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丙寅日,大鴻臚夏勤被任命為司徒。三公因國庫不足,奏請允許吏民繳納錢糧換取關內侯、虎賁郎等官職,品級不同納糧數額有彆。
甲申日,清河湣王劉虎威去世無子嗣。五月丙申日,封樂安王劉寵之子劉延平為清河王,繼承清河孝王劉慶一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六月,漁陽郡烏桓人與右北平郡胡人千餘人侵擾代郡、上穀郡。漢人韓琮隨南匈奴單於入朝,返回後欺騙單於說“關東遭水災,百姓餓死殆儘,可以進攻”,單於信以為真發動反叛。
秋季七月,海賊張伯路等劫掠沿海九郡,殺死郡守、縣令。朝廷派侍禦史龐雄督率州郡兵征討,張伯路等暫時投降,不久又聚集作亂。
九月,雁門郡烏桓率眾王無何允與鮮卑首領丘倫,聯合南匈奴骨都侯率七千騎兵侵擾五原郡,與太守戰於高渠穀,漢軍大敗。南匈奴單於在美稷圍困中郎將耿種。冬季十一月,朝廷派大司農何熙代理車騎將軍事,中郎將龐雄為副將,率五營及邊郡兵兩萬餘人,又令遼東太守耿夔率鮮卑及諸郡兵共同進擊,同時命梁慬代理度遼將軍事。龐雄、耿夔擊敗南匈奴薁韐日逐王。
十二月辛酉日,九個郡國發生地震。乙亥日,天苑星區出現彗星。這一年,京城及四十一郡國遭水災,並州、涼州饑荒嚴重,出現人相食現象。太後因陰陽失調、戰事頻繁,下詔年終犒賞衛士時不設樂舞,逐疫的童子數量減半。
永初四年公元110年)
正月元旦朝會,取消奏樂和陳列儀仗車。
鄧騭在位時注重推舉賢才,將何熙、李合等薦入朝廷,又征召弘農楊震、巴郡陳禪等入幕府,天下稱其善舉。楊震出身孤貧卻好學,精通歐陽氏《尚書》,博覽群書,儒生們稱他“關西孔子楊伯起”。他教授學問二十餘年,拒絕州郡征召,有人笑他仕途太晚,他卻誌向更堅。鄧騭征召他時已五十餘歲,後曆任荊州刺史、東萊太守。赴任途中經昌邑,當年他舉薦的荊州茂才王密時任昌邑縣令,深夜懷揣十斤黃金送禮。楊震說:“我了解你,你為何不了解我?”王密稱“深夜無人知曉”,楊震正色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說無人知曉!”王密羞愧退去。後來楊震轉任涿郡太守,一生清廉,子孫常吃素食、步行出行。舊友勸他置辦產業,他拒絕道:“讓後世稱我為清白官吏的子孫,以此作為遺產,不是更豐厚嗎!”
