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隴西修渠_雪月大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雪月大明 > 第271章 隴西修渠

第271章 隴西修渠(1 / 1)

第二百七十一章隴西修渠

隴西的春旱來得比往年更凶,渭水支流的河床裂開半指寬的口子,裸露的黃土被風卷成沙霧,撲在農戶們曬得黝黑的臉上。蘇琬琬坐在顛簸的馬車上,掀開布簾時,恰好看見三個農戶蹲在田埂上,手裡攥著蔫得打卷的粟苗,指尖反複摩挲著乾枯的葉尖——那是她從長安出發前,特意讓隨從標記的“旱情最重區”,如今親眼見了,心口竟比馬車碾過碎石路還發沉。

“蘇大人,前麵就是隴西縣了,縣令已在村口等您。”隨從的聲音剛落,馬車就停在了一棵老槐樹下。槐樹葉落得隻剩零星幾片,樹下站著個穿青布官袍的中年男子,是隴西縣令周文,他身後跟著兩個農戶,一個是滿頭白發的張福全,一個是皮膚黝黑的吐蕃青年,胸前掛著串犛牛角珠子——正是論布的同族,部落裡人都叫他“小論布”。

“蘇大人,您可算來了!”周文快步上前,手裡捧著一卷皺巴巴的地契,“這是隴西的旱情圖,您看,這萬畝農田全靠那條支流供水,如今水少了,粟苗都快枯死了,農戶們連春播的心思都沒了。”

張福全也湊過來,粗糙的手在旱情圖上劃過:“蘇大人,俺去年在靈州幫著修過漕渠,知道些挖渠的法子,可這隴西的土太硬,鋤頭挖下去隻留個白印,俺們試了三天,連半裡渠都沒挖成。”小論布跟著點頭,他的漢話還不太流利,說幾個字就要頓一頓:“俺們部落……有二十個壯丁,願意來挖渠,可……沒好工具,也沒好法子,怕誤了農時。”

蘇琬琬蹲下身,抓起一把黃土,指尖用力一捏,土塊瞬間碎成粉末。她抬頭望向遠處的支流,忽然想起靈州漕渠開工時的場景——那時也遇過硬土,是老工匠教他們用“木楔劈土法”,先在土裡鑿洞,塞進浸過水的木楔,木楔膨脹後撐裂硬土,再用鋤頭挖就省力多了。

“周縣令,你立刻讓人準備五十根鬆木楔子,再燒二十鍋開水,木楔要先泡透;張老丈,你帶漢族弟兄測渠槽坡度,就按靈州漕渠的標準,每裡降三寸,保證水流順暢;小論布,你讓部落的壯丁帶些吐蕃的羊皮襖來,夜裡挖渠冷,彆凍著人。”蘇琬琬語速極快,手裡的旱情圖已被她用炭筆標出了渠線,“咱們就從支流拐彎處築臨時水壩,再沿這條線挖渠,把水引到各村的田裡,爭取二十天內通水。”

眾人剛要分頭行動,遠處忽然傳來“吱呀”的車輪聲——是王老鐵趕著輛牛車來了,車轅上掛著個鐵皮水壺,車鬥裡整整齊齊碼著十把短柄犁,木柄上刻著淺淺的吐蕃卷草紋,犁尖閃著剛磨過的冷光。

“蘇大人,俺可算追上您了!”王老鐵抹了把額角的汗,伸手從車鬥裡拎起一把犁,“這犁是俺跟措姆熬了三個通宵改的,木柄比靈州的短三寸,適合隴西的山地挖渠;犁尖加了兩指寬的鋼口,是用西域商隊送的精鐵打的,劈硬土絕對不卷刃。”他還彎腰從車底拖出個布包,裡麵是用油紙裹著的炒芝麻,“挖渠累,俺炒了些芝麻,給大夥墊墊肚子,補充些力氣。”

張福全接過短柄犁,試著往旁邊的硬土裡一插,手腕輕輕一壓,犁尖竟真的紮進了土裡,他驚喜地抬頭:“王師傅,這犁比俺們的舊犁好用十倍!有這家夥事,挖渠能快一半!”小論布也湊過來,手指摸著木柄上的卷草紋,忽然笑了——那紋樣和他部落裡帳篷上的花紋一模一樣,握著這犁,竟像握著自家的東西。

灌渠開工的第三天,天還沒亮,蘇琬琬就被一陣咳嗽聲吵醒。她走出臨時搭建的草棚,隻見渠邊的空地上,幾個工匠正圍著個年輕漢子,那漢子捂著手腕,指縫裡滲著血,臉色蒼白得像紙。

“這是咋了?”蘇琬琬快步走過去,才看清漢子的手腕被木屑劃了道深口子,血順著小臂流到了袖口。旁邊的工匠解釋:“他劈木楔子時沒留神,木楔子裂了,木屑濺到手上,俺們想找布條裹一下,可沒草藥,怕感染。”

