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六年公元30年)
正月丙辰日,劉秀把自己的家鄉舂陵鄉改為章陵縣,讓這裡的百姓世世代代不用服徭役,待遇和漢高祖劉邦家鄉豐邑、沛縣一樣。
吳漢等人成功攻下朐縣,斬殺了董憲和龐萌,長江、淮河以及崤山以東地區全部平定。將領們回到京城,劉秀擺下慶功宴,賞賜大家。
劉秀打了這麼多年仗,實在是厭倦了。再加上隗囂把兒子送到洛陽做人質,公孫述又遠在西南邊陲,一時半會兒威脅不大,就對手下將領們說:“先把這兩個人的事放一放吧。”於是讓將領們在洛陽休整,把部分士兵安置在河內,還多次寫信給隗囂和公孫述,跟他們說明歸順和對抗的不同下場。
公孫述多次給劉秀這邊送信,說自己有各種祥瑞征兆,是天命所歸,想迷惑眾人。劉秀給他回信說:“圖讖裡說的公孫,指的是漢宣帝。說取代漢朝的人姓當塗,名高,難道你就是那個當塗高嗎?你還把手掌上的紋路當作祥瑞,王莽那一套有什麼好效仿的!你也不是我認定的亂臣賊子,不過是天下大亂時,大家都想趁機成就一番事業罷了。你年紀不小了,妻兒又弱小,應該早點為將來打算。天下至高無上的皇位,不是靠武力就能爭奪到的,你好好想想吧!”劉秀最後還故意在信上稱他“公孫皇帝”。公孫述收到信,根本沒搭理劉秀。
公孫述的騎都尉、平陵人荊邯勸他說:“漢高祖從行伍中崛起,好幾次被打得丟盔棄甲、身陷困境,但每次失敗後都能重新振作,傷口好了接著再戰。為什麼呢?因為勇往直前爭取成功,總比退縮等待滅亡強!隗囂趕上好時機,占據雍州,兵強馬壯,人心歸附,威名遠揚到崤山以東。可他在更始帝政權混亂、天下動蕩的時候,沒有抓住機會趁勝爭奪天下,反而想效仿周文王,尊崇儒學,結交名士,放下武器,低聲下氣地侍奉漢朝,還以為自己就是周文王再世!現在漢帝沒了關隴地區的後顧之憂,專心向東討伐,已經占據了天下的四分之三;要是再派使者去招撫那些心懷二心的人,讓西州的豪傑都歸附漢朝,就能占據天下的五分之四;要是漢軍攻打天水,隗囂的軍隊肯定崩潰,天水一丟,漢朝就能控製天下的九分之八。陛下您憑借梁州這塊地盤,既要供養皇室,又要供應軍隊,百姓困苦不堪,早晚會像王莽時期那樣,內部出現叛亂!依我看,應該趁著天下人對您還有期望,豪傑還能被招納,趕緊出動國內精兵。讓田戎占據江陵,扼守長江與南方各地交彙的要地,憑借巫山的險峻地勢,修築營壘堅守,再發布檄文號召吳、楚之地響應,長沙以南地區肯定望風而降。派延岑從漢中出兵,平定三輔地區,天水、隴西就會不戰自降。這樣一來,天下震動,說不定能有大收獲。”公孫述拿這番話詢問群臣意見,博士吳柱反對說:“當年周武王伐紂,八百諸侯不約而同支持他,他還按兵不動等待天命。從沒聽說過沒有得力幫手,就貿然出兵千裡之外的。”荊邯反駁道:“現在東邊的劉秀雖然根基不深,但帶著一群臨時拚湊的軍隊,卻能一路攻城略地,戰無不勝。不趕緊趁現在和他一爭高下,反而空談周武王的做法,這不是又要重蹈隗囂的覆轍嗎?”公孫述覺得荊邯說得有道理,打算征調所有北軍將士和從崤山以東招募的客兵,讓延岑、田戎兵分兩路,和漢中的將領們會合。但蜀地的官員和公孫述的弟弟公孫光都認為,不該傾全國之力到千裡之外冒險,把成敗押在一次行動上,極力勸阻,公孫述隻好作罷。延岑、田戎也多次請求帶兵立功,公孫述卻一直心存疑慮,不肯答應,在他手下,隻有公孫氏族人能得到重用。公孫述還廢除銅錢,改用鐵錢,結果貨幣流通不起來,百姓怨聲載道。他處理政務喜歡在小事上較真,跟他當初當清水縣令時一個樣,還總愛更改郡縣的官名。公孫述年輕時做過郎官,熟悉漢朝舊製,出行都仿照漢朝皇帝的儀仗,又是鸞旗,又是旄騎。他還封兩個兒子為王,把犍為、廣漢的好幾個縣作為他們的封邑。有人勸他:“現在勝負還沒定,將士們在外麵吃苦打仗,您卻先封兒子為王,這顯得您沒有大誌向啊!”公孫述根本不聽,從此大臣們對他都有了怨言。
