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十六 (公元前74年-前68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漢紀十六 (公元前74年-前68年)

漢紀十六 (公元前74年-前68年)(1 / 2)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

春季,二月,漢昭帝下詔書,將百姓的人頭稅減少十分之三。

夏季,四月癸未日,漢昭帝在未央宮駕崩,沒有留下子嗣。當時漢武帝的兒子中,隻有廣陵王劉胥還在世。大將軍霍光與群臣商議立誰為新皇帝,大家都傾向於廣陵王。但廣陵王向來行為不端,漢武帝生前就沒考慮過立他,霍光心裡對此也很不安。這時,有位郎官上書說:“當年周太王廢掉長子太伯,立了幼子王季;周文王舍棄伯邑考,立了武王,關鍵在於是否合適,就算廢長立幼也沒問題。廣陵王不適合繼承皇位。”這番話正合霍光心意。霍光把這封奏書拿給丞相楊敞等人看,還提拔這位郎官做了九江太守。

當天,霍光就奉皇後的詔令,派代理大鴻臚事務的少府樂成、宗正劉德、光祿大夫丙吉、中郎將利漢等人,去迎接昌邑王劉賀。劉賀乘坐七輛驛站的馬車,趕往長安的官邸。霍光又奏請皇後,將右將軍張安世調任為車騎將軍。

劉賀是昌邑哀王的兒子,在封國時就一向狂妄放縱,做事毫無節製。漢武帝去世時,他依然四處遊獵,沒有絲毫收斂。有一次去方與遊玩,不到半天就騎馬奔馳了二百裡。中尉、琅邪人王吉上書勸諫說:“大王不喜歡讀書學習,卻熱衷於安逸遊樂,駕車在街道上馳騁不停,喊得口乾舌燥,手握馬鞭累得不行,身體也在車輿中顛簸勞損。早上冒著霧露,白天被塵埃籠罩,夏天受酷暑暴曬,冬天遭風寒侵襲,多次讓您嬌貴的身體承受這樣的勞苦,這既不利於保全壽命,也無助於提升仁義品德。在寬敞的房屋裡,柔軟的毛氈上,前麵有明師教導,後麵有勤奮誦讀,上可討論唐堯、虞舜時期的治國之道,下能探究殷商、周朝的昌盛之法,考究仁愛聖明的風尚,學習治國安邦的道理,滿懷熱情地發憤讀書,連飯都忘了吃,每天都能提升自己的品德,這樣的樂趣難道是在街道上馳騁能比的嗎?閒暇時,通過俯仰屈伸活動身體,練習進退步伐強健下肢,進行呼吸吐納調理內臟,集中精力調養精神,用這樣的方式養生,壽命怎能不長久呢?大王如果真能這樣做,心中就會有堯、舜那樣的誌向,身體也會有王子喬、赤鬆子那樣的長壽,美好的名聲和廣泛的讚譽就會傳到皇上耳中,福祿自然降臨,封國也能安定。當今皇帝仁愛聖明,至今仍深切思念先帝,對於宮室、園林、狩獵等娛樂活動,都沒有興趣。大王應該時刻想著這些,以迎合皇上的心意。諸侯中論血緣關係,沒有誰比大王更親近,從親屬關係來說,您是皇上的晚輩;從君臣地位來講,您是臣子,一人肩負著雙重責任。在恩愛和道義方麵,哪怕有一絲缺失,被皇上知道,都不是封國的福氣啊。”

