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二十一(公元前41年-前33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漢紀二十一(公元前41年-前33年)

漢紀二十一(公元前41年-前33年)(1 / 2)

永光三年庚辰,公元前41年)

春天二月,馮奉世平定羌族叛亂後回到京城長安,被改任為左將軍,並被賜予關內侯的爵位。

三月,漢元帝立皇子劉康為濟陽王。

夏天四月癸未日,平昌考侯王接去世。秋天七月壬戌日,朝廷任命平恩侯許嘉為大司馬、車騎將軍。

冬天十一月己醜日,發生地震,還下了大雨。

這一年,朝廷重新設置鹽鐵官,將博士弟子的名額增加到一千人。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國家財政吃緊,很多百姓都享受著免除賦稅徭役的待遇,導致朝廷沒有足夠人力、財力來承擔內外各項事務。

永光四年辛巳,公元前40年)

春天二月,漢元帝大赦天下。

三月,元帝前往雍地,祭祀五帝。

夏天六月甲戌日,漢宣帝陵園的東闕發生火災。

六月戊寅日,也就是月末的最後一天,出現了日食。漢元帝把之前那些說日食是因為周堪、張猛在朝導致災禍的大臣都召來責問,這些大臣嚇得紛紛磕頭謝罪。於是元帝下詔書稱讚周堪的才能品德,把他征召到自己身邊,任命為光祿大夫,俸祿為中二千石,並讓他掌管尚書事務;張猛則重新擔任太中大夫、給事中。但當時中書令石顯也管理尚書事務,尚書台的五名官員都是他的黨羽。周堪很難見到皇帝,隻能通過石顯向皇帝彙報事情,而事情的決定權也都在石顯口中。不巧周堪得了啞病,不能說話,不久後就去世了。石顯趁機誣陷張猛,逼得張猛在公車署自殺。

當初,貢禹上奏說:“漢惠帝、漢景帝的宗廟,按照親族關係已經出了五服,應該拆除;各郡國設立的宗廟不符合古代禮法,也應該重新整頓。”漢元帝覺得他說得對。秋天七月戊子日,朝廷廢除昭靈後、武哀王、昭哀後、衛思後、戾太子、戾後的陵園祭祀活動,隻安排少量官吏士卒守護。冬天十月乙醜日,又廢除了各郡國的祖宗宗廟。

各個皇帝的陵園分彆歸三輔管轄。漢元帝把渭城壽陵亭部原上作為自己的陵墓所在地,並下詔書說,不在陵墓附近設置縣邑,也不遷徙郡國的百姓到這裡。

永光五年壬午,公元前39年)

春天正月,漢元帝前往甘泉宮,祭祀天神泰畤。三月,又到河東祭祀土地神後土。

秋天,潁川發大水,很多百姓被淹死。

冬天,元帝到長楊宮的射熊館,舉行大規模的狩獵活動。

十二月乙酉日,根據韋玄成等人的建議,朝廷拆除了太上皇、漢惠帝的寢廟園。

漢元帝喜歡儒家學說和文學辭藻,對漢宣帝時期的政策做了不少改動。很多向皇帝上書提建議的人都得到了召見,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說到了皇帝心坎裡。此外,傅昭儀和她的兒子濟陽王劉康特彆受元帝寵愛,風頭甚至蓋過了皇後和太子。太子少傅匡衡上書說:“我聽說國家治亂安危的關鍵,在於皇帝心裡看重什麼。開國皇帝忙著創立基業、傳承帝統;繼位的皇帝,就該想著繼承發揚先帝的德行功績。以前周成王繼位後,一心想傳承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國之道,把美好的功業都歸功於兩位先王,不敢獨占美名,所以得到上天庇佑、鬼神護持。陛下您品德高尚,愛民如子,但現在陰陽不調,奸邪之事不斷,大概是因為大臣們沒有大力宣揚先帝的功績,反而總說舊製度不好用,急著變更。有些新製度行不通,又改回去,搞得大臣們互相指責,百姓也不知道該信什麼。我真覺得可惜,國家放棄已經成熟的事業,白白折騰這些!希望陛下仔細謀劃治國大業,重視遵循舊製、宣揚先帝功績,好讓大臣們安心。《大雅》說‘要時常追念你的祖先,修養自身的德行’,這是道德的根本。古書上說‘審察自己的好惡,修養自己的性情,王道就完備了’。修養性情,要清楚自己的長處,彌補不足:聰明通達的人要避免過於苛察;見識短淺的人要防止思想閉塞;勇猛剛強的人要克製暴躁;仁愛溫良的人要避免優柔寡斷;沉靜安穩的人要注意把握時機;胸懷寬廣的人要防止粗心健忘。一定要清楚自己該警戒的地方,用道義來規範自己,這樣才能實現和諧教化,那些投機取巧的人就不敢結黨營私、謀求晉升了。希望陛下以此為戒,弘揚聖德!