馮異從長安來京城朝見劉秀,劉秀對大臣們說:“這是我起兵時的主簿,幫我披荊斬棘,平定了關中。”朝見結束後,劉秀賞賜給馮異珍寶、錢財和布帛,還下詔書說:“當年在蕪蔞亭給我送來豆粥,在滹沱河給我送來麥飯,這份恩情我一直沒報答。”馮異磕頭謝恩說:“我聽說管仲對齊桓公說:‘希望您不要忘記我用箭射您衣帶鉤的事,我也不會忘記被關在囚車裡的事。’齊國正是因為君臣相互銘記,才得以強大。我也希望陛下不要忘記在河北時的艱難,我也不敢忘記陛下在巾車鄉對我的恩情。”馮異在京城待了十多天,劉秀讓他帶著妻子兒女回關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申屠剛、杜林從隗囂那裡投奔劉秀,劉秀任命他們為侍禦史,又讓鄭興做太中大夫。
三月,公孫述派田戎從江關出兵,想召集他以前的部下,奪取荊州,結果沒能成功。劉秀就給隗囂下詔書,想借道天水去攻打公孫述。隗囂回複說:“白水關地勢險要,棧道也都毀壞斷絕了。公孫述為人嚴酷,上下離心,不如等他罪惡深重,我們再出兵,到時候肯定一呼百應。”劉秀知道隗囂終究不會為自己所用,就開始謀劃討伐他。
四月丙子日,劉秀親自前往長安,拜謁西漢皇帝的陵園,然後派耿弇、蓋延等七位將軍從隴道出發,準備攻打蜀地。出發前,先派中郎將來歙帶著詔書去給隗囂傳達旨意。隗囂卻故意找各種借口拖延,事情一直懸而未決。來歙忍無可忍,質問隗囂:“皇上因為您能明辨是非,懂得興衰之道,才給您寫親筆信推心置腹。您既然表示忠誠,把兒子伯春送到京城做人質,現在卻聽信小人讒言,要做讓家族滅門的蠢事嗎!”說著就想上前刺殺隗囂。隗囂慌忙起身躲進內室,召集士兵要殺來歙,來歙卻不慌不忙,拿著符節上車準備離開。隗囂派牛邯帶兵圍住來歙。隗囂的部將王遵勸說道:“來歙雖然隻是一個人遠道而來,但他是皇上的表哥,殺了他對漢朝沒什麼損失,咱們卻要跟著滅族。當年宋國扣留楚國使者,結果遭遇了百姓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的大禍。小國之間都不能隨意侮辱使者,何況是麵對萬乘之主,再加上伯春還在漢朝當人質呢!”來歙為人重信義,言行一致,每次遊說都有事實依據,西州的士大夫們都很信任他,紛紛為他求情,來歙這才得以脫身,回到洛陽。
五月己未日,劉秀從長安回到洛陽。
隗囂終於起兵造反,派王元占據隴坻,砍伐樹木堵塞道路。劉秀的將領們和隗囂交戰,結果大敗,各自帶兵退下隴山。隗囂的軍隊緊追不舍,馬武挑選精銳騎兵斷後,斬殺幾千敵軍,其他軍隊才得以安全撤回。
六月辛卯日,劉秀下詔書說:“設置官吏,是為了服務百姓。現在百姓曆經戰亂,人口減少,可郡縣裡設置的官職還很多。命令司隸校尉和各州牧如實核查轄區情況,裁減官員,人口少的縣和封國,如果不值得單獨設置長官,就進行合並。”於是,全國合並、撤銷了四百多個縣,官吏數量大幅減少,隻保留了原來的十分之一。
