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四十 (公元92年-105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漢紀四十 (公元92年-105年)

漢紀四十 (公元92年-105年)(2 / 2)

九月庚申日,司徒劉方被皇帝下詔書免職,他隨後自殺。甲子日,皇帝追尊梁貴人為皇太後,諡號恭懷,並按喪製為她服喪。冬天十月乙酉日,將梁太後和她的姐姐大貴人改葬在西陵。樊調被提升為羽林左監。皇帝追封並諡號皇太後的父親梁竦為褒親湣侯,派使者迎回他的靈柩,安葬在恭懷皇後陵墓旁,還把梁竦的妻子兒女接回京城。梁竦的兒子梁棠被封為樂平侯,梁棠的弟弟梁雍被封為乘氏侯,梁雍的弟弟梁翟被封為單父侯,他們都被授予特進的職位,得到的賞賜數以萬計,一時之間無比榮耀,梁氏家族從此興盛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清河王劉慶這才敢請求去祭掃生母宋貴人的墳墓,皇帝答應了他的請求,還下詔讓太官一年四季提供祭祀用品。劉慶流著淚說:“我活著的時候沒能侍奉母親,如今死後能奉祭她,心願已足!”他本想修建祠堂,但又擔心會有和恭懷梁太後攀比的嫌疑,所以不敢說出口,常常對著身邊的人哭泣,把這件事當作終身遺憾。後來他上書說外祖母王氏年事已高,希望能到洛陽治病。皇帝於是下詔讓宋氏一家都回到京城,還任命劉慶的舅舅宋衍、宋俊、宋蓋、宋暹等人做了郎官。

十一月癸卯日,光祿勳、河南人呂蓋被任命為司徒。

十二月丙寅日,司空張奮被罷免。壬申日,太仆韓棱被任命為司空。

西域都護定遠侯班超,派屬官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和條支。甘英一路向西,走到西海今波斯灣),這些地方都是前人從未到過的。他詳細了解了當地的風土人情,還帶回了各種珍奇物品的傳說。當甘英走到安息西部邊界,臨近大海準備渡海時,船夫告訴他:“這片海域太遼闊了,順風的時候,往來需要三個月才能渡過;要是遇到逆風,有的人甚至要兩年。所以出海的人,都要帶上三年的糧食。而且在海上容易讓人思鄉,很多人因此死去。”甘英聽後,隻好停止前行。

永元十年公元98年)

夏天五月,京城遭遇大水災。秋天七月己巳日,司空韓棱去世。八月丙子日,太常、泰山人巢堪被任命為司空。冬天十月,五個州都下了大雨,引發水災。

代理征西將軍劉尚、越騎校尉趙世,因為作戰畏縮怯懦被召回,關進監獄後被免職。謁者王信接管劉尚的軍隊,駐紮在枹罕;謁者耿譚接管趙世的軍隊,駐紮在白石。耿譚設置獎賞,吸引了不少羌人部落前來歸附。迷唐害怕了,就請求投降,王信和耿譚於是接受投降,撤回軍隊。十二月,迷唐等人率領部眾到京城進貢。

戊寅日,梁節王劉暢去世。當初,居巢侯劉般去世後,他的兒子劉愷本應繼承爵位,但劉愷聲稱這是父親的遺願,要把爵位讓給弟弟劉憲,然後離家逃走,躲了很長時間。有關部門上奏,請求取消劉愷的封國。漢肅宗讚賞他的仁義之舉,特彆寬容對待,可劉愷還是不肯出來。十多年後,有關部門再次上奏此事,侍中賈逵上書說:“孔子說‘能以禮讓治國,還有什麼困難呢’。有關部門不體諒劉愷樂於行善的心意,卻用常規法律來約束他,這樣恐怕不利於弘揚謙讓的風氣,形成包容的教化。”皇帝采納了賈逵的建議,下詔說:“國家法律鼓勵善行,成全美好的品德,準許劉憲繼承爵位。但這是特殊情況,以後不能以此為例。”隨後征召劉愷,任命他為郎官。

永元十一年公元99年)

