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六十二 (公元223年-227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漢紀六十二 (公元223年-227年)

漢紀六十二 (公元223年-227年)(1 / 2)

黃初四年,公元223年。

春天正月,曹真派張合出擊,成功打敗了吳國軍隊,占領了江陵中洲這個地方。

到了二月,諸葛亮趕到永安。與此同時,曹魏這邊,曹仁率領幾萬步兵和騎兵殺向濡須。他先放出風聲,說要向東攻打羨溪,吳國的朱桓信以為真,趕緊分兵去支援。等朱桓的援兵剛出發,曹仁就帶著大軍直接撲向濡須。朱桓得知消息後,急忙派人去追召回援羨溪的部隊,但援軍還沒回來,曹仁的大軍就突然殺到了。當時朱桓手下加上留守的士兵,總共才五千人,將領們心裡都慌得不行,害怕得要命。朱桓卻給大家打氣說:“打仗的時候,勝負關鍵在於將領指揮,而不是兵力多少。你們覺得曹仁帶兵打仗的本事,和我比起來誰更厲害?兵法裡說‘敵人兵力是我們兩倍,我們隻有一半’這種情況,說的是雙方在平原上作戰,又沒有城牆防守,而且士兵的勇氣和戰鬥力差不多的時候。可現在曹仁既不是智勇雙全的將領,他的士兵也膽小怯懦,還跑了上千裡路,人困馬乏。咱們據守高大的城池,南邊靠著長江,北邊背靠山陵,以逸待勞,占據主場優勢,這是百戰百勝的局麵!就算曹丕親自來,都不用怕,更何況是曹仁他們!”說完,朱桓下令偃旗息鼓,故意裝作兵力虛弱的樣子,引誘曹仁進攻。

曹仁果然中計,派兒子曹泰去攻打濡須城,又派將軍常雕、王雙等人乘坐油船去偷襲中洲。中洲是朱桓部下家眷居住的地方。蔣濟連忙勸阻曹仁說:“敵人占據西岸,戰船在長江上遊,咱們派兵進入中洲,這就等於自己走進了死胡同,是非常危險的做法!”但曹仁不聽,自己帶著一萬人留在橐皋,給曹泰他們當後援。朱桓派其他將領去攻打常雕等人,自己親自迎戰曹泰。最後曹泰被打得燒營撤退,朱桓斬殺了常雕,活捉了王雙,戰場上殺死和淹死的魏軍有一千多人。

之前呂蒙病重的時候,吳王孫權問他:“如果你一病不起,誰能接替你的位置?”呂蒙回答說:“朱然膽識和防守能力都很強,我覺得他可以勝任。”朱然是九真太守朱治姐姐的兒子,原本姓施,被朱治收養後改姓朱,當時擔任昭武將軍。呂蒙去世後,孫權授予朱然符節,讓他鎮守江陵。後來曹真等人包圍江陵,打敗了孫盛,孫權派諸葛瑾等人帶兵去解圍,結果被夏侯尚擊退。這下江陵城內外的聯係被切斷了,城裡很多士兵都得了腫病,能打仗的隻剩下五千人。曹真他們堆起土山,挖掘地道,還建起高樓向城裡射箭,一時箭如雨下,將士們都嚇得臉色大變,隻有朱然鎮定自若,還激勵士兵,尋找機會反擊,竟然攻破了魏軍的兩座營寨。魏軍圍攻朱然長達六個月。江陵縣令姚泰負責守衛北門,他看到城外敵軍勢大,城裡兵少糧缺,擔心守不住,就打算做魏軍的內應。朱然發現後,立刻把姚泰殺了。

