尋找蓬萊仙人,群臣紛紛勸阻,卻沒人能攔住他。東方朔說:“所謂仙人,是自然得到的,不必急躁地去追求。如果陛下有道行,就不用擔心遇不到仙人;如果沒有道行,即使到了蓬萊見到了仙人,也沒有什麼益處。我希望陛下暫且回宮,靜靜地等待,仙人自然會到來。”漢武帝這才作罷。恰逢奉車都尉霍子侯突然患病,一天就死了。霍子侯是霍去病的兒子,漢武帝非常悲痛。於是漢武帝就離開了海邊,沿著海岸向北,到達碣石,從遼西開始巡視,經過北部邊境,到達九原。五月,回到甘泉宮。這次出行總共行程一萬八千裡。
在這之前,桑弘羊擔任治粟都尉,兼管大農令的職務,總管天下的鹽鐵事務。桑弘羊製定了平準法,讓遠方各地把當地的特產,按照以前商人所販運的那樣作為賦稅上繳,然後互相流通輸送。在京師設立平準機構,總管各地運來的貨物。大農令的各個屬官,把天下的貨物都控製起來,物價上漲時就賣出,物價下跌時就買入,目的是讓富商大賈無法謀取巨額利潤,使各種貨物的價格不會飛漲。到這時,漢武帝巡視郡縣,所經過的地方進行賞賜,用掉的絲綢有一百多萬匹,花費的金錢要用億來計算,這些費用都從大農令那裡取得。桑弘羊又請求讓官吏可以通過交納糧食來補官,罪犯也可以用糧食贖罪。崤山以東地區每年漕運到京師的糧食增加了六百萬石,一年之內,太倉和甘泉倉都裝滿了糧食,邊境地區也有了餘糧,各種貨物通過均輸法運輸,儲存的絲綢達到五百萬匹,百姓沒有增加賦稅,而國家的財物卻很充足。於是桑弘羊被賜爵左庶長,又賞賜了黃金二百斤。
當時發生了小旱災,漢武帝命令官員求雨。卜式說:“朝廷官員本來隻應該靠收取租稅穿衣吃飯罷了,現在桑弘羊卻讓官吏們像商人一樣在市場上開店,販賣貨物謀取利益。隻有把桑弘羊煮了,天才會下雨。”
秋天,有彗星出現在東井星區,十多天後,又有彗星出現在三台星區。善於觀測雲氣的王朔說:“我獨自看到土星出現,形狀像瓜,一頓飯的工夫,又消失了。”有關官員都說:“陛下舉行了漢朝的封禪大典,這是上天回報陛下的德星。”
齊懷王劉閎去世,沒有兒子,封國被廢除。
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