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熙元年公元264年)
正月壬辰日,朝廷下令用囚車押鄧艾回京。司馬昭怕鄧艾抗命,讓鐘會進軍成都,又派賈充帶兵入斜穀,自己則隨魏帝到長安,還讓山濤鎮守鄴城。當初鐘會被重用時,司馬昭夫人王氏就說:“鐘會見利忘義,愛惹事,寵過頭必反,不能大任。”伐蜀前,西曹屬邵悌也勸司馬昭:“鐘會單身無牽無掛,不如派彆人去。”司馬昭說:“我知道,但隻有鐘會支持伐蜀。滅蜀後,蜀人震恐,魏軍思歸,他若謀反隻能自取滅亡。”如今他去長安,邵悌又說:“鐘會兵力是鄧艾五六倍,讓他抓鄧艾就行,您不用親自去。”司馬昭說:“你忘了以前的話?我待人以信,人若負我,我到長安自然能解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鐘會派衛瓘先去成都抓捕鄧艾,他打的算盤是衛瓘兵力少,鄧艾很可能殺了衛瓘,這樣就能坐實鄧艾謀反的罪名。衛瓘心裡明白鐘會的陰謀,但又不能違抗命令,隻好連夜趕到成都。他給鄧艾手下的將領們發了公告,說:“我奉皇帝詔令抓捕鄧艾,其他人一概不追究。隻要主動投靠朝廷軍隊,之前的爵位賞賜照舊;誰敢不出來,就誅滅三族!”到天快亮的時候,鄧艾手下的將領都來投奔衛瓘,隻有鄧艾營帳裡的人還留在原地。
天一亮,衛瓘坐著使者的車子,直接來到鄧艾住處。鄧艾還在床上沒起來,就被衛瓘抓住,連同他兒子一起關進囚車。鄧艾的部將們想劫囚車救他,整頓好軍隊衝向衛瓘大營。衛瓘不慌不忙地出去迎接,假裝正在寫奏章,說要為鄧艾申辯,將領們信以為真,這才作罷。
丙子日,鐘會到了成都,把鄧艾押往京城。鐘會原本最忌憚的就是鄧艾,如今鄧艾父子被擒,他獨自掌控大軍,在西部地區威風八麵,於是下定決心謀反。鐘會計劃讓薑維帶五萬人從斜穀打前陣,自己率領大軍隨後跟進。到長安後,讓騎兵走陸路,步兵走水路,順著渭水進入黃河,他覺得五天就能到達孟津,再和騎兵在洛陽會師,這樣天下就能輕鬆平定。
這時,鐘會收到司馬昭的信,信裡說:“擔心鄧艾不服從征召,現在派中護軍賈充率領一萬步兵和騎兵直接進入斜穀,駐紮在樂城,我親自率領十萬大軍駐守長安,咱們很快就能見麵。”鐘會看完信大驚失色,趕緊把親信叫來,說:“抓鄧艾,司馬昭知道我一個人就能搞定。現在派這麼多軍隊來,肯定是懷疑我有二心,得趕緊動手。事情成功了,就能奪取天下;失敗了,退守蜀地,也能像劉備一樣割據一方!”
丁醜日,鐘會把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的官員,還有蜀漢原來的官員都召集到蜀漢朝堂,為太後發喪。他偽造太後遺詔,說太後命令自己起兵廢掉司馬昭,還把遺詔給在場的人看,讓大家討論。之後,他寫好任命書,安排自己的親信統領各路軍隊,又把這些官員都關在益州官府的各個房間裡,關閉城門和宮門,派兵嚴密把守。衛瓘假裝病得很重,請求到外麵的官舍休息,鐘會信以為真,也就不再防備他。
薑維想讓鐘會殺光從北方來的將領,然後自己再殺了鐘會,把魏軍全部坑殺,重新擁立蜀漢皇帝。他還秘密寫信給劉禪說:“希望陛下能忍受幾天屈辱,我一定讓國家轉危為安,重見光明。”鐘會雖然想按薑維說的做,但一直猶豫不決。
鐘會帳下督丘建原本是胡烈的部下,很受鐘會信任。丘建同情胡烈被單獨關押,就請示鐘會,讓胡烈的一個親兵進去送飲食。其他牙門將也都跟著這麼做,各自讓一個親兵進去。胡烈騙這個親兵,還寫信給他兒子胡淵說:“丘建偷偷告訴我,鐘會已經挖好大坑,準備了幾千根白棒,打算把外麵的士兵都叫進來,每人賜一頂白帽,封為散將,然後一個個用白棒打死,扔進坑裡。”其他牙門將的親兵也都傳起了這個消息,一晚上的工夫,所有人都知道了。