當時江水又淺又窄,夏侯尚想乘船帶著步兵、騎兵進入江中的小洲安營紮寨,還修了浮橋,方便南北往來。很多人都覺得江陵城肯定能攻下來。但董昭卻上書說:“武皇帝曹操智勇超群,用兵都非常謹慎,不敢像這樣輕敵冒險。打仗的時候,軍隊前進容易,後退就難,這是常理。在平地上打仗,沒有險要地形可守,都困難重重。就算要深入敵境,退路也得暢通才行,打仗有進有退,不可能事事如意。現在在江中小洲安營,這是深入險境;靠浮橋往來,這太危險了;隻有一條通道,這太狹窄了。這三點,都是兵家大忌,可我們現在卻這麼做。敵人要是頻繁進攻浮橋,一旦出點差錯,小洲上的精銳部隊就不再屬於我們,要變成吳國的了。我私下裡非常擔心,連吃飯睡覺都不踏實,可其他人卻若無其事,不把這當回事,這不是太糊塗了嗎?而且江水馬上就要漲起來了,一旦突然暴漲,我們怎麼防禦?就算不能打敗敵人,起碼也得保證自己安全,怎麼能冒險還不害怕呢?希望陛下仔細考慮!”魏文帝曹丕聽後,趕緊下詔讓夏侯尚等人撤軍。吳國軍隊從兩頭一起進攻,魏軍隻能沿著唯一的通道撤退,因為行動不夠迅速,差點就沒撤出來。吳國將領潘璋已經準備好了蘆葦筏子,打算放火燒掉浮橋,幸好夏侯尚及時撤退,才沒燒起來。十多天後,江水果然大漲,曹丕對董昭說:“你分析得太準確了!”當時又趕上大規模瘟疫,曹丕隻好把各路軍隊都召回。

三月丙申日,曹丕回到洛陽。之前,曹丕問賈詡:“我想討伐不服從命令的勢力,統一天下,先打吳國還是蜀國好?”賈詡回答說:“靠武力奪取天下,要注重軍事策略;要建立穩固的基業,就得重視道德教化。陛下順應天命接受禪讓,統治天下,如果用文德來安撫百姓,等待時機變化,統一天下並不難。吳、蜀雖然是小國,但一個有山川之險,一個有江河阻隔。劉備有雄才大略,諸葛亮善於治國;孫權能看清局勢,陸遜懂得用兵。他們憑借險要地勢堅守,在江湖上靈活用兵,都不是短期內能輕易打敗的。用兵的原則是,先有必勝的把握再開戰,還要根據敵人情況選拔將領,這樣才能萬無一失。我覺得咱們的大臣中,沒有人能比得上劉備、孫權。就算陛下以天子之威出兵,也沒有十足的勝算。以前舜帝用文德教化,讓有苗氏歸服,我認為現在應該先文後武。”但曹丕沒聽進去,結果出兵後無功而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月丁未日,陳忠侯曹仁去世。

之前,黃元不受諸葛亮待見,他聽說蜀漢皇帝劉備病重,害怕以後會遭清算,就起兵造反,還燒了臨邛城。當時諸葛亮去東邊看望劉備,成都守備空虛,黃元更加肆無忌憚。益州治中從事楊洪建議太子劉禪,派將軍陳曶、鄭綽去討伐黃元。大家都覺得,黃元要是不圍攻成都,就會占領越巂,占據南中地區。楊洪卻說:“黃元這人向來凶狠殘暴,沒什麼威望,他哪有這本事!他不過是想順江東下,要是劉備平安無事,他就會綁了自己回來請罪;要是劉備去世,他就會逃到吳國去活命。隻要讓陳曶、鄭綽在南安峽口攔截,就能抓住他。”果然,黃元兵敗後順江東逃,被陳曶、鄭綽活捉後斬殺。

劉備病重,臨終前,他讓丞相諸葛亮輔佐太子劉禪,尚書令李嚴做副手。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比曹丕強十倍,肯定能安定國家,完成大業。要是太子值得輔佐,你就好好幫他;要是他不成器,你可以自己做決定。”諸葛亮哭著說:“我一定竭儘全力,儘忠職守,死而後已!”劉備又給太子劉禪下詔說:“人活到五十歲去世就不算短命,我已經六十多歲了,沒什麼可遺憾的,隻是放心不下你們兄弟。你要努力啊!不要因為壞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為善事小就不做!隻有賢德才能讓人信服。我德行淺薄,不值得你效仿。以後你跟著丞相,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尊重他。”這年夏天四月癸巳日,劉備在永安去世,諡號昭烈。丞相諸葛亮護送靈柩回到成都,讓李嚴擔任中都護,留在永安鎮守。