劉賀看了奏章後,下令說:“我在行為上確實有些懈怠,中尉一片忠心,多次糾正我的過錯。”於是派謁者千秋賞賜中尉五百斤牛肉、五石酒、五捆肉乾。但之後他依然放縱如故。

郎中令、山陽人龔遂,為人忠厚剛毅,很有氣節。他在宮內直言勸諫劉賀,在宮外責備太傅、丞相,引經據典,陳述禍福,常常說到流淚,始終堅持不懈,當麵指責劉賀的過錯。劉賀被說得受不了,捂著耳朵起身就跑,還說:“郎中令太會讓人難堪了!”劉賀曾長期與養馬的奴仆、廚子一起玩樂吃喝,賞賜沒有節製。龔遂進宮拜見劉賀,流著淚跪著前行,劉賀身邊的侍從都感動得落淚。劉賀問:“郎中令為什麼哭?”龔遂說:“我是為國家的危亡感到痛心啊!希望您能給我一個單獨說話的機會,讓我把心裡話說完!”劉賀讓身邊的人退下。龔遂問:“大王知道膠西王為什麼因行為無道而滅亡嗎?”劉賀說:“不知道。”龔遂說:“我聽說膠西王有個阿諛奉承的臣子叫侯得,膠西王的行為像夏桀、商紂王,侯得卻把他比作堯、舜。膠西王喜歡侯得的諂媚,常常和他住在一起,隻聽侯得的話,最終才落得那樣的下場。如今大王親近一群小人,逐漸沾染了不良習氣,這可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不謹慎啊!我請求挑選通曉經術、品行端正的郎官,和大王一起起居,坐著的時候就誦讀《詩經》《尚書》,站著的時候就練習禮儀,這樣肯定會有好處。”劉賀答應了。龔遂於是挑選了郎中張安等十人侍奉劉賀。可沒過幾天,劉賀就把張安等人都趕走了。

劉賀曾看見一隻大白狗,脖子以下像人,戴著方山冠,卻沒有尾巴,他就問龔遂這是怎麼回事。龔遂說:“這是上天的警告,意思是您身邊的人都是戴著帽子的狗,把他們趕走,國家就能保存;不趕走,就會滅亡。”後來劉賀又聽到有人喊“熊”,他四處張望,真的看到了一隻大熊,可身邊的人都沒看見,他又問龔遂。龔遂說:“熊是生活在山野的野獸,卻出現在宮殿裡,隻有大王能看見,這是上天在警告大王,恐怕宮殿就要空了,這是危亡的征兆啊。”劉賀仰天長歎:“為什麼不祥的事總是出現!”龔遂叩頭說:“我不敢隱瞞忠心,多次向您陳述危亡的警告,可大王卻不喜歡聽。國家的存亡,難道取決於我這幾句話嗎?希望大王能好好反思一下。大王誦讀過《詩經》三百零五篇,其中包含了各種人情世故和治國之道。大王的行為,符合《詩經》裡的哪一篇呢?大王身為諸侯王,行為卻比平民百姓還汙濁,這樣下去,想要國家存續很難,走向滅亡卻很容易,您一定要深刻反思啊!”後來,又有血弄臟了劉賀的坐席,劉賀問龔遂是怎麼回事。龔遂大聲哭號著說:“宮殿空無一人的日子不遠了,怪異的現象頻繁出現。血是陰氣憂愁的象征,您一定要敬畏謹慎,好好反省自己!”但劉賀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行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征召劉賀的詔書送到時,夜裡還差一刻就到子時,劉賀就命人舉著火把打開詔書。當天中午,他就出發了,到傍晚申時,已經到了定陶,這一路走了一百三十五裡,隨從人員的馬累死在路上的隨處可見。王吉又上奏書告誡劉賀說:“我聽說,當年商高宗守喪,三年都不說話。如今大王因為喪事被征召,應該日夜哭泣表達悲哀之情,千萬不要有其他舉動!大將軍霍光仁愛、勇敢、智慧、忠誠的品德,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他侍奉孝武皇帝二十多年,從來沒有過失。先帝離世,把天下托付給他,將年幼的孤兒也交給他照顧。大將軍在皇上年幼時儘心輔佐,處理政務,施行教化,使得天下太平,就算是周公、伊尹也不過如此。如今皇上駕崩,沒有子嗣,大將軍一心想著能繼承宗廟的合適人選,推舉並迎立大王,這份仁愛寬厚真是沒有限度啊!我希望大王能侍奉他、敬重他,國家大事都聽他的,您隻需安坐皇位,垂拱而治就行了。希望大王能記住這些話,時刻放在心上!”

