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
春天正月,天空中出現了彗星,劃過牽牛星區域。
當時,丁氏和傅氏家族的人驕橫奢侈,他們都看不慣傅喜為人恭敬節儉。而且傅太後想給自己加上尊貴的稱號,和漢成帝的母親享有同等尊榮。傅喜和孔光、師丹都堅決反對這件事。漢哀帝既不想違背大臣們的正確意見,又被傅太後施加壓力,一直猶豫不決,拖了好幾年。傅太後非常生氣,漢哀帝沒辦法,隻好先免去師丹的官職,想以此讓傅喜改變態度。但傅喜始終不肯妥協。朱博和孔鄉侯傅晏勾結在一起,共同謀劃讓傅太後獲得尊號的事,他們多次私下覲見皇帝,呈上奏章,詆毀傅喜和孔光。丁醜日,漢哀帝下詔書免去傅喜的官職,讓他以侯爵身份回家。
禦史大夫這個官職被廢除後,很多人議論說,古今製度不同,漢朝從天子稱號到小官吏名稱,都和古代不一樣,隻改三公的官職,職責難以劃分清楚,對治理國家沒什麼好處。於是朱博上奏說:“以前的規矩是,選拔郡國裡政績優秀的太守、國相升任中二千石的官職,再從中二千石官員裡選任禦史大夫,在禦史大夫任上表現好的就升為丞相,這樣官職高低有序,才能顯示對皇帝的尊崇,重視丞相的地位。現在有的中二千石官員沒做過禦史大夫就直接當丞相,權力太輕,不利於國家政務。我覺得大司空這個官職可以取消,重新設置禦史大夫,恢複以前的製度。我願意儘力當好禦史大夫,做百官的表率!”漢哀帝同意了。這年夏天四月戊午日,重新任命朱博為禦史大夫。又讓丁太後的哥哥陽安侯丁明擔任大司馬、衛將軍,並設置屬官;大司馬的稱號也恢複到以前的樣子。
傅太後還親自下詔給丞相和禦史大夫說:“高武侯傅喜討好下屬,欺騙皇帝,和以前的大司空師丹一起背叛朝廷,違抗命令,敗壞宗族,不應該再參加朝會,讓他回封國去吧。”
丞相孔光,在漢哀帝還是太子時,就因討論皇位繼承人的問題,和漢哀帝有了矛盾,後來又多次違背傅太後的意思。因此,在朝為官的傅氏族人就和朱博互相配合,一起詆毀孔光。乙亥日,漢哀帝下詔書免去孔光的官職,讓他成為平民。任命禦史大夫朱博為丞相,封他為陽鄉侯;讓少府趙玄擔任禦史大夫。在殿堂上舉行任命儀式時,突然響起像鐘鳴一樣的巨大聲音,在殿中值班和站在台階下的官吏都聽到了。漢哀帝就這件事詢問黃門侍郎、蜀郡人揚雄和李尋。李尋回答說:“這就是《洪範》裡說的‘鼓妖’現象。按照過去的解釋,這是說皇帝聽不進正確意見,被人迷惑,讓徒有虛名的人得到晉升,就會出現有聲音沒形體,不知道聲音從哪裡來的情況。相關記載說:‘這種現象如果發生在一年、一月、一日的中間時段,執政大臣就會受到影響。’現在是四月,時間在辰時和巳時之間,正好符合‘中’的說法。執政大臣,就是指丞相和禦史大夫這樣的官員。應該罷免丞相和禦史大夫,來順應上天的警示。就算現在不罷免,不出一年,他們自己也會遭遇災禍。”揚雄也認為:“‘鼓妖’現象,是皇帝聽政失誤的象征。朱博這個人性格強硬,很有心機和謀略,適合做將軍,不適合當丞相,恐怕會招來大禍。”但漢哀帝沒有聽從他們的建議。
朱博當上丞相後,漢哀帝就采納了他的建議,下詔書說:“定陶共皇這個稱號,不應該再用‘定陶’。尊共皇太後為帝太太後,住在永信宮;尊共皇後為帝太後,住在中安宮;在京城為共皇修建陵寢和宗廟,規格比照漢宣帝父親悼皇考的標準。”這樣一來,四位太後各自設置少府、太仆等官職,官員的俸祿都是中二千石。傅太後得到尊號後,更加驕橫,跟太皇太後說話時,甚至叫她“老太婆”。當時丁氏和傅氏在一兩年內迅速得勢,家族裡有很多人做了公卿、列侯。不過漢哀帝沒有給他們太大的實際權力,不像漢成帝在位時王氏家族那麼有權勢。
