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秋七月己卿日,漢安帝更改年號,大赦天下。壬寅日,太尉馬英去世。
燒當羌的忍良等人,認為麻奴兄弟本是燒當羌正統後裔,但護羌校尉馬賢卻沒有給予應有的撫恤,心中一直懷有怨恨。於是他們相互勾結,脅迫其他部落進犯湟中地區,攻打金城各縣城。八月,馬賢率領先零羌部落迎擊,在牧苑交戰,戰事不利。麻奴等人又在令居擊敗武威、張掖的郡兵,隨後脅迫先零、沈氐等部落四千多戶,沿著山脈向西逃竄,侵擾武威。馬賢追到鸞鳥縣,對其進行招撫,數千部落民眾投降,麻奴則率部向南返回湟中。
甲子日,朝廷任命前司徒劉愷為太尉。此前,清河相叔孫光因貪汙犯罪,朝廷將其禁錮,連他的二代子孫也受牽連不得為官。此時,居延都尉範邠又犯貪汙罪,朝廷想依照處置叔孫光的舊例處罰。隻有劉愷認為:“根據《春秋》的大義,獎勵善行要延及子孫,懲處惡行隻針對本人,這樣才能引導人們向善。如今讓貪汙官吏的子孫也被禁錮,輕罪重罰,恐怕會連累無辜的好人,這不符合先王審慎用刑的本意。”尚書陳忠也讚同此觀點。最終皇帝下詔:“太尉的建議正確。”
鮮卑首領其至鞬進犯居庸關。九月,雲中太守成嚴率軍迎擊,戰敗。功曹楊穆舍命保護成嚴,二人一同戰死。鮮卑軍隨後在馬城包圍了烏桓校尉徐常。度遼將軍耿夔與幽州刺史龐參征調廣陽、漁陽、涿郡的士兵前往救援,鮮卑軍才解圍而去。
戊子日,安帝駕臨衛尉馮石府中,停留宴飲了十多天,賞賜極為豐厚,還任命馮石的兒子馮世為黃門侍郎,馮世的兩個弟弟為郎中。馮石是陽邑侯馮魴的孫子,他的父親馮柱娶了顯宗的女兒獲嘉公主,馮石承襲公主的爵位,成為獲嘉侯。他善於討好當世權貴,因此深受安帝寵信。這一時期,京城及二十七個郡國遭遇大雨。
冬十一月己醜日,三十五個郡國發生地震。鮮卑進犯玄菟郡。
尚書令礻殳諷等人上奏,稱:“孝文皇帝製定簡約禮儀的製度,光武皇帝廢除官員告假守喪的規定,這些製度流傳萬世,確實不應更改,應當重新禁止大臣服三年喪期。”尚書陳忠則上疏反駁:“高祖建國時,蕭何製定製度,大臣有告假守喪的規定,這符合表達哀思的道義。建武初年,國家剛經曆大亂,各項政策大多追求簡便,大臣不能告假守喪,而官員們一心追求俸祿、貪圖私利,很少有人遵循三年喪期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禮義之道因此受損。陛下若允許大臣守滿三年喪期,這將是無比崇高的功德。《孟子》說:‘尊敬自己的長輩,進而推廣到尊敬彆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晚輩,進而推廣到愛護彆人的晚輩,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心裡轉動東西一樣容易。’希望陛下登高北望,體會對甘陵安帝生父陵墓)的思念之情,以此揣度臣子的心,那麼天下百姓都能各得其所。”然而,宦官們認為陳忠的建議對自己不利,最終這一奏疏被擱置。庚子日,朝廷重新禁止二千石以上官員服三年喪期。
袁宏評論道:古代帝王之所以能教化百姓、美化風俗,引導民眾向善,是因為順應人的天性而不強行剝奪情感。即便如此,仍有人無法達到善的標準,更何況破壞禮儀、禁止哀悼,這是在泯滅人的天性啊!
