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六十五 (公元235年-237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漢紀六十五 (公元235年-237年)

漢紀六十五 (公元235年-237年)(1 / 2)

青龍三年公元235年)

正月戊子日,大將軍司馬懿升任太尉。丁巳日,皇太後郭氏去世。魏明帝一直追問郭太後,自己生母甄皇後究竟是怎麼死的,郭太後整日憂慮,最終去世。三月庚寅日,郭太後文德皇後)下葬。

在蜀漢這邊,楊儀殺了魏延以後,覺得自己立了天大的功勞,肯定能接替諸葛亮主持朝政。可諸葛亮生前就覺得楊儀氣量太小,想讓蔣琬接班。楊儀回到成都,隻得了個中軍師的閒職,沒什麼實權。想當初,楊儀給劉備當尚書的時候,蔣琬才是個尚書郎。後來兩人都跟著諸葛亮當參軍、長史,每次出征,楊儀累得要死要活。他覺得自己當官早、本事大,現在卻比不上蔣琬,心裡那叫一個氣,整天抱怨個不停,大家都怕他亂說話,躲得遠遠的。隻有費禕去看他,楊儀對著費禕把一肚子怨氣全倒了出來,還說:“丞相去世的時候,我要是帶著軍隊投降魏國,哪會像現在這麼慘!真是後悔死了!”費禕偷偷把這話告訴了後主。後主直接把楊儀貶為平民,流放到漢嘉郡。楊儀到了流放地還不服氣,又上書罵朝廷,言辭特彆激烈。朝廷隻好派人把他抓起來,楊儀最後自殺了。

夏天四月,蜀漢後主任命蔣琬為大將軍,還讓他總管尚書台事務;費禕則接替蔣琬,當上了尚書令。

魏明帝熱衷修建宮殿,剛建好許昌宮,又開始折騰洛陽宮,不僅蓋起昭陽太極殿,還修築了高達十多丈的總章觀。大量百姓被征去服勞役,沒人種地養蠶,農業生產全荒廢了。司空陳群勸說道:“當年大禹處在太平盛世,還住破房子、穿舊衣服。現在國家剛經曆戰亂,人口少得可憐,滿打滿算也就相當於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一個大郡。邊境還總打仗,將士們累死累活,要是再來個水災旱災,那國家可就危險了。以前劉備從成都到白水,一路上修了好多驛站,勞民傷財,太祖曹操)就知道這會把百姓折騰慘了。現在咱們大動土木,正好中了吳、蜀兩國的下懷,這可是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陛下您可千萬得想想啊!”明帝反駁道:“成就大業和蓋房子得同時進行!等滅了敵人,隻要撤掉邊防就行,到時候就不用再搞工程了。規劃修建宮室本來就是大臣該乾的事,就像當年蕭何那樣。”陳群又說:“漢高祖那會兒隻跟項羽爭天下,項羽一滅,宮室都燒沒了,蕭何修武庫、太倉是急著用,可高祖還嫌太豪華呢。現在吳、蜀兩國還沒平定,情況不一樣啊!人想乾件事,總能找出理由,何況您是皇帝,沒人敢違抗。之前您想拆武庫,說非拆不可;後來又說要留著,說非留不可。您要是鐵了心要蓋宮殿,我們說什麼都沒用;但您要是願意改變主意,那我們可攔不住。漢明帝想修德陽殿,鐘離意一勸,他就聽了,後來還是修了。殿蓋好後,漢明帝對大臣說:‘要是鐘離尚書還在,這殿根本蓋不起來!’皇帝哪會怕一個大臣?還不是為了百姓著想。我現在勸不動您,真是連鐘離意的邊都夠不上啊!”聽了這話,明帝才稍微收斂了些。

