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
?正月:楚王劉囂入朝。
?二月乙亥:因劉囂素來品行純良,特加恩寵,封其子劉勳為廣戚侯。
?丙戌:犍為郡發生地震,山體崩塌堵塞江水,導致江水逆流。
?八月乙卯晦:發生日食。
?朝廷整理典籍:皇帝因宮中藏書多有散佚,派謁者陳農赴天下搜求遺書,命光祿大夫劉向校勘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勘兵書,太史令尹鹹校勘數術書籍,侍醫李柱國校勘醫學方技。每校完一書,劉向便分條列出篇目,撮述大意,記錄成書上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向著書論政:劉向見王氏外戚權勢過盛,而皇帝正研習《詩》《書》古文,便借《尚書·洪範》,彙集上古至秦漢的祥瑞災異記載,推究史事,附會禍福,著其占驗,分類編纂為十一篇,名曰《洪範五行傳論》,上奏皇帝。天子心知劉向此舉為警示王氏兄弟,但終究未能削弱王氏權勢。
?黃河再決口:黃河在平原郡再次決口,水流入濟南、千乘,災害程度為建始年間的一半。朝廷再次派王延世與丞相史楊焉、將作大匠許商、諫大夫乘馬延年共同治理,經六個月完工。再次賞賜王延世黃金百斤,參與治河的士卒若未領取正常工錢,免除其六個月的徭役。
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
?正月:匈奴單於入朝。
?大赦天下:赦免所有囚徒。
?三月癸醜朔:發生日食。
?丞相王商被彈劾:琅邪太守楊肜與王鳳為姻親,其郡遇災害,丞相王商查問此事。王鳳為楊肜說情,商不聽,竟上奏請求罷免肜,奏書卻被皇帝擱置。王鳳因此怨恨王商,暗中搜羅其短處,指使頻陽人耿定上書,稱“王商與父親的婢妾私通;妹妹行為淫亂,奴仆殺死其情夫,疑為王商指使”。天子認為此乃曖昧小事,不足以重傷大臣。王鳳卻堅持追究,將此事交司隸查辦。太中大夫蜀郡人張匡素善逢迎,又上書極力詆毀王商。有關部門奏請將王商下獄。皇帝素重王商,知張匡言語多陰險,批示“勿治”。王鳳仍堅持彈劾。
?四月壬寅:皇帝下詔收回王商丞相印綬。商被免相三日後發病,吐血而亡,諡號“戾侯”。其子弟親屬擔任駙馬都尉、侍中、中常侍等近侍之職者,皆被調出補任外官,不得留任宿衛。有關部門奏請廢除其封國食邑,皇帝下詔命長子王安繼承樂昌侯爵位。
?張禹拜相:皇帝為太子時,曾從蓮勺人張禹學習《論語》,即位後賜禹關內侯爵位,任諸吏、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給事中,領尚書事。張禹與王鳳共掌尚書,內心不安,多次稱病請辭,想避讓王鳳,皇帝不許,反而愈加厚待。六月丙戌,任命張禹為丞相,封安昌侯。
?庚戌:楚孝王劉囂薨逝。
當初漢武帝打通西域,罽賓今克什米爾一帶)自恃地處偏遠,漢朝軍隊無法到達,唯獨不肯臣服,多次劫殺漢使。後來漢使文忠與容屈王子陰末赴合謀攻殺罽賓王,漢朝扶持陰末赴為新王。
漢元帝時,軍候趙德出使罽賓,與陰末赴發生衝突。陰末赴囚禁趙德,斬殺副使以下七十餘人,卻派使者上書謝罪。元帝因罽賓遠在天邊,不予追究,將其使者安置在縣度今喀喇昆侖山口一帶),斷絕往來。
成帝即位後,罽賓再次派使者獻物謝罪,漢朝想派使者護送其使團回國。杜欽勸王鳳說:
“從前陰末赴本是漢朝所立,最終卻背叛朝廷。最大的恩德是扶立國君、撫育百姓,最大的罪惡是囚禁殺害使者。罽賓之所以不報恩、不懼懲罰,是自恃偏遠,料定漢軍無法抵達。有求於漢時言辭謙卑,無求時便驕橫怠慢,終究難以懷柔收服。
漢朝厚待蠻夷、滿足其需求,本是為了讓接壤部族不為寇患。但縣度天險非罽賓所能跨越,即便它歸附,也不足以安定西域;即便不依附,也無法威脅西域城郭諸國。此前它公然背逆,惡行傳遍西域,所以漢朝與之斷交。如今它‘悔過’來朝,派來的卻非王室親屬或貴族,不過是行商賤民,借‘奉獻’之名行貿易之實。若派使者護送他們至縣度,恐怕會被欺騙。
