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四年公元61年辛酉年)
春天的時候,皇帝打算出門看看城裡的宅邸,還想順便去河內打獵。東平王劉蒼知道後,趕緊上書勸阻。皇帝看了奏章,馬上就回宮了。
秋天九月戊寅日,千乘哀王劉建去世,他沒有兒子,封國就被朝廷收回了。
冬天十月乙卯日,司徒郭丹、司空馮魴被免職,朝廷任命河南尹沛國人範遷為司徒,太仆伏恭為司空。伏恭是伏湛哥哥的兒子。
陵鄉侯梁鬆因為心懷不滿,還寫匿名信誹謗他人,被關進監獄,最後死在獄中。當初,皇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太中大夫鄭興的兒子鄭眾因為精通儒家經典很有名氣。太子和山陽王劉荊就想通過梁鬆,用細絹和布帛做禮物,請鄭眾來輔佐。鄭眾拒絕說:“太子是國家未來的君主,按規矩不能和外界私下交往。漢朝一直有禁令,藩王也不應該私自結交賓客。”梁鬆勸他:“這是長輩的心意,不好拒絕。”鄭眾卻堅持說:“我寧願堅守正道而死,也不願違反禁令犯罪。”最後沒去。等到梁鬆獲罪,他的很多賓客都受到牽連,隻有鄭眾沒被牽連進去。
於闐王廣德率領各國三萬士兵攻打莎車國,他用計騙來莎車王賢,把賢殺了,吞並了莎車國。匈奴得知後,發動其他國家的軍隊包圍了於闐,廣德沒辦法隻好投降。匈奴就立了賢留在匈奴做人質的兒子不居征為莎車王。但沒多久,廣德又把不居征殺了,改立不居征的弟弟齊黎當莎車王。
東平王劉蒼因為是皇帝的至親,還幫忙處理朝政,聲望越來越高,他心裡很不安,前前後後多次上書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皇室子弟就沒有在朝廷公卿位置上任職的。我請求上交驃騎將軍的印綬,回到自己的封國去。”言辭十分懇切,皇帝最後同意他回封國,但沒讓他上交將軍印綬。
永平五年公元62年壬戌年)
春天二月庚戌日,劉蒼辭去官職回到封國。皇帝任命驃騎長史為東平太傅,驃騎掾為中大夫,驃騎令史為王家郎,還額外賞賜了五千萬錢和十萬匹布。
冬天十月,皇帝到鄴城巡視,當月就回宮了。
十一月,北匈奴侵犯五原郡;十二月,又侵犯雲中郡。不過都被南單於帶兵打退了。
這一年,朝廷把住在內地郡縣的邊民送回邊境地區,還給每個人發了兩萬錢的安家費。
安豐戴侯竇融年紀大了,他的子孫卻放縱荒誕,很多人做違法的事。竇融的長子竇穆娶了內黃公主,他假傳陰太後的詔書,讓六安侯劉盱休掉妻子,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劉盱。劉盱前妻的家人上書告發這件事,皇帝非常生氣,把竇穆等人的官職全部罷免,竇氏家族裡擔任郎吏的人,都帶著家屬回到老家,隻把竇融留在京城。竇融不久後就去世了。幾年後,竇穆等人又因為犯法,和兒子竇勳、竇宣一起被關進監獄,最後死在獄中。過了很久,皇帝才下詔讓竇融的夫人和一個小孫子回到洛陽居住。
永平六年公元63年癸亥年)
春天二月,王雒山發現了寶鼎,有人把它獻給朝廷。夏天四月甲子日,皇帝下詔書說:“吉祥的征兆出現,是因為有德行的人。可現在國家治理還有很多問題,怎麼會出現寶鼎呢?《易經》裡說‘鼎象征三公’,難道是公卿大臣們儘職儘責才得到的嗎?賞賜三公每人五十匹帛,九卿和二千石官員減半。先帝曾下詔禁止人們在上書時稱皇帝為‘聖’,但最近奏章裡很多浮誇不實的話。從現在起,如果再有過分誇讚、虛假稱譽的內容,尚書一律扣下不呈報,讓那些愛諂媚的人知道這樣做沒用。”
冬天十月,皇帝到魯地巡視;十二月,又到陽城巡視;壬午日,回到宮中。
這一年,南單於適去世,單於莫的兒子蘇繼位,稱丘除車林鞮單於。但才過幾個月,蘇也死了,單於適的弟弟長繼位,稱湖邪屍逐侯鞮單於。
永平七年公元64年甲子年)
春天正月癸卯日,皇太後陰氏去世。二月庚申日,安葬陰太後,諡號為光烈皇後。