九月丙寅日,出現了日食。執金吾朱浮上奏說:“當年堯、舜治理天下,還要經過三次考核;漢朝建立,也是靠長期積累功績,官員們任職時間都很長,有的一直做到子孫都長大。那時候的官吏,也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處理得儘善儘美,議論的人難道還少嗎?但大家都明白,成就大業不能急於求成,艱難的事業需要日積月累。可最近地方官員頻繁更換,新官舊官交接,在路上奔波勞頓。這些官員任職時間短,還沒來得及做出成績,朝廷就嚴厲督促,他們為了自保,在被檢舉彈劾的壓力下,害怕被人指責,就爭相弄虛作假,追求虛名,這恐怕就是發生日食的原因。生長太快的東西容易夭折,倉促做成的事也容易毀壞。如果毀掉長久的事業,去追求速成的功勞,對陛下沒有好處。希望陛下把目光放長遠,耐心等待,天下百姓就太幸運了!”劉秀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從此更換州牧、太守不像以前那麼頻繁了。
十二月壬辰日,大司空宋弘被免職。
癸巳日,劉秀下詔說:“之前戰事不斷,國家經費不足,所以實行十稅一的政策。現在糧食儲備逐漸充足,下令各郡國恢複舊製,按照三十稅一的標準征收田租。”
劉秀的將領們從隴山敗退下來後,劉秀下令耿弇率軍駐紮在漆縣,馮異駐紮在栒邑,祭遵駐紮在汧縣,吳漢等人則撤回長安屯守。馮異帶領軍隊還沒趕到栒邑,隗囂就趁著勝利的勢頭,派王元、行巡率領兩萬多人從隴山而下,又分派行巡去攻打栒邑。馮異得知消息後,立刻下令部隊疾馳,準備搶先占據栒邑。將領們紛紛勸阻說:“敵人兵力強盛,又正處於連勝的勢頭,我們不能和他們硬拚,不如先找個有利的地方駐紮下來,再慢慢想辦法。”馮異卻堅持道:“敵軍已經到了邊境,憑借著小勝的得意,就想長驅直入。要是讓他們拿下栒邑,三輔地區就會人心動搖。兵法上說,進攻的一方力量往往不足,防守的一方卻能憑借城池占據優勢。我們現在搶先占據城池,以逸待勞,這可不是和敵人正麵爭鋒。”於是,馮異率領軍隊悄悄趕到栒邑,關閉城門,放倒軍旗,停止擊鼓,隱藏行蹤。行巡毫不知情,還急急忙忙地率軍趕來。馮異瞅準時機,突然擂響戰鼓,豎起軍旗,率軍殺出。行巡的軍隊頓時驚慌失措,四處奔逃,馮異乘勝追擊,把他們打得大敗。與此同時,祭遵也在汧縣打敗了王元。這下,北地的眾多豪強首領,如耿定等人,紛紛背叛隗囂,向劉秀投降。劉秀又下詔讓馮異進軍義渠,馮異在義渠擊敗了盧芳的部將賈覽以及匈奴的奧鞬日逐王,北地、上郡、安定等地也都相繼投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竇融再次派弟弟竇友給劉秀上書說:“我有幸身為先皇後裔,家族幾代人都擔任俸祿二千石的官職,我自己又暫任將帥,鎮守一方。之前派劉鈞向陛下坦誠表白心意,自以為已經把心底的想法毫無保留地說了出來,今後也不會有任何隱瞞。可陛下的璽書中,卻大談蜀地公孫述、您劉秀以及隗囂三足鼎立的形勢,還提到任囂教趙佗割據的計謀,我看了之後,內心深感痛苦。我竇融雖然沒什麼見識,但也知道利害關係和順從與叛逆的區彆。我怎麼可能背叛真正的君主,去侍奉奸邪虛偽的人;放棄忠貞的氣節,去做顛覆大局的事;舍棄已經奠定的根基,去追求不切實際的利益呢?這三種選擇,就算問一個普通人,都知道該怎麼取舍,更何況是我呢!我現在派弟弟竇友前往京城,當麵表達我的一片赤誠。”竇友走到高平的時候,正趕上隗囂造反,道路被阻斷,沒辦法前行,於是竇友派司馬席封從小路繞道給劉秀送信。劉秀再次派席封回去,並給竇融、竇友兄弟寫信,對他們的撫慰極為優厚。竇融於是給隗囂寫信勸說道:“將軍您在國家遭遇危難的時候,堅守節操,一心侍奉朝廷。我竇融等人之所以欽佩您的高尚品德,願意追隨您,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可您一時憤怒,就改變初衷,放棄已經取得的成果,去做難以成功的事,多年積累的功業,一下子就毀掉了,難道不可惜嗎!