五月,太子劉禪即位,當時他才十七歲。劉禪尊封皇後為皇太後,宣布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建興。他封諸葛亮為武鄉侯,兼任益州牧,大小政事都由諸葛亮決定。諸葛亮開始整頓官職,修訂法律,還發公文告誡下屬說:“大家一起商議政事,就是要集思廣益。要是怕得罪人,回避不同意見,很多問題就解決不了,會造成損失。討論出正確的辦法,就像扔掉破草鞋卻得到了珠玉一樣。可惜很多人做不到這點,隻有徐元直在這方麵做得很好。還有董幼宰,他參與政事七年,發現問題,哪怕往返十次,也要來告訴我。要是大家能學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像董幼宰一樣勤勉,忠心為國,我就能少犯些錯誤了。”諸葛亮還說:“以前和崔州平交往,常常聽到他指出我的得失;後來和徐元直交往,他總是誠懇地教導我;之前和董幼宰共事,他說話知無不言;後來和胡濟一起做事,他也多次勸我改正錯誤。雖然我天資愚鈍,不能完全接受他們的意見,但和這四個人始終相處融洽,這也說明我願意聽取直言。”胡濟,字偉度,是諸葛亮的主簿。

有一次,諸葛亮親自校對文書,主簿楊顒直接進去勸他說:“治理國家要有章法,上下級不能越權行事。我給您打個比方,就像一個家庭,讓奴仆種地,婢女做飯,公雞報曉,狗看家護院,牛拉重物,馬跑長途。這樣各項事務都有人負責,家裡的需求都能滿足,主人就能輕鬆自在,安心享受生活。可要是主人突然想什麼都自己乾,不再信任彆人,累得筋疲力儘,結果什麼也做不好。難道是他的智慧不如奴仆、雞狗嗎?不是,是他沒掌握當家的方法。古人說‘坐著討論治國之道的是王公,具體執行的是士大夫’。所以丙吉不過問路上的死人,卻擔心耕牛喘氣;陳平不願意管錢糧的具體數目,說‘自有主管的人’,他們明白各自的職責。現在您治理國家,卻親自校對文書,累得滿頭大汗,這不是太辛苦了嗎!”諸葛亮聽後向他道謝。楊顒去世後,諸葛亮傷心地哭了好幾天。

?六月:甲戌日,任城威王曹彰去世。甲申日,魏國的壽肅侯賈詡也離世了。這期間還發生了大水災。東吳的賀齊率軍偷襲蘄春,活捉了太守晉宗後凱旋而歸。

之前,益州郡的部族首領雍闓殺掉了太守正昂,通過士燮表示要歸附東吳。他還抓住了來自成都的太守張裔送給東吳,東吳便任命雍闓為永昌太守。永昌的功曹呂凱、府丞王伉率領官吏和士兵關閉邊界,堅守城池,雍闓的軍隊無法前進。於是雍闓派同郡的孟獲去引誘煽動當地的少數民族部落,這些部落紛紛響應。牂柯太守朱褒、越巂夷王高定也都起兵反叛,響應雍闓。諸葛亮考慮到蜀漢剛剛經曆劉備去世的大事,就采取安撫策略,暫時不發兵征討,而是鼓勵百姓務農種糧,關閉邊境讓百姓休養生息,等百姓生活安定、糧食充足後再做打算。

?八月:丁卯日,朝廷任命廷尉鐘繇為太尉,治書執法高柔接替廷尉一職。當時三公沒什麼實際事務,也很少參與朝政。高柔上書說:“三公這樣的輔佐大臣,都是國家的棟梁,備受百姓關注。現在卻讓他們身居高位,卻不參與政事,導致他們隻能閒居養老,很少提出建議,這不符合朝廷重用大臣的本意,也違背了大臣進諫的職責。古時候,遇到刑罰和政務方麵有疑問,就會在朝堂上一起討論。從今以後,朝廷遇到疑難問題和重大刑獄案件,應該多向三公谘詢。每月初一和十五,還可以專門請三公入朝,一起討論政事得失,這樣才能讓陛下聽到更多見解,對國家治理大有好處。”魏文帝曹丕覺得說得有道理,就采納了他的建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辛未日,曹丕到滎陽打獵,然後向東巡視。九月甲辰日,曹丕抵達許昌。