己卯日中午,胡淵率領他父親的軍隊擂鼓衝出營門,其他各路軍隊也不約而同地鼓噪著衝出來,沒有人指揮,大家卻爭先恐後地往城裡衝。當時鐘會正給薑維分發鎧甲兵器,突然聽到外麵一片喧鬨,像是失火了。不一會兒,有人報告說士兵們正往城裡衝。鐘會驚慌失措,問薑維:“士兵們來勢洶洶,像是要鬨事,怎麼辦?”薑維說:“隻能跟他們拚了!”鐘會趕緊派人去殺被關起來的那些官員,可屋裡的人一起用桌子頂住門,士兵們砍門也砍不破。很快,城外的士兵架著梯子爬上城牆,有的放火燒房子,像螞蟻一樣亂哄哄地往裡衝,箭如雨下。被關的官員們趁機從屋子後麵爬出來,和自己的士兵會合。薑維帶著鐘會的親信抵抗,親手殺了五六個人,最後被眾人圍住殺死,鐘會也被衝上來的士兵殺掉。鐘會的將士死了幾百人,他們還殺了蜀漢太子劉璿和薑維的妻子兒女,軍隊開始四處搶劫,死傷無數,一片混亂。衛瓘出麵指揮各路將領,過了好幾天才平定下來。
鄧艾原來的部下追上囚車,把鄧艾救了出來。衛瓘擔心鄧艾報複,就派護軍田續等人帶兵去襲擊鄧艾,在綿竹西邊追上並殺了鄧艾父子。當初鄧艾進軍江油時,田續不敢前進,鄧艾想殺他,後來又放了他。這次衛瓘派田續去,說:“你可以報江油受辱的仇了。”鎮西長史杜預對眾人說:“衛瓘恐怕要倒黴了!他身為名士,地位聲望都很高,既沒有好的品德,又不能公正地管理下屬,怎麼能承擔起責任呢?”衛瓘聽說後,不等車馬準備好就趕緊去向杜預謝罪。杜預是杜恕的兒子。鄧艾留在洛陽的其他兒子全部被殺,妻子和孫子被流放到西城。
鐘會的哥哥鐘毓曾經私下對司馬昭說:“鐘會詭計多端,不可重用。”鐘會謀反時,鐘毓已經去世。司馬昭念及鐘繇的功勞和鐘毓的賢德,特意赦免了鐘毓的兒子鐘峻、鐘迪,讓他們官爵照舊。鐘會的功曹向雄收殮埋葬了鐘會的屍體,司馬昭把他叫來責問:“以前王經死的時候,你在東市哭他,我沒追究;現在鐘會是叛逆,你又敢收葬他,如果再寬容你,王法何在?”向雄說:“以前先王掩埋死者的骸骨,仁愛惠及枯骨,當時難道是先占卜了他們的功罪才收葬的嗎?現在鐘會已經被處死,國法已經得到伸張;我出於道義收葬他,教化也沒有缺失。法律在上麵製定,教化在下麵弘揚,用這種方式來教育百姓,不也可以嗎?何必讓我違背生死常理,苟活於世!您如果怨恨一具枯骨,把他拋棄在荒野,這哪裡是仁賢之人的度量呢?”司馬昭聽了很高興,和他一起宴飲交談,然後放他走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二月丙辰日,魏帝回到洛陽。
庚申日,安葬明元皇後。
當初,劉禪派巴東太守羅憲率領兩千士兵駐守永安。羅憲聽說成都戰敗,當地官吏百姓驚慌失措,他殺了一個造謠說成都大亂的人,這才穩定住局麵。收到劉禪的親筆敕令後,他率領部下在都亭哭吊了三天。東吳聽說蜀漢戰敗,起兵西進,表麵上說是救援,實際上想趁機襲擊永安。羅憲說:“我們國家滅亡了,東吳本應是唇齒相依的盟友,現在不僅不幫我們,還背信棄義想占便宜,太不仁義了!而且蜀漢滅亡了,東吳又能撐多久?我怎麼能當東吳的降兵呢!”他堅守城池,修整鎧甲,向將士們宣告誓言,用忠義氣節激勵大家,將士們都群情激憤。東吳聽說鐘會、鄧艾失敗,蜀漢各地失去控製,就想趁機吞並蜀漢。但因為巴東防守堅固,軍隊無法通過,於是派撫軍步協率領大軍西進。羅憲兵力薄弱,抵擋不住,就派參軍楊宗突圍北上,向安東將軍陳騫求救,還把文武官員的印綬和人質都送給司馬昭。步協進攻永安,羅憲迎戰,把他打得大敗。東吳皇帝大怒,又派鎮軍陸抗等人率領三萬大軍,加大對永安的包圍。
三月丁醜日,朝廷任命司空王祥為太尉,征北將軍何曾為司徒,左仆射荀顗為司空。己卯日,晉公司馬昭被晉封為晉王,又增加了十個郡的封地。王祥、何曾、荀顗一起去拜見晉王,荀顗對王祥說:“晉王地位尊貴,何先生和朝中大臣都已經向他表達敬意,今天我們就一起跪拜行禮,彆猶豫了。”王祥說:“晉王雖然尊貴,但他畢竟是魏國的宰相,我們是魏國的三公,王和公隻相差一個等級而已,哪有天子的三公隨便向人跪拜的道理!這樣做既損害了魏朝的威望,也有損晉王的德行。君子應該以禮待人,我不做這樣的事。”進去之後,荀顗跪拜行禮,隻有王祥拱手作揖。晉王對王祥說:“今天我才知道您對我的敬重是多麼難得啊!”