此時張伯路再度攻打郡縣殺官吏,勢力漸大。朝廷派禦史中丞王宗持符節征調幽、冀諸郡數萬兵力,又征召宛陵縣令法雄為青州刺史,與王宗合力征討。
南匈奴單於圍困耿種數月,梁慬、耿夔在屬國故城斬殺其部將,單於親自迎戰又被擊敗,遂退回虎澤。
丙午日,朝廷下詔各等級官員俸祿按不同比例削減。二月,南匈奴侵擾常山郡。滇零派兵攻打褒中,漢中太守鄭勤將軍隊移駐褒中。任尚率軍久戰無功,百姓無法務農,朝廷命其率軍回駐長安,遣散南陽、潁川、汝南等地士卒。乙醜日,朝廷依照西漢舊製,在長安設置京兆虎牙都尉,在雍縣設置扶風都尉,負責三輔地區防務。
謁者龐參向鄧騭提議,把邊境郡縣活不下去的百姓遷到三輔地區。鄧騭覺得有道理,甚至想乾脆放棄涼州,集中力量守北方邊境。他把公卿大臣召集起來商量,說:“這就好比衣服破了,拿一塊布補一補,好歹還能穿;要是不補,整件衣服都得報廢。”大臣們聽著都點頭讚同。
這時候,郎中虞詡找到太尉張禹,著急地說:“大將軍這個主意,有三個大問題!第一,涼州是先帝辛辛苦苦打下來的,現在就因為省點小錢不要了,怎麼對得起先帝?第二,一旦放棄涼州,三輔就成了最前線,皇陵可就暴露在敵人眼皮子底下,多危險!第三,俗話說‘關西出將,關東出相’,涼州出了多少猛將,那裡的人天生勇猛,又熟悉打仗。羌人和胡人不敢猛攻三輔,就是怕涼州的軍隊在背後偷襲。涼州百姓為啥願意拚命打仗,父子都不怕死?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漢朝的子民。要是現在拋棄涼州,老百姓肯定心寒,會說‘朝廷把我們扔給外族了!’到時候,萬一有野心家趁天下饑荒、朝廷虛弱,拉攏涼州豪傑,帶著羌人、氐人當先鋒向東打,就算讓古代的勇士孟賁、夏育當士兵,薑子牙當將軍,都不一定守得住!到那時,函穀關以西、皇陵和長安可就不屬於漢朝了!說放棄涼州是‘補衣服’,我看更像是傷口潰爛,會越來越嚴重!”
張禹一聽,驚出一身冷汗:“我怎麼沒想到這些!多虧你提醒,差點誤了大事!”虞詡接著建議:“應該把涼州有本事的人都拉攏過來,讓當地官員的子弟來朝廷做官,各個官府都征辟一些。這樣一來,對外能表彰他們的功勞,對內也能把他們管起來,防止他們造反。”張禹覺得這辦法好,又把四府官員叫來商量,最後采納了虞詡的建議,征召涼州豪傑當屬官,封地方官員子弟為郎官,好好安撫了涼州人心。
鄧騭卻因此恨上了虞詡,總想找機會整他。正巧朝歌有個叫寧季的帶著幾千人鬨事,殺了當地長官,還占山為王好幾年,州郡官兵怎麼都打不過。鄧騭就故意派虞詡去當朝歌縣長。老朋友們都來安慰他,覺得這是個燙手山芋,虞詡卻笑著說:“當官就是要解決難題!不遇到複雜的事兒,怎麼看得出能力?這正是我立功的好機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剛到任,虞詡去拜見河內太守馬棱。馬棱直搖頭:“你是個文化人,本該在朝廷出謀劃策,現在卻來朝歌,我真替你擔心!”虞詡卻胸有成竹:“這些賊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不過是想混口飯吃,您彆太擔心。”馬棱納悶:“你咋知道?”虞詡解釋:“朝歌這地方,在韓、魏舊地中間,背靠太行山,挨著黃河,離敖倉糧倉才一百裡。要是這些賊有點腦子,早就開倉招兵、搶兵器庫、守住成皋,切斷朝廷的運輸線了。可他們啥都沒乾,說明沒啥大能耐。現在他們人多勢眾,硬拚肯定吃虧,您就讓我放開手腳,隨機應變就行!”