蜀漢的尚書、義陽人鄧芝對諸葛亮說:“現在後主年幼,剛剛即位,應該派重要使者去東吳,重新恢複友好關係。”諸葛亮說:“我早就想到了,隻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人選,現在終於找到了。”鄧芝問:“這個人是誰?”諸葛亮說:“就是你啊!”於是派鄧芝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東吳,去修複兩國關係。這年冬天十月,鄧芝到了東吳。當時吳王孫權還沒有和魏國斷絕關係,心裡猶豫不決,沒有馬上接見鄧芝。鄧芝就主動上表請求拜見,說:“我這次來,也是為了東吳的利益,不隻是為了蜀漢。”孫權這才接見他,說:“我確實想和蜀漢和親交好,但擔心蜀漢君主年幼,國家弱小,受到魏國逼迫,自身都難保。”鄧芝回答說:“吳、蜀兩國,占據四個州的土地。大王您是當代豪傑,諸葛亮也是一代俊傑。蜀國有險要的山川作為屏障,吳國有長江天險。把兩國的優勢合在一起,就像唇齒相依,進可以一同爭奪天下,退可以形成鼎足之勢,這是很自然的道理。如果大王現在向魏國稱臣,魏國肯定會要求您入朝拜見,還會索要太子去做人質。要是您不答應,他們就會以叛逆的罪名討伐您,到時候蜀漢也會順江而下,見機行事。這樣一來,江南的土地就不再屬於大王您了。”孫權沉默了很久,說:“你說得對。”於是和魏國斷絕關係,專心和蜀漢聯合。

這一年,蜀漢後主劉禪立妃子張氏為皇後。

黃初五年公元224年)

?春天三月:曹丕從許昌回到洛陽。

從初平年間以來,學術教育荒廢。夏天四月,朝廷開始設立太學,設置博士,依照漢朝的製度,製定了考核《五經》的辦法。

吳王孫權派輔義中郎將、吳郡人張溫出使蜀漢,從這以後,吳、蜀兩國的使者往來不斷。遇到事情,孫權經常讓陸遜和諸葛亮溝通。孫權還刻了自己的印信放在陸遜那裡,每次給蜀漢後主和諸葛亮寫信,都會先給陸遜看,如果覺得內容、語氣不合適,就讓陸遜修改,然後用印信封好再送出去。蜀漢又派鄧芝出使東吳,孫權對他說:“要是天下太平了,吳、蜀兩國君主分彆治理國家,那多好啊!”鄧芝回答說:“天上不能有兩個太陽,地上不能有兩個君主。等滅掉魏國之後,如果大王還不明白天命所在,兩國君主各自追求德行,大臣各自儘忠職守,到時候恐怕又要拿起戰鼓,開戰了。”孫權大笑著說:“你竟然如此坦誠!”

?秋天七月:曹丕向東巡視,到達許昌。他打算大舉出兵討伐東吳,侍中辛毗勸阻說:“如今天下剛剛安定,土地廣闊但人口稀少,這個時候用兵,我實在看不到有什麼好處。先帝曾多次出動精銳軍隊,到了長江邊又撤回來了。現在我們的軍隊數量沒有增加,卻還要再次出兵,這可不容易成功。現在最好的辦法是讓百姓休養生息,進行屯田,十年之後再用兵,這樣就能一戰成功了。”曹丕說:“照你這麼說,難道要把敵人留給子孫後代解決嗎?”辛毗回答:“以前周文王把商紂王留給周武王解決,那是因為他懂得把握時機。”但曹丕沒有聽從,留下尚書仆射司馬懿鎮守許昌。八月,曹丕組建水軍,親自乘坐龍舟,沿著蔡水、潁水,進入淮河,到達壽春。九月,抵達廣陵。