話音剛落,遠處就傳來馬蹄聲,柳萱騎著馬,身後跟著醫女小桃,兩人的藥箱上都係著紅綢帶——那是靈州醫棚的標記,在陽光下格外顯眼。“蘇大人,俺們來晚了!”柳萱翻身下馬,小桃立刻打開藥箱,裡麵整整齊齊碼著草藥膏、麻布手套和熬藥的陶罐,“俺在長安聽說隴西修渠,怕工匠們受傷,就帶了二十副手套和足夠的草藥膏,還熬了些治跌打損傷的湯藥。”

柳萱蹲下身,先用水壺裡的溫水衝洗漢子的傷口,再撒上一層黃色的草藥粉,最後用麻布仔細包紮:“這草藥粉是用靈州的止血草磨的,三天換一次藥,彆碰水。往後劈木楔子一定要戴手套,俺給大夥都備好了,現在就去分。”

小論布的族妹卓瑪,這時帶著五個吐蕃婦人,提著三個木桶走過來,木桶裡飄著酥油茶的香氣。“柳大夫,蘇大人,”卓瑪的漢話比小論布流利些,她掀開木桶蓋,裡麵的酥油茶還冒著熱氣,“俺們部落的婦人都會揉青稞餅,往後每天清晨來送,讓大夥喝口熱的,有力氣挖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柳萱笑著接過茶碗,指尖沾了點酥油,忽然想起靈州醫棚裡常喝的薑茶:“卓瑪妹子,俺教你們熬中原的薑茶吧,把生薑切片煮水,再加些紅糖,驅寒還防中暑,往後咱們換著送,今天喝你們的酥油茶,明天喝俺們的薑茶。”

卓瑪眼睛一亮,立刻讓婦人把木桶裡的酥油茶分了,自己則跟著柳萱學熬薑茶。小桃在旁邊幫著切薑,蘇琬琬看著她們圍在陶罐邊的模樣——柳萱的青布裙、卓瑪的吐蕃長袍、小桃的醫女褂子湊在一起,竟比渠邊的野花還好看。

接下來的半個月裡,灌渠工地上每天都熱鬨得像集市。天剛亮,張福全就帶著漢族弟兄測坡度,他手裡的水準儀是從靈州借來的,每次測量都要反複核對三次,生怕差了半分;小論布的部落壯丁們,握著王老鐵改的短柄犁,一上午就能挖兩裡渠槽,吐蕃婦人則在渠邊搭起灶台,青稞餅的香氣飄得老遠;柳萱的醫棚前,總有工匠來領手套、換藥,小桃還教吐蕃婦人認草藥,把止血草、薄荷草的樣子畫在木牌上,讓她們記熟。

開工第十五天,臨時水壩終於築好了。當小論布和張福全一起扳開水閘時,清澈的水流順著渠槽奔湧而下,濺起的水花落在乾枯的田埂上,竟讓黃土瞬間泛起了綠意。農戶們歡呼著追著水流跑,張福全的粟苗喝到水,原本打卷的葉子漸漸舒展開來,露出嫩綠色的葉心;小論布的青稞田邊,幾個吐蕃孩子舉著短柄犁,學著大人的樣子在渠邊翻土,泥土沾在褲腿上,卻笑得露出兩排白牙。

蘇琬琬站在渠邊,看著王老鐵正教小論布調整犁尖——他蹲在地上,手指指著犁尖與木柄的連接處,嘴裡說著“這角度要再調半寸,挖硬土更省力”;不遠處,柳萱正給卓瑪診脈,手裡拿著個小本子,上麵記著卓瑪的體質,還寫著“適合喝薑茶,少喝酥油茶”的備注;周文則在渠邊立起一塊石碑,上麵刻著“漢藏共修渠,同盼豐收年”十個大字。

“蘇大人,往後這渠咋護啊?”張福全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他手裡拿著把剛割的青草,正往渠邊的石縫裡塞——那是靈州護渠的老法子,用青草堵縫,能防渠水滲漏。

蘇琬琬指著石碑旁的木牌:“咱們立個‘渠規’,漢族農戶管東段,負責清理渠裡的雜草;吐蕃弟兄管西段,負責檢修渠壩的石縫;每月初一早上,大夥在這老槐樹下集合,一起沿渠巡查,有小毛病當場修,彆等問題大了再動手。”

小論布立刻從懷裡掏出個木刻刀,蹲在木牌上刻起了吐蕃文:“俺們把渠規刻在部落的木牌上,讓娃們每天都念,記在心裡,往後就算俺們老了,娃們也知道咋護這渠。”

第二百七十一章完)

喜歡雪月大明請大家收藏:()雪月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詭神密語 讓你回高三奮鬥,你卻做空股市? 鬼吹燈之昆侖神宮新篇 抗戰:隊伍拉起來後,老李人麻了 大唐劍聖錄 變身傭兵以為佬,實則人妻當到老 廢柴覺醒:開局獻祭親妹妹 被休後,每日情報助我熬過荒年 目光所及都將是你 明豔知青遇上偏執痞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