南單於師子去世後,單於長的兒子檀繼位,稱為萬氏屍逐鞮單於。

這年夏天四月丙寅日,皇帝大赦天下,很多犯人因此得到了改過自新的機會。

在一次朝會時,皇帝把眾多儒者召集起來,讓中大夫魯丕與侍中賈逵、尚書令黃香等人,就一些學術問題展開辯論。魯丕的觀點和論述很受皇帝認可,朝會結束後,皇帝還特意賞賜了他衣帽。魯丕趁機上書說:“我聽說講解經典,是傳承先師的言論,不是自己隨意發揮,所以在學術討論時不能相互謙讓。一旦謙讓,道理就講不清楚了,就像規矩和權衡不能歪曲一樣。辯論時,提出質疑的人一定要講清依據,回答問題的人要確立自己的觀點,那些華而不實的空話就不要說了。這樣一來,大家不用費太多精力思考,真理卻能更加彰顯。如果學術觀點不同,就讓大家各自闡述師門學說,廣泛探討其中的道理,不要讓普通人因為發表見解而獲罪,以免遺漏那些來自民間的真知灼見。”

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

夏天四月戊辰日,秭歸發生山體崩塌,巨大的山石滾落,給當地帶來不小的災害。

秋天七月辛亥初一,出現了日食現象。

九月戊午日,太尉張酺被免職。丙寅日,朝廷任命大司農張禹為太尉。

燒當羌的首領迷唐之前入朝歸降,此時他剩下的部眾不到兩千人,又餓又困,難以維持生計,便進入金城居住。皇帝下令讓迷唐帶領部眾回到大、小榆穀,但迷唐覺得漢朝在那裡修建了河橋,軍隊能隨時過來,原來的地方不能再住了,還借口說部眾饑餓,不肯遠離。護羌校尉吳祉等人給了迷唐很多金銀布帛,讓他買糧食、牲畜,催促他出塞。可這樣一來,羌人反而更加猜疑、驚恐。這一年,迷唐再次反叛,脅迫湟中的各個胡人部落,搶劫一番後逃離,王信、耿譚、吳祉都因此被召回治罪。

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

秋天八月己亥日,北宮的盛饌門閣發生火災,熊熊大火吞噬了建築,造成不小損失。

迷唐又回到賜支河曲,還帶兵逼近邊塞。護羌校尉周鮪與金城太守侯霸,聯合各郡軍隊以及屬國的羌人、胡人,總共三萬人出兵塞外,抵達允川。侯霸率軍打敗了迷唐,他的部眾四處逃散,有六千多人投降,這些人被分彆安置到漢陽、安定、隴西。從此迷唐勢力衰弱,他遠遠地越過賜支河源頭,去投靠發羌居住。過了很久,迷唐病死,他的兒子前來歸降,此時他們的部落實力大減,隻剩下不滿十戶人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荊州地區雨水泛濫,給百姓生活和農業生產帶來諸多困難。

冬天十一月丙辰日,皇帝下詔說:“幽州、並州、涼州人口本來就少,邊境的徭役又繁重,品行端正的好官吏晉升之路十分狹窄。安撫外族,關鍵在於人才,現在規定邊境各郡,人口十萬以上的,每年推舉一名孝廉;不滿十萬的,兩年推舉一人;五萬以下的,三年推舉一人。”

鮮卑侵犯右北平,接著又進入漁陽,不過被漁陽太守打敗了。

戊辰日,司徒呂蓋因為年老多病,辭去官職回家養老。

巫蠻許聖因為不滿郡裡稅收不均,心中怨恨,於是發動叛亂。辛卯日,他們開始攻打南郡,當地局勢變得緊張起來。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