明帝沉迷女色,宮裡女官的等級、俸祿都照著朝廷百官來設置,從貴人到打掃衛生的宮女,足有好幾千人。他還挑了六個識字的女子當女尚書,專門負責處理奏章。廷尉高柔勸說道:“漢文帝舍不得十戶人家的錢,都不蓋小台子享樂;霍去病一門心思對付匈奴,連自己的房子都顧不上修。現在蓋宮殿,花的錢可不止百金,要擔心的也不隻是邊境那點事!您可以先簡單修修,夠舉行朝會、宴會就行,讓百姓回家歇口氣。等吳、蜀兩國平定了,再慢慢蓋也不遲。《周禮》規定天子的後妃加起來就一百二十人,這規模已經不小了。聽說現在後宮人數比這還多,陛下您子嗣不多,說不定就是這個原因。依我看,不如挑些賢淑女子留下,剩下的都送回家。陛下也該養養精神,彆太操勞,這樣說不定就能多子多福了。”明帝回複說:“你有話直說,其他事也儘管上奏。”當時打獵的規矩嚴得離譜,有人在皇家禁地殺了鹿,不僅要被處死,家產都得充公;但要是有人舉報,就能得到重賞。高柔又上書說:“這幾年,百姓又是服勞役,又是打仗,種地的人越來越少。再加上打獵禁令,鹿群到處糟蹋莊稼,滎陽周邊幾百裡地,年年收成不好。如今天下人口本來就少,鹿還天天搞破壞,要是再來場戰爭或者災荒,可怎麼辦?陛下要是能放寬禁令,讓百姓打鹿,大家肯定都高興壞了!”

明帝還想鏟平北芒山,在上麵建高台,好看孟津的風景。衛尉辛毗趕緊勸:“天地本來就有高有低,您非要反著來,既不合常理,又費錢費力,百姓哪受得了!萬一黃河發大水,丘陵都鏟平了,拿什麼擋洪水?”這才讓明帝打消了念頭。

少府楊阜也說:“陛下繼承武皇帝曹操)打下的江山,守著文皇帝曹丕)留下的基業,就該學學古代聖賢怎麼治國,再看看亂世是怎麼衰敗的。要是東漢桓帝、靈帝沒破壞老祖宗的規矩,沒丟掉漢文帝、漢景帝的節儉作風,太祖再厲害也沒地方施展,陛下您又怎麼能當皇帝呢?現在吳、蜀兩國還沒滅,軍隊還在外麵打仗,修宮殿這事能省就省省吧!”明帝隻是下詔表揚了他,卻沒實際行動。楊阜急得又上書:“堯帝住茅草屋,天下太平;大禹住破房子,百姓安居樂業。到了商周,宮殿也沒多豪華。可夏桀、商紂、楚靈王、秦始皇,哪個不是因為窮奢極欲丟了江山?陛下要是不吸取教訓,天天隻顧著蓋宮殿,早晚會出大事!您是一國之君,我們是您的幫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就算膽子小,也不能忘了進諫的責任!話說得不狠,您根本聽不進去。陛下要是還不當回事,祖宗的基業可就完了!要是我的死能讓國家好一點,我死了也值!”明帝被這番話感動,親自寫詔書回複。有一回,明帝穿著便裝見楊阜,楊阜直接問:“陛下這身衣服,哪本禮法說這是正式著裝了?”明帝尷尬得說不出話,從此不穿正裝都不敢見他。楊阜還想裁減不受寵的宮女,問禦府官吏後宮有多少人,官吏按規矩不說,楊阜氣得打了他一百板子,罵道:“國家跟我們九卿都不講機密,反倒跟你個小官吏保密?”明帝也越發怕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散騎常侍蔣濟勸道:“當年勾踐鼓勵生育儲備人力,燕昭王體恤百姓報齊國之仇,這才有了弱燕勝強齊、越國滅吳國的事。現在吳、蜀兩國這麼囂張,陛下要是在世時不解決,可要被後人罵的!憑您的本事,放下那些不重要的事,專心打敵人,肯定沒問題!”中書侍郎王基也說:“古人說‘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顏淵還說‘馬都跑不動了,還一個勁往前趕,肯定要出事’。現在百姓勞役太重,夫妻都不能團聚。陛下得吸取教訓,趁著還來得及,趕緊減少勞役。當年漢朝剛建立,到漢文帝時隻有同姓諸侯,賈誼就擔心‘把火放在柴堆下,還躺上麵睡覺,這能安全嗎?’現在敵人沒滅,武將手握重兵,管得太嚴沒法打仗,不管又留後患。要是現在不解決,以後子孫可就麻煩了。要是賈誼活到現在,肯定比當年更著急!”但明帝根本不聽這些勸告。