護送使者的本意是防範寇害,但從皮山今新疆皮山)向南,需經過四五個不屬漢朝的國家。沿途即便有百餘名士兵分班警戒、敲擊刁鬥自衛,仍時常遭劫掠。人畜需靠各國供給糧食,若遇貧弱小國無法提供,或狡黠之國故意刁難,漢使即便手持天子符節,也會困在山穀中挨餓受凍,一旦斷糧十餘日,人畜就會暴斃荒野。
沿途還要翻越‘大頭痛’‘小頭痛’山,走過‘赤土’‘身熱’坡,人會發熱、麵色慘白、頭痛嘔吐,連牲畜也難以幸免。更有‘三池盤’等地的石阪道,窄處僅一尺六七寸,長三十裡,下臨深不可測的懸崖,行人需騎馬牽繩、相互攙扶,跋涉兩千餘裡才到縣度。牲畜墜落則粉身碎骨,人若失足則無人收殮,艱險程度難以言表。
聖王劃分九州、製定五服,旨在強盛中原,而非貪圖遠方。如今派使者奉天子之命護送蠻夷商人,讓將士跋涉危途,損耗國力侍奉無用之地,絕非長久之計。既然使者已接受使命,可送至皮山即返回。”
王鳳上奏後,成帝采納了杜欽的建議。罽賓其實貪圖漢朝賞賜與貿易利益,其使者每數年才來一次。
陽朔元年公元前24年)
?二月丁未晦:發生日食。
?三月:大赦天下囚徒。
?冬:京兆尹王章下獄處死,引發朝政大地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將軍王鳳獨攬大權,成帝謙讓無權。有人推薦光祿大夫劉向之子劉歆,成帝召見後對其才學十分欣賞,欲任命為中常侍,卻因王鳳反對而作罷。王氏子弟占據朝廷要職,布滿朝堂。杜欽提醒王鳳應如周公般謙遜戒懼,收斂穰侯魏冉)之威,克製武安侯田蚡)之欲,以防被“範雎”式的人物離間,王鳳不聽。
因成帝無子且身體多病,定陶共王成帝異母弟)入朝後,太後與成帝厚待之,留其居京侍奉。王鳳擔心共王威脅自身權勢,借日食稱“陰盛之象”,迫使成帝遣共王歸國。成帝雖不舍,仍無奈應允。
京兆尹王章素以剛直敢言著稱,雖由王鳳舉薦,卻不滿其專權,上奏稱“日食之禍皆因王鳳蔽主”。成帝召見詢問,王章直言:
1.駁斥日食歸咎定陶王:迎共王入京是為宗廟社稷考慮,本應得祥瑞,災異實為權臣專政所致。
2.揭露王鳳三大罪:
?誣陷前丞相王商成帝表親,因守正被王鳳以閨門小事罷黜,憂憤而死);
?明知妾弟張美人已嫁過人,仍謊稱“宜子”送入後宮,違反禮製;
?借天象排擠定陶王,企圖孤立皇帝、專擅朝政。
3.建議:罷免王鳳,選拔忠賢代之,並推薦信都王舅、琅邪太守馮野王。
成帝深感觸動,命王章推薦輔政之人。王章奏薦馮野王,暗示欲以其取代王鳳。不料太後從弟子侍中王音偷聽到對話,密報王鳳。王鳳驚恐,在杜欽建議下稱病辭官,上疏言辭哀切。太後聞訊痛哭不食,成帝自幼依賴王鳳,不忍罷黜,遂優詔挽留,強令其繼續執政。
成帝命尚書彈劾王章“私薦外戚、詆毀後宮、比天子於夷狄”,將其下獄。廷尉羅織“大逆”罪名,稱其“欲絕皇嗣、背叛天子、私通定陶王”,王章最終死於獄中,妻子流放合浦今廣西合浦)。此後公卿見王鳳皆側目而視。
馮野王因被牽連而惶恐稱病,三個月後獲批“賜告”休假)回鄉就醫。王鳳指使禦史中丞彈劾其“持虎符出界、奉詔不敬”,杜欽勸諫稱“法無禁止二千石病休離郡的規定,應疑罪從無”,王鳳不聽,仍免其官。
百姓多為含冤的王章鳴不平,杜欽為挽回影響,勸王鳳借王章案廣開言路,允許吏民直言極諫,以顯示皇帝“不因言獲罪”的寬明。王鳳采納此策,暫時緩和了輿論壓力。
這一年,陳留太守薛宣調任左馮翊。薛宣在各地做官時,政績都很不錯,名聲響亮。他的兒子薛惠擔任彭城令,薛宣有一次路過彭城,心裡清楚兒子能力有限,卻沒有詢問他任何政務方麵的事。有人問薛宣:“你為什麼不教教薛惠做官的本事呢?”薛宣笑著回答:“做官隻要把法令當作老師,有不懂的問問就知道了。至於有沒有能力做好官,那是個人天賦,這可不是能學來的!”大家聽了,都覺得薛宣說得在理,這話也越傳越廣。
陽朔二年公元前23年),三月,朝廷大赦天下,很多犯人都得到了赦免。