“我還聽說,家庭關係處理好了,天下就能治理好。所以《詩經》以《國風》開篇,《禮記》把冠禮、婚禮作為根本。《國風》從人的情感本性出發,闡明人倫關係;冠禮、婚禮奠定基礎,防範不好的事情發生。所以聖明的君主一定會謹慎處理後妃關係,明確嫡庶長幼的地位,用禮儀規範宮內事務。讓地位低的不逾越地位高的,新進門的不排在舊人的前麵,以此來理順人情、調和陰氣;尊崇嫡子、貶低庶子,嫡子在大堂東麵的台階行冠禮,用甜酒祝賀,庶子不能和嫡子同列,這是為了彰顯嫡子的正統地位,消除不必要的嫌疑。這不是表麵上走走形式,而是內心就有區彆對待,所以禮儀能把內心的想法體現出來。如果聖人日常的行為、交往都遵循規矩,那麼天下百姓也會跟著自我約束、接受教化。要是該親近的人被疏遠,該尊貴的人被輕視,那些奸佞狡猾之徒就會趁機興風作浪,擾亂國家。所以聖人要謹慎防範事情的開端,在不好的事情發生前就加以製止,不因為私人恩情損害國家大義。古書上說‘治理好家庭,天下就能安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年,漢武帝曾堵塞過黃河決口的宣房宮。後來,黃河又在館陶北邊決口,衝出一條新河道叫屯氏河,向東北流入大海。屯氏河的寬度和深度都和黃河差不多,所以朝廷就順其自然,沒有修築堤壩堵塞。就在這一年,黃河在清河郡的靈鳴犢口決口,屯氏河從此斷流。

建昭元年癸未,公元前38年)

春天正月戊辰日,梁地有隕石墜落。

三月,漢元帝前往雍地,祭祀五帝。

冬天,河間王劉元因為殺害無辜百姓,被廢除王位,流放到房陵。

朝廷廢除了孝文太後的寢祠園。

有一次,漢元帝到虎圈觀看鬥獸表演,後宮的妃嬪們都陪著一起看。突然有一隻熊逃出獸圈,攀著欄杆想爬上殿來,周圍的侍從、貴人和傅婕妤等人嚇得四散而逃。馮婕妤卻毫不畏懼,直接衝到前麵,擋在熊的麵前。侍衛們趕緊衝上來把熊殺死。元帝問馮婕妤:“大家都嚇得要命,你為什麼敢上前擋熊?”馮婕妤回答說:“猛獸抓到一個人就會停下,我擔心熊衝到陛下的座位前,所以用身體擋住它。”元帝聽了大為讚歎,從此對馮婕妤更加敬重。傅婕妤卻覺得很羞愧,心裡開始怨恨馮婕妤,兩人因此結下了仇怨。馮婕妤是左將軍馮奉世的女兒。

建昭二年甲申,公元前37年)

春天正月,漢元帝前往甘泉宮,祭祀天神泰畤。三月,又到河東祭祀土地神後土。

夏天四月,漢元帝大赦天下。

六月,漢元帝立皇子劉興為信都王。

東郡的京房向梁地人焦延壽學習《易經》。焦延壽常說:“學到我的學問卻因此喪命的,肯定是京房。”焦延壽的學說擅長預測災變,他把六十卦分開,輪流對應每天,根據風雨、寒溫等氣象變化作為征兆,各自都有占卜應驗的方法。京房運用得尤其精妙,他憑借孝廉的身份成為郎官後,多次上書談論災異現象,且很多都應驗了。漢元帝很欣賞他,多次召見他詢問相關問題。

京房回答元帝說:“古代帝王根據功績選拔賢才,因此萬事順利,祥瑞顯現;到了朝代末期,君主根據他人的詆毀或讚譽來用人,所以功業衰敗,引發災異。如今應該讓百官考核自己的功績,這樣災異或許就能平息。”元帝下詔讓京房製定具體方案,京房便上奏了考功課吏法。元帝讓公卿朝臣在溫室殿討論京房的方案,大家都覺得他的方法繁瑣細碎,還會讓上下級相互監督,不應該批準;但元帝心裡卻傾向於京房的建議。當時各州刺史到京師彙報工作,元帝召見他們,讓京房給他們講解考功課吏法,刺史們也認為這辦法行不通。隻有禦史大夫鄭弘、光祿大夫周堪一開始說不行,後來又覺得還不錯。