到了縣裡,虞詡定下三個標準招募壯士:敢搶劫的算上等,傷人偷盜的算中等,遊手好閒的算下等。很快就招了一百多人。他擺了一桌酒席,當場赦免這些人的罪,然後派他們混進賊窩裡,引誘賊寇出來搶劫,自己則設下埋伏,一下子殺了幾百個賊。他還悄悄找會縫衣服的窮人,去給賊寇做衣服,偷偷用彩色線縫在衣角當記號。隻要穿著帶記號衣服的人出現在街上,官兵立刻抓人。賊寇嚇得四處逃竄,都說虞詡是神仙下凡,朝歌的動亂就這麼平定了。
三月,何熙帶兵到五原曼柏時突然重病,沒法前進,就派龐雄、梁慬、耿種帶著一萬六千騎兵、步兵進攻虎澤。南匈奴單於看到漢軍大兵壓境,嚇得直罵韓琮:“你說漢人都死絕了,這些人是從哪冒出來的?”趕緊派使者投降,朝廷答應了。單於脫了帽子、光著腳,給龐雄等人磕頭認罪。朝廷赦免了他,還讓他恢複原來的待遇,單於也放回了搶來的一萬多漢朝百姓,還有被羌人抓走賣到匈奴的人。可惜何熙沒多久就去世了,朝廷任命梁慬為度遼將軍,龐雄回朝當了大鴻臚。
這邊先零羌又來攻打褒中,漢中太守鄭勤要帶兵迎戰。主簿段崇趕緊勸:“敵人正打勝仗,士氣正旺,咱們守著等援軍才是上策!”鄭勤不聽,帶兵出擊,結果慘敗,三千多人戰死,段崇和手下王宗、原展拚命護主,最後都犧牲了。朝廷隻好把金城郡搬到襄武。
這之後,麻煩事一樁接一樁:戊子日,杜陵的皇陵著火;癸巳日,九個郡國發生地震;四月,六個州鬨蝗災。朝廷隻好宣布大赦天下。
王宗、法雄跟張伯路的海賊打了好幾仗,把他們打得四處逃竄。這時朝廷大赦令到了,但海賊們看官兵還穿著戰甲,不敢投降。王宗召集刺史、太守商量,大家都主張繼續打,法雄卻反對:“打仗可不是鬨著玩的,誰能保證一定贏?要是海賊坐船逃到海島上,咱們根本沒法追。不如借著大赦先停戰,穩住他們,等他們放鬆警惕,不用打就能解決問題。”王宗覺得有理,就下令收兵。海賊們聽說後很高興,放回了搶來的人。可東萊郡的官兵忘了解甲,海賊們又被嚇跑,逃到遼東海島上躲了起來。
秋天七月乙酉日,有三個郡發生嚴重水災。騎都尉任仁多次與羌人作戰失敗,手下士兵還肆意妄為。朝廷用囚車把他押送到廷尉府治罪,任仁最終死在獄中。護羌校尉段禧去世後,朝廷再次啟用前校尉侯霸接任,將治所遷移到張掖。
九月甲申日,益州郡發生地震。皇太後的母親新野君生病,太後親自到她府上,連續幾天住在那裡照料。三公聯名上書,極力勸阻,太後這才返回皇宮。冬天十月甲戌日,新野君病逝,朝廷派司空主持喪事,葬禮規格比照東海恭王。
鄧騭兄弟請求辭官,為母親守喪。太後一開始不想答應,便詢問班昭曹大家)的意見。班昭上疏說:“我聽說,謙讓的品德最為高尚。如今四位國舅堅守忠孝,主動退隱。如果因為邊疆未安就拒絕他們的請求,日後若再有變故,恐怕就難有這樣主動讓賢的美名了。”太後這才同意。守喪期滿後,太後下詔讓鄧騭回來處理朝政,重新賜予他之前的封爵。鄧騭兄弟連連叩頭,堅決推辭,太後這才作罷。此後,他們雖保留“奉朝請”的待遇,朝會時的位次在三公之下、特進和列侯之上,隻有遇到重大議題時,才會到朝堂與公卿大臣們商議國事。
太後還下詔,允許陰皇後的家屬回到原籍郡,並發還他們價值五百多萬的財產。
永初五年公元111年)
春天正月初一庚辰日),發生日食。丙戌日,全國有十個郡國發生地震。己醜日,太尉張禹被免職。甲申日,朝廷任命光祿勳、潁川人李修為太尉。