東吳的安東將軍徐盛想出一個計策,他讓人把木樁立起來,外麵包上蘆葦,做成假城牆和假城樓,從石頭城一直到江乘,連綿幾百裡,一夜之間就布置好了,還在江麵上布置了很多戰船。當時江水上漲,曹丕遠遠望去,感歎道:“魏國即使有上千騎兵,在這裡也派不上用場,東吳不好攻打啊。”曹丕乘坐的龍舟,還遇到暴風,差點翻船沉沒。曹丕問大臣們:“孫權會親自來迎戰嗎?”大臣們都說:“陛下親自出征,孫權肯定害怕,一定會調動全國的力量應對,而且他不敢把軍隊交給手下將領,肯定會親自來。”劉曄卻說:“孫權認為陛下隻是想用天子的聲勢牽製他,真正渡江作戰的會是其他將領,所以他一定會按兵不動,觀察局勢。”曹丕的大軍停留了很多天,孫權始終沒有出現,曹丕隻好下令撤軍。這時,曹休上奏說抓到的俘虜供稱“孫權已經到了濡須口”。中領軍衛臻說:“孫權憑借長江天險,都不敢和我們正麵抗衡,這肯定是為了製造恐慌編出來的假話!”後來審問俘虜,果然是東吳守將編造的。

東吳的張溫年輕時就因為才華出眾而名聲在外,顧雍認為當時沒有人能比得上他,諸葛亮也很看重他。張溫推薦同郡的暨豔擔任選部尚書。暨豔喜歡品評人物,批評百官,還核查上奏郎官們的表現,把很多人降級,能保持原來職位的人不到十分之一;那些在位貪婪卑鄙、品行不端的人,都被他貶為軍吏,安排在軍營裡。暨豔還經常宣揚彆人的過錯,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公正。同郡的陸遜、陸遜的弟弟陸瑁,還有侍禦史朱據都勸他不要這樣做。陸瑁寫信給暨豔說:“聖人嘉獎好人,同情愚笨的人,不計較彆人的過錯,隻記住功勞,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風氣。現在吳國大業剛剛開始,要統一天下,這正是像漢高祖那樣不計較缺點、任用人才的時候。如果把好人和壞人分得太清楚,隻看重品評人物那一套,雖然可以激勵風俗、申明教化,但恐怕很難推行下去。應該學習孔子的博愛,效仿郭泰的寬容,這樣才對國家有好處。”朱據對暨豔說:“天下還沒有平定,表彰清廉、批評汙濁,足以起到激勵和警示作用;但如果一下子貶黜這麼多人,恐怕會有後患。”暨豔都不聽。很快,大家對暨豔怨聲載道,紛紛指責暨豔和選曹郎徐彪用人隻憑個人好惡,不公正。最後暨豔、徐彪都自殺了。張溫一向和暨豔、徐彪意見一致,也受到牽連,被貶回老家,當了一名小吏,最後死在家裡。當初,張溫正得勢的時候,餘姚的虞俊就感歎說:“張惠恕張溫字惠恕)才華有餘但智謀不足,華而不實,容易招人怨恨,恐怕會有滅門大禍。我已經看到征兆了。”沒過多久,張溫果然出事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冬天十月:曹丕回到許昌。

十一月最後一天戊申晦),發生了日食。

鮮卑的軻比能引誘步度根的哥哥扶羅韓,並把他殺掉,步度根因此怨恨軻比能,雙方互相攻打。步度根的勢力逐漸變弱,就率領一萬多部落的人,到太原、雁門一帶自保。這一年,步度根派人到朝廷進貢。而軻比能的勢力越來越強大,他出兵攻打東部大人素利。護烏丸校尉田豫趁著軻比能後方空虛發起攻擊,軻比能派部將瑣奴抵禦田豫,結果被田豫打敗。從此軻比能開始心懷二心,多次侵犯邊境,幽州、並州的百姓深受其苦。

黃初六年公元225年)

