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功臣子孫授封地_楚國一統華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楚國一統華夏 > 第278章 功臣子孫授封地

第278章 功臣子孫授封地(1 / 1)

三日後的章華台,晨光初照,雲霞如錦,仿佛天地也為這一日的盛典而動容。整座高台比往日更加莊重肅穆,殿外廣場上,甲士列陣,旌旗獵獵,青銅戈矛在朝陽下泛著冷冽寒光;鼓聲低沉,每一聲都似敲在人心之上,激起血脈深處的敬畏與豪情。

殿內梁柱高聳,紅錦垂落如血河傾瀉,香爐中嫋嫋升起檀木清煙,氤氳繚繞間,似有神明低語。空氣中彌漫著沉靜而莊嚴的氣息,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案幾之上,鎏金印信整齊排列,每一枚都沉甸甸地壓著一段未來的命運。竹簡靜臥於漆盒之中,封皮以朱砂繪就“四海分封”四字,筆力遒勁,氣象恢宏。今日,是楚莊王熊旅為功臣之後授封海外疆土的大典之日——這不僅是一場封賞,更是一次文明的遠征,一次血脈的播遷。

熊旅端坐於九級玉階之上的王座,身披玄底金紋龍袍,頭戴十二旒冕冠,目光如炬,掃視滿殿群臣。他麵前的案幾上,靜靜躺著一卷鎏金名冊,封麵五個大字——“四海分封冊”,每一個字都像是用熔化的黃金鑄成,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映得整個殿堂都染上了金色的光輝。

他緩緩伸手,將名冊翻開,聲音洪亮如鐘鳴,響徹殿宇:“五年前,羋璿璣與孫義率商隊出海,涉驚濤駭浪,穿迷霧險礁,繪製《四海輿圖》,使我楚國眼界拓至天涯海角;諸位卿家或運籌帷幄於朝堂,或執劍守邊於絕域,或興利除弊於民間,皆有大功於社稷,有德於黎民。今日,孤依前議,為爾等子孫授封海外之地,使其承先祖之誌,揚華夏之聲,將我楚人之文教禮樂,傳布四海!”

話音未落,殿中群臣紛紛起身,衣袖輕拂,甲胄微響。那些白發蒼蒼的老臣眼中泛起淚光,年輕子弟則挺直脊背,神情激昂。他們知道,這一刻,不隻是榮耀的加冕,更是責任的交付。有人低頭摩挲腰間佩劍,仿佛已聽見遠方戰鼓;有人凝望窗外飛鳥,心中早已隨風掠過千山萬水。

熊旅翻過一頁,朗聲道:“孫叔敖之子孫義,輔佐羋璿璣開拓海貿,打通東海、南海商道,舟楫所至,財貨雲集,百姓安居,國庫充盈,實乃利國利民之舉。孤封其長子孫明為‘南海侯’,統轄南海諸島,於珠崖洲之北建城‘番禺’,掌管海外貿易,安撫南夷部族,開化蠻荒。”

話音方落,孫義與羋璿璣並肩出列。孫義身穿紫色大夫朝服,腰佩玉帶,神色沉穩;羋璿璣則著一襲繡有波濤與樓船圖案的錦裙,發髻高挽,插一支碧玉海螺簪,宛如從海風中走來的女神。二人身後,年方十八的孫明緩步上前,身著青色儒衫,眉目清朗,氣度不凡。他的腳步穩健,卻不免略顯緊張,指尖微微顫抖,卻又迅速握拳克製。他知道,今日接過的是父親半生心血的延續,也是自己人生的轉折點。

內侍捧著鎏金印信與竹簡走下丹墀。那印信為銅質,正麵刻“華夏屬國·南海侯印”八字,字體古拙雄渾,底部嵌著一塊深褐色的泥土,據傳取自雲夢澤畔的祭壇舊址。竹簡共七片,以絲線串聯,其上詳載封地範圍、賦稅製度、軍政權限及對當地部族的懷柔之策。

孫明雙膝跪地,雙手接過印信與竹簡,鄭重叩首,聲音堅定如磐石:“孫明謝大王隆恩!自今日起,必以仁政治番禺,以信義交南夷,以勤勉拓疆土,不負楚律,不負祖先,不負天下蒼生!”

殿中一時寂靜,唯有回音蕩漾。熊旅微微頷首,眼中掠過一絲欣慰:“好。孤記得你幼時曾在章華台聽講《禹貢》,問孤‘何謂九州之外?’如今,孤把答案交到了你手中。番禺不僅是你的封地,更是楚國麵向南海的門戶。你要讓那裡的百姓明白,我們不是去征服,而是去教化;不是去掠奪,而是去共生。要修渠引水,墾田種稻,設立學堂,使南夷孩童也能誦讀詩書。”

孫明重重應諾,將印信緊緊抱於胸前,仿佛抱著一顆跳動的心臟。他抬起頭,目光穿過殿門,望向遠方的地平線,心中浮現出一幅畫麵:碧海藍天之間,一座新城拔地而起,稻浪翻滾,書聲琅琅,異族孩童圍坐在先生身旁,齊聲吟誦“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那一刻,他不再隻是孫叔敖的孫子,而是這片新土地的靈魂奠基者。

接著,熊旅繼續宣讀:“養由基之孫養越,自幼習射,百步穿楊,曾隨唐狡鎮守北疆,於雁門關外一箭射殺草原部族首領,震懾敵膽,護我邊境安寧。孤封你為‘漠北侯’,鎮守漠北草原邊緣,於北海之南建城‘臨漠城’,管理胡漢互市,防備遊騎侵擾。”

養越應聲而出,年約二十,身材魁梧,一身鐵鱗鎧甲錚錚作響,腰間掛著祖父傳下的赤霄寶弓,弓弦緊繃,似隨時準備破空而出。他單膝跪地,接過印信,聲音如雷:“養越誓死守衛北疆!若有胡騎南下,必叫他們見識楚人箭雨之威!”