先零羌進犯河東郡,一路打到河內郡。百姓驚恐萬分,大多向南逃到黃河對岸。朝廷派北軍中候朱寵率領五營將士,駐守在孟津渡口防禦;又下令魏郡、趙國、常山、中山等地,修築了六百一十六座防禦塢堡。羌人的勢力越來越大,而邊疆地區的太守、縣令大多來自內地,根本沒有堅守城池的決心,都爭相上書,請求將郡縣內遷以躲避戰亂。三月,朝廷下詔,將隴西郡治所遷到襄武,安定郡遷到美陽,北地郡遷到池陽,上郡遷到衙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地百姓舍不得故土,不願離開家園。官府竟強行割掉他們的莊稼,拆毀房屋,鏟平軍營堡壘,破壞糧食儲備。當時本就接連遭遇旱災、蝗災,饑荒肆虐,百姓又被驅趕劫掠,四處流亡,很多人倒斃在路上。有的被迫拋棄老人和孩子,有的淪為奴仆、小妾,人口損失超過一半。朝廷重新任命任尚為侍禦史,讓他在上黨郡的羊頭山攻打羌人,取得勝利後,才撤掉孟津的駐軍。
此外,夫餘國國王率軍進犯樂浪郡;高句麗王宮與濊貊部落,一同侵犯玄菟郡,邊疆局勢愈發緊張。
夏天閏四月丁酉日,朝廷大赦涼州和河西四郡的犯人。海賊張伯路又跑到東萊搗亂,青州刺史法雄帶兵把他打得落花流水。張伯路逃回遼東,被當地人李久等人殺掉,青州這才恢複太平。
秋天九月,漢陽人杜琦和弟弟杜季貢、同鄉王信,竟然和羌人勾結,帶人占領了上邽城。到了冬天十二月,漢陽太守趙博派門客杜習潛入城中,刺殺了杜琦。朝廷封杜習為討奸侯。杜季貢和王信則帶著殘部,跑到樗泉安營紮寨。這一年,全國有九個州鬨蝗災,八個郡國遭遇水災。
永初六年公元112年)
春天正月甲寅日,皇帝下詔書說:“現在進獻的時令新鮮食物,很多都不是當季的。有的是用溫室催熟,有的提前挖掘萌芽,食物沒到該成熟的時候就被采摘,這哪是順應時節養育萬物的做法?古書上說‘不是應季的食物不吃’。以後供奉宗廟和給皇室的食物,都得等真正成熟的季節再進獻。”這一下,就省去了二十三種不合時宜的供奉。
三月,全國有十個州鬨蝗災。夏天四月乙醜日,司空張敏被罷官。己卯日,朝廷任命太常劉愷為司空。皇帝還下詔,讓東漢開國功臣“雲台二十八將”的後代都繼承爵位。
五月,發生旱災。丙寅日,皇帝下令,從俸祿兩千石的官員到佩戴黃綬的小官吏,全部恢複原來的官職和俸祿。六月壬辰日,豫章的員豨原山發生山體崩塌。辛巳日,朝廷大赦天下。
侍禦史唐喜奉命討伐漢陽叛賊王信,將其擊敗斬殺。杜季貢逃亡後,投奔了滇零。這一年,滇零去世,他年幼的兒子零昌繼位。同族的狼莫幫零昌出謀劃策,還任命杜季貢為將軍,讓他駐守丁奚城。
永初七年公元113年)
春天二月丙午日,全國有十八個郡國發生地震。夏天四月乙未日,平原懷王劉勝去世,沒有子嗣。太後就立樂安夷王劉寵的兒子劉得為平原王。丙申日是這個月的最後一天,還發生了日食。
秋天,護羌校尉侯霸和騎都尉馬賢,在安定攻打先零羌的分支牢羌,斬殺、俘虜了一千多人。這一年,還爆發了蝗災。
元初元年公元114年)
春天正月甲子日,朝廷更改年號。二月乙卯日,日南地區出現地裂,裂縫長達一百多裡。三月癸亥日,發生日食。皇帝下詔,派兵駐守河內郡三十三個交通要道,修築堡壘,設置擊鼓預警係統,以防羌人來犯。
夏天四月丁酉日,朝廷大赦天下。京城和五個郡國出現乾旱和蝗災。五月,先零羌進犯雍城。秋天七月,蜀郡的夷人攻打蠶陵,殺掉了縣令。九月乙醜日,太尉李修被罷官。
羌人首領號多,帶著各部落人馬搶劫武都、漢中、巴郡。板楯蠻出兵救援,漢中五官掾程信率領郡兵,和板楯蠻聯手打敗了號多。號多逃走後,切斷了隴道,和零昌會合。侯霸、馬賢在枹罕和他們交戰,取得勝利。辛未日,朝廷任命大司農、山陽人司馬苞為太尉。