劉賀到了濟陽,派人四處尋找長鳴雞,還在路上買用積竹做的手杖。路過弘農時,他讓家奴善用裝衣服的車裝載女子。到了湖縣,使者就此事責備昌邑國相安樂。安樂告訴了龔遂,龔遂進去問劉賀,劉賀卻不承認:“沒有這回事。”龔遂說:“如果真沒有,何必為了袒護一個善而損害自己的品行道義!請把善交給執法官吏處置,來洗刷大王的名譽。”說完就揪住善,把他交給衛士長依法處置。

劉賀到了霸上,大鴻臚在郊外迎接,安排好皇帝乘坐的車馬。劉賀讓壽成駕車,郎中令龔遂陪乘。快到廣明、東都門時,龔遂說:“按照禮儀,奔喪的人看到國都就應該哭泣。這裡是長安的東郭門了。”劉賀說:“我嗓子疼,哭不出來。”到了城門口,龔遂又提醒,劉賀還是說:“城門和郭門不都一樣嘛。”快到未央宮東闕時,龔遂說:“昌邑國的帳幕就在東闕外的馳道北邊,離帳幕還有一段路,前麵有一條南北走向的道路,等馬再往前走幾步,大王就應該下車,麵向闕門,向西伏地痛哭,儘情表達哀傷之情後再起來。”劉賀說:“好。”到了之後,他按照禮儀哭拜。六月丙寅日,劉賀接受皇帝的璽綬,繼承皇位,尊奉皇後為皇太後。

壬申日,漢昭帝被安葬在平陵。

劉賀即位後,依然沉迷於玩樂,行為荒唐無度。他把昌邑國的屬官都征召到長安,還常常越級提拔他們。國相安樂被升為長樂衛尉。龔遂見到安樂,流著淚說:“大王做了天子,越來越驕橫放縱,我勸諫他,他也不再聽了。現在先帝的喪期還沒過,他就每天和近臣飲酒作樂,鬥虎豹,還召來天子專用的皮軒車、九旒旗,在宮中四處奔馳,所作所為違背正道。古時候製度寬鬆,大臣如果勸諫無用還能隱退;可現在我們既不能離開,裝瘋又怕被識破,一旦身死,還會被世人恥笑,這可怎麼辦呢?您是陛下原來的國相,應該極力勸諫啊。”

劉賀夢見有很多蒼蠅屎堆積在西階東邊,大概有五六石那麼多,上麵還用屋板和瓦片蓋著。他就問龔遂這夢是什麼意思,龔遂說:“陛下讀過的《詩經》裡不是說‘嗡嗡亂飛的蒼蠅,停在籬笆上。和善明理的君子,彆信讒言’嗎?陛下身邊阿諛奉承的人太多了,就像這些可惡的蒼蠅。應該重用先帝大臣的子孫,讓他們在您身邊輔佐。如果不忍心疏遠昌邑國的舊人,繼續寵信那些進讒言的人,一定會有災禍。希望您能把災禍變成福氣,把這些人都趕走!我願意先被放逐。”但劉賀根本不聽。

太仆丞、河東人張敞也上書勸諫說:“孝昭皇帝過早駕崩,沒有子嗣,大臣們都憂心忡忡,一心想選出賢能之人繼承宗廟。當初去東邊迎接您的時候,大家都唯恐馬車走得太慢。如今天子年輕即位,天下人都睜大眼睛、豎起耳朵,關注著新政,期盼著良好的教化。可現在,國家的輔佐大臣還沒得到褒獎,昌邑國的那些小輩卻先得到升遷,這是大錯特錯啊!”劉賀依然不聽。

大將軍霍光看到劉賀的所作所為,十分憂慮煩悶,單獨向自己的親信、原大司農田延年詢問對策。田延年說:“將軍您是國家的柱石,如果確定這個人不行,為什麼不向太後奏明,重新選立賢能的人做皇帝呢!”霍光說:“我現在想這麼做,可古代有過這樣的先例嗎?”田延年說:“伊尹輔佐商朝時,曾廢掉太甲,使宗廟得以安定,後世都稱讚他的忠誠。將軍如果能這樣做,也會成為漢朝的伊尹。”於是,霍光就把田延年引薦為給事中,暗中與車騎將軍張安世謀劃廢立之事。