殿中監負責監督營建宮殿的勞役,卻擅自抓捕了蘭台令史,右仆射衛臻上奏,要求查辦此事。魏明帝下詔質問:“宮殿還沒建成,這是我一直操心的事,你卻要查辦他,為什麼?”衛臻解釋說:“古代製定禁止官員越權的法規,不是厭惡他們勤勉辦事,而是因為越權帶來的好處小,破壞的規矩卻很大。我每次觀察校事官的行為,大多都是這樣,如果再放縱,我擔心各個部門都會越權行事,國家就會走向衰敗。”

尚書孫禮堅決請求停止征發百姓服勞役,明帝下詔回應:“我會采納正直的言論。”隨後下令讓百姓回家,但負責監督工程的官員又上奏,請求讓百姓多留一個月,把當前工程做完。孫禮直接來到工地,沒有再次上奏,就假傳詔令遣散了百姓。明帝欣賞他的膽識,沒有責怪他。雖然明帝不能完全采納群臣的諫言,但對這些敢於直言的大臣,都還算寬容。

秋天七月,洛陽的崇華殿發生火災。明帝問侍中兼太史令高堂隆:“這是什麼災禍?按照禮法,能通過祈禱消除災禍嗎?”高堂隆回答:“《易傳》說:‘在上位的人不節儉,下麵的人不節約,災火就會燒毀房屋。’還說:‘君主把樓台建得太高,上天就會降下火災。’這是因為君主一心裝飾宮殿,卻不顧百姓已經窮困,所以上天用乾旱回應,大火就從高殿燒起來了。”明帝又問:“我聽說漢武帝時柏梁台失火,之後就大規模修建宮殿來壓製災禍,這是什麼道理?”高堂隆說:“那是越地巫師的做法,不是聖賢的教誨。《五行誌》記載,柏梁台火災後,就發生了江充引發的巫蠱之亂。按照《五行誌》的說法,越巫建議修建建章宮根本沒能壓製災禍。現在應該遣散服勞役的百姓,修建宮室務必節儉,把火災後的地方打掃乾淨,不要再新建宮殿,這樣祥瑞就會降臨。要是繼續耗儘民力財力,既得不到祥瑞,也無法讓遠方的人歸服。”

八月庚午日,明帝立皇子曹芳為齊王,曹詢為秦王。明帝沒有親生兒子,收養了這兩個孩子,不過宮中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沒人知道這兩個孩子的身世,有人說曹芳是任城王曹楷的兒子。丁巳日,明帝回到洛陽,下詔重建崇華殿,並改名叫九龍殿。他還引穰水從殿前流過,修建了裝飾華麗的玉井欄杆,用蟾蜍形狀的物件承接水流,再由神龍造型的裝置吐出。明帝讓博士馬鈞製作了司南車和以水為動力的百戲木偶。在修建陵霄闕時,有喜鵲在上麵築巢,明帝詢問高堂隆,高堂隆說:“《詩經》說‘喜鵲築好巢,鳩來居住’,現在興建宮殿、陵霄闕,卻有喜鵲築巢,這是宮殿沒建成,陛下不能居住的征兆,意思是宮殿沒修好,就會有外姓人來占據。這是上天的警告!天道沒有親疏,隻幫助善良的人,太戊、武丁看到災禍後恐懼修德,所以天降福澤。現在如果停止各種勞役,加強德政,陛下的功績可以比肩三王五帝,不隻是像商王武丁那樣轉禍為福!”這番話讓明帝有所觸動。