禦史大夫張忠去世了。到了夏天四月丁卯日,皇帝任命侍中、太仆王音為禦史大夫。這下,王氏家族的勢力更厲害了,各個郡國的太守、國相和刺史,大多都是王氏的人。王鳳的五個兄弟人稱“五侯”)生活奢靡,各地的人爭著給他們送珍寶。不過,他們也很擅長交際,喜歡結交有才能的人,常常花錢養門客,還互相攀比誰更慷慨。他們家裡每天都擠滿了賓客,這些賓客也都在外麵為他們宣揚名聲。
劉向對陳湯說:“現在天災異象這麼多,可外戚王氏的勢力卻一天比一天大,照這樣下去,劉家的江山肯定危險。我幸運地身為皇族遠親,幾代人都受漢朝的大恩,作為皇族的老臣,我還侍奉過三位皇帝。皇上看我是先帝的老臣,每次召見我都很客氣。這種時候我再不說真話,還有誰會說呢?”於是,劉向寫了一封密奏,極力勸誡皇帝:
“皇上都想讓國家安穩,可常常陷入危機;都想讓江山永存,可往往走向滅亡,這都是因為沒掌握駕馭大臣的方法。大臣一旦把持了權力,沒有不帶來危害的。《尚書》說過,大臣要是作威作福,會害了家族,也會讓國家遭殃。孔子也說過,當國家的財富和權力都不在國君手裡,而是落到大夫手中,這就是國家危亡的征兆。
“現在王氏一家,坐高級馬車朱輪華轂,代表高官)的就有23人,朝廷裡到處都是他們家穿著高級官服青、紫、貂、蟬,代表不同等級的官職)的人。大將軍王鳳掌權,五侯驕橫奢侈,濫用權力,為所欲為。他們做著壞事,卻裝作在治理國家;為了私利,卻打著國家的旗號。他們靠著太後東宮指太後)的尊貴地位,借著皇帝舅舅的身份,作威作福。尚書、九卿、州牧、郡守這些重要官員,都出自他們門下,把控著國家要害部門,結黨營私。誰說好話就提拔誰,誰不順從就打擊誰。說客幫他們鼓吹,掌權的替他們說話。他們排擠皇族成員,打壓劉家勢力,要是皇族裡有才能的人,就拚命詆毀,不讓人家當官,還不讓皇族參與朝政,就是怕有人和他們爭權。他們總拿燕王、蓋主謀反的事說給皇上聽,讓皇上起疑心,卻絕口不提呂氏、霍氏亂政的事,生怕牽連到自己。他們內心藏著像管叔、蔡叔那樣叛亂的心思,表麵上卻打著周公輔佐成王的旗號。王氏兄弟手握重權,家族勢力盤根錯節,從古到今,外戚裡像他們這麼囂張的還真沒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事物發展到極致,一定會有異常現象出現,這就是征兆。當年孝昭帝時,泰山上突然出現一塊立著的石頭,上林苑裡枯倒的柳樹又活了過來,後來孝宣帝就即位了。現在王氏在濟南的祖墳裡,梓樹的根在地下生長,樹枝和葉子居然穿出了屋頂,這比當年石頭立、柳樹活的異象還要明顯!
“現在的形勢是,王氏和劉氏不可能同時強大,要是王氏穩如泰山,劉氏就危險得像堆起來的雞蛋,一推就倒。陛下作為劉家子孫,守護祖宗宗廟,要是把江山拱手讓給外戚,自己淪為平民,就算不為自己著想,也得為祖宗的基業考慮啊!太後雖然是王氏的女兒,但嫁入劉家就是劉家人,王氏專權,對太後也不是好事。當年孝宣帝沒給舅舅平昌侯實權,才保全了他。明智的人,能在福氣還沒影的時候就培養它,在災禍還沒發生時就消除隱患。陛下應該下一道明白的詔書,親近皇族成員,讓他們得到信任,疏遠王氏外戚,彆給他們權力,讓他們都回家去。這樣既效仿了先帝的做法,也能讓外戚平平安安,保全他們的家族,這才是太後真正希望看到的。隻有這樣,王氏能一直保住榮華富貴,劉氏能穩穩守住江山,兩姓和睦,子孫後代才能長久太平。要是不這麼做,當年田氏取代薑氏掌控齊國的事,可能就會在漢朝重演,國家遲早會大亂,這後果太明顯了,希望陛下好好想想!”
皇帝看了奏疏,把劉向召進宮,聽他說完,也很感慨,但隻是說:“你先回去吧,我再考慮考慮。”可到最後,皇帝還是沒有采納劉向的建議。
這年秋天,函穀關以東地區發生了大水災。八月甲申日,定陶共王劉康去世。也是在這一年,信都王劉興被改封為中山王。
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