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百姓安樂慶太平_楚國一統華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楚國一統華夏 > 第284章 百姓安樂慶太平

第284章 百姓安樂慶太平(1 / 1)

郢都的市集,從清晨第一縷陽光越過城牆時便熱鬨起來。青石板路被灑水的仆役掃得乾乾淨淨,水珠順著石板縫隙往下滲,潤得路邊的野草冒出嫩芽。車輪碾過路麵的“吱呀”聲、商販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孩童追逐嬉鬨的笑聲,混著早點攤子飄來的米糕香氣,像一鍋剛煮沸的甜粥,冒著騰騰的熱氣,裹著每個人的衣角。

楚地農夫老陳推著獨輪車,車上裝滿了剛脫殼的新米,麻布口袋鼓鼓囊囊,車轍裡還沾著田埂的濕泥——他天不亮就從城郊的陳家村趕來,車輪子轉了一個時辰,此刻額頭上滲著細汗,卻笑得眉眼彎彎。他把車停在鹽鋪門口,對著櫃台後撥算盤的鹽商張掌櫃喊道:“張掌櫃,來看看我這新米!是用楚王推廣的‘雙季稻’種的,你瞧瞧這顆粒,飽滿得能掐出米油來,換你三斤海鹽,不算虧吧?”

張掌櫃放下算盤,走出來掂了掂米袋,指尖撚起幾粒米湊到眼前看了看,又放進嘴裡嚼了嚼,笑著點頭:“老陳,你這米確實好,比去年的又強了幾分。這樣,三斤海鹽再加一把東海的海帶,成交不?”他是臨淄人,三年前楚齊剛開通互市時,還攥著銀子猶豫——怕兩國關係生變,生意做不長久。可如今,他不僅在郢都開了家鹽鋪,還把家眷接了過來,說起日子,臉上的笑意就沒斷過,“我家小子今年十二,就在城東的華夏學府學‘海外學’,前兒還跟我說,將來要跟著商隊去南海,把咱齊國的海鹽賣到那邊的島上去,讓那些蠻夷也嘗嘗咱中原的好東西!”

老陳樂嗬嗬地應了,接過海鹽和海帶往車上放,嘴裡念叨著:“那可真好,我家丫頭也在學堂認字呢,說要學算術,將來幫我管田地裡的賬。”兩人正說著,旁邊的繡品攤子前圍了一群穿虎頭鞋的孩童,嘰嘰喳喳的聲音蓋過了市集的喧鬨。

攤子後的織娘阿珠,正忙著給一個圓臉孩童量尺寸。她是越國人,三年前隨丈夫來郢都時,身上還穿著洗得發白的粗布短打,如今卻換上了青布繡裙,攤子上的繡品也擺得滿滿當當——帕子上繡著楚地的雲紋,肚兜上織著巴蜀的蜀葵,連吳越傳統的水波紋,都和中原的纏枝蓮繡在了一起。一個紮著羊角辮的小姑娘拽著她的衣角,仰著小臉嚷嚷:“阿珠姐姐,我要繡著鳳凰的帕子,就像城牆上楚旗上的那種!”

阿珠笑著摸了摸她的頭,聲音溫溫柔柔:“都有都有,你們排隊等著,等秋收了新棉,姐姐再給你們繡新衣裳,上麵都繡上鳳凰好不好?”她抬頭望了望不遠處的宅院,那是她去年用攢下的銀子買的小院子,院裡種著從越國帶來的桂樹,兒子每天放學後,都會在樹下等著她收攤回家,跟著楚地的先生學寫楚字,如今已能背出好幾首《詩經》了。

一陣“叮鈴叮鈴”的駝鈴聲從街口傳來,引得眾人轉頭去看。西域商人阿裡牽著兩峰駱駝,慢悠悠地走過市集,駝背上的貨囊鼓鼓囊囊——一邊裝著安息的乳香、波斯的藍寶石,一邊是剛從鐵匠鋪買的楚地鐵犁、從綢緞莊扯的吳越絲綢。他穿著異域的錦袍,臉上留著濃密的胡須,見路人看過來,便用半生不熟的楚語笑著打招呼:“這鐵犁,比我們那邊的銅犁好用十倍!耕地快,還省力!”說著,他拍了拍駝背上的鐵犁,“回去給部落的人用,明年就能多種三畝麥子,再也不用餓肚子了!”

