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暗示了。
楊宗謹上前一步,抱拳道:“知院,我本是很笨的人,說話就不客氣。都知道承容郡主被害,凶犯卻冒充承容郡主潛逃出汴梁城。他們就是吃準了禁軍調度不易,故而采取這個辦法。如果樞密院不及時追捕,讓楚王知道該作何感想。”
“這……”樞密副使看向李迪。
李迪在“裝死”。
楊宗謹繼續道:“八賢王倘若知道知院如此推諉,恐怕要提著打王鞭來了。就在剛才,八賢王還千叮嚀萬囑咐要我等一定儘快破案,找出真凶。”
樞密副使輕捋虎須,下定決心道:“既然如此,老夫就幫你們這個忙。”當即拿起筆簽了畫押,然後命人送去門下省。
李迪口稱不用,願意自己跑一趟門下省。
樞密副使連忙誇李迪為朝廷辦事,笑著送他出門。
李迪和楊宗謹上了馬車,急忙趕往門下省。
在車上,楊宗謹道:“我猜那個老糊塗肯定在心裡罵你我。”
李迪卻冷笑道:“他可不是老糊塗,而是老狐狸。如果台省諫官的奏折參到他,他一定會往我身上攀扯。”
“台省這麼可怕嗎?”楊宗謹大吃一驚。
“等你將來坐到我的位子上,就知道台省多麼可怕。”李迪拿著沉重的簽文,不由得歎了口氣。
楊宗謹意識到嶽父其實是個明白人,隻是為形勢所迫,身不由己。
隋朝時期設立三省六部製,其中三省指的是門下省、中書省和尚書省。
宋朝在宮城內設置中書門下,作為中樞部門的首腦官署和正副宰相集體處理政事的最高權力機構,或稱政事堂。中書門下的長官在北宋前期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分散宰相的事權,增設參知政事,作為副宰相。
李迪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主管政務,但隻是宰相之一,因為在他上頭還有同樣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卻是吏部尚書的丁謂。
而李迪隻是吏部侍郎。
說回門下省,在唐代門下省是機要機構,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但是到了宋代,門下省僅主朝儀等事。但偏偏留著,還像以前可以審查詔令,又沒有封駁之權。隻負責蓋章,還要走個程序。
楊宗謹有些鬱悶,又在門下省等了一會兒,拿到簽押來到中書省。
這下更麻煩。
中書門下在宮裡,李迪得進去找人簽字。儘管他是宰相,也要照章辦事。
留下楊宗謹在外麵等著,都快氣死了。
“早知道我就讓武林高手飛出去,直接找人就好。”楊宗謹快等急死了。
一等就是一個時辰。
李迪出來,遞給楊宗謹一個簽押,吩咐道:“你拿著這個去找殿前都指揮使,讓他們趕緊把昨晚上值班的禁軍全部叫過來,供你查問。”
“嶽父去哪裡?”楊宗謹忙問道。
李迪指了指天上的月亮,說道:“再有一個時辰就要上朝,我得回去準備一下。”
楊宗謹嘴角抽搐一下,頓時無語。
好在拿到了簽押,楊宗謹轉身離開。在淩寵的保護下,前往殿前司。
殿前司的門庭森嚴,門口站著兩排的值守禁軍。他們見到楊宗謹來了,本能的保持警覺。
楊宗謹手拿簽押,抱拳道:“我奉太子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吏部侍郎李相的鈞令,前來殿前司辦事。”然後將簽押交給值班的將領,請他過目,並代為轉達。
禁軍將領見了,立馬轉身入府。
過了好一會,將領出來說道:“指揮使有請。”然後把簽押還給楊宗謹。
楊宗謹拿著簽押,在一員禁軍的帶路下,穿堂過門來到了正廳。但見一個身高八尺,長得寬額闊麵,威風凜凜的將領走上堂來。
那人問道:“你便是京畿路提點刑獄公事楊宗謹?”
楊宗謹回道:“正是。我有簽押一封,請指揮使快些辦理。”將簽押交給指揮使身邊的人,由他轉交給指揮使。
指揮使看過後,便道:“請楊提刑儘管放心,我會安排下去。”說著話,喚掌管名冊的殿前司差使近前來取得今晚值班的名冊。然後又派人去換防,順便把換下來的人叫來殿前司。
就這麼著,楊宗謹折騰了大半夜才算是遇到個稍微靠譜的人。
過了一個時辰,天微微亮。
禁軍的值班將校們陸續抵達殿前司的教場,楊宗謹一眼看過去都是人。
心都涼了!
“這麼多的人,我該怎麼辦?”楊宗謹還想一一查問,現在一看主動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