冬天十月初一戊子日),發生日食。涼州刺史皮楊在狄道攻打羌人,結果慘敗,八百多人戰死。這一年,全國有十五個郡國發生地震。
元初二年公元115年)
春天,護羌校尉龐參用恩德和信義招撫羌人,號多等人帶領部眾投降。龐參把號多送到京城,朝廷賜給他侯印,又放他回去。龐參這才把治所遷回令居,打通了河西通道。
零昌分兵進犯益州,朝廷派中郎將尹就前去討伐。夏天四月丙午日,皇帝立滎陽人閻氏為皇後。閻皇後生性善妒,後宮李氏生下皇子劉保後,就被她用毒藥害死。
五月,京城乾旱,河南郡和十九個郡國爆發蝗災。六月丙戌日,太尉司馬苞去世。秋天七月辛巳日,朝廷任命太仆、泰山人馬英為太尉。八月,遼東的鮮卑人包圍無慮城;九月,又攻打夫犁營,殺掉了縣令。九月最後一天壬午日),發生日食。
尹就攻打羌人黨羽呂叔都,蜀地的陳省、羅橫響應招募,刺殺了呂叔都,兩人都被封侯,還得到賞錢。皇帝下詔,讓屯騎校尉班雄駐守三輔地區。班雄是班超的兒子。朝廷又讓左馮翊司馬鈞代理征西將軍,率領關中各郡八千多士兵;龐參帶領七千多羌、胡士兵,和司馬鈞分兩路攻打零昌。龐參的軍隊走到勇士縣東邊,被杜季貢打敗,隻好撤退。司馬鈞孤軍深入,攻下丁奚城,杜季貢假裝逃跑。司馬鈞讓右扶風仲光等人收割羌人的莊稼,仲光等人不聽指揮,分散兵力深入敵境,結果中了羌人的埋伏。司馬鈞在城裡乾著急,卻不出兵救援。冬天十月乙未日,仲光等人兵敗,全軍覆沒,三千多人戰死,司馬鈞也狼狽逃回。龐參因為沒有按時到達約定地點,借口生病撤軍。兩人都被朝廷召回,關進監獄,司馬鈞自殺。當時,度遼將軍梁慬也因事獲罪。校書郎中、扶風人馬融上書,說龐參、梁慬有才能,應該寬恕他們,讓他們戴罪立功。朝廷赦免了龐參等人,派馬賢代替龐參擔任護羌校尉,又任命任尚為中郎將,代替班雄駐守三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懷縣縣令虞詡對任尚說:“兵法上講,弱小的不主動攻打強大的,奔跑的追不上飛馳的,這是自然常理。現在羌人都是騎兵,一天能跑幾百裡,來的時候像暴風雨,走的時候像離弦的箭,咱們用步兵追他們,根本追不上。這就是為什麼咱們屯兵二十多萬,卻一直打不贏。我給您出個主意,不如解散各郡的步兵,讓他們每人出幾千錢,二十人合買一匹馬。這樣湊出一萬騎兵,去追幾千羌人騎兵,前後夾擊,他們肯定無處可逃。這既方便百姓,又能辦成大事,您的戰功就有了!”任尚覺得有理,馬上上奏朝廷,采用了這個計策,派輕騎兵在丁奚城攻打杜季貢,果然大獲全勝。
太後聽說虞詡有領兵打仗的本事,就任命他當武都太守。虞詡帶著隊伍出發,走到陳倉崤穀時,幾千羌人攔住了去路。虞詡不慌不忙,直接下令原地駐紮,還故意放出話:“我已經上書朝廷請求增兵,等援軍到了再走!”羌人一聽,尋思與其乾等著,不如先去附近縣城搶一波,就分散開四處劫掠。
虞詡瞅準羌人兵力分散,連夜帶隊急行軍,一天能趕一百多裡路。他還讓士兵每天做飯時多挖灶坑,並且數量翻倍。這麼一來,羌人遠遠望見漢軍的炊煙越來越多,心裡直發怵,根本不敢靠近。有人好奇問虞詡:“孫臏打仗時故意減少灶坑迷惑敵人,您卻反著來;兵法上說每天行軍不能超過三十裡以防意外,您卻一天趕兩百裡,這是為啥?”虞詡解釋道:“羌人兵多,咱們人少。慢慢走容易被追上,快速行軍才能打他們個措手不及。他們看到咱們的灶坑一天比一天多,肯定以為是武都郡的援兵到了。看到咱們人多又走得快,自然不敢追。孫臏當時是要示弱誘敵,我現在得讓敵人覺得咱們實力強,情況不一樣,策略當然也得變!”