當時,中書令石顯獨攬大權,他的朋友五鹿充宗擔任尚書令,兩人把持朝政。有一次,京房被元帝單獨召見,他問元帝:“周幽王、周厲王為什麼會使國家陷入危局?他們任用的都是些什麼人呢?”元帝說:“君主不英明,任用的人又奸巧諂媚。”京房又問:“那他們是明知對方奸巧諂媚還任用,還是誤以為對方是賢才呢?”元帝說:“誤以為對方是賢才。”京房接著問:“那如今您是怎麼知道當時的人不賢能的呢?”元帝說:“根據當時國家混亂、君主危險的狀況知道的。”京房說:“如此看來,任用賢才國家必定安定,任用不賢之人國家必定混亂,這是必然的道理。周幽王、周厲王為什麼沒有醒悟,重新尋求賢才,為什麼最終一直任用不賢之人,以至於國家危亡呢?”元帝說:“麵臨混亂的君主,都認為自己的臣子是賢才;要是他們都能醒悟,天下怎麼會有危亡的君主呢!”京房說:“齊桓公、秦二世也曾聽說過這些亡國之君的事,還嘲笑過他們;然而齊桓公任用豎刁,秦二世任用趙高,導致政治日益混亂,盜賊滿山,他們為什麼不用周幽王、周厲王的例子來讓自己醒悟呢?”元帝說:“隻有有道之人才能通過過去預知未來。”

京房趁機摘下帽子磕頭說:“《春秋》記載了二百四十二年的災異現象,以此警示後世君主。如今陛下即位以來,日月失去光輝,星辰逆行,山體崩塌,泉水噴湧,發生地震,隕石墜落,夏天降霜,冬天打雷,春天草木凋零,秋天草木茂盛,降霜卻凍不死草木,水災、旱災、螟蟲災害不斷,百姓饑荒、瘟疫流行,盜賊無法禁止,受刑的人充滿街市,《春秋》所記載的災異現象如今全都出現了。陛下您看看,現在國家是安定還是混亂呢?”元帝說:“也混亂到極點了,還有什麼可說的!”京房問:“現在陛下任用的都是什麼人呢?”元帝說:“嗯,幸運的是現在的情況比周幽王、周厲王那時好一些,而且我覺得問題也不在現在任用的這些人身上。”京房說:“前世的君主,也都這麼認為。我擔心後世看現在,就像現在看過去一樣啊!”過了很久,元帝才問:“現在造成混亂的是誰呢?”京房說:“英明的君主應該自己知道。”元帝說:“我不知道。要是知道,為什麼還任用他呢!”京房說:“就是陛下最信任的,能和您在密室中謀劃大事,決定官員任免的那個人。”京房指的就是石顯,元帝也明白,就對京房說:“我知道了。”京房退下後,元帝最終還是沒能罷免石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司馬光評論說:君主如果德行不明,臣子即便想竭儘忠誠,又從哪裡入手呢!看京房開導漢元帝的方式,可謂明白透徹、情真意切了,然而元帝最終還是沒有醒悟,實在可悲!《詩經》說:“不但當麵教導你,還提著耳朵叮囑你。不但用手攙扶你,還親身示範指點你。”又說:“我教導你時那樣耐心懇切,你聽我說話卻如此輕視。”說的就是漢元帝這樣的人啊!

元帝讓京房舉薦通曉考功課吏法的弟子,打算試用他們。京房推薦說:“中郎任良、姚平,希望能讓他們擔任刺史,試行考功法;我可以留在宮中,負責奏報事務,以防信息堵塞。”石顯、五鹿充宗都忌恨京房,想把他調離京城,就建議讓京房去當郡守試試。於是元帝任命京房為魏郡太守,允許他用考功法治郡。

京房自己請求:“一年期滿後,我希望能乘坐驛站的馬車回京城奏報情況。”元帝答應了他。京房心裡清楚,自己多次發表議論,遭到大臣們反對,又和石顯等人有矛盾,不想遠離皇帝身邊,於是上密奏說:“我離開之後,擔心被掌權的人蒙蔽,落得身死而功業無成的下場,所以希望一年結束時能乘驛站馬車回京奏事,承蒙陛下哀憐,答應了我的請求。辛巳日那天,昏暗的霧氣又籠罩,太陽的顏色被遮蔽,這預示著有位高權重的大臣蒙蔽君主,讓陛下心生疑慮。在己卯日到庚辰日之間,肯定有人想阻止我,讓我不能乘驛站馬車回京奏事。”