恐怕是您身邊出謀劃策的人貪圖功勞,才導致這樣的結果。如今西州地勢狹窄,兵力和百姓都在流失,這種情況下,更容易輔助他人成就大業,卻很難獨自發展壯大。您要是執迷不悟,不知道回頭,不向南和公孫述聯合,就隻能向北投靠盧芳了。靠著不可靠的交情去對抗強敵,指望遠方的救援而輕視眼前的敵人,我看這樣做沒有什麼好處。自從戰亂爆發以來,城池都變成了廢墟,百姓流離失所,死在荒郊野外。好不容易上天有眼,局勢稍有好轉,可將軍您卻又挑起禍端,這就好比讓久治不愈的病人病情加重,讓孤兒再次陷入顛沛流離,說起來都讓人痛心。普通人都不忍心看到這樣的情況,更何況您這樣以仁義自居的人呢!我聽說,要做到忠誠很容易,但把握好忠誠的分寸卻很難。我太為您擔憂了,這樣苦口婆心勸說,可能會因為這些話而得罪您!”但隗囂根本聽不進去。竇融於是和河西五郡的太守一起整頓兵馬,還上書給劉秀,請求約定討伐隗囂的日期,劉秀對他們的做法十分讚賞。竇融隨即和各位太守帶兵進入金城,攻打隗囂的黨羽先零羌的封何等,大獲全勝。接著,他們沿著黃河進軍,炫耀武力,等待劉秀大軍的到來。可當時劉秀的大軍還沒出動,竇融隻好率軍撤回。劉秀見竇融的忠誠和效力十分明顯,對他更加嘉獎,不僅派人修繕竇融父親的墳墓,還用太牢之禮祭祀,還多次派使者,給竇融送去各地的美味特產。梁統擔心大家心裡還會猶豫不決,就派人刺殺了勸大家割據的張玄,從此與隗囂斷絕往來,河西五郡的官員也都解下隗囂授予的將軍印綬。
在這之前,馬援聽說隗囂想背叛漢朝,就多次寫信責備、勸說他,隗囂收到信後,對馬援更加惱怒。等到隗囂發兵造反,馬援就向劉秀上書說:“我和隗囂原本是好朋友,當初他派我東行去見您,對我說:‘我本來就想歸附漢朝,希望你去看看情況,如果覺得可以,我就一心一意跟著漢朝。’等我回來,向他坦誠彙報,真心希望能引導他走上正路,絕沒有用不正當的手段欺騙他。可隗囂自己心懷不軌,就像盜賊憎恨主人一樣,把怨恨都發泄在我身上。我要是不把這些說出來,陛下就無法知曉實情。我希望能前往陛下所在之處,詳細陳述消滅隗囂的策略。”劉秀於是召見馬援。馬援向劉秀詳細講述了自己的謀劃。劉秀便派馬援率領五千精銳騎兵,在隗囂的將領之間往來遊說,像高峻、任禹這些人,以及羌族的首領,馬援都向他們分析利害禍福,想借此瓦解隗囂的勢力。馬援還寫信給隗囂的部將楊廣,讓他勸勸隗囂:“我看如今天下大局已定,百姓都渴望安定,可隗囂卻頑固地抗拒朝廷,背叛漢朝,成了天下人指責的對象。我常常擔心天下人對他咬牙切齒,想要將他碎屍萬段,所以才寫信給他,表達我的擔憂。沒想到聽說他把過錯都歸到我頭上,還聽信了王遊翁的諂媚邪說,自以為函穀關以西的地方,他能輕易掌控。可從現在的形勢來看,真的是這樣嗎?我最近到河內,順路去看望了隗囂的兒子伯春,見到他的家奴吉從西邊回來。吉說,伯春的小弟仲舒見到他,想問伯春是否平安,卻激動得說不出話,從早到晚痛哭不止,在塵土中傷心地打滾。吉還描述了隗囂家裡悲傷愁苦的樣子,實在是讓人不忍心聽。有仇怨可以指責,但不該毀了彆人全家。我聽了這些,忍不住流下眼淚。我一向知道隗囂孝順慈愛,就算是曾參、閔子騫這樣的大孝子也比不上他。一個對父母孝順的人,難道會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嗎?他怎麼能看著自己的兒子戴著枷鎖,卻還肆意妄為,重蹈當年劉邦父親被項羽威脅要煮了吃肉的覆轍呢?隗囂平日裡總說,他擁兵自重,是為了保全家鄉,保護祖先的墳墓,也是為了厚待手下的士人。