熊旅走下王座,親自扶起他,凝視其眼:“你祖父曾言:‘善射者,不在百發百中,而在止戰於未發。’你要學會用弓,更要學會不用弓。漠北苦寒,百姓不易,孤已命人備好耐寒麥種、鐵犁、毛氈帳篷,隨你一同北上。你要教牧民耕作,設驛站通郵路,讓荒原之上,也響起讀書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養越眼眶微紅,低頭再拜:“孫兒銘記大王教誨。”他閉上雙眼,腦海中浮現祖父當年站在烽火台上拉弓的身影。那時風雪漫天,狼嚎四起,而祖父隻說了一句:“真正的勇士,不是殺得最多的人,而是能讓敵人不敢來犯的人。”如今,這句話終於落在了他的肩上。

隨後,伍舉次子伍通被封為“東瀛侯”,赴東海群島建“東瀛城”,掌漁鹽之利,控航路咽喉;蘇從幼子蘇辰受封“西域侯”,前往蔥嶺以西的綠洲要道,建“西域都護府”,護商旅、通語言、立碑記;唐狡三子唐舟授“東海守將”之職,領水師三千,駐守蓬萊島,協防東瀛,巡弋海疆。

每一位受封子弟上前接印時,殿中皆響起低沉的鼓聲。他們的印信形製相同,但底座所嵌泥土卻各不相同——南海侯的泥土來自雲夢澤畔的祭台,漠北侯的取自黃河岸邊的邙山陵區,東瀛侯的采自會稽山陰的禹廟前土,西域侯的則是昆侖山腳下的聖壤。

待最後一人退下,熊旅緩緩起身,走至殿心,環視眾人,忽然抬手,指向那些印信底座中的泥土,問道:“諸位可知,這些泥土,是從何處而來?”

眾人麵麵相覷,無人作答。

熊旅聲音低沉而深遠:“南海侯之土,取自軒轅黃帝陵前祭壇;漠北之土,出自炎帝嘗草之地;東瀛之土,采於大禹治水始處;西域之土,則來自周文王演《易》的岐山之下……每一捧土,都是華夏文明的根脈所在。”

他頓了頓,目光如炬:“孤讓你們帶著這抔土遠赴海外,並非要你們固守故土,而是要你們記住——無論你們走得多遠,腳下所立之城,頭頂所見之天,心中所信之道,皆源於此。你們的根,在華夏;你們的魂,在楚地;你們的責任,是讓這片文明的火種,燃遍四海八荒!”

殿中寂靜無聲,唯有香煙嫋嫋升騰。年輕的孫明、養越、伍通等人低頭看著手中的印信,指尖輕輕撫過那塊小小的泥土,仿佛觸摸到了千年的血脈與使命。有些人悄悄將泥土貼近鼻尖,聞到一股淡淡的泥土腥香,竟覺得那是故鄉的氣息。

孫義與羋璿璣對視一眼,眼中既有不舍,更有驕傲。伍舉拄著拐杖,嘴角含笑;蘇從輕撫胡須,低聲歎道:“後繼有人矣。”老臣們彼此交換眼神,心中感慨萬千。他們曾浴血奮戰,開疆拓土,而今江山未老,薪火已傳。

就在此時,熊旅轉身命內侍取來酒壺與玉杯。那是用和田美玉雕琢而成的十二隻酒爵,象征十二州疆土。他親自執壺,為每一位受封子弟斟上一杯清酒。

酒液澄澈,映著殿內的燈火,如同流動的琥珀。

“此酒,名為‘歸源’。”熊旅舉杯,聲音鏗鏘,“它釀自郢都郊外的稻米,用水來自沮漳二水交彙之處。孤以此酒為你們踐行。他日,當你們在番禺城頭看南海潮起,在臨漠城外聽北風呼嘯,在東瀛島上望旭日東升,在西域沙丘間見駝鈴西行——請記住,你們喝下的第一杯壯行酒,是從這裡出發的。”

眾子弟齊齊舉杯,聲音震天動地:“願為楚國效力!願為華夏開拓!縱使萬裡孤途,亦不負大王所托!”

酒香彌漫,誓言回蕩,連殿外的甲士也不禁挺直身軀,握緊兵刃。一位老兵悄悄抹去眼角的淚水,喃喃道:“這酒啊,以後是要用血來回敬的。”

風起於章華台,吹動旗幟,也吹動了曆史的篇章。

下一章,將是這些少年英雄踏上征途的故事——他們將帶著稻種、農具、工匠、典籍與夢想,乘風破浪,穿越風暴與沙漠,走向未知的遠方。而在郢都深處,“四海都護府”已悄然運轉,調度糧草、派遣使者、繪製新圖……一場屬於楚國的海洋時代,正徐徐拉開序幕。

是否需要我繼續創作“孫明渡海建城”或“養越北上臨漠”的具體情節?歡迎告知方向,我將繼續為您執筆揮毫。

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大唐首席謀士 渤海天樞,雪國龍騰錄 麵板覺醒,我的禦獸成為禁忌形態 江湖逆主 穿越黑風堂主,我能召喚武俠人物 希臘神話之千萬謀算,隻為自由 鐵火權輿 逆世靈幻天尊 SSSSSSSSSSSSSS超凡神醫 醫仙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