有一次,劉賀外出遊玩,光祿大夫、魯國人夏侯勝擋在他的車前勸諫說:“天陰了這麼久卻不下雨,這預示著臣下有圖謀皇上的舉動。陛下這是要去哪裡?”劉賀大怒,說夏侯勝胡言亂語,讓人把他綁起來交給官吏處置。官吏把這件事報告給霍光,霍光卻沒有對夏侯勝依法治罪。霍光還責備張安世,以為是他泄露了廢立的謀劃。張安世其實並沒有說,於是霍光就召來夏侯勝詢問。夏侯勝回答說:“《鴻範傳》裡說:‘帝王治國不符合準則,就會受到常陰天氣的懲罰,這時就會有臣下犯上作亂。’我不想說得太直白,所以隻說‘臣下有謀’。”霍光和張安世聽了十分驚訝,從此更加敬重精通經術的士人。侍中傅嘉多次進諫,劉賀也把他綁起來關進了監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霍光和張安世商議好後,派田延年去告訴丞相楊敞。楊敞聽了又驚又怕,不知道該說什麼,汗水濕透了後背,隻是唯唯諾諾地答應著。田延年起身去換衣服,楊敞的夫人急忙從東廂房跑出來對楊敞說:“這是國家大事,現在大將軍已經商議決定了,派九卿來通知您。您要是不趕緊答應,和大將軍同心協力,還猶豫不決的話,肯定會先被誅殺!”田延年換好衣服回來後,楊敞夫人和他一起向田延年表示同意,說:“我們聽從大將軍的命令!”

癸巳日,霍光召集丞相、禦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官員、大夫、博士,在未央宮開會。霍光說:“昌邑王行為昏庸混亂,恐怕會危害國家,大家說該怎麼辦?”大臣們聽了都大驚失色,不敢說話,隻是唯唯諾諾地應著。

田延年走上前,離開座位,手按寶劍說:“先帝把年幼的孤兒托付給將軍,把天下也托付給您,是因為將軍忠誠賢能,能讓劉氏江山安定。現在天下動蕩不安,國家就要傾覆!而且漢朝皇帝的諡號常常有‘孝’字,就是為了長久地保有天下,讓宗廟能夠代代祭祀。要是漢朝斷絕了祭祀,將軍就算死了,又有什麼臉麵去見先帝?今天的事必須當機立斷,誰要是敢拖延不表態,我就立刻殺了他!”霍光道歉說:“九卿說得對!天下不安,我願意承擔責任。”於是,與會的大臣們都叩頭說:“天下百姓的命運都掌握在將軍手裡,我們聽大將軍的命令!”

霍光隨即和大臣們一起去見太後,詳細陳述昌邑王不能繼承皇位的種種情況。皇太後便乘車來到未央宮承明殿,下詔命令各宮門不許昌邑王的群臣進入。昌邑王朝見太後回來,乘車想回溫室殿。這時,中黃門的宦官們各自握住門扇,昌邑王一進去,門就關上了,昌邑國的群臣被擋在外麵進不來。昌邑王問:“這是乾什麼?”大將軍霍光跪下說:“皇太後有詔令,不許昌邑國的群臣入內!”昌邑王說:“慢點兒嘛,何必這麼嚇人!”霍光派人把昌邑國的群臣全部趕了出去,安置在金馬門外。車騎將軍張安世率領羽林騎兵,逮捕了二百多人,都送交廷尉關進詔獄。霍光還派原來漢昭帝的侍中、中臣看守昌邑王,並告誡身邊的人:“小心守衛!要是他突然死了或者自殺,就會讓我背上殺主的罪名,被天下人指責。”昌邑王這時還不知道自己要被廢掉,對身邊的人說:“我原來的群臣和隨從犯了什麼罪,大將軍為什麼要把他們都抓起來?”