可如今,他想要保全的家鄉即將破滅,想要保護的祖墳可能被毀,想要厚待的士人也會離他而去。隗囂曾經當麵折辱公孫述,拒絕接受他封的爵位,現在卻又想和公孫述同流合汙,他難道不覺得羞愧嗎?要是公孫述再要求他送重要的人質過去,他又從哪裡再找兒子去當人質呢?以前公孫述隻想封他為王,他都拒絕了,現在年紀大了,難道還要低聲下氣地和公孫述的手下混在一起,在充滿怨恨的朝廷裡討生活嗎?如今皇上對隗囂一片真心,您應該和牛孺卿等各位德高望重的人一起去勸說他,如果他還是不聽,那咱們真的可以離開他了。我之前查看輿地圖,看到天下共有一百零六個郡國,他怎麼能用小小的兩個州,去對抗其餘的一百零四個郡國呢?您侍奉隗囂,從君臣關係來說,就應該直言進諫;從朋友關係來說,也應該互相切磋。怎麼能明知他不會成功,卻隻是畏縮不前,什麼都不說,跟著他一起滅族呢?現在改變主意,還來得及,再晚可就不好辦了!而且來歙是天下都公認的講信用的人,朝廷也很看重他,他一直惦記著西州,經常為西州說話。我和朝廷商議,朝廷也希望能在這件事上樹立信用,一定不會違背約定。我不能在這裡久留,希望您能儘快回信。”但楊廣一直沒有答複。劉秀的將領們每當遇到疑難問題,就會請馬援來商議,大家都很敬重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隗囂向劉秀上書謝罪說:“我的手下和百姓聽說朝廷大軍突然到來,驚慌失措,為了自保才出兵抵抗,我沒能及時製止。雖然僥幸打了勝仗,但我不敢廢棄做臣子的禮節,所以親自把軍隊追了回來。從前虞舜侍奉父親,父親用大棒打他,他就逃跑;用小棒打,他就甘願挨打。我雖然沒那麼賢能,但也不敢忘記這個道理!如今我的命運掌握在朝廷手中,要賜我死我就死,要對我用刑我就受刑。如果能讓我改過自新,就算是死了,也會感恩戴德。”劉秀的下屬官員認為隗囂言辭傲慢,請求殺掉他的兒子。劉秀不忍心,又派來歙到汧縣,給隗囂送去詔書說:“從前柴將軍說過:‘陛下為人寬厚仁慈,諸侯就算有背叛的行為,但隻要後來歸順,陛下都會恢複他們的爵位封號,不會殺他們。’現在你要是能放下武器,再把弟弟隗恂送到京城,就能保住爵位和俸祿,享受大福!我快四十歲了,在軍隊裡待了十年,早就聽厭了那些虛情假意的話。你要是不願意,就不用回複了。”隗囂知道劉秀已經看穿了他的假意,於是派使者向公孫述稱臣。
匈奴和盧芳不斷侵擾邊境,劉秀派歸德侯劉颯出使匈奴,想恢複往日的友好關係。可匈奴單於態度傲慢無禮,雖然也派使者回訪,但邊境的侵擾依舊沒有停止。
建武七年公元31年)
春天三月,劉秀下令撤銷各郡國的輕車、騎士、材官等軍種,讓這些士兵重新成為普通百姓。
公孫述封隗囂為朔寧王,還不斷派兵和隗囂相互呼應,給他撐腰。
癸亥日,出現了日食。劉秀下詔讓百官上書進言,並且規定上書時不能稱他為“聖”。太中大夫鄭興上書說:“國家要是政治不清明,就會在日月運行上出現異象。關鍵在於順應民心,選賢任能。現在公卿大夫們大多舉薦漁陽太守郭汲,認為他可以勝任大司空一職,可朝廷卻不及時決定。外麵流言紛紛,都說‘朝廷想用功臣擔任大司空’,如果真的任用功臣,那官員的任用就亂了套。希望陛下能委屈自己,聽從大家的意見,成全群臣推舉賢才的美意。近年來,日食大多發生在月末,而且月亮總是提前和太陽重合,這說明月亮運行速度太快。太陽象征君主,月亮象征臣子,君主過於嚴厲急躁,臣子就會感到緊迫,所以月亮運行速度才會加快。如今陛下處理政事英明果決,但群臣卻感到惶恐不安,希望陛下能多考慮用溫和的方式治理國家,重視《洪範》中記載的治國方法。”劉秀一直親自處理政事,有時過於嚴厲急躁,所以鄭興才會在奏疏中提到這些。