春天,安定郡歸降的燒何種羌人反叛,但很快被郡裡的軍隊消滅。當時,西海以及大、小榆穀一帶沒有了羌人的侵擾,隃麋相曹鳳上書說:“自從建武年間以來,西羌人作亂,常常是燒當種帶頭。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居住的大、小榆穀土地肥沃,還有西海的漁業、鹽業之利,又有大河作為天然屏障。而且,他們靠近塞內的其他羌人部落,很容易煽動作亂,卻難以被攻打,所以能發展壯大,在各個羌人部落中稱雄,憑借勢力和勇猛,招攬引誘其他羌人、胡人一起鬨事。現在燒當種衰落困頓,同夥和外援都沒了,四處逃亡,遠遠地投靠發羌。我認為應該趁著這個時機,重新設立西海郡縣,鞏固大、小榆穀地區,廣泛開展屯田。這樣既能阻斷羌人、胡人相互勾結的通道,又能杜絕他們作亂的念頭。還能生產糧食充實邊疆,減少物資運輸的勞役,國家就不用擔心西方邊境的問題了。”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修繕原來的西海郡,把金城西部都尉調過去駐守,任命曹鳳為金城西部都尉,駐紮在龍耆。後來又擴大屯田規模,在黃河兩岸排列屯田點,一共有三十四個。這項事業眼看著就要成功了,不巧永初年間羌人再次反叛,屯田的事隻好作罷。

三月戊辰日,皇帝到辟雍舉行宴飲和射箭禮儀,並大赦天下。

夏天四月,朝廷派使者率領一萬多荊州士兵,分幾路去討伐巫蠻許聖等人,把叛軍打得大敗。許聖等人請求投降,朝廷把他們全部遷徙到江夏安置。

陰皇後生性十分善妒,隨著時間推移,皇帝對她的寵愛漸漸減少,她心裡充滿怨恨。陰皇後的外祖母鄧朱經常出入皇宮,有人告發說陰皇後和鄧朱一起搞巫蠱邪術。皇帝派中常侍張慎和尚書陳褒徹查此事,結果認定她們犯了大逆不道之罪。鄧朱的兩個兒子鄧奉、鄧毅,還有陰皇後的弟弟陰輔,都在獄中被拷打致死。六月辛卯日,陰皇後被廢,遷居到桐宮,最終因憂愁過度去世。她的父親、特進陰綱自殺,弟弟陰軼、陰敞以及鄧朱的家屬都被流放到日南郡的比景。