十二月,高句麗國王宮率領馬韓、濊貊數千騎兵包圍玄菟郡。夫餘王派兒子尉仇台率領兩萬多人,與州郡軍隊合力將其擊敗。這一年,王宮去世,兒子遂成即位。玄菟太守姚光上書,提議趁高句麗國喪之際發兵攻打,朝中議事的大臣都認為可行。陳忠卻反對說:“王宮之前就非常狡猾,姚光都無法將其討伐,如今他死了反而去攻打,不合道義。應該派使者前去吊唁慰問,趁機譴責他們之前的罪行,赦免其罪而不加以誅殺,爭取讓他們日後向善。”安帝采納了陳忠的建議。
延光元年公元122年)
春三月丙午日,安帝更改年號,大赦天下。護羌校尉馬賢追擊麻奴,一直追到湟中,將其擊敗,麻奴的部眾四處逃散。
夏四月癸未日,京城及二十一個郡國下冰雹,河西地區的冰雹大的如同鬥一般。幽州刺史馮煥、玄菟太守姚光多次檢舉揭發奸惡之人,心懷怨恨的人偽造皇帝詔書,譴責馮煥、姚光,並賜給他們用於行刑的歐刀,同時命令遼東都尉龐奮迅速執行。龐奮當即斬殺姚光,並逮捕了馮煥。馮煥想要自殺,他的兒子馮緄懷疑詔書有假,勸阻道:“父親在幽州任職,一心鏟除奸惡,並無過錯。這一定是壞人偽造詔書,企圖實施奸計。希望父親將此事上報,再認罪也不遲。”馮煥聽從了兒子的建議,上書為自己申訴,果然查明是有人偽造詔書。朝廷征召龐奮,將其治罪。
癸巳日,司空陳褒被免職。五月庚戌日,宗正、彭城人劉授被任命為司空。己巳日,安帝封河間孝王的兒子劉德為安平王,繼承樂成靖王的後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六月,多個郡國發生蝗災。秋七月癸卯日,京城及十三個郡國發生地震。高句麗王遂成送回之前俘虜的漢朝百姓,前往玄菟郡投降。此後,濊貊也相繼歸服,東部邊境暫時安寧。
虔人羌與上郡的胡人反叛,度遼將軍耿夔將其擊敗。八月,陽陵的陵寢發生火災。九月甲戌日,二十七個郡國發生地震。鮮卑多次殺害漢朝郡守後,氣焰愈發囂張,憑借數萬騎兵,在冬十月進犯雁門、定襄;十一月,又進犯太原。燒當羌的麻奴因饑餓困窘,率領部眾向漢陽太守耿種投降。這一年,京城及二十七個郡國遭遇大雨。
安帝多次派遣黃門常侍和中使伯榮往返於甘陵安帝生父陵墓所在地),尚書仆射陳忠上疏勸諫:“如今上天的心意未能順應,災異頻繁發生。青州、冀州一帶,大雨連綿,河水泛濫;徐州、泰山之濱,海水倒灌;兗州、豫州蝗蟲滋生;荊州、揚州稻穀歉收;並州、涼州羌人叛亂。加上百姓貧困,國庫空虛。陛下因不能親自前往孝德皇園廟祭祀,多次派遣中使前往甘陵表達敬意,一路上朱紅色的車輛、成對的馬匹絡繹不絕,可謂至孝。然而臣聽說,使者所到之處,作威作福,驚動郡縣。王、侯、二千石官員甚至在伯榮車前單獨下拜,征發百姓修路,修繕驛站,大量儲備物資,征役沒有限度。老弱百姓相隨,動輒數以萬計,還要賄賂使者的仆從,每次送禮多達數百匹布。百姓疲憊倒地、哀歎不止,無不痛心疾首。河間王是陛下的叔父,清河王因有先帝陵廟而地位尊崇,還有那些持符節的大臣,都在伯榮車前屈節行禮。陛下如果不過問,人們一定會認為這是陛下的意思。伯榮的威嚴超過了陛下,陛下的權柄掌握在臣妾手中,水災的發生,必定與此有關。