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歲末安瀾
長安的臘月飄著細雪,朱雀大街的商鋪前掛起了紅燈籠,農戶們趕著驢車往城裡運年貨,車上的粟米、臘肉堆得冒尖——這是新政推行以來的第一個豐年,百姓們臉上的笑意比往年更濃。
攝政王府的議事廳裡,爐火正旺,蘇琬琬捧著年終賬冊,聲音清亮:“啟稟攝政王、世子,今年全國糧產比去年翻了一倍,京畿、江南、隴西的義倉都儲滿了糧,漕渠通航後,各地調糧快了三成,再不用怕偏遠州縣鬨糧荒。‘一條鞭法’在十二州推廣,稅銀比去年多收八萬兩,足夠明年修繕驛道、擴建農具坊了。”
柳萱接著彙報:“全國醫棚已達兩百處,靈州、恒州的疫病再沒複發,西域糧種在江南、隴西試種成功,明年能推廣到二十州。吐蕃、回紇降眾的聚居地都設了醫點,論布還跟著醫女學了基礎包紮,說要回去教族人自救。”
慕容芷起身,甲胄上的雪粒還沒化:“邊境全線安穩,回紇商隊已來了三批,吐蕃質子明日就到長安,河西三城的交接也順利完成。範陽軍在潼關、靈州的布防更嚴,舊黨餘孽隻剩零星幾人,影衛正在追查,不日就能肅清。”
薩琳娜遞上密報:“長安、洛陽的百官動向都正常,江南舊貴再沒抵製新政,反而主動捐糧支援北方。西域諸國也派使者來,想明年開春赴長安朝賀,認攝政王為‘共主’。”
趙江月坐在一旁,手裡拿著自己的政務筆記——上麵記著全年去渭南查堤壩、靈州安撫降眾、漕渠抓舊黨等經曆,還有對新政的思考。見眾人彙報完畢,他起身道:“孩兒今年隨蘇姨查過十二縣的民生,農戶們說‘這日子比從前太平,稅又輕,明年想多種兩畝’;異族弟兄也說‘再不用怕打仗,能安心種莊稼’。隻是驛道還不夠通,有些偏遠村落的農具運過去要走半個月,孩兒想明年請父親批準,先修幾條關鍵驛道。”
趙正點頭,目光掃過廳內眾人:“今年能有這般安穩,是你們所有人的功勞——蘇琬琬推新政、柳萱護民生、慕容芷守邊境、薩琳娜清餘孽,江月也能獨當一麵。咱們從靈州守疫、鹽州夜襲,到鳳鳴坡決戰、長安清奸,再到如今邊境盟定、百姓安業,‘威震天下’四個字,不是靠刀槍,是靠讓天下人有飯吃、有安穩日子過。”
午後,雪停了,長安百姓自發在皇城根下搭起戲台,演的是“趙王守靈州”“世子護漕渠”的戲碼。阿古拉帶著回紇商隊來湊熱鬨,論布捧著吐蕃的青稞酒,非要給慕容芷倒上:“慕容將軍,去年你在鳳鳴坡救了俺,今年俺們部落收了青稞,第一壇酒該給你喝!”
柳萱帶著醫女們在戲台旁設了暖棚,給老人孩子發驅寒的薑茶。蘇琬琬則和屬吏們給百姓發年貨,每戶兩斤肉、一袋糖,笑得合不攏嘴:“這都是新政的好處,往後年年都有好日子過!”
趙正和趙江月站在城樓上,看著下方的熱鬨景象。趙正忽然開口:“江月,你看這百姓的笑臉,就是咱們守住的東西。明年開春,西域使者來朝,你要學著主持接待,還要去江南看看新政推廣情況——這天下,遲早要交到你手裡,你得學會怎麼護著它。”
趙江月望著街上的紅燈籠,又看向父親眼中的期許,鄭重點頭:“孩兒記住了,定不讓父親失望,不讓百姓失望。”
夜幕降臨,長安的燈火亮了起來,比往年更盛。攝政王府的燈籠上,“安瀾”二字在月光下格外清晰。廳內,眾人圍坐在一起,喝著柳萱煮的薑茶,說著明年的計劃——蘇琬琬想推新的農具,柳萱想在西域設醫棚,慕容芷想訓練新的邊防軍,薩琳娜想擴寬情報網,趙江月則想著修驛道、訪民生。
趙正看著眼前的景象,忽然覺得,所謂“威震天下”,從不是讓四方畏懼,而是讓天下人都能在這樣的夜裡,圍著爐火,笑著談論明年的好日子。
這一夜,長安無眠,燈火映著雪,暖著人心。第二百五十五章完)
喜歡雪月大明請大家收藏:()雪月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