秋天七月壬子日,常山殤王劉側去世,由於他沒有兒子,朝廷立他哥哥防子侯劉章為常山王。

有三個州發生了大水災,洪水淹沒農田、房屋,百姓生活陷入困境。

班超長期在遙遠的西域邊疆任職,年紀大了十分思念故鄉,他上書朝廷請求回去,說:“我不敢奢望能回到酒泉郡,隻希望活著進入玉門關。我特意派兒子班勇跟隨安息國的進貢隊伍進入塞內,趁我還活著,讓班勇能親眼看看中原故土。”然而,朝廷很久都沒有答複。班超的妹妹班昭曹大家)上書說:“蠻夷生性叛逆,喜歡欺辱老人。如今班超年事已高,隨時可能離世,卻一直沒人接替他。這樣下去,恐怕會引發奸邪之人的作亂之心。可是朝中官員都隻顧眼前,沒人願意深謀遠慮。一旦發生突發情況,班超力不從心,對上會損害國家多年來經營西域的功績,對下會浪費忠臣儘心儘力的付出,實在令人痛心!所以班超不遠萬裡表達歸鄉的誠意,訴說自己的急切心情,伸長脖子盼了三年,至今仍未得到朝廷的回應。我聽說古時候,男子十五歲參軍,六十歲退伍,也需要休息,不再承擔重任。所以我冒死為班超求情,希望能讓他在有生之年回到故鄉,再次見到朝廷,這樣國家就不用為遠方的事務擔憂,西域也不會突然出現危機,班超也能蒙受如周文王埋葬枯骨、子方憐憫老者那樣的恩德。”皇帝被她的話打動,於是召回班超。八月,班超回到洛陽,被任命為射聲校尉;九月,班超去世。班超被召回後,戊己校尉任尚接替他擔任西域都護。任尚對班超說:“您在西域三十多年,如今我有幸接替您,責任重大但我思慮淺薄,您一定要給我些建議!”班超說:“我年紀大了,腦子也不好使了。您多次擔任重要職位,哪裡是我能比得上的!如果非要我說,那我就提點愚見:塞外的官吏士兵,本來就不是什麼安分守己的人,很多都是因為犯了罪才被流放到邊疆屯墾;而那些蠻夷如同鳥獸一般,很難好好管理,還容易引發事端。您性格嚴厲急躁,水太清就養不了大魚,治理過於嚴苛就難以讓下屬和睦相處。您應該處事豁達、簡化政務,寬恕小的過錯,隻把握好大事就行了。”班超走後,任尚私下對親近的人說:“我還以為班超會有什麼奇謀妙計,結果說的都是些平常話。”後來,任尚果然沒能處理好邊疆事務,和班超當初說的一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早年,太傅鄧禹曾對人說:“我曾率領百萬大軍,從未隨意殺害一人,後世一定會有興盛的子孫。”他的兒子、護羌校尉鄧訓,有個女兒叫鄧綏,生性孝順友善,喜歡讀書,白天操持家務,晚上誦讀經典,家裡人都稱她為“諸生”。她的叔父鄧陔說:“我聽說救活千人的人,子孫會得到封賞。兄長鄧訓擔任謁者時,負責修治石臼河,每年救活幾千人,上天有眼,我們家一定會蒙受福澤。”後來鄧綏被選入宮中做貴人,她恭敬嚴肅、舉止謹慎,一舉一動都合乎規矩。侍奉陰皇後時十分恭敬,對待其他妃嬪也很友善,總是克製自己、屈尊待人,就連宮女和仆役,她也都給予恩惠照顧,深受皇帝讚賞。鄧綏曾經生病,皇帝特意允許她的母親、兄弟入宮照顧她,不限天數。但鄧綏推辭說:“皇宮禁地至關重要,讓外戚長時間留在宮中,對上會讓陛下被人指責有偏愛,對下會讓我遭受不知滿足的非議,對陛下和我都不好,我實在不願這樣。”皇帝說:“彆人都以多次入宮為榮耀,你怎麼反而擔憂呢?”每次宮中舉行宴會,其他妃嬪都爭相打扮得花枝招展,隻有鄧綏喜歡樸素淡雅的裝扮。要是她的衣服和陰皇後顏色相同,會立刻換掉。如果和陰皇後同時進見皇帝,她不敢正坐或與陰皇後並立,走路時總是彎著身子表示謙卑。皇帝每次提問,她也總是等陰皇後先回答,自己才慢慢作答,不敢搶話。陰皇後身材矮小,有時候舉止失當,周圍的人都捂著嘴偷笑,隻有鄧綏一臉難過,還替陰皇後遮掩,就好像是自己犯錯一樣。皇帝知道鄧綏處處用心、委曲求全,感歎道:“修養品德竟然如此辛苦!”後來陰皇後失寵,鄧綏每次被皇帝召見,都借口生病推辭。當時皇帝的幾個皇子都不幸夭折,鄧綏擔心皇嗣不多,還多次挑選才女進獻給皇帝。陰皇後見鄧綏的德行和聲譽越來越好,對她恨之入骨。有一次皇帝病重,情況十分危急,陰皇後私下說:“等我得勢,一定不會讓鄧氏家族有活著的人!”鄧綏聽說後,流著淚說:“我儘心儘力侍奉皇後,可還是不被她保佑。如今我不如隨皇帝而去,對上可以報答皇帝的恩情,中間能解除家族的災禍,對下也不會讓陰氏落下像呂後對待戚夫人那樣‘人彘’的惡名。”說完就要喝毒藥自儘,宮女趙玉強行攔住她,還騙她說:“剛剛有使者來,說皇上的病已經好了。”鄧綏這才作罷。第二天,皇帝果然痊愈。等到陰皇後被廢,鄧綏還曾求情,但沒能成功。皇帝想立鄧綏為皇後,她卻越發稱病不起,把自己關起來,堅決推辭。冬天十月辛卯日,皇帝下詔立鄧綏為皇後,鄧綏再三辭讓,最後實在沒辦法才即位。她即位後,下令禁止各郡國進貢珍寶,每年隻需進獻一些紙墨就行了。皇帝每次想給鄧氏家族封官賜爵,鄧綏都苦苦哀求、堅決推辭,所以她的哥哥鄧騭在皇帝在位期間,官職最高也不過是虎賁中郎將。