從前韓嫣憑借跟隨皇帝乘車的恩寵,接受巡視的使命,江都王誤向他行禮,韓嫣最終被誅殺。希望陛下維護天子的尊嚴,端正君主的地位,不應再讓女使乾擾國家政務。同時要仔細審查身邊近臣,是否有像石顯那樣泄漏機密的奸人?尚書納言之中,是否有像趙昌那樣誣陷他人的奸詐之輩?公卿大臣裡,是否有像朱博那樣阿諛奉承的人?外戚之中,是否存在像王鳳那樣陷害忠良的陰謀?如果國家政事都由皇帝決定,朝廷事務都由陛下裁決,那麼臣下就無法脅迫君主,災禍必定會停止,各種災異也不會造成危害。”奏疏呈上後,安帝並未理會。
當時,三公府的權力較輕,機要事務都委托給尚書處理。然而一旦發生災異,卻總是嚴厲斥責甚至罷免三公。陳忠上疏說:“依照漢朝舊典,丞相所奏請的事情,皇帝沒有不采納的。如今的三公,徒有其名而無其實,官員選舉、懲罰賞賜等事務,都由尚書決定。尚書受到的信任,超過了三公,這種權力失衡的情況,由來已久,臣心中一直深感不安。最近因為地震,司空陳褒被免職,如今又發生災異,恐怕又要責罰三公。從前孝成皇帝因妖星守心,將災禍歸咎於丞相,最終未能得到上天的福佑,白白違背了宋景公的赤誠之心。由此可知,是非的界限是非常明確的。此外,尚書處理事務,常常違背舊有的典章製度,定罪量刑沒有先例可循,以詆毀欺詐為先,言辭淒慘醜惡,有違法律條文。應當追究其真實意圖,杜絕此類現象,上順應國家典章,下防止濫用職權,就像用規矩來確定方圓,用衡石來衡量輕重一樣,這才是國家的典章、萬世的法則!”
汝南太守王龔山陽人)為政溫和,惜才愛士。他任命袁閬為功曹,招攬郡人黃憲、陳蕃等人才。黃憲雖未屈從出仕,陳蕃卻接受官職。袁閬雖未刻意標新立異,卻在當時頗有名聲;陳蕃氣質高潔,王龔對兩人均以禮相待,因此士人紛紛歸附。
黃憲出身貧賤,父親是牛醫。潁川人荀淑到慎陽時,在旅店遇見十四歲的黃憲,大為驚異,與他長談許久不願離去,稱:“你是我學習的榜樣。”隨後荀淑到袁閬處,來不及寒暄便問:“你郡中可有像顏回那樣的賢者?”袁閬答:“是指我的叔度黃憲字)吧?”同郡戴良才高傲慢,卻在黃憲麵前態度恭謹,回家後悵然若失。母親問:“你又從牛醫兒子那裡回來?”戴良歎道:“我見不到叔度時,自以為不比他差;見到他後,卻覺得他境界高深莫測。”陳蕃與周舉常說:“一段時間不見黃生,心中的淺陋狹隘就會複發。”太原郭泰年輕時遊曆汝南,先拜訪袁閬,未留宿便告辭;再訪黃憲,停留多日才返回。有人詢問緣故,郭泰說:“袁奉高袁閬字)的才德如小水窪,清澈卻易見底;黃叔度卻像千頃湖泊,澄不清也攪不濁,深不可測。”黃憲起初被舉為孝廉,又被公府征召。友人勸他出仕,他並未拒絕,隻是到京師短暫停留便返回,終身未在仕途有所成就,四十八歲時去世。
範曄評論:黃憲的言論主旨雖無流傳,但士人見他無不歎服其深遠,摒棄鄙陋。他或許是道德周全、無需言說的人吧!我的曾祖父穆侯認為:“黃憲處世和順,思想深邃近道,深淺清濁都難以衡量,若投身孔子門下,或許能接近聖人境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
春正月,旄牛夷反叛,益州刺史張喬將其擊敗。