丞相朱博和禦史大夫趙玄上奏說:“之前高昌侯董宏最先提出給傅太後上尊號的建議,卻被關內侯師丹彈劾,最後被罷官成為平民。當時國家還在為漢成帝服喪,把政務委托給師丹處理,師丹不認真思考尊崇尊號的重要意義,反而亂說一通,貶低尊號,損害孝道,沒有比這更不忠的行為了!陛下仁愛聖明,明確確定了尊號,董宏因為忠孝重新被封為高昌侯;師丹的惡行非常明顯,雖然他受到赦免,但不應該再擁有爵位和封邑,請陛下把他罷免為平民。”漢哀帝批準了這個奏請。他們又上奏說:“新都侯王莽以前擔任大司馬的時候,不懂得尊崇尊號的重要性,貶低尊號,損害孝道,應當公開處死。幸好他受到赦免,但也不應該再擁有爵位和封邑,請陛下把他罷免為平民。”漢哀帝說:“因為王莽和太皇太後有親屬關係,就不罷免他了,讓他回封國去吧。”還有平阿侯王仁因為窩藏趙昭儀的親屬,也都被打發回封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很多人覺得王氏家族受了冤枉。諫大夫楊宣給皇帝上密奏說:“孝成皇帝非常重視宗廟傳承,稱讚陛下品德高尚,認為陛下能承接天命,他的決策深遠,對陛下的恩德深厚。想想先帝的心意,難道不是想讓陛下繼承皇位,好好侍奉太皇太後嗎?太皇太後已經七十歲了,多次經曆悲傷的事,還下令王氏親屬退避,給丁氏、傅氏讓路,連路人看到都感動得流淚,陛下難道不應該有所觸動嗎?陛下有時候登高遠望,難道麵對漢成帝的延陵,心裡不會感到愧疚嗎!”漢哀帝被這番話深深打動,重新封成都侯王商的次子王邑為成都侯。
朱博又上奏說:“漢朝過去的慣例是設置部刺史,他們官職低但獎賞豐厚,所以大家都積極辦事、樂於進取。之前廢除刺史,改設州牧,州牧的俸祿是真二千石,地位僅次於九卿;九卿有空缺,就從政績好的州牧裡選拔;但能力一般的州牧就隻是勉強守住職責而已。這樣下去,恐怕工作成效越來越差,違法亂紀的事情也管不住。我請求廢除州牧,重新設置刺史,恢複原來的製度。”漢哀帝同意了。六月庚申日,帝太後丁氏去世,漢哀帝下詔讓她歸葬在定陶共皇的陵園,征調陳留、濟陰等附近郡國五萬人,負責挖掘墓穴和填土。
當初漢成帝在位的時候,齊地有個叫甘忠可的人偽造了《天官曆》《包元太平經》十二卷,說漢朝到了重大變革時期,應當重新接受天命,並把這些教給渤海人夏賀良等人。中壘校尉劉向彈劾甘忠可借助鬼神欺騙皇帝、迷惑眾人;甘忠可被關進監獄,認罪後,還沒判決就病死了。但夏賀良等人繼續私下傳播這些內容。漢哀帝即位後,司隸校尉解光、騎都尉李尋向皇帝推薦夏賀良等人,他們都在黃門等待皇帝召見。夏賀良多次被召見,他對漢哀帝說:“漢朝國運中途衰落,應當重新接受天命。漢成帝沒有順應天命,所以才沒有子嗣。現在陛下長期生病,災異現象頻繁出現,這是上天在發出警告。應該趕緊更改年號和帝號,這樣才能延長壽命,生下皇子,災異也會消失。如果得到天命卻不施行,災禍就會不斷,洪水會泛濫,大火會燃起,百姓將遭受災難。”漢哀帝長期生病,希望這樣做能有效果,就聽從了夏賀良等人的建議,下詔大赦天下,把建平二年改為太初元年,自己稱為“陳聖劉太平皇帝”,還把計時的漏刻改為一百二十度。
這年秋天七月,把渭城西北原上永陵亭一帶作為漢哀帝的陵墓所在地,不遷徙郡國的百姓到那裡。