丁酉日,司空巢堪被罷官。

十一月癸卯日,朝廷任命來自沛國的大司農徐防為司空。徐防向皇帝上書說:“漢朝設立了十四個博士研究方向,還設置甲乙等級考試科目,鼓勵大家學習。但我發現,太學在考試博士弟子時,考生們答題全憑自己的想法隨意發揮,不遵循師門傳授的學說,還互相包庇,這就開了不好的風氣。每次考試後,總會引發爭論,大家各執一詞,互相指責。孔子說‘闡述而不創作’,又說‘我還能看到史書存疑的地方’。現在這些考生不依照經典的注釋講解,胡亂穿鑿附會,把遵循老師教導當作不合道義,把隨意發揮當作有道理,輕視學術,這漸漸成了一種不良風氣,實在不符合朝廷選拔人才的本意。改正浮薄的風氣,崇尚忠誠,這是夏、商、周三代都遵循的道理;專心致誌鑽研根本,這是儒學最看重的。我建議,博士和甲乙等級的策試,應該依據各家師門的注釋講解出題,設置五十個問題進行考試,解釋內容多的為上等,能引經據典的是優秀答案。要是不依照先師學說,觀點相互矛盾,都要判定為錯誤。”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

這一年,大長秋鄭眾首次被封為鄛鄉侯,宦官封侯的情況就此出現。

永元十五年癸卯年公元103年)

夏天四月甲子日是這個月的最後一天,出現了日食現象。當時皇帝遵循漢肅宗時期的做法,讓兄弟們都留在京城。有關官員認為日食意味著陰氣過盛,上奏請求打發各位王爺回自己的封國。皇帝下詔說:“這次甲子日出現日食異象,責任在我一人。諸王從小就離開父母照顧,我在他們成年前撫養他們,他們常有《蓼莪》《凱風》詩中那種思念父母的哀傷。讓他們留在京城,我知道不合乎國家典章製度,但還是再留他們一段時間吧。”

秋天九月壬年日,皇帝到南方巡視,清河王、濟北王、河間王都跟著一起。同時,有四個州遭遇了雨水災害,農田和房屋受到影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冬天十月戊申日,皇帝到達章陵;戊午日,又前往雲夢。當時太尉張禹留守京城,聽說皇帝要去江陵,覺得皇帝不該冒險遠行,就通過驛站快馬給皇帝上書勸諫。皇帝回複說:“我祭祀祖先結束後,本打算再到南方祭祀長江;收到你的奏章,我就在漢水之畔改變行程返回了。”十一月甲申日,皇帝回到宮中。

以前,嶺南地區每年都要進貢新鮮的龍眼和荔枝。為了保證水果新鮮,每隔十裡設置一個驛站,五裡設一個崗亭,日夜不停地傳送。臨武縣長汝南人唐羌上書說:“我聽說,在上位的君主不能把追求美味當作德行,下麵的人也不該把進貢美食當作功勞。我看到交趾七郡進貢新鮮龍眼等水果,一路上驛馬像受驚的鳥一樣飛奔。南方地區天氣炎熱,路上惡蟲猛獸不斷,送貢的人常常麵臨死亡危險。死去的人不能複活,但活著的人還可以挽救。這些水果就算進了皇宮,也不見得能讓人延年益壽。”皇帝看了奏章後下詔說:“遠方的珍貴美食,本來是用來供奉宗廟的,但如果為此傷害百姓,就違背了愛護百姓的本意。下令讓太官不要再接受這類進貢!”

