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雨落在茶園的聲音,聽老人講過去的事,聽自己炒茶時那一聲輕響。”裴硯說,“那才是茶活著的聲音。”
人群安靜下來。
沈知意走到桂花樹下,背對著眾人站了一會兒。風吹起她的衣角,發髻鬆了一縷。
“我剛回來的時候,以為隻要我自己相信就夠了。”她說,“我在樹下寫了很久的手稿,泡了很多次茶,一個人麵對所有質疑。後來我才明白,真正的傳承,不是一個人守住燈火,是一群人一起不讓它滅。”
她回身,看著所有人:“我們現在做的事,不是拋棄傳統,也不是盲目跟風。是要讓桃溪的茶,既能守住根,也能走出去。”
她指向空陶罐:“這個罐子不會馬上裝進茶,但它已經存在了。就像你們今天坐在這裡,哪怕還不確定能不能做成,可你們已經在路上了。”
沒人離開。
那個泥腳青年低頭翻開背包,拿出《常見體質與茶性匹配表》,開始寫筆記。有人主動去搬椅子,有人小聲討論體質分類。角落裡的藍布衫少年看了眼手稿,低聲問:“我能看看那本書嗎?”
沈知意把書遞過去。
裴硯從懷裡取出一張圖紙,鋪在桌上。線條清晰,標注了不同體質適合的茶基與輔料方向,還有初步的搭配原則。
“這是我們目前的想法。”他說,“不保證成功,但每一步都會記錄。你們來了,就是參與者,不是旁觀者。”
圖紙傳了一圈。
有人問:“要是學不會呢?”
“那就繼續學。”沈知意說,“直到你能獨立做出一款適合特定體質的複合茶為止。”
又有人問:“萬一做出來沒人喝怎麼辦?”
裴硯答:“那就再做一杯。總有一杯,能讓人停下來說一句‘就是這個味’。”
太陽偏西,光線斜照進院子。阿斑從石桌底下爬起來,跳到案側,盯著那本手稿看了一會兒,忽然抬頭望向桂花樹冠。
陳嬸站在巷口,手裡提著菜籃,看了半天,搖搖頭笑了:“這群娃,真被她倆說動了。”說完轉身回家。
沈知意站在院門口,手裡握著那本溫熱的手稿。年輕人陸續收拾東西準備離開,有人還在討論體質理論,有人約明天早點來整理資料。
泥腳青年合上筆記本,把《匹配表》重新塞進背包。他走到長桌前,伸手碰了碰空陶罐的邊緣。
罐身冰涼。
裴硯拄拐走到屋簷下,輕輕喚了一聲:“阿斑。”
老貓跳下石桌,蹭了蹭他的袖口,然後蜷在硯台旁,尾巴一圈一圈繞著身子,閉眼睡了。
天邊最後一縷霞光落在空陶罐口,映出一圈暗紅。
一隻飛蟲撞在罐壁上,彈了一下,掉進泥土裡。
喜歡茶中往事,筆下姻緣請大家收藏:()茶中往事,筆下姻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