漢哀帝更改年號一個多月後,病情還是老樣子。夏賀良等人又想胡亂更改政策,大臣們紛紛反對。夏賀良等人上奏說:“大臣們都不懂天命,應該罷免丞相和禦史大夫,讓解光、李尋輔佐朝政。”漢哀帝覺得他們說的話沒有應驗,八月下詔說:“待詔夏賀良等人建議更改年號、帝號,增加漏刻度數,說這樣能讓國家長治久安。我對這些說法不夠堅定,錯誤地聽從了他們的話,希望能給百姓帶來福氣,結果什麼好的應驗都沒有。有了過錯卻不改正,那才是真正的過錯!六月甲子日發布的詔書,除了赦令以外,其他內容全部廢除。夏賀良等人違反正道、迷惑眾人,他們的奸詐行為必須徹查到底。”於是把夏賀良等人都關進監獄,處死了。李尋和解光被免去死罪,減罪一等,流放到敦煌郡。
因為一直生病,漢哀帝把以前廢除的所有神靈祠廟共七百多所全部恢複,一年裡祭祀的次數達到三萬七千次。
傅太後一直對傅喜懷恨在心,她讓孔鄉侯傅晏暗示丞相朱博,讓他上奏請求免去傅喜的侯爵。朱博和禦史大夫趙玄商量這件事,趙玄說:“傅喜的事之前已經有了結論,現在再這麼做,恐怕不合適吧?”朱博卻回答:“我已經答應孔鄉侯了。普通人之間相互約定,尚且能為對方拚死效力,何況是為了皇上呢!我朱博唯有以死相報!”趙玄聽了,隻好同意。朱博擔心單獨彈劾傅喜太過明顯,剛好之前大司空汜鄉侯何武也因為犯錯被免職遣回封國,情況和傅喜類似,於是就一並上奏說:“傅喜、何武之前在位時,對治理國家沒什麼貢獻,現在雖然已經被免職,但他們所受的爵位和封土,並不應該擁有,請求將他們都貶為平民。”
漢哀帝知道傅太後向來怨恨傅喜,懷疑朱博和趙玄是受太後指使,就立刻召趙玄到尚書台詢問情況,趙玄承認了實情。漢哀帝下詔,讓左將軍彭宣和朝中大臣共同審問。彭宣等人上奏彈劾說:“朱博、趙玄、傅晏的行為都違背道義,對皇上不恭敬,請求將他們召到廷尉的監獄中治罪。”最終,漢哀帝將趙玄的死罪減三等;削去傅晏四分之一的食邑戶數;派謁者拿著符節召丞相朱博到廷尉處,朱博無奈之下自殺,他的封國也被撤銷。
九月,漢哀帝任命光祿勳平當為禦史大夫;冬天十月甲寅日,又將平當升任為丞相;因為正值冬季,就暫時先賜給他關內侯的爵位。同時,任命京兆尹平陵人王喜為禦史大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漢哀帝想讓丁氏和傅氏家族的人擔任重要的武職。這一年,他下詔書免去左將軍淮陽人彭宣的職務,讓他以關內侯的身份回家,然後任命光祿勳丁望代替彭宣擔任左將軍。
烏孫的卑爰疐侵犯匈奴西部邊境,匈奴單於派兵反擊,殺死卑爰疐數百人,俘虜一千多人,還趕走了大量牲畜。卑爰疐非常害怕,就派兒子趨逯到匈奴當人質,單於接受了。之後,單於把這件事報告給漢朝。漢朝派使者責備單於,要求他送回卑爰疐的兒子。單於隻好聽從詔令,把人質送了回去。
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春天正月,漢哀帝立廣德夷王的弟弟劉廣漢為廣平王。
癸卯日,帝太太後居住的桂宮正殿發生火災。
漢哀帝派使者召見丞相平當,想要封他爵位。但平當病重,沒有應召前往。他的家人勸他說:“難道不能勉強起來接受侯爵之印,為子孫謀點福利嗎?”平當卻回答:“我擔任這麼高的職位,已經因為白拿俸祿、沒儘到職責而感到愧疚了。如果現在勉強起來接受侯爵之印,然後回家臥床而死,那就是罪上加罪。我現在不起來接受,才是真正為子孫著想啊!”於是,他上書請求退休,漢哀帝沒有批準。三月己酉日,平當去世。
天空中在河鼓星附近出現了彗星。