京房還沒出發,元帝就命令陽平侯王鳳帶著詔書,讓京房不要乘驛站馬車回京奏事。京房心裡越發恐懼。

秋天,京房走到新豐,通過郵差上密奏說:“我之前在六月時說《遁卦》的預言沒有應驗,按照卦象的說法:‘有道之人剛離開,就會有洪水泛濫成災。’到了七月,果然洪水暴發。我的弟子姚平對我說:‘您可以說懂得道,但不能說相信道。您預言災異,沒有不應驗的。洪水已經來了,您這個有道之人接下來就該因進諫而死,還有什麼可說的!’我說:‘陛下極其仁愛,對我尤其寬厚,即便說了會死,我還是要說。’姚平又說:‘您這隻能算小忠,算不上大忠。以前秦朝趙高掌權時,有個叫正先的人,指責趙高後被殺死,趙高的威風從此樹立起來,所以秦朝的混亂,是正先加速促成的。’如今我能出京擔任郡守,本想努力做出功績,但恐怕還沒做出成績就死了,希望陛下不要讓我成為應驗洪水災異的人,像正先那樣死去,被姚平嘲笑。”京房走到陝縣時,又上密奏說:“我之前建議讓任良試行考功法,我留在朝中。那些反對的人知道這樣對他們不利,我又不容易被蒙蔽,所以說‘試用弟子不如試用老師’。讓我當刺史,我又能回京奏報情況,於是他們又說‘當刺史,恐怕太守不會和您同心,不如讓您當太守’。這就是他們想隔絕我和陛下聯係的手段。陛下沒有違背他們的話,就聽從了建議,這就是昏暗霧氣不散、太陽失去光彩的原因。我離京城越遠,太陽被遮蔽得就越厲害,希望陛下不要覺得召回我有困難,而違背了天意。那些邪說雖然能讓某些人感到安穩,但天氣一定會發生變化,所以人可以被欺騙,天卻不能被欺騙,希望陛下明察!”

京房離開京城一個多月後,最終還是被征召入京,關進了監獄。當初,淮陽憲王的舅舅張博,狡猾投機、品行不端,多次向淮陽憲王索要金錢,想幫淮陽憲王謀求進京朝見皇帝的機會。張博跟著京房學習,還把女兒嫁給了京房。京房每次朝見皇帝回來,就會把和皇帝的談話內容告訴張博。張博就記下京房說的這些私密話語,讓京房替淮陽憲王寫請求入朝的奏章草稿,還把這些都拿給淮陽憲王看,當作憑證。石顯得知此事後,告發京房和張博合謀,誹謗朝廷政治,把過錯歸咎於天子,誤導諸侯王。京房和張博都被下獄,處以死刑,妻子兒女被流放到邊疆。鄭弘因為和京房關係好,被免去官職,成為平民。

禦史中丞陳鹹多次批評石顯,過了一段時間,因為和槐裡令朱雲關係好,泄露了宮中的話,石顯暗中探知後,陳鹹和朱雲都被下獄,受髡刑,被罰做苦役。

石顯的權勢一天比一天大,公卿以下的官員都害怕他,走路時都不敢正常邁步,隻能小心翼翼地跟著前麵人的腳印走。石顯和中書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結成黨羽,那些依附他們的人都得到了顯貴的職位,百姓編歌唱道:“牢梁啊!石顯啊!還有五鹿充宗啊!你們的官印一個接一個,印綬也是那麼華麗啊!”