當時北匈奴勢力還很強,多次侵犯邊境,他們派使者來請求和漢朝通商。皇帝希望通過和他們交往,讓他們不再侵擾邊境,就同意了。
朝廷任命東海相宋均為尚書令。當初,宋均擔任九江太守時,五天處理一次政務,精簡了很多屬吏,還關閉了督郵府。這樣一來,下屬各縣都太平無事,百姓安居樂業。九江以前常有老虎傷人,官府經常招募人設置陷阱捕虎,可還是有很多人被老虎傷害。宋均就給下屬各縣發文書說:“長江、淮河一帶有猛獸,就像北方有雞和豬一樣平常。現在老虎成災傷人,錯在那些殘暴的官吏。辛苦地捕捉老虎,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大家要努力鏟除奸邪貪婪的官吏,選拔忠誠善良的人。把捕虎的陷阱都撤掉,取消相關的考核製度。”從那以後,九江就再也沒有老虎傷人的禍患了。皇帝聽說了宋均的名聲,所以讓他擔任重要的尚書令一職。宋均對人說:“國家喜歡那些精通法令條文的官吏和廉潔的官員,覺得這樣就能製止奸邪之事。但那些官吏習慣了欺騙,廉潔的官員也隻是自己清白,對解決百姓流亡、盜賊作亂這些問題沒什麼幫助。我想向皇帝進諫,可現在還不是時候。等以後問題嚴重了,才能說。”還沒等他進諫,就調任司隸校尉了。後來皇帝聽說了他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永平八年公元65年乙醜年)
春天正月己卯日,司徒範遷去世。
三月辛卯日,朝廷任命太尉虞延為司徒,衛尉趙熹代理太尉事務。
越騎司馬鄭眾出使北匈奴,單於想讓鄭眾給他行跪拜禮,鄭眾堅決不低頭。單於就派人圍住他,不給他水和火。鄭眾拔出刀發誓寧死不屈,單於害怕了,這才停止刁難,還另外派使者,跟著鄭眾一起回到京城。當初,大司農耿國曾上書說:“應該設置度遼將軍,駐紮在五原,防止南匈奴有人逃跑。”朝廷沒采納。南匈奴須卜骨都侯等人得知漢朝和北匈奴有使者往來,心裡產生了怨恨,就想背叛漢朝,還偷偷派人去北匈奴,讓北匈奴派兵來接應他們。鄭眾出塞後,察覺到不對勁,派人暗中偵查,果然抓到了須卜骨都侯派去的人。於是鄭眾上書說:“應該再設置一位大將,防止南北匈奴勾結。”從這時候起,朝廷開始設置度遼營,讓中郎將吳棠代理度遼將軍事務,率領黎陽虎牙營的士兵,駐紮在五原郡的曼柏縣。
秋天,十四個郡國發了大水。
冬天十月,北宮修建完成。
丙子日,朝廷招募犯了死罪關在監獄裡的人,讓他們到度遼營效力;有犯罪後逃亡的人,也可以按照不同情況贖罪。楚王劉英拿著黃色細絹和白色細絹,交給封國的國相說:“我作為藩王,犯下了很多過錯。感激朝廷的大恩,送上這些絹帛,希望能用來贖罪。”國相把這件事上報給朝廷。皇帝下詔書回複說:“楚王誦讀黃帝、老子的精妙言論,崇尚佛陀的仁慈教義,齋戒三個月,向神靈發誓,有什麼可懷疑的,會有災禍呢!把絹帛退還給他,讓他用這些東西來資助佛門信徒和僧人準備豐盛的齋飯吧。”當初,皇帝聽說西域有一種神叫佛,就派使者到天竺去尋求佛法,帶回了佛經和僧人。佛經的內容大多以虛無為本,推崇慈悲不殺生。認為人死後,精神不會消失,會重新投胎轉世;人活著時做的好事壞事,都會有報應。所以修行的關鍵是修煉精神,最終成為佛。佛教還用宏大高遠的說法來勸導普通百姓。精通佛法的人,被稱為沙門。從這時起,佛教開始在中國傳播,人們繪製佛像,而王公貴族裡,楚王劉英是最早信奉佛教的。
壬寅日,月末最後一天,發生了日全食
皇帝下詔書,讓各個部門的官員好好履行職責,有話直說,不用忌諱。於是,朝堂上的官員們紛紛呈上密封的奏章,各自指出朝政的問題和得失。皇帝看完奏章後,深刻地反省自己的過錯,還把奏章拿給百官看。他下詔書說:“大家所說的,都是我的過失。百姓有冤屈,我沒能幫他們解決;狡猾的官吏違法亂紀,我也沒能有效製止;還輕易地征調民力來修建宮殿,日常出行不講節製,情緒喜怒無常。回顧曆史上的教訓,我感到十分惶恐,隻擔心自己德行淺薄,時間久了會變得懈怠!”