明帝性格嚴厲急躁,監督修建宮殿時,如果有人延誤工期,他會親自召見質問,有時候話剛問出口,那人就已經被處死了。散騎常侍王肅上書說:“現在有三四萬人在修建宮殿,九龍殿足以讓陛下安居,裡麵也能安置六宮。隻是太極殿之前的工程還很大,我建議從領取國家口糧的人中,挑選身體強壯的一萬人,讓他們輪流服役,一年輪換一次。大家知道有休息的時候,就會願意做事,即使勞累也不會抱怨。一年算下來,就有三百六十萬個工,不算少了。原本一年要完成的工程,可以延長到三年。把剩下的人遣散,讓他們回家務農,這才是長久之計。對百姓講信用,是國家的根本。之前陛下要去洛陽,征發百姓修建營地,有關部門承諾營地建好就放人,可建好後,又貪圖人力,沒有按時遣散。這是隻顧眼前利益,不顧國家大局。我認為以後再征發百姓,一定要明確詔令,說到做到。還有陛下臨時處決的人,雖然都是有罪該死的官吏,但百姓不了解情況,會覺得太過倉促。所以希望陛下把案件交給司法部門,公開他們的罪行。同樣是處死,不要在宮中草率行事,以免讓遠近的人產生懷疑。而且人命關天,人死不能複生,聖賢都很重視。漢文帝想殺違反車駕出行規定的人,廷尉張釋之說:‘當時皇上派人殺了他也就罷了,現在交給廷尉,廷尉是天下公平的象征,不能有偏差。’我認為這話不對,不是忠臣該說的。廷尉是天子的官吏,都不能有失公平,天子怎麼能隨意行事呢?這是把自己的名聲看得比君主還重,太不忠誠了,陛下一定要明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中山恭王曹兗病重,對屬下說:“男子不能死在女人手裡,趕緊給我修建東堂。”東堂建好後,他帶病搬了過去。又對世子說:“你從小就做王爺,隻知道享樂不知道吃苦,以後肯定會因為驕奢犯錯。兄弟有不好的行為,你要當麵勸諫;勸諫不聽,就哭著講道理;還不改,就告訴母親;母親也管不了,就上奏朝廷,同時辭去封國。與其守著榮華富貴招來災禍,不如過貧賤日子保全性命。當然,這說的是大罪,小過錯就幫他們遮掩過去。”十月己酉日,曹兗去世。

十一月丁酉日,明帝前往許昌。這一年,幽州刺史王雄派勇士韓龍刺殺了鮮卑首領軻比能。從此,鮮卑部落四分五裂,相互攻伐,強大的部落遠走他鄉,弱小的就向魏國歸服,邊境終於安定下來。張掖柳穀口的河水泛濫,出現一塊帶有圖案的寶石,形狀像靈龜,立在水西,上麵還有七匹石馬以及鳳凰、麒麟等圖案,還有文字“大討曹”。明帝下詔通告天下,將其視為祥瑞。任縣縣令於綽拿著這件事去問張臶,張臶私下說:“神靈能預知未來,不追溯過去,祥瑞先出現,之後國家的興衰才會隨之而來。漢朝早已滅亡,魏國已經建立,哪裡有追溯前朝興起的祥瑞呢?這塊石頭,是現在的怪異現象,卻是將來的祥瑞之兆。”明帝派人用馬匹向吳國換取珠璣、翡翠、玳瑁,孫權說:“這些東西我用不著,卻能換來馬,我有什麼舍不得的?”就把這些寶物都給了魏國。

青龍四年公元236年)