這年春天二月,魏文帝下詔書,任命陳群為鎮軍大將軍,讓他跟隨自己出征,監督各路軍隊,同時處理尚書台事務;司馬懿被任命為撫軍大將軍,留守許昌,負責處理後方的文書工作。到了三月,文帝前往召陵,疏通了討虜渠;乙巳日,又回到許昌。

並州刺史梁習率軍討伐鮮卑的軻比能,將其打得大敗。

蜀漢這邊,諸葛亮準備率軍討伐雍闓等人。出發時,參軍馬謖送了諸葛亮幾十裡路。諸葛亮說:“雖然我們一起謀劃這件事好幾年了,但現在你還是再給我提些好建議吧。”馬謖說:“南中地區憑借地勢險要、路途遙遠,很久都不服從管理了。就算今天把他們打敗,明天他們還會反叛。現在您正打算傾儘全國之力北伐曹魏,如果南中知道國內空虛,反叛會來得更快。要是把他們全部殺光來除後患,既不符合仁義,也沒辦法短時間做到。用兵的關鍵,是收服人心為上策,攻城是下策;用心理戰為上策,用武力強攻是下策,希望您能收服他們的心。”諸葛亮覺得很有道理,就采納了他的建議。馬謖是馬良的弟弟。

辛未日,文帝又打算率領水軍征討東吳,大臣們為此展開討論。宮正鮑勳進諫說:“朝廷軍隊多次出征卻沒成功,是因為吳、蜀兩國相互依存,憑借山水險要,很難攻打下來。去年陛下乘龍舟出征,遇到危險被困在南岸,當時陛下身處險境,大臣們都嚇得不輕,差點導致國家覆滅,這可是慘痛的教訓。現在又要勞師遠征,每天耗費巨大,國內財力空虛,還會讓敵人輕視我們的威嚴,我認為不能這麼做。”文帝聽了非常生氣,把鮑勳降職為治書執法。鮑勳是鮑信的兒子。

夏天五月戊申日,文帝前往譙縣。

此時,東吳丞相北海人孫劭去世。一開始,東吳要選丞相,大家都覺得張昭合適,可吳王孫權說:“現在國家事情多,丞相這個職位責任重大,這對張昭來說不是優待。”等孫劭去世後,百官又推舉張昭,孫權說:“我可不是對張昭有偏見!丞相事務繁雜,張昭性格剛烈,如果他提的建議不被采納,就會產生怨恨,這對他不好。”六月,孫權任命太常顧雍為丞相,負責處理尚書台事務。顧雍平時話不多,但做事很恰當,孫權曾感歎:“顧先生不說話則已,一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每次宴飲歡樂的時候,孫權身邊的人都擔心酒後失態,因為隻要犯錯,顧雍一定會看到,所以大家都不敢儘情玩樂。孫權也說:“顧公一在座,就讓人不自在。”可見大家都很敬畏他。顧雍剛擔任尚書令時,被封為陽遂鄉侯;他封完侯回到官署,家裡人都不知道,後來聽說了才感到驚訝。等他做了丞相,選拔任用文臣武將,都根據各人的才能安排職位,不偏袒任何人。他經常私下了解民間情況和政務得失,然後秘密報告給孫權。如果建議被采納,他就說是孫權的想法;不被采納,他也絕不泄露。孫權因此十分看重他。不過在朝堂上發表意見時,顧雍雖然言辭神色很恭順,但堅持的立場非常正直;國家軍政大事,如果不是當麵說,他從不在背後議論。孫權常常派中書郎去問顧雍的意見,如果事情符合顧雍心意、可以施行,顧雍就會和中書郎反複討論,還會擺上酒菜招待;如果不合意,顧雍就會臉色一沉,默默不說話,也不招待。中書郎回去告訴孫權,孫權就說:“顧公要是高興,就說明事情可行;他不說話,就說明事情還有問題,我得再好好考慮。”東吳江邊的將領,都想立功表現自己,經常上奏說有機會突襲敵軍。孫權拿這些事詢問顧雍,顧雍說:“我聽說兵法忌諱貪圖小利,這些將領提的建議,是為了個人功名,不是為國家考慮。陛下應該製止,如果不能彰顯國威、重創敵人,就不該聽從。”孫權聽從了他的建議。