夏天四月丁酉日,王嘉被任命為丞相,河南太守王崇被任命為禦史大夫。王崇是京兆尹王駿的兒子。王嘉看到當時的政策過於嚴苛急切,各郡國的太守、國相頻繁更換,就上書給漢哀帝說:“我聽說聖明的君主成就功業的關鍵在於選拔人才。孔子說:‘人才難得,難道不是這樣嗎?’所以古代繼承王位的諸侯,要選拔像先賢一樣賢能的人。就算不能完全做到賢能,天子也會為他們挑選臣子、任命卿來輔佐。諸侯在自己的封國裡,經過幾代人的積累,受到尊重,這樣士人和百姓才會歸附。這樣一來,教化得以推行,治理的功業也能建立。現在的郡守權力比古代諸侯還大,過去選拔人才時,賢才很難得,所以就提拔那些可用之人,有的甚至是從囚徒中選拔出來的。以前魏尚因事獲罪被囚禁,漢文帝聽了馮唐的話,派使者拿著符節赦免他的罪過,任命他為雲中太守,匈奴都很忌憚他。漢武帝把韓安國從囚徒中提拔出來,任命為梁國內史,使得國家內部得以安定。張敞擔任京兆尹時,犯了罪應當免職,狡猾的官吏知道後故意冒犯他,張敞就把這些官吏抓起來殺了。這些官吏的家人喊冤,使者複查案件,彈劾張敞濫殺無辜,漢文帝要逮捕張敞,但沒有真正執行,後來趕上張敞被免罪;張敞逃亡十幾天後,漢宣帝征召他,任命他為冀州刺史,最終發揮了他的才能。以前的皇帝並非偏愛這三個人,而是看重他們的才能對國家有用。漢文帝時期,有些官吏在一個職位上乾到子孫長大,甚至以官職為姓氏,像倉氏、庫氏就是倉庫官吏的後代;當時俸祿二千石的高級官吏也都安心做官、樂於儘職,這樣上下之間相互信任,沒有敷衍了事的想法。後來情況漸漸發生變化,公卿以下的官員相互督促得越來越緊,而且政策也多次改變,司隸和部刺史檢舉彈劾的都是些細小的過錯,還喜歡揭露彆人的隱私,有些官吏上任幾個月就被調走,官員交接時,路上到處都是人。能力一般的官吏隻求勉強保住職位,能力差的官吏內心惶恐、隻顧自身安危,一心謀求私利的人越來越多。二千石的官員越來越不受重視,官吏和百姓都輕視他們,有的人抓住他們的小過錯,誇大其詞變成大罪,向刺史、司隸報告,或者上書告發。百姓們知道這些官員地位不穩,稍微有點不如意就有反叛之心。之前山陽的逃犯蘇令等人四處作亂,官吏和士兵麵對危難,沒有願意為忠義而死的,這就是因為太守、國相的威嚴和權力早就被削弱了。孝成皇帝對此感到後悔,下詔書說,二千石的官員不再被隨意判定為故意放縱罪犯,還派使者賜給他們黃金,安撫他們。這確實是因為國家遇到緊急情況時,還要依靠二千石的官員來解決問題;隻有二千石的官員受到尊重、地位穩固,才能指揮得動下屬。孝宣皇帝愛惜那些善於治理百姓的官吏,有時有奏章彈劾他們,就把奏章留在宮中,等到大赦時一並解除罪名。按照慣例,尚書很少把奏章下發,因為怕給百姓帶來麻煩,一旦查證、逮捕、審訊,有的人甚至會死在獄中,所以奏章上必須有‘敢告之’這樣的字才會下發。希望陛下在選拔賢才上多用心,記住他們的優點,忘掉他們的過錯,寬容對待臣子,不要對他們求全責備。俸祿二千石的官員、部刺史、三輔地區的縣令中,有才能、能勝任職務的人,難免會有一些過失,應該寬容對待,讓那些願意儘心儘力的人得到鼓勵。這是當前最緊要的事情,對國家有利。之前蘇令造反時,朝廷想派大夫去追查情況,當時卻發現沒有合適的大夫可以派遣,隻好召見眜厔縣令尹逢,任命他為諫大夫派去處理。現在朝中真正有才能的大夫太少了,應該提前培養那些有潛力的人,這樣士人在國家遇到危難時才會不惜犧牲生命去報效。等到事情發生了才匆忙尋找人才,這可不是朝廷應有的做法。”王嘉還趁機推薦了儒者公孫光、滿昌以及有能力的官吏蕭鹹、薛修等人,這些人以前都是俸祿二千石且有好名聲的官員,漢哀帝采納了他的建議並任用了這些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六月,漢哀帝立魯頃王的兒子部鄉侯劉閔為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