夏四月戊子日,安帝封乳母王聖為野王君。
北匈奴聯合車師侵犯河西,大臣提議關閉玉門、陽關以絕邊患。敦煌太守張璫上書稱:“我在京城時也認為應放棄西域,如今親臨其地,才知放棄西域則河西不保。現提出三策:北匈奴呼衍王常在蒲類海與秦海間活動,控製西域。若以酒泉屬國兩千多將士駐守昆侖塞,先攻呼衍王,再征鄯善五千兵威懾車師後部,是為上策;若不出兵,可設軍司馬率五百將士,由四郡供給物資,駐守柳中,是為中策;若仍不行,就應放棄交河城,將鄯善等國人遷入塞內,是為下策。”朝廷就此商議。
尚書陳忠上疏:“西域歸附已久,百姓多次東望叩關,可見其厭惡匈奴、仰慕漢朝。如今北虜攻破車師,必攻鄯善,若不救援,諸國將儘歸匈奴。如此,匈奴財力增強,還會與南羌勾結,威脅河西四郡。河西危急則不得不救,屆時耗費將百倍於今。議論者隻念西域遙遠、撫恤煩費,卻忘了孝武皇帝開拓的苦心。如今敦煌孤立危急,若不援助,內難安撫吏民,外難威懾蠻夷,縮土棄民非良策。應在敦煌設校尉,按舊製增四郡屯兵,安撫西域諸國。”安帝采納,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率五百士兵駐守柳中。
秋七月,丹楊發生山崩。九月,五個郡國遭遇水災。
冬十月辛未日,太尉劉愷罷職;甲戌日,任命司徒楊震為太尉,光祿勳劉熹為司徒。大鴻臚耿寶親訪楊震,推薦中常侍李閏的兄長,稱:“李常侍是國家重臣,希望您征召他兄長,我隻是傳達皇上心意。”楊震正色道:“若朝廷要三公府征召,應有尚書的正式詔令。”耿寶憤然而去。執金吾閻顯也向楊震推薦親信,遭拒。司空劉授聽聞後,立刻征召這兩人,楊震因此更遭怨恨。
此時朝廷下詔為乳母王聖大修宅第,中常侍樊豐及侍中周廣、謝惲等人相互勾結,擾亂朝政。楊震上疏直言:“如今災害頻發,百姓窮困,邊疆動蕩,國庫空虛,絕非安寧之時。陛下為阿母建造宅第,兩宅合一,占據整條裡街,雕梁畫棟,采石運土,耗費巨億。周廣兄弟與皇室無血緣,卻依附寵臣,分威弄權,乾預州郡,脅迫大臣。官員征召全看他們臉色,甚至起用貪汙免官之人,黑白混淆,天下嘩然。古語說‘過度索取財儘力竭必生怨叛’,望陛下三思!”安帝不予理睬。
鮮卑首領其至韐率一萬多騎兵,在曼柏攻打南匈奴,薁韐日逐王戰死,千餘人被殺。十二月戊辰日,京城及三個郡國發生地震。
尚書陳忠向皇帝舉薦了汝南的周燮和南陽的馮良,說他們學問深厚、品行端正,雖然一直隱居不願做官,但在當時名氣很大。皇帝就派人帶著貴重的禮物去請他們出山。周燮的親戚們都勸他:“修身立德是為了報效國家,你為什麼非要守著東邊山岡下的那塊地呢?”周燮卻說:“真正修道的人要看準時機再行動,時機不對,怎麼能行得通呢!”結果他和馮良都隻坐車到了附近的縣城,就稱病回家了。
延光三年公元124年)
春天正月,班勇帶兵到了樓蘭。因為鄯善主動歸附漢朝,朝廷特彆獎賞了鄯善王三條綬帶。但龜茲王白英卻一直猶豫不決,不敢歸附。班勇就用恩德和信義去勸說他,白英這才帶著姑墨、溫宿的首領,綁著自己來見班勇。班勇借著他們的力量,征調了一萬多騎兵和步兵,打到車師前王庭,把匈奴的伊蠡王在伊和穀打得落荒而逃,還收複了車師前部五千多人,車師前部和漢朝中斷的聯係這才重新打通。之後,班勇就回到柳中駐紮屯田。