劉禪全家東遷到洛陽,當時走得匆忙,劉禪的大臣們大多沒跟著。隻有秘書令郤正和殿中督張通拋下妻子兒女,隻身跟隨劉禪。劉禪多虧了郤正的引導,一舉一動才沒有差錯。他感慨歎息,後悔沒有早點了解郤正的才能。
當初,蜀漢建寧太守霍弋都督南中地區,聽說魏軍打來,想帶兵去成都救援,劉禪認為防禦部署已經完成,沒讓他去。成都失守後,霍弋穿著喪服大哭吊唁了三天。部下將領都勸他趕緊投降,霍弋說:“現在道路不通,不知道主上是死是活。是去是留是大事,不能草率。如果魏國以禮相待主上,那我再投降也不晚;如果主上有什麼危險受了屈辱,我就拚死抵抗,還管什麼早晚!”得知劉禪東遷洛陽的消息後,霍弋才率領南中六郡的守將上表說:“我聽說人一生有‘君、父、師’三個尊長,侍奉他們的心意是一樣的,隻要遇到危難,就應該舍命相護。現在我國滅亡,主上歸附,我堅守此地也沒有意義了,所以向您稱臣,絕無二心。”晉王司馬昭很讚賞他,任命他為南中都尉,讓他繼續管理南中事務。
丁亥日,司馬昭封劉禪為安樂公,劉禪的子孫和蜀漢群臣被封侯的有五十多人。有一次,司馬昭請劉禪吃飯,席間特意安排表演蜀漢的歌舞。旁邊的人看了都替劉禪感到難過,可劉禪卻跟沒事人一樣,看得樂嗬嗬的。司馬昭對賈充說:“這人真是沒心沒肺到了極點!就算諸葛亮還活著,也保不住他的江山,更何況薑維呢!”過了幾天,司馬昭問劉禪:“你想不想念蜀國啊?”劉禪大大咧咧地回答:“這兒挺好玩兒的,我不想蜀國。”郤正聽說後,趕緊教劉禪:“要是他下次再問,您就哭著說‘先人的墳墓遠在蜀地,我心裡天天想著西邊,沒有一天不思念’,說完再閉上眼睛裝難過。”後來司馬昭果然又問了,劉禪就照郤正教的回答。司馬昭一聽就樂了:“這話怎麼像是郤正教你的?”劉禪一臉驚訝地說:“您說得太對了,就是他教我的!”周圍的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這年夏天四月,新附督王稚從海上出兵,突襲吳國的句章縣,抓走當地官員和百姓二百多人,然後大搖大擺地回去了。
五月庚申日,司馬昭上奏恢複周朝的五等爵位製度,給騎督以上的六百多名官員封了爵位。甲戌日,魏國更改年號。癸未日,追封舞陽侯司馬懿為晉宣王,忠武侯司馬師為景王。
羅憲堅守永安城長達六個月,一直沒等到救援,城裡一大半人都生病了。有人勸他棄城逃走,羅憲卻說:“我是一城之主,百姓都指望著我。國家危難時不能保平安,情況緊急就逃跑,這種事君子乾不出來,我要死也死在這兒!”陳騫把這事告訴了司馬昭,司馬昭派荊州刺史胡烈率領兩萬步兵和騎兵攻打西陵,以此來解救羅憲。到了秋天七月,吳軍隻好撤退。司馬昭讓羅憲繼續擔任原來的職務,還加封他為陵江將軍,封萬年亭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司馬昭還安排司空荀顗製定禮儀製度,中護軍賈充修訂法律,尚書仆射裴秀討論官製改革,最後由太保鄭衝總負責裁決。
吳國這邊,把交州一分為二,新設立了廣州。
吳王孫休病重,連話都說不出來了,隻能親筆寫信把丞相濮陽興召進宮,讓兒子孫л出來拜見,並拉著濮陽興的手臂,把孫л托付給他。癸未日,吳王孫休去世,諡號為景帝。群臣尊朱皇後為皇太後。