過了一會兒,太後下詔召見昌邑王。昌邑王聽說太後召見,心裡害怕,說:“我犯了什麼罪,太後要召見我?”太後穿著珍珠短衣,盛裝坐在武帳中,幾百名侍衛都手持兵器,期門武士執戟站在殿下,群臣按次序上殿,然後召昌邑王伏在殿前聽詔。霍光和群臣聯名上奏彈劾昌邑王,尚書令宣讀奏章:“丞相楊敞等冒死向皇太後上奏:孝昭皇帝過早離世,朝廷派使者征召昌邑王主持喪事,他身穿喪服,卻沒有一點兒悲哀之情,廢棄禮儀。在路上不食素餐,還讓隨從搶奪女子,裝在衣車裡,帶進所住的驛站。剛到京城謁見太後,被立為皇太子後,還私下買雞和豬來吃。在孝昭皇帝靈前接受皇帝的信璽和行璽後,回到住處就打開璽印,不再封上。他的隨從拿著符節,將昌邑國的隨從、車夫、官奴等二百多人帶進宮中,一起在禁宮內嬉戲玩鬨。他還寫信說:‘皇帝問候侍中君卿:讓中禦府令高昌送上黃金千斤,賜給君卿,可以娶十個妻子。’孝昭皇帝的靈柩還停在前殿,他就打開樂府的樂器,把昌邑國的樂人召進來,擊鼓唱歌、吹奏樂器,表演雜耍;又把祭祀泰壹神和宗廟的樂人也召來,演奏各種樂曲。他乘坐皇帝的車駕,在北宮、桂宮奔馳,逗弄豬,讓老虎爭鬥。還召來皇太後專用的小馬車,讓官奴騎著,在掖庭中玩耍。他和孝昭皇帝的宮女蒙等人淫亂,還下詔給掖庭令:‘敢把這事說出去,就腰斬!’……”太後打斷說:“夠了!作為臣子,怎麼能做出這麼悖逆混亂的事!”昌邑王離開座位,伏在地上。尚書令接著讀:“……他把諸侯王、列侯、二千石官員的綬帶,以及黑色、黃色的普通綬帶,都給昌邑國的郎官和被赦免的奴隸佩戴。打開禦府,拿出金錢、刀劍、玉器、彩色絲綢,賞賜給一起玩樂的人。還和隨從、官奴整夜飲酒,沉迷其中。他還在夜裡單獨在溫室殿設九賓之禮,接見姐夫昌邑關內侯。祖宗的宗廟祭祀還沒舉行,他就下璽書,派使者拿著符節,用三太牢祭祀昌邑哀王的陵園宗廟,自稱‘嗣子皇帝’。從接受璽印以來的二十七天裡,使者往來不斷,拿著符節向各官署下達詔令,征調物資等,一共一千一百二十七起。他荒淫昏亂,喪失帝王的禮儀,破壞漢朝的製度。我們多次進諫,他卻不改,反而越來越嚴重。這樣下去恐怕會危害國家,讓天下不得安寧。我們和博士們商議,大家都說:‘如今陛下繼承孝昭皇帝之後,行為淫亂邪惡,不遵守規矩。“五刑所懲處的罪行中,沒有比不孝更大的了”。周襄王不能孝順母親,《春秋》就記載“天王出居於鄭”,因為他不孝,所以被趕出京城,遭到天下人唾棄。宗廟比君主更重要,陛下不能繼承天命,供奉祖宗宗廟,統治百姓,應當被廢掉!’我們請求有關官員用一太牢祭祀高祖皇帝廟,報告此事。”皇太後下詔說:“準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霍光讓昌邑王起身,跪拜接受詔書。昌邑王說:“我聽說‘天下隻要有七個直言諫諍的大臣,即使君主無道,也不會失去天下’。”霍光說:“皇太後已經下詔把你廢了,你還怎麼能稱天子!”說完就拉著昌邑王的手,解下他身上的璽印綬帶,獻給太後,然後扶著昌邑王下殿,出了金馬門,群臣跟在後麵送行。昌邑王麵向西拜了拜說:“我愚蠢糊塗,不能勝任漢朝的大事!”然後起身,坐上皇帝的副車,大將軍霍光把他送到昌邑王的官邸。霍光道歉說:“大王的行為是自己與上天斷絕關係,我寧可對不起大王,也不敢對不起國家!希望大王自己保重,我以後不能再侍奉在您身邊了。”說完,霍光流著淚離開了。

群臣上奏說:“古時候,被廢黜的人都被流放到遠方,不讓他們參與政事。請把昌邑王劉賀流放到漢中房陵縣。”太後下詔讓劉賀回到昌邑,賜給他湯沐邑二千戶,原來昌邑王家的財物也都還給他;還賜給昌邑哀王的四個女兒每人湯沐邑一千戶;昌邑國被廢除,改為山陽郡。