二月,皇帝到東邊巡視。辛卯日,去了泰山;三月戊戌日,到了魯地,之後又去了東平、東郡,經過魏郡、河內後返回京城。
之前,樊豐、周廣、謝惲這些皇帝身邊的寵臣,看到太尉楊震多次進諫都沒被皇帝采納,就更加膽大妄為。他們偽造皇帝詔書,調用國家的錢糧,征發工匠和木材,給自己修建豪華的住宅、花園和亭台樓閣,花費巨大。楊震又向皇帝上書說:“我身為太尉,卻沒能調和陰陽,讓國家風調雨順。去年十二月四日,京城發生地震,那天是戊辰日,‘戊、辰’在五行裡都屬土,對應著中宮,這是宦官和近臣把持權力、胡作非為的征兆啊!陛下因為邊境不安寧,生活節儉,宮殿牆壁傾斜了,也隻是簡單支撐一下。可這些寵臣卻不懂得團結一心,反而驕橫不法,大量征調百姓為他們修房子,還到處炫耀權勢。百姓們都在抱怨,這次地震恐怕就是因為這個!而且冬天沒下雪,春天沒下雨,大臣們都很擔心,可他們還在不停地修房子,這肯定會招來旱災的!希望陛下發揚天子的威嚴,趕走這些驕奢的大臣,接受上天的警告吧!”
楊震一次又一次言辭激烈地進諫,皇帝心裡很不高興,樊豐他們更是恨得牙癢癢。不過因為楊震是有名的大學問家,他們一時也不敢直接害他。這時,河間有個叫趙騰的百姓上書批評朝廷的問題,皇帝看了大發雷霆,把他抓進監獄,還定了個“欺君犯上”的罪名。楊震趕緊上書救人:“我聽說商朝、周朝的賢明君主,就算聽到百姓罵自己,也會反省自身德行。趙騰隻是說了些激烈的批評話,和持刀殺人的大罪不一樣,希望陛下饒他一命,這樣以後百姓才敢說實話啊!”但皇帝根本不聽,趙騰最後還是被處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皇帝去東邊巡視的時候,樊豐他們趁著皇帝不在,爭先恐後地大修自家房子。楊震手下的屬官高舒找來負責工程的官員一查,發現了樊豐偽造詔書的證據,就寫好奏章,打算等皇帝回來後上奏。樊豐他們知道後,嚇得不輕。正好這時太史說星象出現逆行的異常現象,他們就一起誣陷楊震:“自從趙騰死後,楊震一直心懷不滿,而且他以前是鄧氏的舊部,本來就對陛下有怨恨!”壬戌日,皇帝回到京城,當天晚上就派人沒收了楊震的太尉印綬。楊震沒辦法,隻能閉門謝客,不再和外人來往。樊豐他們還不放過他,又讓大鴻臚耿寶上奏說:“楊震身為大臣,不知悔改,心裡滿是怨恨!”皇帝就下詔書,讓楊震回老家。楊震走到城西的幾陽亭,悲憤地對兒子和學生們說:“人終有一死,這是常理。我承蒙皇恩做了高官,卻沒能除掉奸臣,也阻止不了寵臣禍亂朝綱,還有什麼臉麵活在世上!我死後,用普通木頭做棺材,蓋一條布單就行了,不用埋進祖墳,也不用搞祭祀!”說完就喝毒藥自殺了。弘農太守移良按照樊豐的意思,派人在陝縣攔住楊震的靈柩,把棺材就停在路邊,還罰楊震的兒子們去當郵差送文書。路上的百姓看到這場景,都忍不住落淚。
太仆來曆被封為征羌侯)氣憤地說:“耿寶靠著皇帝舅舅的身份,享受了太多榮華富貴,卻不想著報國,反而和奸臣勾結,陷害忠良,他的報應也快到了!”來曆是名將銚期的曾孫。