當時吳國上下因為蜀國剛滅亡,交趾又叛亂,人心惶惶,都覺得得立個年紀大、有能力的君主。左典軍萬彧以前當過烏程令,和烏程侯孫皓關係很好,就到處說孫皓“有才華、有見識,做事果斷,就像當年的長沙桓王孫策一樣,而且還愛讀書,遵守法度”。萬彧多次在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麵前誇孫皓,濮陽興和張布就去勸朱太後,想立孫皓為新君。朱太後無奈地說:“我一個寡婦,哪懂國家大事,隻要吳國不滅亡,祖宗宗廟有人供奉,就行了。”於是大家就把孫皓迎立為新吳王,改年號為元興,還大赦天下。
八月庚寅日,魏國任命中撫軍司馬炎協助處理相國事務。
當初鐘會伐蜀時,辛憲英就對侄子羊祜說:“鐘會做事太張狂,這種人不甘心一直居於人下,我擔心他有反心。”後來鐘會請辛憲英的兒子羊琇當參軍,辛憲英發愁地說:“以前我擔心國家出事,現在麻煩要落到咱們家了。”羊琇向司馬昭求情,希望不去,司馬昭沒答應。辛憲英隻好叮囑兒子:“去了以後一定要小心,在軍隊裡,隻有寬厚仁愛才能化險為夷!”後來羊琇果然平安歸來。癸巳日,朝廷下詔,因為羊琇曾勸阻鐘會謀反,賜他關內侯的爵位。
九月戊午日,司馬炎被封為撫軍大將軍。
辛未日,朝廷下詔封呂興為安南將軍,都督交州諸軍事,還讓南中監軍霍弋兼任交州刺史,允許他根據實際情況自行任命官員。霍弋上表推薦建寧人爨穀當交趾太守,還派牙門董元、毛炅等將領帶兵去支援呂興。結果援軍還沒到,呂興就被自己的功曹李統殺了。
吳國這邊,新吳王孫皓把朱太後貶為景皇後,追諡父親孫和為文皇帝,尊奉母親何氏為太後。
冬天十月丁亥日,朝廷下詔,任命在壽春之戰中俘獲的吳國相國參軍事徐紹為散騎常侍,水曹掾孫彧為給事黃門侍郎,派他們出使吳國,還允許他們在魏國的家人一同前往,也不強製要求他們回來,以此顯示魏國的誠意。司馬昭還寫信給吳王孫皓,跟他分析天下局勢,勸他識時務。
司馬昭娶了王肅的女兒,生下司馬炎和司馬攸,後來把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當兒子。司馬攸性格孝順友善,多才多藝,為人謙和公正,名聲比司馬炎還大。司馬昭很喜歡他,常說:“天下是司馬師打下的,我隻是暫時執掌相位,等我死後,大業應該傳給司馬攸。”司馬炎則生得頭發垂到地上,手臂能過膝蓋,他曾淡定地問裴秀:“人真的有麵相之說嗎?”然後有意展示自己的奇特相貌。裴秀因此覺得司馬炎有帝王之相,開始支持他。羊琇和司馬炎關係好,就幫他出謀劃策,分析哪些政策該調整,還讓司馬炎提前記熟,好應對司馬昭的詢問。司馬昭原本想立司馬攸為世子,山濤說:“廢長立幼,不合禮法,不吉利。”賈充說:“中撫軍司馬炎)有君主的風範,不能換人。”何曾、裴秀也說:“中撫軍聰明神武,才華出眾,聲望很高,而且相貌不凡,一看就不是當臣子的命。”司馬昭這才下定決心,丙午日,立司馬炎為世子。
吳王孫皓封太子孫л和其他三個弟弟為王,立妃子滕氏為皇後。
孫皓剛當上吳王時,發布了不少好政策,體恤百姓,打開糧倉救濟窮人,還把宮女配給單身男子,把宮裡養的禽獸都放生了,大家都覺得他是個英明君主。可等地位穩固後,他就露出本性,變得脾氣暴躁,猜忌心重,還沉迷酒色。濮陽興和張布私下裡後悔立了他。有人向孫皓打小報告,十一月初一,濮陽興、張布上朝時,孫皓直接把他們抓起來,流放到廣州,還沒走到就把他們殺了,又滅了他們三族。孫皓任命皇後的父親滕牧為衛將軍,負責處理尚書事務。滕牧是滕胤的族人。
這一年,魏國廢除了屯田官製度。
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