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唐狡為平西侯,食邑七千戶,主理西域事務,鎮守玉門、陽關一帶!”
唐狡出列,此人貌不驚人,然眼神靈動,精通多族語言,曾孤身深入西域十八國,周旋於諸部之間,帶回大量地理圖誌與風土人情記錄。他恭敬跪拜:“臣唐狡謝恩!西陲之地,雖荒涼偏遠,卻是絲綢之路咽喉所在。臣將以智謀為劍,以信義為盾,聯絡鄯善、龜茲、於闐諸國,共建互市,共抗北狄。同時廣布耳目,探察匈奴動靜,一旦有變,即刻飛騎報京!”
他取出一卷羊皮地圖,攤開於地,竟是親手繪製的《西域山川形勢圖》,細密標注各國方位、兵力、水源、商道,甚至還有各族婚喪習俗。“此圖耗時三年而成,願獻於朝廷,以為西策之基。”
熊旅覽圖良久,歎道:“卿真奇才也!昔張騫鑿空,今卿繼之,絲綢之路必將再度繁榮。”
“封太傅伍舉為文定侯,參議中樞機務,輔佐太子監國!”
伍舉白須飄拂,穩步出列,深深一拜:“老臣伍舉,承蒙大王厚愛,雖肝腦塗地,難報萬一。太子仁孝聰慧,臣當竭儘所能,授以經史,導以德行,理以政務,使之成為一代明君,不負社稷所托!”
他語畢,從袖中取出一部手抄《貞觀政要》,乃是多年批注心得:“此書臣已修訂三載,願呈太子殿下,望其以古為鏡,知興替,明得失。”
熊旅接過,親自置於案上:“此書,孤亦當常讀。”
“封禦史大夫蘇從為諫議侯,掌監察台,糾劾百官,直言無諱!”
蘇從麵容剛毅,上前跪拜,語氣鏗鏘:“臣蘇從,生性愚直,不避權貴。今日得此重任,必日夜惕厲,監察朝堂內外。若有貪贓枉法、欺壓百姓者,不論親疏高低,必彈劾到底!寧得罪一人,不負天下蒼生!”
他目光掃過群臣,不少人下意識低頭回避。這位“鐵麵禦史”,誰人不知?他曾因彈劾一位親王貪腐,被貶三年,歸來後依舊不改其誌。
熊旅望著這六位股肱之臣,久久未語,終是緩緩抬手,命內侍捧上六枚青銅印璽與竹製符節。
印璽雕刻精美,各有銘文:“荊襄侯印”“吳越侯章”“安遠侯符”……每一枚都凝聚著權力與責任。符節剖為兩半,一半交予諸侯,一半藏於中樞蘭台,日後調兵遣將、傳遞密令,皆以此為憑。
“諸位皆是我大楚棟梁,亦是華夏安寧之所係。”熊旅環視眾人,聲音漸揚,“孤所望於爾等者,不止於禦敵守土,更在於安民教化。到了封地,莫要隻知建府邸、蓄私兵、收賦稅。當興修水利,開墾荒田,設立學堂,讓孩童識字讀書;當體察民情,減免苛捐,賑濟災荒,使百姓安居樂業。唯有民心穩固,邊疆才能長久太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又轉向眾文官:“至於留守中樞者,更要同心協力,推行新政——統一度量衡,頒行新律法,整頓戶籍,發展農桑。我們要讓這片土地,真正成為一個整體,不分南北東西,皆為一家。”
“臣等謹遵聖諭!”六人齊聲應諾,聲震屋瓦,連殿頂的銅鈴也為之輕響。
百官隨之俯首齊呼:“大王英明!分封得宜,四方可定,華夏永昌!”
呼聲如潮,傳至宮牆之外,引得百姓紛紛跪拜,孩童亦學大人模樣合掌祝禱。
儀式畢,熊旅宣布:“諸位受封者可在洛邑休整三日,準備行裝。戶部已備好糧草輜重,工部將派匠人隨行,協助修建官署、兵營。三日後,擇吉時啟程。”
退朝之後,樊姬緩步走近,輕聲道:“大王今日之舉,可謂深謀遠慮。既安撫功臣,又避免內部分裂,更將邊疆要地牢牢掌控。妾身觀之,實乃千古未有之良策。”
熊旅凝望窗外,陽光灑落在洛水之上,波光瀲灩,如金蛇舞動。他輕歎一聲:“分封隻是開始。真正的考驗,在於他們能否守住初心,在於朝廷能否持續施政惠民。孤不怕外患,隻怕內腐;不憂邊亂,唯恐民怨。”
他轉身,望著空蕩的大殿,仿佛還能聽見方才那一聲聲鏗鏘誓言。
遠處,六位諸侯正依次辭行,身影漸行漸遠。他們的馬車已備妥,旌旗獵獵,隨風招展。一道道背影,如同六根支柱,撐起了這個新生帝國的四至八到。
而在洛水之畔,一隻白鷺振翅飛起,掠過水麵,直向遠方天際而去。
夕陽西下,餘暉染紅了整座王城。城樓上,新鑄的銅鐘被敲響,渾厚悠揚的鐘聲穿越時空,回蕩在千家萬戶之間。
仿佛在預示:
一個屬於大楚的時代,已然拉開序幕。
而華夏的太平根基,正在這一刻,悄然奠基。
未來百年風雲變幻,皆由此刻決定。
江山如畫,待英雄書寫;
盛世將啟,看誰主沉浮。
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