夏天四月,皇帝回到宮中。戊辰日,任命光祿勳馮石為太尉。南單於檀去世後,他的弟弟拔繼位,稱為烏稽侯屍逐韑單於。當時鮮卑經常侵犯邊境,度遼將軍耿夔和溫禺犢王呼尤徽帶著剛投降的匈奴人,連續幾年出兵塞外攻打鮮卑,打完仗就讓這些人駐紮在重要地方。但耿夔征調的任務太重,新投降的人都很不滿。匈奴首領阿族就帶頭造反,還想逼著呼尤徽一起跑。呼尤徽說:“我老了,受了漢朝這麼多恩惠,寧可死也不跟你們走!”阿族他們就想殺了他,還好有人相救,呼尤徽才撿回一條命。阿族帶著手下逃跑,中郎將馬翼帶著騎兵追擊,幾乎把他們全消滅了。
這期間,日南郡境外的一些少數民族主動歸附漢朝。六月,鮮卑又來侵犯玄菟郡。庚午日,閬中發生山體崩塌。
秋天八月辛巳日,任命大鴻臚耿寶為大將軍。王聖、江京、樊豐這些人一直想害太子,就誣陷太子的乳母王男和廚監邴吉,把他們殺了,還把他們的家人流放到比景。太子心裡念著王男和邴吉的好,經常歎氣。江京、樊豐害怕太子以後報複,就和閻皇後一起編造謊話,陷害太子和太子身邊的官員。皇帝聽了大怒,召集大臣們商量要不要廢掉太子。耿寶這些人就順著皇帝的意思,都說該廢。太仆來曆和太常桓焉、廷尉張皓卻反對:“古書上說,不到十五歲的孩子,就算有過錯也不該怪他;而且王男他們的事,太子說不定根本不知道。應該找些品德好的老師好好教導太子。廢太子可是大事,陛下一定要慎重考慮啊!”但皇帝根本不聽。張皓退朝後又上書說:“以前奸臣江充陷害太子,害得戾太子自殺,漢武帝後來醒悟了,可後悔也來不及了。現在太子才十歲,還沒好好接受教育,怎麼能這麼快就懲罰他呢?”皇帝還是不理會。
九月丁酉日,太子劉保被廢為濟陰王,搬到德陽殿西邊的鐘樓下住。來曆就聯合光祿勳礻殳諷、宗正劉瑋等十幾位大臣,一起到鴻都門前,說太子沒有過錯。皇帝和身邊的人很頭疼,就派中常侍拿著詔書威脅大臣們:“父子血脈相連,可有時候為了國家大義,也得割舍親情。來曆他們不懂規矩,和一群小人在這裡鬨事,表麵上看著忠誠,其實是想給自己謀好處。這種行為違背道義,哪是臣子該做的!朝廷一直鼓勵大家提意見,所以才暫時寬容他們;要是還執迷不悟,就彆怪朝廷動真格的了!”大臣們聽了都嚇得臉色大變。薛皓第一個磕頭說:“我們當然該聽陛下的話!”來曆氣得當場質問他:“剛才一起商量著進諫,現在怎麼就反悔了?我們身為大臣,處理國家大事,能這麼反複無常嗎?”其他人都灰溜溜地走了,隻有來曆一個人守在宮門外,好幾天都不肯離開。皇帝這下更生氣了,尚書令陳忠就帶著其他尚書一起彈劾來曆他們。最後,來曆兄弟的官職被罷免,封國的租稅也被削減,他母親武安公主也被禁止進宮。
這一年,隴西郡的治所重新遷回狄道。燒當羌的首領麻奴去世,他的弟弟犀苦繼位。庚申日,出現日食。冬天十月,皇帝去長安巡視;十一月乙醜日,回到洛陽。這一年,京城和二十三個郡國發生地震,三十六個郡國遭遇洪水和冰雹災害,天災人禍不斷,朝廷上下一片混亂。
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