昌邑國的群臣因為在封國時沒有及時舉報昌邑王的罪過,讓朝廷沒能提前知道,又不能好好輔佐引導昌邑王,導致他犯下大錯,全部被關進監獄,其中二百多人被處死。隻有中尉王吉、郎中令龔遂因為忠誠正直,多次勸諫昌邑王,得以免死,被剃去頭發,罰做城旦一種苦役)。昌邑王的老師王式也被關進監獄,按罪當死。負責審理的官員責問他:“你作為老師,為什麼沒有諫書?”王式回答:“我每天用《詩經》三百零五篇教大王,遇到忠臣、孝子的篇章,沒有不為大王反複誦讀講解的;碰到描述危亡無道君主的內容,也沒有不流著淚為大王深入分析的。我是用《詩經》來勸諫大王,所以沒有專門的諫書。”使者把這話上報後,王式也被免除死罪。

霍光考慮到群臣要向東宮上奏政事,太後需要處理政務,應該懂得經術,就奏請讓夏侯勝用《尚書》教授太後。夏侯勝被升任為長信少府,賜爵關內侯。

當初,衛太子劉據娶了魯國的史良娣,生下兒子劉進,號稱史皇孫。史皇孫娶了涿郡的王夫人,生下兒子劉病已,號稱皇曾孫。皇曾孫剛出生幾個月,就遭遇了巫蠱之禍,衛太子的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以及妻妾們都遇害,隻有皇曾孫還活著,但也被收押在郡邸獄。原廷尉監、魯國人丙吉受詔負責審理巫蠱案件,他心裡知道太子並沒有謀反的事實,十分憐憫皇曾孫無辜受罪,就挑選了謹慎厚道的女囚犯胡組、郭征卿,讓她們喂養皇曾孫,還把皇曾孫安置在乾燥通風的地方。丙吉每天都去探視兩次。

巫蠱案件持續多年都沒有結案。漢武帝生病,在長楊宮、五柞宮之間來回居住。有看風水的人說長安的監獄裡有天子之氣,於是漢武帝派使者分彆到京城各官府監獄,下詔說監獄裡關押的人,無論罪行輕重,一律處死。內謁者令郭穰夜裡來到郡邸獄,丙吉關閉大門,不讓使者進去,說:“皇曾孫在這裡。就算是其他人,無辜被處死都不行,何況是皇上的親曾孫!”雙方僵持到天亮,郭穰還是沒能進去。郭穰回去後報告了漢武帝,並彈劾丙吉。漢武帝這時也醒悟過來,說:“這是上天的旨意啊。”於是大赦天下。郡邸獄裡的犯人,因為丙吉的堅持,隻有皇曾孫得以活命。

不久後,丙吉對守丞誰如說:“皇孫不應該再待在監獄裡了。”他讓誰如寫信給京兆尹,把皇孫和胡組一起送過去。京兆尹不肯接受,皇孫又被送了回來。等到胡組服刑期滿要離開時,皇孫很舍不得她。丙吉就自己出錢,把胡組留下來,和郭征卿一起撫養皇孫。又過了一個月,才讓胡組離開。後來少內嗇夫對丙吉說:“供養皇孫沒有詔令,不合規矩。”當時丙吉自己能得到一些米和肉,就每月拿來供給皇曾孫。皇曾孫生過好幾次重病,差點夭折,丙吉多次叮囑照顧皇曾孫的乳母請醫用藥,對皇曾孫非常照顧。丙吉聽說史良娣的母親貞君和哥哥史恭還在,就用車把皇曾孫送過去交給他們。貞君年紀大了,看到孫子孤苦伶仃,十分心疼,就親自撫養他。