建武七年公元31年)
四月壬午日,劉秀宣布大赦天下。
五月戊戌日,他任命之前的將軍李通擔任大司空。
當時,大司農江馮向劉秀提議:“應該讓司隸校尉監督檢查三公。”司空的屬官陳元卻不同意,上書勸阻說:“我聽說,把臣子當作老師的君主能成就帝業,把臣子當作賓客的君主能成就霸業。周武王把薑太公尊為老師,齊桓公稱管仲為仲父,漢高祖對相國禮遇有加,漢文帝給予宰輔大權。但到了王莽篡漢,他趁著漢朝衰落,獨攬大權,還總覺得自己了不起,不信任大臣,奪走三公的權力,削弱宰相的威嚴,鼓勵大家互相揭發,甚至出現仆人告發主人、子弟檢舉父兄的情況。他製定的法律又嚴苛又細密,大臣們做事都畏手畏腳。即便如此,他還是沒能阻止董忠的謀反,最後自己也落得被殺的下場。現在天下還不太平,百姓都在看著朝廷的一舉一動。陛下應該學習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國之道,繼承祖宗的美德,禮賢下士,不應該讓有關部門去監察三公。”劉秀覺得陳元說得在理,就采納了他的建議。
酒泉太守竺曾的弟弟為報仇殺了人,竺曾為了這事,主動辭去了太守的職務。竇融按照劉秀的旨意,任命竺曾為武鋒將軍,同時讓辛肜接替他做酒泉太守。
到了秋天,隗囂帶著三萬步兵和騎兵侵犯安定,一路打到陰盤。馮異率領眾將領抵抗,隗囂又派其他將領從隴山下來,在汧縣攻打祭遵。但隗囂這次沒占到便宜,隻能無功而返。劉秀原本打算親自去征討隗囂,還提前和竇融約定了出兵時間,結果遇上大雨,道路被衝斷,加上隗囂的軍隊已經撤退,隻好作罷。後來,劉秀讓來歙寫信勸降王遵,王遵就來投降了。劉秀封他做太中大夫,還賜給他向義侯的爵位。
冬天的時候,盧芳因為一些事情殺了五原太守李興兄弟。朔方太守田颯、雲中太守喬扈見狀,各自帶著自己管轄的郡向劉秀投降,劉秀讓他們繼續擔任原來的官職。
劉秀特彆相信圖讖。有一次,他和鄭興討論郊祀的事情,說:“我想用圖讖來做決定,你覺得咋樣?”鄭興回答:“我不信圖讖。”劉秀一聽就火了,說:“你不信圖讖,是反對它嗎?”鄭興嚇得趕緊解釋:“我隻是對圖讖沒什麼研究,並不是反對它。”劉秀這才消了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南陽太守杜詩把南陽治理得很好,為百姓興修水利、發展生產、鏟除禍害,老百姓日子過得很舒坦。他還帶領大家整修池塘,開墾農田,家家戶戶都富裕起來。人們把他和以前的好官召信臣相提並論,說“前有召父,後有杜母”,把他們當作父母一樣敬重。
建武八年公元32年)
春天,來歙帶著兩千多人翻山開路,從番須、回中抄小路,突然襲擊略陽,殺掉了隗囂的守將金梁。隗囂得知消息,大吃一驚:“這也太神出鬼沒了!”劉秀聽說拿下了略陽,高興壞了,說:“略陽是隗囂倚仗的重要據點,心腹被端了,收拾他的其他地方就容易多了!”吳漢等將領聽說來歙占據了略陽,都爭著要去支援。但劉秀覺得,隗囂丟了這麼重要的地方,肯定會調集精銳部隊來攻打。如果讓隗囂長時間圍城卻攻不下來,等他的士兵疲憊不堪時,再趁機進攻更好。於是,劉秀把吳漢等人都追了回來。隗囂果然派王元在隴坻防守,行巡把守番須口,王孟堵住雞頭道,牛邯在瓦亭駐軍。隗囂自己則帶著幾萬人包圍了略陽,公孫述也派李育、田弇來幫忙。他們砍樹築堤,用水灌城。來歙和將士們拚死堅守,箭用完了,就拆房子、砍木頭當武器。隗囂使出全力攻打,好幾個月都沒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