有人問他下次什麼時候來,阿裡指著天上的太陽,認真地說:“三個月後,帶我們西域的葡萄、良馬,換你們的茶葉、瓷器,還要去華夏學府,找先生學造船的法子,將來走海路,更快!”他的話引得眾人哈哈大笑,連巡邏的士兵都停下腳步,笑著朝他點頭——如今的郢都,見著異域商人早已不是新鮮事,互市的熱鬨,早已融入了百姓的日常。

市集儘頭的茶棚裡,曾經曆過戰亂的老嫗王婆,正坐在竹椅上給孫兒小虎剝橘子。小虎穿著新做的布衫,手裡拿著剛買的糖人,指著遠處城牆上飄揚的紅色楚旗,好奇地問:“奶奶,楚旗為什麼是紅色的呀?先生說,這是華夏的顏色,可華夏是什麼呀?”

王婆順著孫兒的手指望去,那麵紅旗在風中舒展,紅色的旗麵映著陽光,格外鮮亮。她的眼中漸漸泛起淚光,又很快笑了,用粗糙的手摸了摸孫兒的頭:“華夏啊,就是咱們所有人的家。從前啊,打仗的時候,咱們躲兵災,逃到山裡吃樹皮、挖草根,哪敢想有今天——你爹去南海的商隊當差,每月都能寄錢回來,你還能去學堂認字、學算術,這就是華夏太平的日子。”她把剝好的橘子遞給小虎,“這紅色,是軒轅黃帝的顏色,是咱們華夏的顏色,有這麵旗在,日子就安穩了。”

小虎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咬了口橘子,甜汁順著嘴角往下淌。茶棚裡的其他客人,也跟著說起了如今的日子——賣菜的老周說,家裡的田用了新稻種,今年收的糧食夠吃兩年;做木匠的老劉說,朝廷要修新的驛道,他接了活,能掙不少銀子;就連穿長衫的書生都笑著說,太學裡新增了很多書,能讀到各地的典籍,這太平日子,比從前好太多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樣的場景,在華夏各地處處可見。洛邑的百姓在修繕一新的太廟前祈福,太廟裡不僅供奉著曆代周天子的牌位,還新增了楚地先祖、吳越先祖的牌位,往來祭拜的人裡,有楚地的農夫,有齊地的書生,還有來自海外封地的百姓,大家都捧著香燭,恭恭敬敬地行禮,嘴裡念叨著“都是軒轅子孫,該一同敬奉”。廟外的廣場上,孩童們在放風箏,風箏上畫著九州輿圖的圖案,飛得越高,笑聲越響。

吳越的海邊,漁民們駕著新造的漁船出海。船是按華夏學府“水師學”的圖紙造的,比舊式漁船大了一倍,船身堅固,還裝了能辨方向的羅盤。老漁民周阿公站在船頭,望著湛藍的大海,笑得滿臉皺紋:“有這船,能去更遠的地方打魚,再也不怕遇上風浪迷了路!”他身旁的兒子接過話:“楚王說了,這片海也是華夏的,咱們儘管安心討生活,官府還派了水師船巡邏,安全得很!”說話間,漁船揚帆起航,朝著大海深處駛去,船帆上的楚旗,在海風中招展。

巴蜀的山穀裡,百姓們正沿著新開的水渠耕作。水渠是朝廷派來的工匠指導修建的,引了山泉水,順著山勢蜿蜒而下,把從前十年九旱的坡地,變成了能種玉米、水稻的良田。一個學過楚語的少年,捧著剛抽穗的玉米,用剛學的詞歡呼:“今年的玉米能收兩倍!比去年多太多了!”他的話引得眾人哈哈大笑,正在渠邊檢查的工匠也笑著說:“等明年,咱們再修一條渠,讓更多的田能澆上水,日子越過越紅火!”

夕陽西下,郢都的市集漸漸安靜下來。商販們開始收攤,孩童們被父母牽著手回家,青石板路上的腳印漸漸淡去,隻留下零星的米糠和菜葉。炊煙從千家萬戶的屋頂升起,混著飯菜的香氣,飄在郢都的上空——有楚地的燉魚香,有吳越的米糕香,還有西域商人家裡飄來的烤餅香,這些香氣交織在一起,成了太平日子最真切的味道。

巡邏的士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過街巷,甲葉碰撞的聲音很輕,不會驚擾了百姓的安寧。他們路過阿珠的繡品攤,見她還在收拾,便上前幫著搬箱子;路過老陳的米車,見他推車吃力,便搭了把手。城牆上的楚旗在晚風中飄揚,紅色的旗麵映著晚霞,像一團溫暖的火焰,照亮了華夏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從郢都的市集,到洛邑的太廟,從吳越的海邊,到巴蜀的山穀,再到海外的封地城池,處處都是百姓安樂的模樣。

太平的種子,早已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順著溝渠的水流,跟著遠航的船帆,伴著學子的吟誦,落在了每一寸華夏的土地上,開出了名為“安樂”的花。這花,開在百姓的笑臉上,開在孩童的糖人裡,開在商販的吆喝聲中,更開在每個人的心裡,歲歲年年,永不凋謝。

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