春天,吳國鑄造大錢,一枚大錢相當於五百枚小錢。三月,吳國的張昭去世,享年八十一歲。張昭外表莊重威嚴,吳國上下都很敬畏他。

夏天四月,蜀漢後主劉禪到湔縣,登上觀阪,觀看汶水的水流,十天後返回。武都氐王符健向蜀漢請降,他的弟弟不同意,帶著四百戶人家向魏國投降。

五月乙卯日,樂平定侯董昭去世。

冬天十月己卯日,明帝回到洛陽宮。

甲申日,天空出現彗星,先是出現在大辰星附近,接著又在東方顯現。高堂隆趕緊上書給魏明帝說:“曆代帝王不管是遷都還是建城,都會先確定祭祀天地、社稷的位置,恭恭敬敬地供奉。要修建宮殿時,也會先修宗廟,再建馬廄和倉庫,最後才蓋自己住的房子。可現在,祭天的圜丘、祭地的方澤,還有南北郊祭、明堂祭祀以及社稷神位都沒確定好,宗廟的規格也不符合禮法。您卻一門心思裝飾宮殿,搞得百姓沒了生計,外麵都在傳‘宮裡的花費和國家軍政開支差不多’,大家日子過不下去,滿肚子怨氣。《尚書》裡說:‘上天明察善惡,是通過百姓的眼睛和耳朵;上天顯示威嚴,是依據百姓的評價。’意思就是上天賞罰分明,全看百姓怎麼說、怎麼想。住簡陋房子的唐堯、虞舜、大禹,因此留下了好名聲;追求奢華宮殿的夏桀、商紂王,最終觸怒了上天。現在宮殿修得太奢華,彗星出現,這是老天爺在懇切地提醒您啊!您應該趕緊改正,彆再讓老天爺發怒了。”高堂隆多次直言勸諫,明帝心裡很不高興。侍中盧毓就勸說道:“都說君主英明,臣子才敢直言。古代聖明的帝王,就怕聽不到自己的過錯,這就是我們比不上高堂隆的地方。”聽了這話,明帝才消了氣。盧毓是盧植的兒子。

十二月癸巳日,潁陰靖侯陳群去世。陳群生前多次向明帝上書,指出朝政得失,每次寫完奏章,他都會把草稿銷毀,當時的人,包括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寫了什麼。有人還批評他,說他身居高位卻沉默無為。到了正始年間,朝廷下詔整理群臣的上書,編成《名臣奏議》,大臣們這才看到陳群的諫言,紛紛感歎佩服。袁子評論說:“有人問:‘少府楊阜難道不是忠臣嗎?看到君主做得不對,立刻就提出來,跟人聊天也總說這事。’答案是:‘仁愛之人懂得愛人,這種愛用在君主身上就是忠誠,用在父母身上就是孝順。楊阜作為臣子,發現君主有過錯,直接批評指責,還四處宣揚,隻能算直率的人,不能算忠臣。司空陳群就不一樣,他從不公開說君主的不是,但私下裡上書幾十次。君子都覺得陳群才是真正的長者。’”

乙未日,明帝前往許昌,還下詔讓公卿大臣每人舉薦一名才德兼備的人。司馬懿推薦了兗州刺史、太原人王昶。王昶為人謹慎厚道,他給哥哥的兒子取名王默、王沈,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王渾、王深,還專門寫信告誡他們:“我用這四個字給你們取名,就是希望你們看到名字,就能想起其中的含義,不敢違背做人的道理。很多東西,快速長成往往很快就衰敗;慢慢發展反而能有好結果。早上開花的草,晚上就會凋零;四季常青的鬆柏,嚴寒中也不會枯萎,所以君子要懂得循序漸進。能把委屈當作伸展的機會,把謙讓當作收獲,把弱小當作強大的開始,這樣的人很少會不成功。彆人的讚揚和批評,往往關係著禍福。孔子說:‘我對於彆人,不輕易讚揚,也不輕易批評。’連聖人都這樣,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更不能隨意評價彆人!要是有人說我們的壞話,應該先反省自己。如果真的做了錯事,那人家說得對,就彆埋怨;要是沒做錯,那就是對方亂說,對我們也沒什麼傷害,何必報複呢!俗話說:‘想禦寒就多穿衣服,想止謗就加強修養。’這話很有道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


最新小说: 躺贏仙途:我的鹹魚係統逼我無敵 全家皆大佬,團寵小鳳凰撩遍絕色 貼地武夫,誰教他煉劍起飛的? 天道嚴選,開局契約五個夫郎 科學修仙:我的實驗室連通九重天 無敵劍道 大齊梟皇 餘燼之上 無限升華:從青銅兵種到征服諸天 抗戰開局:魂穿金陵暴虐小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