等虞詡趕到武都郡,手下士兵還不到三千人,可羌人有一萬多,把赤亭圍了幾十天。虞詡下令,讓士兵先彆用強弩,隻用小弩射箭。羌人一看漢軍射出來的箭輕飄飄的,根本射不遠,以為漢軍沒什麼戰鬥力,就一股腦衝上來猛攻。結果虞詡突然讓二十張強弩同時瞄準一個人發射,箭無虛發,羌人被打得措手不及,嚇得連連後退。虞詡趁機帶兵出城反擊,殺得羌人丟盔棄甲。
第二天,虞詡把士兵們分成幾隊,讓他們從東城門出去,再從北城門進來,還故意換上不同的衣服,來回走了好幾趟。羌人遠遠看著漢軍進進出出,根本數不清到底有多少人,心裡越來越慌。虞詡算準羌人要撤退,提前派了五百多人在他們的必經之路設下埋伏。等羌人一逃跑,伏兵突然殺出,打得他們潰不成軍,斬殺和俘虜了不少人。從這以後,羌人再也不敢輕易進犯武都。
虞詡安定局勢後,開始規劃武都建設。他勘查地形,修建了一百八十座營壘;安撫流亡百姓,發放救濟糧;還疏通河道發展水運。剛到武都時,這裡糧價貴得嚇人,一石穀子要一千錢,一石鹽八千錢,登記在冊的住戶隻有一萬三千戶。可等他治理了三年,糧價跌到一石八十錢,鹽價一石四百錢,人口增加到四萬多戶,家家戶戶衣食無憂,整個武都郡變得和平安定。
這年十一月庚申日,全國有十個郡國發生地震。十二月,武陵郡澧中地區的蠻人起兵造反,當地州郡出兵鎮壓,很快平息了叛亂。
己酉日,司徒夏勤被罷官。庚戌日,朝廷任命司空劉愷為司徒,光祿勳袁敞為司空。袁敞是袁安的兒子。
之前擔任虎賁中郎將的鄧弘去世了。鄧弘生活節儉樸素,精通歐陽氏《尚書》,還在皇宮裡給皇帝講課。有關部門上奏,建議追贈鄧弘驃騎將軍的官職,授予特進的地位,封他為西平侯。太後考慮到鄧弘生前一向低調,沒同意追加官職和賜下葬服,隻賞賜了一千萬錢和一萬匹布。鄧弘的哥哥鄧騭等人也推辭不受。最後太後下詔,封鄧弘的兒子鄧廣德為西平侯。到了下葬的時候,有關部門又提議,要按照當年霍光葬禮的規格,征發五營的輕車騎士護送。太後還是沒答應,隻用白蓋車和兩名騎兵,帶著鄧弘的門生送葬。後來因為感念鄧弘曾是皇帝的老師,太後把西平的都鄉分出來,封鄧廣德的弟弟鄧甫德為都鄉侯。
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