北匈奴雖然派使者來進貢,但還是不停地在邊境搶劫騷擾,邊境城市白天都得緊閉城門。皇帝打算派使者回訪北匈奴的使者,鄭眾上書勸諫說:“我聽說北匈奴單於想要我們漢朝派使者去,是想離間南匈奴的部眾,穩住西域三十六國的心;還想宣揚和漢朝和親的事,在鄰國麵前炫耀,讓那些想歸附漢朝的西域國家猶豫不決,讓原本向往中原的人斷了念想。我們的使者一到,他們肯定會傲慢無禮。要是再派使者去,匈奴就會覺得自己的計謀得逞,那些原本反對和漢朝交往的大臣也不敢再說話了。這樣一來,南匈奴就會動搖,烏桓也會產生異心。南單於在漢朝待了很久,對我們的情況很了解,萬一他們分裂反叛,很快就會成為邊境的大患。現在幸好有度遼營的軍隊在北方邊境揚威,就算不回訪匈奴,他們也不敢輕易鬨事。”皇帝沒聽進去,還是派鄭眾去了。
鄭眾又上書說:“我上次出使,沒向匈奴單於行跪拜禮,單於一直懷恨在心,還派兵包圍我。現在我又奉命出使,肯定會遭到他們的欺淩羞辱。我實在不忍心拿著大漢的符節,向匈奴人單獨跪拜。要是匈奴真能讓我屈服,那大漢的威嚴就會受損。”皇帝還是不聽。鄭眾沒辦法,隻好出發,在路上連續上書,堅決反對這次出使。皇帝生氣地斥責了鄭眾,把他追回來關進了廷尉府。後來趕上大赦,鄭眾才得以回家。再後來,皇帝見到從匈奴來的人,聽說了鄭眾和單於爭執行禮的情況,又把鄭眾召回來,任命他為軍司馬。
永平九年公元66年丙寅年)
夏天四月甲辰日,皇帝下詔書,讓司隸校尉和各州刺史,每年推薦一名任職三年以上、政績特彆突出的縣長官,和上計吏一起送到京城;同時,也要把那些治理得特彆差的官員上報。
這一年,糧食大豐收。
皇帝賜給皇子劉恭靈壽王的封號,賜給皇子劉黨重熹王的封號,但他們暫時還沒有自己的封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皇帝非常推崇儒學,從皇太子、各位王侯,到大臣和功臣的子孫,沒有不學習儒家經典的。皇帝還在南宮為外戚樊氏、郭氏、陰氏、馬氏的子弟們設立學校,被稱為“四姓小侯”。學校裡安排了教授《五經》的老師,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來教學。就連期門、羽林這些禁衛軍,也都要求精通《孝經》的基本內容。匈奴也派貴族子弟來學習。
廣陵王劉荊又把看相的人找來,問他:“我長得像先帝,先帝三十歲得了天下,我現在也三十歲了,能起兵造反嗎?”看相的人趕緊向官府告發了這件事。劉荊嚇得不行,自己把自己關進了監獄。皇帝念及兄弟之情,沒有深究,隻是下詔不許他再管理官吏百姓,隻讓他享受租稅,還讓國相和中尉嚴密監視保護他。可劉荊還不死心,又找來巫師詛咒皇帝。皇帝派長水校尉樊鯈等人一起審理這個案子。案子審完後,官員們上奏請求處死劉荊。皇帝生氣地說:“你們因為他是我弟弟,就想殺他。要是我的兒子,你們還敢這麼說嗎?”樊鯈回答說:“天下是高皇帝打下的天下,不是陛下一個人的天下。按照《春秋》裡的大義,對君主和父母不能有叛逆之心,有叛逆之心就必須誅殺。我們因為劉荊是您的親弟弟,陛下您又仁慈,所以才敢上奏請示;要是陛下的兒子謀反,我們直接就殺了。”皇帝聽了,歎息著認可了他的話。樊鯈是樊宏的兒子。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丁卯年)
春天二月,廣陵思王劉荊自殺,他的封國被朝廷收回。
夏天四月戊子日,皇帝大赦天下。
閏月甲午日,皇帝到南陽巡視,召集學校的師生演奏高雅的音樂,演奏《鹿鳴》這首曲子時,皇帝親自吹起塤和篪來伴奏,和賓客們一起玩樂。回去的路上,皇帝又去了南頓。冬天十二月甲午日,回到宮中。
當初,陵陽侯丁綿去世,他的兒子丁鴻本應繼承爵位,但丁鴻上書說自己生病了,想把封國讓給弟弟丁盛,朝廷沒有回應。丁綿下葬後,丁鴻就把喪服掛在守喪的小屋前,自己跑了。他的朋友九江人鮑駿在東海遇到了丁鴻,責備他說:“以前伯夷、吳劄,是在亂世中不得已才那樣做,才能實現自己的誌向。但按照《春秋》的道理,不能因為家事耽誤國事。現在你為了兄弟之間的私情,卻斷絕了父親傳下來的基業,這樣做合適嗎?”丁鴻聽了恍然大悟,流著眼淚回到封國,繼承了爵位。鮑駿趁機上書推薦丁鴻,說他精通經學,品行高尚。皇帝就征召丁鴻做了侍中。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戊辰年)