石顯心裡明白自己獨攬大權,擔心皇帝哪一天聽信身邊人的話來疏遠自己,於是時常表現出忠誠的樣子,獲取皇帝的信任。有一次,石顯奉命到各官府辦事,需要征調物資,他事先向皇帝請示:“我擔心回來晚了,宮門關閉,請求陛下下令讓官吏開門。”皇帝答應了。石顯故意在深夜回來,聲稱是奉了皇帝的命令打開宮門進去的。後來果然有人上書告發“石顯獨斷專行,假傳聖旨打開宮門”,皇帝看了,笑著把奏章拿給石顯看。石顯趁機哭著說:“陛下過分偏愛我,把事情托付給我,所以下麵的人沒有不嫉妒我,想陷害我的,像這樣的事情不止一件,隻有英明的陛下能了解我。我出身低微,實在沒辦法讓所有人滿意,承受天下人的怨恨。我希望辭去掌管中樞機要的職務,去後宮做打掃的差事,這樣就算死了也沒有遺憾。希望陛下憐憫我,恩準我的請求,讓我能活下去。”皇帝認為他說得有道理,很同情他,多次安慰勉勵他,還給他豐厚的賞賜,石顯得到的賞賜和彆人送的賄賂加起來多達一萬萬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初,石顯聽說大家都在議論,說他害死了前將軍蕭望之,擔心天下的學者指責自己,因為諫大夫貢禹精通經術、氣節高尚,於是派人表達心意,和貢禹結交,還向皇帝推薦貢禹,貢禹一路升遷到九卿的位置,石顯對他的禮節十分周到。於是就有人稱讚石顯,認為他並沒有嫉妒、誣陷蕭望之。石顯施展陰謀詭計為自己開脫罪責、獲取皇帝信任,用的都是這類手段。

荀悅評論說:奸臣迷惑君主的程度實在太深了,所以孔子說:“要遠離奸佞之人。”不隻是不任用他們,還要遠遠地隔絕他們,堵塞奸佞產生的源頭,這才是防範的最高境界。孔子說:“政,就是正的意思。”治國的關鍵根本,在於先端正自己。公平正直、誠實守信,是端正自身的主要內容。所以,授予官位前,一定要核實其品德是否真實;安排事務前,一定要核實其能力是否真實;給予賞賜前,一定要核實其功績是否真實;施加刑罰前,一定要核實其罪行是否真實;尊重一個人之前,一定要核實其品行是否真實;相信一個人之前,一定要核實其言論是否真實;使用一件物品前,一定要核實其質量是否真實;處理一件事情前,一定要核實其情況是否真實。這樣,眾多正直的人彙聚在朝廷,各種實事落實在民間,先王的治國之道,就是如此罷了!

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八月癸亥日,光祿勳匡衡升任禦史大夫。閏月丁酉日,太皇太後上官氏去世。這年冬天十一月,齊地和楚地發生地震,降下大暴雪,樹木被折斷,房屋也遭到毀壞。

建昭三年乙酉,公元前36年)

夏天六月甲辰日,扶陽共侯韋玄成去世。秋天七月,匡衡升任丞相,戊辰日,衛尉李延壽被任命為禦史大夫。

這年冬天,西域都護、騎都尉北地人甘延壽,與副校尉山陽人陳湯,在康居合力誅殺匈奴郅支單於。

起初,郅支單於自恃匈奴是大國,又打了勝仗,十分驕橫。他對康居王毫無禮數,一怒之下殺死康居王的女兒、貴族及數百百姓,還把一些人肢解後扔進都賴水中。他強迫百姓修築城池,每天征調五百人,修了兩年才完工。他還派使者向闔蘇、大宛等國索要每年的進貢,這些國家不敢不給。漢朝先後派三批使者到康居,索要穀吉等人的屍體,郅支單於卻刁難、侮辱漢朝使者,拒不接受漢朝詔令。他還通過西域都護上書,說“生活困苦,希望歸附強大的漢朝,送兒子入朝侍奉皇帝”,態度傲慢無禮到了極點。

陳湯為人沉著勇敢,深謀遠慮,足智多謀,渴望建立奇功。他和甘延壽商議說:“夷狄懼怕臣服強大的國家,這是天性。西域原本屬於匈奴,如今郅支單於威名遠揚,不斷侵犯烏孫、大宛,還經常為康居出謀劃策,企圖讓這兩國臣服。如果他真的控製了這兩個國家,幾年之內,西域各城郭國家都將陷入危險。而且郅支單於的部下剽悍善戰,多次獲勝。如果放任不管,時間一長,必定成為西域的大患。雖然康居距離遙遠,但蠻夷之地沒有堅固的城池和強勁的弓弩防禦。要是征調屯田的官兵,再驅使烏孫的軍隊,直搗郅支單於的城池,他們想逃沒處逃,守城又難以自保,這樣千載難逢的大功,一個早上就能成就!”甘延壽也覺得有道理,打算上奏朝廷請求批準。陳湯卻說:“朝廷和公卿們商議,這麼重大的決策,一般人難以理解,事情肯定不會獲批。”甘延壽猶豫不決,沒有聽從。

