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們的研究顯示,在特定工藝下,其部分性能指標甚至能達到……”
她報出一個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數值,台下頓時響起一陣騷動。
她隨即補充。
“當然,這隻是實驗室數據,距離大規模穩定生產和工程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她話鋒一轉,眼裡卻閃著光。
“但這意味著,我們不是隻追追趕,我們也能有局部超越的可能。”
林南燕激動地掐了蘇婉寧一把,低語道:
“聽到了嗎?我們自己的材料!”
蘇婉寧心中同樣澎湃,她意識到,原來國家的航空事業並非一片空白,而是在艱難中,執著地開辟著屬於自己的跑道。
下午的報告將氣氛推向了頂點。
來自西北“東風”基地的一位不苟言笑的李工程師,受限於保密條例,他用非常概括的語言介紹了《計算機輔助設計與飛行器氣動外形優化》。
儘管細節模糊,但他透露出的“我們已經開始嘗試用計算機模擬部分複雜工況,替代耗資巨大的風洞試驗”的信息,足以讓在場的學子們心馳神往。
“未來,芯片的運算速度,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設計的效率和精度。”
李工程師的話言簡意賅,卻為眾人描繪了一幅技術變革的宏偉藍圖。
蘇婉寧聽得心潮起伏。
她想起父親筆記裡那些需要大量重複計算的公式,如果能有計算機輔助……
一種強烈的、想要擁抱新技術的渴望在她心中萌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天的學術盛宴結束,蘇婉寧和林南燕抱著厚厚的筆記本走出會場,臉上都帶著信息過載的疲憊,但眼神卻格外明亮。
“感覺……像是被強行拽進了一個更快的時間軌道裡。”
林南燕揉著發酸的胳膊,喃喃道。
蘇婉寧望向窗外,長安街上已有零星的燈光亮起,與天際初現的星辰交相輝映。她輕聲說:
“是啊,南燕。我們站在一個特殊的時代門口。外麵看起來或許還有些落後,但在這裡,在這些前輩和同行的努力下,有些東西,正在悄悄萌芽,甚至……試圖超越。”
她的心中,那份對“星辰大海”的向往,不再是模糊的浪漫幻想,而是與腳下這片土地正在發生的、充滿挑戰與希望的變革緊密地聯係在了一起。
她的征程,注定將與一個不甘落後、奮力崛起的時代,同頻共振。
傍晚的聯誼會氣氛熱烈,清茶與瓜子的簡單招待,絲毫未減年輕學者們交流的熱情。
大家三五成群,討論著白天報告的內容,空氣中彌漫著思想碰撞的火花。
蘇婉寧和林南燕坐在角落,麵前攤開的筆記本上,記錄了不少剛才與其他院校同學討論的心得。
“今天李工程師提到的計算機輔助設計。”
蘇婉寧指尖點著記錄的那行字,眼神發亮。
“我一直在想,父親筆記裡那些複雜的軌道攝動計算,如果能用計算機模擬,效率和精度會提升多少?”
林南燕湊過來,壓低聲音:
“可不是嘛!孫教授展示的那些複合材料數據,要是能用在我們未來設計的飛行器上……哎,可惜報告時間太短,好多細節都沒展開。”
這句話點醒了蘇婉寧。
她抬眼望向會場另一端,恰好看到哈工大的王教授正與幾位學生親切交談,北航的孫教授和那位來自“東風”基地的李工程師也在一旁,似乎即將離場。
一個念頭在她心中迅速成型。
喜歡征途與山河請大家收藏:()征途與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