春天正月,東平王劉蒼和其他王爺一起來京城朝見皇帝,一個多月後,準備回封國。皇帝親自送他們,回宮後,心裡空蕩蕩的,十分思念。於是,皇帝派人給東平國的中傅送去親筆詔書,說:“和他們分彆後,我一個人坐著,心裡很不開心。坐車回宮的路上,我扶著車前的橫木,一路歎氣。看著他們離去的方向,心裡滿是思念,實在是讓我難過。讀《采菽》這首詩的時候,更是感慨萬分。之前我問東平王:‘在家裡做什麼最快樂?’他說:‘做善事最快樂。’這話格局很大,真不愧是有大胸懷的人。現在送去十九枚列侯印,凡是王子中五歲以上、能行趨拜之禮的,都讓他們佩戴。”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己巳年)
春天,哀牢王柳貌率領五萬多戶百姓歸附漢朝,朝廷在他們的地盤設立了哀牢、博南兩個縣。為了連通當地,開始修通博南山的道路,還要渡過蘭倉水,修路的人吃儘了苦頭,於是唱道:“漢朝的恩德廣,收服了不服的人;可渡過蘭倉水,都是為了彆人指朝廷和他人,而非自己)。”
早在平帝的時候,黃河和汴渠就決口損壞了,一直沒有修複。建武十年,光武帝想派人去修,浚儀令樂俊上書說,百姓剛經曆戰亂,不適合大興土木,光武帝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後來,汴渠的水向東泛濫,淹沒的區域越來越大,兗州和豫州的百姓怨聲載道,覺得朝廷總是搞彆的工程,不先解決百姓最急需的問題。正好有人推薦樂浪人王景擅長治水,夏天四月,皇帝下令征調幾十萬士兵,派王景和將作謁者王吳一起修築汴渠堤壩,從滎陽一直修到千乘縣的入海口,長達一千多裡。每隔十裡就設置一個水門,讓水流互相調節,從此再也沒有決口漏水的隱患。雖然王景節省了不少費用,但修渠還是花了上百億錢。
秋天七月乙亥日,司空伏恭被免職;乙未日,朝廷任命大司農牟融為司空。
那時候,天下太平,百姓沒有繁重的徭役,年年豐收,家家戶戶都很富足,一石糧食隻賣三十錢,牛羊漫山遍野。
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庚午年)
夏天四月,汴渠修好了,黃河和汴渠的水流分開,恢複了原來的河道。辛巳日,皇帝到滎陽巡視河渠工程,接著渡過黃河,登上太行山,又到了上黨;壬寅日,回到宮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冬天十月壬辰日,月末最後一天,發生了日食。
楚王劉英和一些方士製作了金龜、玉鶴,還在上麵刻了一些吉祥的文字。有個叫燕廣的人告發劉英和漁陽人王平、顏忠等人製作圖讖,圖謀不軌。皇帝下令徹查。有關部門上奏說:“劉英大逆不道,應該處死。”皇帝念及手足之情,不忍心殺他。十一月,皇帝廢除了劉英的王位,把他流放到丹楊郡的涇縣,還賜給他五百戶食邑;劉英的子女被封為侯、主的,食邑照舊;允許劉英的母親許太後不用上交皇後的璽綬,可以繼續住在楚國的宮殿裡。之前,有人私下把劉英謀反的事告訴了司徒虞延,虞延覺得劉英是皇室近親,不相信這些話。等到劉英謀反的事被證實,皇帝下詔書嚴厲斥責了虞延。
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辛未年)
春天三月甲戌日,虞延自殺。朝廷讓太常周澤暫代司徒的職務;沒過多久,周澤又回去做太常了。夏天四月丁巳日,朝廷任命巨鹿太守南陽人邢穆為司徒。
楚王劉英到了丹楊後,選擇自殺。皇帝下令,按照諸侯的禮儀將他安葬在涇縣,並封告發者燕廣為折奸侯。從這開始,朝廷徹查與楚王劉英相關的案件,竟然持續了好幾年。案件牽連甚廣,從京城的皇親國戚、各地諸侯,到州郡的豪傑,再到負責審案的官吏,因阿附楚王而被處死、流放的有上千人,被關在監獄裡等待審理的還有數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