這一年,朝廷開始下令讓各郡國在夏至這天清查處理輕罪案件,給犯人一些改過機會。

永元十六年甲辰年公元104年)

秋天七月,發生了旱災,土地乾涸,莊稼生長受到嚴重影響。

辛酉日,司徒魯恭被免職。庚午日,朝廷任命光祿勳張酺為司徒,但八月己酉日,張酺就去世了。

冬天十月辛卯日,司空徐防改任司徒,大鴻臚陳寵被任命為司空。十一月己醜日,皇帝出行到緱氏縣,還登上了百崿山。

這時候,北匈奴派使者來到漢朝,表示願意稱臣進貢,希望能和親,恢複以前呼韓邪單於時期的友好約定。皇帝覺得北匈奴使者帶來的禮物和禮儀不符合舊例,沒有答應他們的請求,隻是給了豐厚賞賜,沒有派使者回訪。

元興元年乙巳年公元105年)

春天,高句驪王宮帶兵進入遼東邊塞,搶劫掠奪了六個縣。夏天四月庚午日,皇帝大赦天下,還更改了年號。

秋天九月,遼東太守耿夔出擊高句驪,打敗了他們。冬天十二月辛未日,皇帝在章德前殿駕崩。之前,皇帝的皇子先後夭折了十幾個,後來出生的皇子都偷偷養在民間,朝中大臣都不知道這件事。皇帝去世後,鄧皇後才把皇子們從民間接回來。大兒子劉勝身體有頑疾,小兒子劉隆剛出生一百多天,鄧皇後把劉隆迎回立為皇太子。當天夜裡,劉隆就登基做了皇帝,尊鄧皇後為皇太後,由皇太後臨朝聽政。

當時皇帝剛去世,很多規章製度還沒來得及完善。有一天,宮中一箱大珍珠不見了。鄧太後心想,如果嚴刑拷問追查,肯定會有無辜的人受冤,於是她親自召見宮人,仔細觀察每個人的神色,偷珍珠的人很快就主動認罪了。還有,和帝生前的寵臣吉成被車夫等人誣陷用巫蠱害人,案件交到掖庭審訊,各種供詞和證據看起來都很確鑿。但鄧太後認為吉成一直在先帝身邊,先帝對他有恩,他平時也沒說過什麼不好的話,突然做出這種事,不符合常理。於是鄧太後親自提審吉成,重新核查,最後發現果然是車夫等人陷害他。大家都感歎佩服太後的聖明。

北匈奴再次派使者到敦煌進貢,解釋說因為國家貧窮,沒辦法準備足夠的禮物,希望漢朝能派大使去,他們會送王子到漢朝做人質。鄧太後也沒有派使者回訪,隻是多加賞賜就打發他們回去了。

雒陽縣令廣漢人王渙,為人正直,善於明察秋毫,能發現隱藏的奸邪之事。他治理地方,對外推行嚴厲的政策打擊不法行為,對內心懷仁慈關愛百姓。凡是他審理判決的案件,大家沒有不心服口服的,京城的人都覺得他像神人一樣厲害。這一年,王渙在任上去世,百姓不管是在集市還是在路上,聽說後沒有不歎息流淚的。王渙的靈柩向西運回老家,路過弘農時,百姓們都在路邊擺上祭品。官吏詢問原因,百姓們都說:“以前我們運米到雒陽,總會被官兵搶劫,常常損失一半。自從王大人上任,我們再也沒被欺負冤枉過,所以來這裡報恩。”雒陽的百姓還為王渙立了祠堂,創作詩歌紀念他,每次祭祀時,都會奏樂歌唱,獻上祭品。鄧太後下詔說:“忠誠賢良的官吏,是國家得以治理的依靠。朝廷苦苦尋覓這樣的人才,卻很難得到。現在任命王渙的兒子王石為郎中,以此鼓勵那些勤勉做事的官吏。”

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有九層寶塔 官場言靈:我靠說話咒翻對家 重回五九:家人溫飽我全包 官場:我真不想當卷王! 官場人情:我的人情能無限升值 重生大涅盤,我的2011! 亮劍之我每天都有一個人 穿成嬌美雌性,被抓進棄獸城了 變身貓娘,被蘿莉控領主收養 逆襲傳說:大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