利成郡的士兵蔡方等人發動叛亂,殺了太守徐質,推舉同郡的唐谘為首領。文帝下詔,派屯騎校尉任福等人前去平叛,很快就把叛亂鎮壓下去。唐谘從海路逃到東吳,東吳任命他為將軍。

秋天七月,文帝封皇子曹鑒為東武陽王。

在蜀漢,諸葛亮率軍到達南中,一路勢如破竹。諸葛亮從越巂進軍,斬殺了雍闓和高定。他派庲降督、益州人李恢從益州進軍,門下督、巴西人馬忠從牂柯進軍,兩人攻克了不少縣城,之後和諸葛亮會師。孟獲收攏雍闓的殘部抵抗諸葛亮。孟獲向來被當地少數民族和漢人信服,諸葛亮下令要活捉他。抓到孟獲後,諸葛亮帶他參觀軍營,問:“你覺得我這支軍隊怎麼樣?”孟獲說:“之前不知道虛實才失敗。現在承蒙您讓我參觀軍營,如果就這水平,我肯定能輕易取勝。”諸葛亮笑著放他回去,讓他再戰。就這樣,諸葛亮七次擒住孟獲又七次放走他,最後孟獲不肯走了,說:“您真是有天威啊,我們南中人再也不反叛了!”諸葛亮於是率軍到達滇池。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個郡都被平定,諸葛亮就任用當地的部落首領為官。有人勸諸葛亮不要這樣做,諸葛亮解釋說:“如果留外地人當官,就得留下軍隊駐守,軍隊留下就需要糧食供應,這是第一個難題;而且南中百姓剛經曆戰爭,很多人父兄死傷,如果隻留外地人當官卻不駐軍,肯定會引發禍患,這是第二個難題;南中百姓多次殺害官員,心裡也知道自己罪孽深重,留外地人當官,他們始終不會信任,這是第三個難題。現在我不駐軍、不運糧,卻能讓南中基本安定,就是這個道理。”於是,諸葛亮把孟獲等有才能的人都收為下屬,還征收南中的金銀、丹漆、耕牛、戰馬,補充國家軍用物資。從這以後,直到諸葛亮去世,南中地區再也沒有反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八月,文帝率領水軍從譙縣出發,順著渦水進入淮河。尚書蔣濟上書說水路不好走,文帝沒聽。冬天十月,文帝到達廣陵故城,在江邊檢閱軍隊,十幾萬士兵,旌旗綿延幾百裡,大有渡江之勢。東吳軍隊則嚴守陣地。當時天氣非常寒冷,江麵結冰,戰船無法駛入長江。文帝看著洶湧的波濤,感歎道:“唉,這大概就是老天用來分隔南北的吧!”於是決定撤軍。孫韶派將領高壽等率領五百敢死隊,趁著夜色在小路上突襲文帝,文帝大驚失色。高壽等人搶走了文帝的副車和羽蓋後返回。此時,數千艘戰船被困住無法前行,有人建議留下軍隊屯田,蔣濟反對說:“這裡東邊靠近湖泊,北邊挨著淮河,等水勢大的時候,敵人很容易來進犯,不適合屯田駐軍。”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立刻啟程。回到精湖時,水快乾涸了,文帝把所有船隻都留給蔣濟。這些船隻綿延幾百裡,蔣濟又挖了四五條水道,把船隻集中起來;還提前堆好土壩截斷湖水,等後麵的船到了,同時開壩放水,把船引入淮河,這才順利返回。


最新小说: 九界吞噬者:淩雲破天 修仙嗎?社死那種 修者夜深行 【鳳臨墨庭】我的靈根是混沌! 鹹魚少女,危! 南洋遺夢:荊棘與星途 鼠鼠我啊,可是上古神獸噠! 城主大人,今天也要抱抱哦! 重生從三皇五帝開始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