正巧甘延壽久病不起,陳湯便擅自假傳聖旨,征調西域各城郭國家的軍隊,以及車師戊己校尉屯田的官兵。甘延壽得知後,驚得跳起來,想要阻止。陳湯大怒,手按寶劍嗬斥道:“大軍已經集結,你小子想壞了大家的大事嗎!”甘延壽隻好聽從。兩人部署軍隊,漢朝和西域各國的軍隊加起來共有四萬多人。甘延壽、陳湯上奏彈劾自己假傳聖旨的罪狀,同時陳述了軍事行動的情況。當天,他們就帶領軍隊分路進發,兵分六路:其中三路從南道越過蔥嶺,直奔大宛;另外三路由甘延壽親自率領,從溫宿國出發,經北道進入赤穀,穿過烏孫,進入康居境內,抵達闐池西邊。

此時,康居副王抱闐率領數千騎兵侵犯赤穀城東部,殺害、擄掠大昆彌的一千多人,搶走大量牲畜,在後麵追上了漢軍,還搶劫了漢軍的後勤物資。陳湯派西域的軍隊迎擊,殺死四百六十人,救回被擄掠的四百七十人,交還給大昆彌,繳獲的馬、牛、羊則充當軍糧,還抓獲了抱闐的貴族伊奴毒。進入康居東部邊境後,陳湯下令軍隊不得搶掠。他暗中召見康居的貴族屠墨,向他展示漢朝的威嚴和信譽,和他飲酒結盟後才放他離開。大軍繼續前進,在距離郅支單於城大約六十裡的地方安營紮寨。後來又抓獲康居貴族貝色子的兒子開牟,讓他做向導。貝色子是屠墨母親的弟弟,他們都怨恨郅支單於,因此漢軍詳細了解到了郅支單於的情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天,軍隊繼續前進,在距離城池三十裡的地方停下紮營。郅支單於派使者來問:“漢軍為什麼到這裡?”漢軍回應:“單於上書說‘生活困苦,希望歸附強大的漢朝,親自入朝拜見天子’,天子憐憫單於放棄大國,屈居康居,所以派都護將軍來迎接單於的妻子兒女。我們擔心驚動單於身邊的人,所以沒敢到城下。”雙方使者多次往來溝通,甘延壽、陳湯趁機責備道:“我們為單於遠道而來,到現在卻沒有一個有名的王或貴族來見將軍接受指令,為什麼單於如此忽視大事,不懂待客之道呢?我們軍隊遠道而來,人馬疲憊不堪,糧草也快用完了,恐怕難以返回,希望單於和大臣們仔細考慮對策。”

第二天,漢軍前進到郅支城的都賴水邊,在離城三裡處紮營布陣。遠遠望見單於城上插著五彩的旗幟,數百人披著鎧甲登上城牆防守;又有一百多騎兵在城下往來馳騁,一百多名步兵在城門兩側擺出魚鱗陣,演練戰術。城上的人還向漢軍挑釁:“有種的過來決戰!”一百多騎兵衝向漢軍營壘,漢軍營地立即張開弓弩,拉滿弓弦對準他們,騎兵隻好退了回去。漢軍派部分官兵射擊城門的騎兵和步兵,這些人紛紛退回城中。

甘延壽、陳湯下令:“聽到鼓聲,都逼近城下,從四麵包圍城池,各自守住自己的位置,挖壕溝,堵塞城門,盾牌兵在前,戟兵和弩兵在後,仰射城樓上的人。”城樓上的敵人紛紛逃下。土城外還有一層木城,木城中的敵人向外射箭,殺傷了不少漢軍。漢軍就用柴草焚燒木城。夜裡,數百騎兵想出城突圍,漢軍在外麵迎擊,將他們全部殺死。

一開始,單於聽說漢軍來了,想逃走,但又懷疑康居怨恨自己,會作為漢軍的內應,再加上聽說烏孫等國的軍隊都出動了,覺得無處可去。他已經出城,又返回來說:“不如堅守。漢軍遠道而來,不可能長期攻打。”於是單於披上鎧甲登上城樓,他的多位閼氏、夫人等幾十人,都用弓箭射擊城外的漢軍。漢軍射中單於的鼻子,單於的夫人也死了不少,單於隻好下城。


最新小说: 末世重生:開局直播斬女神 無情劍尊:斬儘天下負我者 寒日紀元 我在灰燼紀元求生 末世之熱血燼途 基金會那些故事 穿越廢土我是老天爺親閨女 輔助科比三連冠後,我接棒湖人 10滴血戰神 破案:我的共情能力能摸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