後來有詔令,讓掖庭撫養皇曾孫,並把他的名字登記在宗正府的宗室名冊上。當時的掖庭令張賀,曾經侍奉過戾太子劉據,感念舊恩,同情皇曾孫,對他照顧得十分周到,還用自己的錢供他讀書。皇曾孫長大後,張賀想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他。這時漢昭帝剛行冠禮,身高八尺二寸。張賀的弟弟張安世是右將軍,輔佐朝政。他聽說張賀稱讚皇曾孫,還想把孫女嫁給他,生氣地說:“皇曾孫是衛太子的後人,能以平民身份得到朝廷供給的衣食就很不錯了,彆再提把女兒嫁給他的事!”於是張賀就不再提了。當時暴室嗇夫許廣漢有個女兒,張賀就擺酒宴請許廣漢。酒喝得正高興時,張賀說:“皇曾孫是皇帝近親,就算現在是平民,也是關內侯的身份,很適合做你女婿。”許廣漢答應了。第二天,許廣漢的妻子聽說後很生氣。但許廣漢還是再次請人做媒,把女兒嫁給了皇曾孫。張賀還拿出自己的錢財為皇曾孫操辦了聘禮。皇曾孫從此依靠許廣漢兄弟和祖母家史氏生活,他跟著東海的澓中翁學習《詩經》,天資聰慧,愛好學習。但他也喜歡行俠仗義,鬥雞遛狗,因此對民間的奸邪之事、官吏治理的得失都很了解。他多次到各個皇陵附近走動,走遍了三輔地區,曾經在蓮勺縣的鹽池一帶陷入困境,特彆喜歡杜縣、鄠縣之間的地方,經常在下杜一帶活動。遇到朝會時,他就住在長安的尚冠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昌邑王被廢後,霍光和張安世等大臣商議立誰為新皇帝,一時沒有定論。丙吉上書給霍光說:“大將軍侍奉孝武皇帝,接受托孤重任,肩負著天下的希望。孝昭皇帝過早離世,沒有子嗣,天下人都憂心忡忡,迫切希望能早日確定新的君主。發喪之後,您出於大義立了昌邑王,發現他不適合,又出於大義把他廢掉,天下人沒有不佩服的。現在國家、宗廟、百姓的命運,都取決於將軍您的這一決定。我私下聽百姓議論,觀察他們對各位在列的諸侯、宗室的看法,還沒聽說誰在民間有特彆好的聲譽。而先帝遺詔撫養的武帝曾孫劉病已,現在在掖庭和外祖母家生活。我以前在郡邸獄時,見過年幼的他,如今他已經十八九歲了,精通經術,才能出眾,行為穩重,性情溫和。希望將軍仔細考慮,參考占卜結果,先讓他入宮侍奉太後,讓天下人都清楚地了解他,然後再決定立他為帝,那就是天下人的幸運了!”杜延年也知道皇曾孫品德才能出眾,勸霍光和張安世立他為帝。

秋季,七月,霍光坐在庭中,召集丞相以下官員商議立皇帝的事。之後,霍光又和丞相楊敞等人上奏說:“孝武皇帝的曾孫劉病已,今年十八歲,師從他人學習《詩經》《論語》《孝經》,為人節儉,仁慈愛人,可以繼承孝昭皇帝之後,供奉祖宗宗廟,統治天下百姓。我們冒死奏請!”皇太後下詔說:“準奏。”霍光派宗正劉德到皇曾孫居住的尚冠裡,讓他洗澡,賜給他皇帝的衣服;太仆用輕便的獵車把皇曾孫接到宗正府齋戒。庚申日,皇曾孫進入未央宮,拜見皇太後,被封為陽武侯。不久,群臣獻上皇帝的璽印綬帶,劉病已正式即位,然後到高祖廟祭拜;尊奉皇太後為太皇太後。

侍禦史嚴延年彈劾大將軍霍光,稱其擅自廢立君主,沒有臣子應有的禮儀,屬於大逆不道之舉。這份奏章雖未得到批複,但朝廷上下都因此對嚴延年肅然起敬,同時也更加敬畏霍光。

八月己巳日,安平敬侯楊敞去世。

九月,漢宣帝大赦天下。

戊寅日,蔡義被任命為丞相。

當初,許廣漢的女兒嫁給皇曾孫劉病已,一年後生下兒子劉奭。幾個月後,劉病已登基為帝,許氏被封為婕妤。當時,霍光的小女兒與皇太後關係親近,公卿大臣們商議冊立皇後之事,心裡都傾向於霍光的女兒,但誰也沒率先開口。漢宣帝便下詔書,希望尋找自己微賤時用過的一把舊劍。大臣們領會了皇帝的心意,奏請立許婕妤為皇後。十一月壬子日,許氏被正式冊立為皇後。霍光認為許皇後的父親許廣漢曾是受過刑的人,不適合封爵,過了一年多,才封他為昌成君。

太皇太後回到長樂宮居住,長樂宮開始設置屯駐的衛兵。

漢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


最新小说: 西山十戾傳 我以帝魂鎮國運 柴周神醫:開局被退婚 重回1986當寡頭 地府聊天群?毛茸茸委托我來幫你 搞事就變強,開局複活長孫皇後 六零年代當聖母?退退退 命劫之烈火蒼炎 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 福寶在新家被寵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